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常規賽繼續進行,甚至倒成了冰凍中的中國的一大熱點,特別是對於受疫情困擾的大連、石家莊、邢臺百姓居家的娛樂。
全國性的大降溫,卻為中職籃升了溫,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觀看中職籃比賽了。
而中職籃比賽也不負眾望,是熱熱鬧鬧。
的確是熱鬧,新聞不斷,而且是冷門不少,更有瓊斯般不可思議的絕殺,等等。都成為了茶餘飯後的熱點。
但是看著紛紛擾擾、熱熱鬧鬧的比賽,卻又不得不發出幾分喟嘆。
那就是熱鬧的中職籃,沒有像美職籃一樣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水平和能力仍然是裹足不前。
甚至是倒退的勢頭。
不說別的,現在在美職籃就沒有一名中國球員。遙想當年,中國的三大中鋒,和孫悅、易建聯在美職籃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更有巴特爾、孫悅坐順風車獲得了總冠軍戒指。
而現在的中職籃純屬是自娛自樂了,因為沒有一個球員進入美職籃球探的法眼。
以至於在媒體中,經常會出現懷念什麼「94黃金一代」,回顧「08奧運會陣容」,等等。在懷舊的同時,只能說是對當下國家籃球隊的不滿,最起碼是不認同。
也怪不得球迷的挑剔,因為現在的國家隊隊員裡,的確沒有胡衛東、孫軍那樣的天才,更沒有王治郅、姚明那樣的天賦,而更多的是矬子了拔將軍的自艾自憐自以為是。
只有易建聯讓人放心,但是也讓人擔心,因為他的過多負荷以及導致的經常受傷,以及年齡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後易建聯時代。
而目前的這種落後不僅僅是球員,還有主帥的水平。已經是耄耋老人的蔣興權仍然被不可或缺,仍然是點石成金,仍然被追捧。相較之下,其他主帥的水平能力不斷的被詬病。
比如:作為國家隊主帥的杜鋒固執的實行什麼「五上五下」,以至於被吉林爆冷擊敗。
雖然中職籃是沃土,但是其禾苗並沒有長成參天大樹,而這只能說是耕種者的無能或者是無奈。
更有幾乎每場比賽都有裁判攪局,總想與球員、主帥爭鋒,成為主角。看看吳慶龍被氣得暴跳如雷,等等,就可見一斑了。
所以說,職業化未必是能夠帶來了籃球水平的整體提高,只能說是提供了可能。而不是必須。中國籃球直面世界籃球,大有漸行漸遠之勢。
過去我們有小快靈,而現在的我們是邯鄲學步了。
中國籃球特別是中職籃任重道遠啊!
熱熱鬧鬧的CBA,卻落入「中看不中用」的窠穴,銀樣鑞槍頭啊!值得反思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