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
遍布我國南北各地
耐旱又耐澇
生命力極強
江蘇稱地馬菜,福建叫豬母草,貴州稱酸味菜,山東叫馬踏菜,廣東叫瓜子菜,仙桃則叫馬散漢.它的學名叫馬齒莧。
《本草綱目》記載:處處有之,田野自生,柔莖布地,細葉對生,六七月開細花,結小尖實,實中細子如葶藶子,人多採苗煮曬為蔬。
歷代的本草書中對馬齒莧是這麼描述的:「馬齒莧,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馬齒莧能得造化之青眼,把五行都佔全了,它的作用自然不可小看。
馬齒莧性寒涼,能夠清除心、肝、肺和大腸之熱
馬齒莧可明目、降血脂、使白髮轉青
馬齒莧入肝經,可以涼血、降肝火
以下這些情況都可以吃馬齒莧
有的人熬夜後眼睛會發紅,這是肝火上炎的表現,吃點馬齒莧利於好轉。
有些年紀輕輕就長白頭髮的人,不要懷疑自己腎虛或是未老先衰,這種白髮是血熱,是由於你的肝火太盛,上衝頭頂引起的。對付少白頭,可以多吃馬齒莧來改善。
3、保肝
馬齒莧又有別名叫長壽菜,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它的保肝作用。前些年美國人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
馬齒莧含有豐富的二羥乙胺、蘋果酸、葡萄糖、鈣、磷、鐵以及維生素E、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馬齒莧在營養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它的ω—3脂肪酸含量高於人和植物。ω—3脂肪酸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酸的吸收,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改善血管壁彈性,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很有利。
歐米茄3脂肪酸是對於人體非常重要的脂肪酸,它可以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脂,防治心血管疾病。從中醫角度來說,這些作用實際上就是促進肝臟的功能,使脂肪得到正常的分解代謝。
馬齒莧入心經,可以清心火。入肺經,可以散肺熱。
《黃帝內經》說: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而肺主皮毛。就是說各種癰腫、潰瘍、溼癬,都跟心火和肺熱有關。馬齒莧既清心火,又散肺熱,它的排毒功效既走血分,又走皮膚,內外兼治,所以對於上面所說的皮膚問題都有療效。調理皮膚病,可以內服和外敷雙管齊下,把新鮮的馬齒莧搗爛敷在患處,或者用幹品煮水來泡澡。
馬齒莧對於腸道病屬於熱證的基本上可以通治。像痔瘡出血、細菌性痢疾、腸道息肉、實熱便秘等,受寒引起的腹瀉和脾虛引起的長期大便稀溏除外。
告訴大家一個簡易的食療排毒方:
做法:鍋中水燒開,把新鮮的馬齒莧入鍋焯兩分鐘,撈出來過一下涼水,拌一點蒜泥和香油當涼菜吃。然後把焯過的水加適量白糖喝下就可以了。
主料:馬齒莧60克,雞蛋250克
調料:鹽
做法:將馬齒莧洗淨,搗爛取汁;雞蛋打散,放鍋中,加水適量煮熟後,再加入馬齒莧汁煮開3分鐘即可
主料:馬齒莧500克,蒜3~5瓣
調料:鹽、糖、醬油、香醋、香油
做法:將馬齒莧洗淨,大蒜搗碎備用;用開水加少量鹽燙熟馬齒莧,在涼水中過一遍,瀝乾水分;加入鹽醃製片刻,然後加入大蒜碎、糖、醬油、香醋、香油,均勻拌好
主料:馬齒莧30克,雞蛋250克
調料:鹽、料酒、花生油、味精、醬油
做法:馬齒莧洗淨後用溫水泡10分鐘,清水洗淨,用刀切成段;把雞蛋打散,加入馬齒莧調勻,加精鹽、料酒、醬油、味精少許,調味;炒鍋中放花生油,燒熱,將馬齒莧和雞蛋倒入鍋內炒熟即可。
有三種人要避免吃馬齒莧
一、腹部受寒引起腹瀉的人;
二、孕婦。馬齒莧是滑利的,有滑胎的作用;
三、如果你在吃中藥,藥方裡有鱉甲,要注意馬齒莧與鱉甲相剋,不要同服馬齒莧食療治血熱防手足口病。
來源:脈脈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