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有起伏,行業發展有周期,這是客觀規律。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穿越周期的能力。今年受新冠疫情、進口廢紙政策、中美貿易摩擦等多重因素疊加的影響,造紙行業效益下降、困難增多。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的作用更加凸顯。
近期我們走訪了因科技創新,備受包裝造紙業關注的安徽禾吉循環園有限公司(原安徽靈璧東風紙業有限公司)。他們依靠自主研發的無化藥「微水解秸稈清潔製漿技術」在近兩年內穩步發展,2020年已完成年產10萬噸新型清潔秸稈纖維綜合利用項目,基本實現造紙原料的自給自足。通過科技創新,安徽禾吉突破技術瓶頸,從而實現廢紙纖維被秸稈纖維大規模替代,從秸稈纖維作為造紙填料華麗轉身為佔比較大的造紙原料。
安徽禾吉地處安徽北部,長三角經濟發展腹地,區位和交通優勢明顯,土地和勞動力資源豐富,依據農業部門提供的信息,僅安徽禾吉項目所在地靈璧縣每年可收集的秸稈總量在190萬噸,其中小麥秸稈約為98萬噸。地方政府為解決秸稈的收儲及支持綠色產業做大做強,政府出資現已建成近50個標準化秸稈收儲點,並依託安徽禾吉循環經濟園有限公司與安徽靈璧東風紙業有限公司設立靈璧循環經濟產業園,園區以發展循環經濟為主線,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運支撐體系,秸稈製漿造紙綠色研發體系、政策扶持體系,打造上下遊密切銜接的秸稈製漿造紙綠色循環產業示範區,園區四至範圍約1.02平方公裡。
於此同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於2020年9月24日下發的:發改地區【2020】1499號文件,文件指出皖北將承接上海、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並圍繞大規模產業轉移建設產業轉移聚集區,並從國家層面配備了三大項二十四條政策支持措施。這一舉措無疑是將皖北打造成長三角經濟帶腹地經濟特區。
安徽禾吉圍繞有利政策和區位原料優勢,謀劃在皖北地區建設年產60萬噸秸稈製漿項目,並建設相關配套設施,同時謀劃增加包裝用紙及生活用紙產能,現階段已完成項目科研,近期將陸續啟動後續相關工作。
在當前大的政策背景之下,禁固廢令及禁塑令相繼實施,圍繞環保纖維及造紙產業又將迎來新一輪朝陽。科技創新、技術進步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穿越行業發展周期的必備能力。依靠科技創新、技術進步打造未來環保製漿造紙產業終將替代傳統造紙模式,也最終會拋掉「三高一低」的帽子。安徽禾吉以「農業為基、高新發展綠色循環、產業報國」為己任奔向「中國製造2025」的造紙工業目標。
責任編輯: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