「榕江戰貧記56」全省勞動模範賴翔:搬遷群眾的「當家人」

2020-12-12 天眼新聞

「我沒什麼技術,搬來了沒事做,每天都要開支,怎麼辦?賴書記。」「賴書記,我家小孩到哪去上學呀?」「我想開店,能有什麼幫扶嗎?賴書記!」「下水管道堵塞了,我們都不敢上廁所!」……榕江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富民社區居住有2717人,90%以上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來自全縣19個鄉鎮、165個行政村,涵蓋苗、侗、水、瑤、漢等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風俗、不同生活習性,如何融合?如何轉變?如何增強歸屬感、幸福感、獲得感?「搬到了社區就是我的服務對象!」自2017年5月18日任榕江縣車民街道富民社區黨支部書記以來,賴翔便「停不下來」。

賴翔(右)入戶了解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受訪者供圖)

召開黨員大會,召開居民代表大會,跑項目抓落實,入戶宣傳動員搬遷群眾參與技能培訓,開闢微田園,動員搬遷能人成立勞務公司、開門面——賴翔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會出現他的身影。翻開賴翔的工作記錄本,密密麻麻的文字記錄著他為群眾辦的一件件實事:3月13日,王老窩家自來水漏水,下午3:00修好的;4月15日,李老當家燈不亮,買了兩個節能燈換上……「把移民群眾當親人,群眾就把你當家人。」這是賴翔常對社區工作人員說的話。為增進移民群眾之間的交流,社區利用各種節假日開展春節送春聯、居民聯誼會、趣味體育運動比賽、感黨恩文藝匯演活動等。賴翔常對居民說:大家來自四面八方,不單獨過苗年、侗年、水族瓜年,但可以一起過大年,既然已經搬出來了,就要有改變,一起感受新的生活、感受新的幸福。對搬遷居住在社區的殘疾人、低保戶及困難戶家,賴翔帶著慰問品與他們共慶節日。居民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他都會伸出援助之手。

賴翔走訪關心社區老人。(受訪者供圖)

身患殘疾無勞動能力的蔡漢坤,對搬遷後的生活失去信心,賴翔及時組織慰問和看望,聯繫上級部門和愛心企業進行結對幫扶,幫助他重拾生活信心。得知侗族居民潘玉祥是空巢老人,賴翔便組織社工定期看望及時幫助。苗族居民劉老代,兒子早逝,媳婦失蹤,獨自帶著孫女,通過排查,知道這一情況後,賴翔除了組織慰問看望外,積極幫助她孫女聯繫學校和幫扶。為提升搬遷群眾認可度和滿意度,賴翔與社區工作人員商議,在富民社區創新開展「美麗家園·四和創建」活動,引導搬遷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提倡和樂家庭、和善鄰裡、和美生活、和諧社區,加強社區「自治、法治、德治」管理,努力打造「社會和、農家富、山水美」的美麗和諧幸福新小區,讓移民群眾真正把自己當做安置點的主人。和移民群眾打成一片,拉家常、為他們解決生產、生活、就醫、就學中的實際困難,切實維護好搬遷移民群眾利益,是賴翔作為「第一責任人」的使命所在。他說:「只要居民需要我,我願意一直幹下去。」

12月10日,在貴州省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賴翔榮獲2020年「貴州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榕江戰貧記】脫貧攻堅報告文學系列連結↓

【榕江戰貧記01】火紅戰貧地 決勝在今朝

【榕江戰貧記02】勞務經紀人:村民就業路上的「媒人」

【榕江戰貧記03】「社社聯建」:一把激活農村產業發展的「金鑰匙」

【榕江戰貧記04】這位老支書給村民寫信:淚水博不得同情,汗水才能贏得掌聲

【榕江戰貧記05】產業聚焦後的裂變

【榕江戰貧記06】農民「娘子軍」自辦合作社 家門口致富

【榕江戰貧記07】「插秧先鋒隊」搶農時、解民憂

【榕江戰貧記08】村裡有個「最美網格員」叫小芳

【榕江戰貧記09】省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第四工作隊:戰汛期 保供水

【榕江戰貧記10】優秀共產黨員王昌秉:只有多接地氣,工作才有底氣

【榕江戰貧記11】全省第一家!榕江縣通過「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綜合評估驗收

【榕江戰貧記12】浙江桐廬務工1年 他們買了轎車

【榕江戰貧記13】防汛救災:他們衝鋒在一線

【榕江戰貧記14】首屆10名特約監察員受聘上崗

【榕江戰貧記15】榕江在全國人社工作推進會上作交流發言

【榕江戰貧記16】退伍軍人吳厚航:為民謀福 步履不停

【榕江戰貧記17】退伍軍人劉園:一片丹心獻巴魯

【榕江戰貧記18】「原籍幹部大走訪」暖民心聚民力

【榕江戰貧記19】控輟保學: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榕江戰貧記20】一座小木橋 溫暖全村心

【榕江戰貧記21】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鍾潔:讓對口幫扶幫到點子上

【榕江戰貧記22】貴陽護理職業學院「送醫上門」傳幫帶

【榕江戰貧記23】駐村女書記與五保戶丟公的故事

【榕江戰貧記24】192名農民變身「網紅主播」,成帶貨能手

【榕江戰貧記25】村醫石世瓊:當好村民健康 「守護人」

【榕江戰貧記26】「教師夫妻檔」20餘年撐起一所學校

【榕江戰貧記27】「農民老闆」吳方勤:昔日貧困戶如今「帶頭富」

【榕江戰貧記28】創建「四和村寨」 銜接鄉村振興

【榕江戰貧記29】 「助農秋收隊」掀起搶收大行動

【榕江戰貧記30】蔣佐仙:從林場「守護人」到群眾「貼心人」

【榕江戰貧記31】「最美網格員」吳宇皓幫扶工作側記

【榕江戰貧記32】六大扶貧產業帶動25萬人增收

【榕江戰貧記33】鄉村女教師:堅守在苗山侗水間

【榕江戰貧記34】「高產田」四季不閒:收完水稻還收魚鴨

【榕江戰貧記35】督戰,決不搞「一團和氣」!榕江縣紀委監委強化同級監督不留情面

【榕江戰貧記36】七旬茶農林立:種了「黃金芽」,摘掉「貧困帽」

【榕江戰貧記37】第一書記楊淇賀:滾玉村的「禮菜」習俗成歷史

【榕江戰貧記38】「社社聯建」讓合作社財務更清、產業更準

【榕江戰貧記39】第一書記劉秀斌:人居環境整治點亮美麗鄉村

【榕江戰貧記40】「務工候鳥」農閒季出發:南下砍甘蔗,收入不斷檔

【榕江戰貧記41】幫扶幹部丁榮甫:常懷赤子心才能與群眾心連心

【榕江戰貧記42】「網格員夫妻檔」:把「家」安在扶貧一線

【榕江戰貧記43】幫扶幹部韋文廣:我幫「老潘」脫了貧

【榕江戰貧記44】今朝圓夢啟新程——寫在整縣脫貧摘帽之際

【榕江戰貧記45】蔬菜苗水果苗,大棚裡培育「致富苗」

【榕江戰貧記46】杭州援黔幹部盛春霞:繼續為桐榕協作貢獻力量

【榕江戰貧記47】凱裡學院援榕幹部楊政平:駐村一年換了3雙解放鞋

【榕江戰貧記48】第一書記羅孝畢:以文明鄉風扮靚美麗鄉村

【榕江戰貧記49】金融扶貧幹部趙宇:讓合作社煥發生機與活力

【榕江戰貧記50】脫貧戰線上的「智囊團」——記榕江縣脫貧攻堅理論研究專班

【榕江戰貧記51】農村青年先鋒班:為鄉村振興儲備人才力量

【榕江戰貧記52】民航貴州監管局援榕幹部胡永剛:帶領群眾從「等靠要」到「追趕超」

【榕江戰貧記53】甕福集團援榕隊員康坤:小康來扶貧,助農奔小康

【榕江戰貧記54】省水利廳援榕幹部肖智勇:不拔窮根誓不還

【榕江戰貧記55】貴州大學援榕幹部黃劍:我在扶貧一線上「大學」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席忞禾

編輯 羅亮亮編審 李坤 李冰

相關焦點

  • 「榕江戰貧記61」搬遷少年張旭東的「星空與宇宙」
    搬遷點是他的新家,新生活的起點,他心目中的「星空與宇宙」也將從這裡「出發」。【榕江戰貧記11】全省第一家!【榕江戰貧記51】農村青年先鋒班:為鄉村振興儲備人才力量【榕江戰貧記52】民航貴州監管局援榕幹部胡永剛:帶領群眾從「等靠要」到「追趕超」【榕江戰貧記53】甕福集團援榕隊員康坤:小康來扶貧,助農奔小康【榕江戰貧記54】省水利廳援榕幹部肖智勇:不拔窮根誓不還
  • 「榕江戰貧記60」昔日農家婦,今日「頂梁柱」|「以工代訓」讓搬遷...
    雖然入駐時間晚,但其靈活便民的運營模式很快吸納了像潘婢美一樣的搬遷群眾90餘名在此務工。「在鄉下時,我家收入來源主要靠我老公外出務工,我只會種田帶孩子,沒有什麼技術,本來搬遷到縣城,我一直很擔心家庭收入問題,喝水吃飯都要錢,後來特和社區居委會了解到我家的情況,一方面給我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解決我生活日常開支,又推薦我到扶貧車間工作。
  • 「榕江戰貧記63」省婦聯援榕幹部曹懷:三年駐村 一生牽掛!
    擺列村先後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民主法治示範村、全省特色村寨、全州文明村和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  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我和所有戰友一樣,都是舍小家顧大家,「五加二、黑加白」,除此之外,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更無豐功偉績。但在脫貧攻堅普查驗收之際,回想三年來工作的點點滴滴,確有許多人、許多事讓我感動。
  • 「榕江戰貧記70」兩篇「榕江紀實」跨越25年,白紙黑字見證山鄉巨變
    ……  楊再姣是榕江縣25346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之一。移居到城裡後,她在扶貧車間獲得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和社交關係,社區成立文藝宣傳隊,她也加入民歌隊,常常晚飯後和姐妹們到社區的鼓樓廣場練習。  搬得出、穩得住、致得富,搬遷群眾一步跨千年、同步達小康。
  • 「榕江戰貧記43」幫扶幹部韋文廣:我幫「老潘」脫了貧
    :只有多接地氣,工作才有底氣【榕江戰貧記11】全省第一家!榕江縣通過「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綜合評估驗收【榕江戰貧記12】浙江桐廬務工1年 他們買了轎車【榕江戰貧記13】防汛救災:他們衝鋒在一線【榕江戰貧記14】首屆10名特約監察員受聘上崗【榕江戰貧記15】榕江在全國人社工作推進會上作交流發言
  • ...高質量抓好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
    本報訊 (記者 許邵庭 李薛霏)12月23日,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推進會在貴陽召開。省委書記諶貽琴出席並講話,她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與時俱進深化「五個體系」建設,高質量抓好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 ...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
    12月23日,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推進會在貴陽召開。省委書記諶貽琴出席並講話,她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與時俱進深化「五個體系」建設,高質量抓好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 諶貽琴:高質量抓好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諶貽琴在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推進會上強調高質量抓好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省委書記諶貽琴出席並講話,她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與時俱進深化「五個體系」建設,高質量抓好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李炳軍主持會議。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 湖南68.3萬名搬遷...
    截至4月底,已有68.3萬人脫貧,脫貧率98.5%;有就業意願搬遷勞動力25.13萬人,已就業25.04萬人,就業率99.64%。基本實現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脫貧。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公示了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督查激勵省份名單,湖南位居全國第二。
  • ...群眾滿意度達98%以上,貴州「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全面...
    5個百分點,後續扶持全面推進、成效顯著,搬遷群眾滿意度達98%以上,搬出了脫貧攻堅新成效、城鎮發展新動能、貧困群眾新期盼。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重中之重和「頭號工程」統籌推進,作為改變貴州城鄉格局、城鎮格局和產業格局的重大機遇,作為改變山區貧困群眾及其子孫後代命運的重要舉措,舉全省之力推進,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易地扶貧搬遷決策部署,按照國家政策要求,結合省情實際,探索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齊抓易地扶貧搬遷的工作格局,實現了「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全面收官和後續扶持全面推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扶貧車間」打開搬遷群眾幸福生活的大門
    樓房建好,群眾入住,這只是開始。如何才能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解決就業是關鍵。近年來,平塘縣積極破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增收、脫貧難題,把「扶貧車間」建到安置區,把工作崗位送到家門口,讓搬遷群眾用勤勞的雙手打開幸福生活的大門。
  • ...搬遷群眾的「他鄉」變「故鄉」!|遵義市新蒲新區三渡鎮鎮長曾學強
    很快,在2017年下半年期間,我們就提前半年完成城區安置點1383人的搬遷任務,其中還有來自我市其他縣的410名跨縣搬遷群眾,也使我們城區安置點成為了全省2017年下達計劃搬遷最早的安置點,同時也是全市唯一一個跨縣搬遷安置點,還是一個多民族搬遷安置點。
  • 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讓三都搬遷群眾快速融入...
    城南安置點是三都自治縣面積最大、容納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佔地面積32.23萬平方米,安置群眾2489戶1175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29戶8728人。地處「月亮山、雷公山」腹地的三都水族自治縣,過去是深度貧困縣之一,大部分貧困群眾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偏遠山區。挪窮窩、拔窮根。
  • 「人民網 貴州頻道」興義彭憲英: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知心大姐」
    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7年3月,彭憲英一家搬入豐都街道永安社區。剛搬來時,一切並不是那麼順利,彭憲英自身僅有的「技能」在城裡找工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一直堅強的她積極主動響應社區號召,報名參加烹飪、繡花等培訓,有了一技傍身,她那股面對生活不服輸的韌勁兒也在感染著身邊的人。「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確實不容易,而且還能供孩子上大學,大家都佩服她!」
  • 盧小亨在開展信訪接待活動時強調 把來訪群眾當家人 把群眾事情...
    盧小亨在開展信訪接待活動時強調把來訪群眾當家人 把群眾事情當家事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信訪工作每日甘肅網12月23日訊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杜斌偉)12月22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盧小亨開展信訪接待活動,聽取群眾訴求,解決困難問題。
  • 「貴州日報」望謨縣易地扶貧搬遷到義龍新區群眾感嘆——住在山裡...
    2016年,尤崇鋒第一個籤下搬遷協議,第一批搬到龍新區木隴街道麻山社區。「搬出來後,我便感受到『六個好』:好行路、好吃水、好看病、好上學、好掙錢、好花錢。」尤崇鋒和第一批搬遷戶從「雲上人家」搬進高樓大廈,圓了夢,發自內心認可易地扶貧搬遷帶來的實惠。
  • 「我的扶貧故事」把搬遷群眾帶進「幸福裡」丨凱裡市大橋路社區...
    我所在的清江移民小區安置點是凱裡市易地扶貧搬遷五大安置點之一,現有移民851戶,3712人,其中市內搬遷706戶3126人,跨行政區域搬遷145戶586人,主要來自州內的臺江、劍河、錦屏、黃平等縣。由於搬遷群眾人數多,而且不少搬遷群眾來自不同的地方,移民工作十分繁瑣。
  • 黔東南州搬遷群眾的「幸福攻略」
    在這些地方找到合適崗位後,黔東南州通過政府包車、專人護送、協調用工企業接送等方式,集中組織輸送搬遷群眾過去就業。今年以來,該州有組織輸送外出就業群眾2.07萬人。針對有就近就業意願的搬遷群眾,黔東南州各級人社部門全面收集州內用工崗位信息,大力開發重大工程項目、工業企業用工、消費、安置點服務等崗位,通過包車免費接送到企業參觀等方式,促成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帶著鄉親在附近務工,不僅能掙到錢,還可以照顧家庭。」
  • 「我的扶貧故事」讓搬遷群眾感到家的溫暖|黔西南州義龍新區木隴...
    木隴街道轄3村8社區,管轄的人口多,其中有搬遷新市民45207人,其中貧困人口30545人,是貴州省最大的跨區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居住區。為了讓從望謨、冊亨、晴隆等地跨區域搬遷過來的群眾儘快適應新生活,我們一直圍繞「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來做好後續的服務工作。
  • 「多彩貴州網」清鎮市站街鎮傾情服務 楓漁小區搬遷群眾走向更加...
    從8個鄉鎮不同的村組搬遷過來的群眾,就像「一盤散沙」。要在短時間內,把他們的心扭成「一股繩」,讓大家變成「一家人」,必須選出一個工作能力強、有擔當、有作為、群眾認可度高的人,來當這個「領頭羊」,用心去換取心,用火去點燃火,像膠水一樣,把「這盤散沙」牢牢地凝聚在一起。誰能擔此重任呢?站街鎮主要領導眼前一亮,有了。站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於萍,就是不二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