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明珠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不少媽媽吐槽自己生完孩子後,動不動就腰酸背痛,坐立不安,有的痛則數月,有的長達數年,甚至一輩子被腰痛「纏身」。
產後腰痛是月子沒坐好嗎?是打麻醉所致嗎?
據統計,約有45%~76%的女性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產後腰痛,主要表現為腰部和骶髂關節周圍疼痛,嚴重的可能無法起床、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疼痛感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的都有。
對此,老一輩人和年輕寶媽觀點各不同:
老一輩人:都是月子沒坐好!
年輕寶媽:都怪無痛分娩/剖腹產打麻藥!
究竟哪個說法是正確的呢?
圖片均源於網絡 圖文均無關
1、月子沒坐好,確實會引發腰痛
月子沒坐好的媽媽們會留下月子病,其中之一就是腰痛,為什麼會這樣呢?
寶媽產後運動量較少,長期臥床休息,加上盲目進補,使得腹部脂肪增加,腰部肌肉負荷增加,導致腰肌勞損。月子期間太過勞累,日夜顛倒照顧寶寶,比如彎腰給娃餵奶、洗澡、穿衣、換尿布等姿勢不當,使腰部肌肉持續緊繃,最終不堪重負,從而造成腰肌勞損,引發腰痛。
由於懷孕期間的骨骼和關節略有鬆動,肌肉韌帶拉長,彈性下降,產後休息不當,過早久站、端坐,使得骶髂韌帶無法恢復,造成肌肉和韌帶損傷,引發疼痛。有的媽媽身體素質差,產後氣血不足,體質虛弱,身體抵抗力差,不經意間受潮受寒,經絡阻塞,引起腰痛。產後長時間彎腰拖地、掃地、擦桌子、搬東西等等,持續動用到腰部力量,得不到放鬆和休息,給原本不堪一擊的腰部再添負擔。
2、產後持續性腰痛和打麻藥真沒關係
不管是無痛分娩還是剖腹產時,麻醉師會從腰部脊椎處打麻藥,對腰背部肌肉、韌帶可能會造成稍微的損傷,產後感覺針眼痛或脹痛則是這個原因,但是問題不大,只要注意休息,症狀會慢慢消失,頂多疼痛感持續產後一周。
英國一項調查發現,生產時打麻藥和不打麻藥的女性,產後出現腰痛的概率相差無幾,都在40%上下。由此看來,產後腰痛可不是打麻藥惹的禍,這個謠言已破!這鍋它不背!
揭秘:產後腰痛的3個真實原因
1、脊椎弧度改變
隨著孕周的推進,在日益增大的子宮和胎兒的壓迫下,孕媽腰部和骨盆處的肌肉和韌帶變得鬆弛,打破其力量平衡,使腰部支撐力逐漸增加,導致脊柱嚴重變形。
再加上懷孕期間如果暴飲暴食的話 ,體重增加過多,腰部脂肪堆積會使腰椎發生更大的彎曲,疼痛更嚴重,甚至損傷腰椎間盤。
專家建議:整個孕期孕媽體重增加12公斤左右為宜,若超過20公斤,可能就會給分娩造成困難。
2、骨盆韌帶鬆弛
懷孕期間,孕媽體內會分泌一種「鬆弛素」,慢慢使骨盆周圍的關節和韌帶變得鬆弛,以適應胎兒增大,並為分娩做準備,韌帶鬆弛會使脊柱椎體關節的穩定性下降,再加上腰椎彎曲加大,使肌肉和韌帶負擔加重,很容易發生損傷導致產後腰痛。
3、腹直肌分離
就是懷孕期間隨著子宮的增大,孕媽腹直肌的部分彈力纖維斷裂。
據統計,孕晚期約有70~80%的孕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它具有保護腹腔臟器,承託腰背部,參與完成排便、咳嗽以及分娩等生理功能。
腹直肌分離越嚴重,腹部肌肉力量越弱,對腰背部的承託力就會越小,腰背的疼痛、酸脹感越強。
由此可見,女性懷孕生子是有多麼的不容易,以上3個原因,幾乎所有孕媽都躲不過,為了適應胎兒的生長,身體器官必須發生一定的改變,如果產後不能及時調養修復,那麼腰酸背痛真的會伴隨一輩子,讓女性苦不堪言。
如何緩解?
產後腰酸背痛真的超級折磨人,看似簡單的彎腰動作,或許對於寶媽來說需要咬牙切齒才可以完成,那麼如何緩解呢?
1、抱寶寶腰用力過久,可以用熱水袋熱敷一下,短時間內讓緊張的肌肉放鬆開來。
2、選擇有一定硬度的床墊睡覺,過軟的床墊對腰部缺乏支撐,反而加重腰痛。
3、產後以靜臥為主,並輔少量運動,既不能久臥也不能過度疲勞,少抱孩子、少站著、少熬夜、少彎腰等。
4、不正確的哺乳姿勢會給腰肌帶來額外的負擔,建議哺乳時選一個腰部有支撐的座椅,或者在腰部墊一個舒適柔軟的靠枕,給予腰部很好的支撐。
5、產後42天~6個月是產後修復的黃金期,此時可以開始做運動,比如散步、遊泳、瑜伽、普拉提等,每周鍛鍊2~3次,身體適應後再慢慢增加運動量,可以有效減緩腰痛。
6、產後飲食要特別注意蛋白質的攝入,多吃奶製品、蛋類、海產品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因為產後鈣質大量丟失,易導致腰酸背痛、關節痛,及時補鈣能減少這些症狀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