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怡展示獲得的榮譽
繼今年5月在全國殘疾人舉重錦標賽上獲得銅牌後,今年8月,魏怡的舉重生涯又添一枚獎牌。這一次,她站在了省殘運會的冠軍領獎臺上。
人生的曲折沒有擊垮魏怡,她一再咬牙堅持,並用微笑感染他人,用堅持不懈證明自己——
■ 帶傷出戰,省殘運會上為家鄉奪金 ■
8月23日上午,在廣元市朝天競訓館舉行的省第九屆殘運會暨第四屆特奧會舉重項目中,內江籍殘疾人運動員魏怡以105公斤的成績,輕鬆斬獲女子52公斤級舉重金牌。
當晚,記者幾經周折在運動員宿舍見到了魏怡。見面時,她正在收拾行李,第二天一早,她將趕回資中老家和親人相聚,之後就要回哈爾濱繼續訓練。談及當天的比賽,魏怡說,儘管比賽過程很輕鬆,但是參賽前卻吃了不少苦。
就在比賽前一個星期,還在哈爾濱訓練的魏怡腿部傷口發生感染,導致發高燒,因此魏怡一直在掛點滴治療,直到正式比賽時,狀態仍沒有完全恢復。
除了傷病,魏怡賽前還面臨一項巨大的挑戰——減輕體重。
按照規定,體重為53公斤的魏怡參加的項目是女子56公斤級舉重。但是,該項目只有魏怡一人參加,無法立項,因此魏怡只得將體重減輕到52公斤以下,參加52公斤級的舉重比賽。
因為下肢殘疾,魏怡全身的活動量主要集中在手臂上,所以不管運動量再大,都很少出汗,無法靠運動來減重。
為了減輕體重,魏怡只好嚴格控制飲食,每天早上吃兩個雞蛋、喝一碗粥,中午只是吃少量的米飯和素菜,晚上則吃點水果、喝點粥。
每天要面臨體能消耗巨大的訓練,因此,節食的過程對魏怡來說無疑是痛苦的。但為了能代表家鄉出戰,取得優異的成績,她還是咬牙堅持,最終成功減輕了5斤,達到參賽標準,並帶病按時從哈爾濱趕回來參賽,一舉獲得金牌,同時打破了省殘運會女子52公斤級舉重比賽記錄。
魏怡(中)在省殘運會上獲得金牌(受訪者供圖)
■ 苦中前行,舉重之路有酸有甜 ■
3歲時,魏怡被意外燒傷,導致腿部肌肉萎縮,而且傷口一直沒能痊癒,因此魏怡經常要忍受傷口發炎、感染帶來的痛楚。
魏怡說,自己小時候最害怕的就是上學,她十分不願意讓同學和老師看見自己的樣子,儘管周圍人都非常關心自己,但是那時的魏怡還是會感到自卑。
在周圍人的關心下,逐漸長大的魏怡開始意識到,自己不能自暴自棄,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我能行」。慢慢的,魏怡開始和周圍人接觸,並結交了很多朋友,性格也變得樂觀起來,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一次偶然的機會,魏怡開始了運動員生涯。
2012年,內江殘聯要選拔一批殘疾人參加2013年全國殘疾人舉重錦標賽。選拔中,綜合素質較好的魏怡被教練選中參加集訓、練習舉重。
被選中後,魏怡離開了親人,來到內江開始集訓。與正常人舉重不同的是,殘疾運動員要平躺在長凳上,頭部、肩部、臀部、足部不能離開凳面,只有背部能稍微離開凳面,因此殘疾人舉重只能依靠上半身維持平衡,一旦運動員在推舉過程中失去平衡就很容易受傷,所以在訓練過程中,一旁的隊員都會保持安靜,以免影響正在長凳上練習的同伴。
舉重訓練較為枯燥,每天重複相同的動作。從只有20公斤重的空槓鈴到舉起40公斤的槓鈴,魏怡用了整整一個月才達到訓練標準。
眼見自己進步緩慢,魏怡有些失落,於是她給自己增加了訓練強度,慢慢的,自己的腰、手、背部開始出現不適,並不同程度受傷。那段時間,魏怡仿佛走進了人生低谷,但她不認輸,不斷地在心中提醒自己:「要堅持住,拿出成績證明給自己看。」
努力終究會有回報。2013年,魏怡參加了內江市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打破了全市殘疾人女子舉重歷史最高記錄,獲得了運動生涯的首塊金牌。如同雪中送炭,這塊金牌對於魏怡來說意義重大,它堅定了魏怡內心前進的方向。
結束比賽後,魏怡又積極備戰同年6月在河北石家莊舉行的2013年全國殘疾人舉重錦標賽。這次,她要參加的是女子55公斤級比賽。遺憾的是,魏怡舉到90公斤時,再也舉不動了,她咬牙一搏,但再加兩公斤的鈴片都無法舉起。
此後三個多月,不管魏怡再怎麼努力,始終只能舉起90公斤的槓鈴。教練不斷鼓勵她,告訴她每個運動員都會經歷一個瓶頸期,只要堅持不懈,就有突破的可能。
厚積而後薄發,在2015年四川省作為東道主舉辦第九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時,魏怡代表四川省出戰,舉起了101公斤槓鈴,取得銀牌。這一刻,是魏怡用了兩年時間刻苦訓練而來的;這一刻,魏怡也證明了自己「我能行」。
2017年,在全國殘疾人舉重錦標賽中,魏怡再次斬獲銀牌。賽前,魏怡因體重超標,無法參加55公斤級比賽,只有把體重減到50到55公斤之間,才能獲得參賽入場券。魏怡說,為了能達到參賽標準,那段時間,她每天都節食,喝水只喝20毫升白水,餓了時就睡覺,睡著後就感覺不到餓了。
堅持了大半年,魏怡的體重終於從58.7公斤降到了52.6公斤。
無論是訓練,還是為了參加比賽而節食,魏怡都吃盡了苦頭,儘管有時候會失落、會心酸,但她始終堅持不懈,也正是這股韌勁讓魏怡向世人證明自己「我能行」。
■ 再接再厲,希望出戰帕運會 ■
魏怡是一名農家女孩,家庭本不富裕,從小又落下殘疾,而且還是單親家庭,是母親一人帶大了她和弟弟。這一切,讓魏怡的成長之路幾多艱辛。不過,魏怡多年來都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
儘管行動受限,魏怡平時的生活依然很豐富,她喜歡玩手機遊戲,也喜歡刺繡。辛苦訓練之餘,她還是會抽時間來放鬆自己,享受生活。
舉重隊的領隊歐陽璧告訴記者,其實魏怡一直有傷在身,比賽前一個晚上,魏怡腿上舊傷未痊癒,因此儘管天氣十分炎熱,魏怡還是不敢開空調,「接觸魏怡的幾天時間裡,她總是在笑,還經常逗得其他人哈哈大笑,她的樂觀精神真真切切地感染了身邊所有人。」
然而,一向樂觀的魏怡在談及母親時,雙眼卻飽含淚水。
長時間訓練,魏怡手上的老繭越來越厚,每當母親要來訓練場看自己或者自己要回資中時,她總是要忍住疼痛,提前把手上的老繭撕掉,不讓母親看見。
本屆殘運會,母親想要來看魏怡比賽,被魏怡婉拒了。她不敢讓母親看見自己所吃的苦,也不想讓母親知道自己走這條路的辛酸歷程。
今年,魏怡27歲了,正是舉重的黃金期。今年1月份,魏怡來到哈爾濱參加高水平集訓。魏怡說,在這裡,她收穫了很多的感動,教練百忙中抽空陪自己回家鄉參加比賽,師兄師姐們對自己貼心照顧,而且還有很多同伴分享了各自的心路歷程,這讓她備受鼓舞,也讓她明白世界上還有很多和她一樣的人正在咬牙堅持,刻苦努力。
「其實,很多人並不是天生就積極樂觀,大多是經歷了挫折和痛楚才明白生活的美好,從而笑對人生。」生活的磨難,沒有擊垮魏怡,她以自強不息證明了「我能行」,以樂觀向上感悟到了青春之美。
回家待上一兩個星期,魏怡就要回到哈爾濱繼續參加集訓。她告訴記者,每一個運動員最大的理想就是代表國家出戰,她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繼續提高自己的競技水平,爭取代表祖國參加2020年在東京舉辦的帕運會,為中國、為四川、為內江爭光,也希望通過自強不息的拼搏,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讓父母和身邊關心自己的人放心。(全媒體記者 袁亮 文/圖)
小編微信:58351440 (投稿諮詢/加群交流/合作/版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