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樂隊需要指揮?哪些樂隊不需要指揮?不需要的為什麼會冒出來

2020-12-14 伍洲音樂

對於交響樂來說,因為交響樂聲部多,演奏成員多,是需要指揮進行協調的。指揮把抽象的樂譜用形象的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給曲子賦予新的生命力,能起到表達作曲者意圖、協調樂手演奏等作用。

前些年轟動中國的天才指揮家舟舟生來有些愚笨,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得就像一名幾歲的小孩,所以有人說他是白痴,但他對音樂的理解卻有與生俱來的優勢,只要一到指揮臺上,其表現可謂是有如神助。

這也許就是交響樂的魅力吧:能把白痴變成天才!

對於幾個人的小編制樂隊來說,是不需要指揮的。通常,對一個有鼓的樂隊來說,鼓手用鼓槌敲幾下,大家就可以按照鼓手提示的速度進行演奏了。對於鼓手來說,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在某寶上買一個幾十元的節拍器,帶著耳機一邊聽節拍器一邊打鼓是很好的選擇。只要鼓手不是白痴,有了節拍器的鼎力相助,就一定能把握好節奏。

如果一個幾個人編制的樂隊還冒出一個指揮來,那就不是音樂了,那就是東施效顰了。

西施的美盡人皆知,不需贅述。一次,她因為胸口疼痛難忍,所以便皺著眉頭行走。儘管她一臉的難受,但還是蓋不住她的天生麗質。一個長得很醜的人,也就是東施見了,誤以為西施的美來自於皺眉,便學著西施的樣子捂著心口皺著眉頭招搖過市。

如果一個幾個人的樂隊出現了指揮,那是天才出現了呢?還是白痴出現了呢?也許只是馬屁精出現了吧!我想,馬屁精總要比白骨精強吧。誰要是敢棒打白骨精,萬一要是碰上了唐僧的緊箍咒,可就慘了!誰要是敢棒打馬屁精,結局會不會更慘呢?

相關焦點

  • 劇院小科普 | 不懂就問,樂隊指揮到底在「指」什麼?
    進行這些動作的同時,他還得專心思考接下來開場幾個小節,如何正確又不失音樂性地指揮。一名合格的指揮至少會對一項樂器專精,而他也得對所有樂器,甚至是人聲瞭若指掌。在排練前他必須仔細讀譜,音樂的內容,很少有指揮能直接臨場識譜。
  • 樂隊指揮到底在幹嘛呢?
    進行這些動作的同時,他還得專心思考接下來開場幾個小節,如何正確又不失音樂性地指揮。一名合格的指揮至少會對一項樂器專精,而他也得對所有樂器,甚至是人聲瞭若指掌。在排練前他必須仔細讀譜,音樂的內容,很少有指揮能直接臨場識譜。
  • 馬雲客串指揮中國愛樂樂團?網友:證明了樂隊指揮真的沒啥用
    指揮就是一個勁兒的揮棒兒,音樂停下來的時候轉身鞠個躬就行了,大概就是這樣的存在▼樂隊成員們都低著頭看譜子,只有指揮一個人在臺上自嗨。要說辛苦嘛,也確實辛苦。整場音樂會,觀眾坐著,樂手坐著,只有指揮要一直站著!不僅要站著,還得全程「張牙舞爪」。沒有過硬的身體,還真撐不下來整場演出!
  • 樂隊裡大家都有譜子,指揮還有啥用?
    長大以後,才通過看書或者請教別人,慢慢懂得了指揮在樂隊中意義,他不僅有用,而且他有巨大的作用。我們回到本問題,樂隊既然都有五線譜,沒有指揮的話,大家還能不能演奏下去?答案是肯定能行,沒了指揮不會導致樂隊演奏不下去,而是會讓曲子失去它應有的意義。
  • 能歌善舞、樂隊指揮、隊列標兵……她的青春像花兒一樣綻放!
    唱歌、舞蹈、長笛、架子鼓、樂隊指揮、視頻剪輯……這個擁有多項技能的小姑娘,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要靠才華,然而一切光鮮亮麗的背後,更多的是默默的付出和辛勤的汗水。懷揣舞臺夢想,她熱忱而又努力踏進軍營,初入軍樂團的她,被分到了長笛聲部,起初她同大多數新手一樣,找不到演奏技巧。吹長笛吹到缺氧,嘴唇上都裂起了口子。
  • 畢業音樂會取消 美樂隊指揮到畢業生家演奏
    令他們暖心的是,三位樂隊指揮拿著樂器,來到高年級學生的家中,給他們每人舉辦了一場個人音樂會。 據CNN報導,從15日開始的連續三天裡,這三名樂隊指揮走了168英裡(約270千米),去看望這些高年級學生。「他們不能錯過最後一場音樂會」,樂隊指揮賈森·劉易斯說,「由於音樂會無法舉行,我們決定把音樂會帶給他們,向他們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和感激。」
  • 指揮大師康德拉申的經典語錄
    39、不斷更改排練計劃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指揮必須在預定的時間內排練完畢。40、指揮變換樂隊的座位也同樣是不禮貌的。指揮應當善於迅速地適應樂隊的「地理環境」,而不是使幾十位演奏員感到不便,因為座位一變,演奏員會從不習慣的角度看指揮家的手,至於鄰座的音響改變就更不必說了。41、必須練某些細節往往是直接在排練時提出來的。
  • 王若雄:企業領導好比「樂隊指揮」 藝術修養有益於企業管理
    他以音樂為例,「一個指揮在指揮樂隊,他什麼都沒做,但是這個樂隊裡沒有他行不行?不行。」他指出,一個企業的領導人其實就是這個企業的指揮。「你怎麼去鼓勵你的隊員,合一地把音樂表達出來,你還要有很好的聽力能發現哪一個聲部出了問題,哪一組樂器出了問題。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還能給他們一些鼓勵。」他表示,這些方面在整個系統設置和管理上,對他都有很多幫助。
  • 海朋森樂隊:我們承擔的是情感需要
    記者一直好奇,一支搖滾樂隊,一支當下的年輕搖滾樂隊,是否需要這麼嚴肅地思考,畢竟搖滾樂只是萬千娛樂方式的一種,而出乎意料的是,在他們看來,表達只有質地的區別,而非路徑。陳思江說,很多人把嚴肅看作痛苦,其實嚴肅可以是優美的、幽默的,我們大可不必迴避嚴肅。
  • 專訪梵志登:指揮要有能力在音樂中「隱身」
    開頭有一些小瑕疵,梵志登示意樂隊停下,並提醒管樂注意音量。 曾有樂評人將梵志登的指揮風格形容為「極為準確,又不失靈性」。他常常要求樂手:「你們的力度必須要像瑞士手錶一樣精確。」樂隊小提琴首席出身的他對弦樂的要求尤為精細,從指法、運弓方式,到揉弦的頻率和力度,他都會給出具體的標準。在他眼裡,一個樂隊水準的高下,往往就在於指揮解決小問題的效率。
  • 天才指揮家舟舟:奇蹟是假的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知道這個人。世紀之交的中國,舟舟的形象到處都是,他出現在電視和公益廣告裡,是那個時代的印跡。舟舟是唐氏綜合症患者,他的父親是武漢一個歌舞團的小提琴師,因為環境影響,舟舟無師自通感悟到音樂韻律,能指揮交響樂隊。只要音樂響起,他就如癲似狂地指揮。舟舟指揮過世界級的交響樂團,也指揮過小學生樂隊。他去過三個大洲五個國家,和許多著名演唱家同臺。
  • 《明日之子》六大樂隊組隊完畢,哪些人難合作?哪些人好合作
    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強調自我、張揚個性,在一個集體裡、在每一個舞臺上,他必須得拔尖兒,大家都得聽他的。而這些,就成了當下很多青年人的心理定勢及習慣。而且這些習慣都是父母等長輩給慣出來的。《明日之子4》封面其實從第一期開播到現在,《明日之子》這些孩子們一路走到現在,哪些人比較特性兒?哪些人比較個色?哪些人比較乖戾?觀眾們基本上在心裡也都有數了。
  • 許億:《樂隊的夏天》為什麼不喜歡那些臺灣樂隊
    夜市裡烤串啤酒吹大牛的時候,來一盤擺盤精緻的刺身,總覺得不搭。為什麼不喜歡這些來自寶島臺灣的樂隊呢,因為他們和我們理解的搖滾很不一樣。《樂隊的夏天》的總體定位至少在我們這些觀眾的角度還是在搖滾精神上面。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往往會把與氛圍不搭調的東西拿掉,如果拿不掉,就有會生厭。第八期,臺灣的Mr WooHoo終於被刷,於是遊幕一片叫好。
  • 指揮和他的指揮棒
    很多對於指揮這個位置 不了解的人都會覺得 「指揮?不就是揮揮棒子嗎?我上我也行! 音樂指揮是指導整個樂隊進行音樂演奏,將多個聲部的演奏合為一個整體的人。如果要把一個樂隊當成一個人來看的話,那麼指揮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 樂團指揮到底在比劃些什麼?|柴知道
    雖然樂手都有自己的樂譜,但他們對音樂強弱快慢理解都不一樣,任由樂手們肆意發揮,現場會慘不忍睹。 他們會有選擇性的展現或壓抑某些音樂要素,並且通過手勢傳遞給樂隊,完成演奏。
  • ...樂隊指揮!多財多億、憑億近人、億鳴驚人、億高人膽大、德億雙馨
    自從退休之後,馬雲的生活當真是豐富多彩,不但把教育事業搞得紅紅火火,還開起了酒吧,跨界玩起了交響樂指揮。  12月8日,馬雲變身樂隊指揮現身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周年音樂會現場。在活動現場,他還被邀請上臺擔任指揮,與中國愛樂樂團合作一曲。在眼瞅過程中,馬雲全程投入,動作氣場滿分!
  • 樂團指揮究竟有什麼作用?
    雖然樂手都有自己的樂譜,但他們對音樂強、弱、快、慢、理解都不一樣,如果任由樂手們肆意發揮,現場會慘不忍睹。所以必須要有一個人,來指導樂隊按照同一個標準進行演奏,指揮就是統一標準的這個人。指揮最基礎的工作是打拍子控制節奏,這是為了確立合適的速度,防止音樂越來越慢,或者速度太快累死樂手。
  • 用「心」指揮,做音樂的僕人——專訪著名指揮家陳燮陽
    陳燮陽總能舉重若輕地用手、眼神與肢體語言帶動樂隊的理性與激情。輕輕一揮手,讓弦樂喃喃低語,再一揮手,讓銅管迸出勝利的號角,樂隊與合唱如千軍萬馬聽命於他手中的指揮棒。  有人將指揮形容為高踞王座之上的雄獅,一些世界知名樂團的指揮家素有「指揮皇帝」之稱。陳燮陽卻從來不想做樂隊的「皇帝」。「指揮是靠整個樂隊的演奏來共同完成音樂的『再創作』,在臺上太威風不一定是好事。」
  • 飛兒樂隊成員瞞著主唱換人後,為什麼會徹底沉寂?
    很多人也許說不出歌名,記不住歌詞,但這幾首歌一響起,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兩句。好的主唱能讓聽眾記得這隻樂隊,好的作品能讓樂隊奠定地位。哪怕是他們近些年,沒有再出過「像樣」的新歌,但曾經的作品仍讓老聽眾記得這支隊伍。出不來新歌,可以原諒。畢竟靈感不是召之即來。
  • 獨家專訪|聽劉沙指揮解讀《流光溢彩》個人專場音樂會
    Q1 這麼多年,您指揮了樂團多場不同類型的演出,這次作為您的個人指揮專場音樂會,與以往音樂會有哪些不同和看點? Q3 本次指揮專場音樂會,樂迷的視線會自然地聚焦在您的身上,您可否跟樂迷預告一下,他們可以通過哪些「點」來更好地欣賞整場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