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劇場欣賞音樂會時
他/她們永遠是古典音樂舞臺上一個最好辨認的目標之一——但你是不是也曾經迷惑過,指揮家站在那裡到底手舞足蹈到底是做什麼的呢?順便一說他們的薪水可比坐在舞臺上的其他揮汗如雨的演奏家高多了~
那麼...
▼
指揮是一個樂隊的靈魂
一名指揮與觀眾的交流,從他踏上舞臺的第一步就展開了:他得讓團員在擁擠的舞臺上移出一條安全的通道,並微笑地跟觀眾和演奏家們互動,也得完成一些音樂會的儀式。
進行這些動作的同時,他還得專心思考接下來開場幾個小節,如何正確又不失音樂性地指揮。
一名合格的指揮至少會對一項樂器專精,而他也得對所有樂器,甚至是人聲瞭若指掌。在排練前他必須仔細讀譜,音樂的內容,很少有指揮能直接臨場識譜。
一部作品常常規模龐大,演奏者往往不能在看譜的同時記住排練時要求的所有細節,這時,指揮的手勢會起到提示作用。
音樂中有很多「氣口」是無法量化在譜面上的,比如在哪裡漸慢或漸快?慢多少?快多少?從到哪裡回到原來的速度?.....這些都得由指揮來統領。
指揮那些看起來煞有其事地手臂舞動,一半跟數學有關,一半跟音樂有關。數學指的是為了讓團員們演奏在一起,指揮會精準地打出拍子,以免大家各自為政。
一個小節的拍子越多,指揮的方式會越複雜,拍子的數量通常反映每小節的韻律結構。幾乎所有小節都有第一拍和最後一拍,又稱重拍及弱拍,很少出現一小節只有一拍的情形。 重拍由上往下打,弱拍則反之。想像從12點鐘方向到6點鐘方向畫一條線即是重拍,往回畫就是弱拍。
音樂作品各有各的情緒,是否能恰當精準地拿捏這種情緒決定著你的演奏是否精彩。樂團指揮的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用自己的形體動作傳達給演奏員某種情緒,營造某種氛圍。
雖然大部分曲子整首就一個拍號,但卻不盡然如此。揮舞的雙臂不只標示拍子,也會控制樂團的音量大小。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譜上需要的音量越大,指揮的動作也會變大。
杜達梅爾
總而言之,指揮的全身都在向樂團甚至是觀眾傳達音樂的訊息,從頭到腳都影響著音樂的每一瞬間,不論是拍點提示、力度控制、聲響平衡抑或是樂句雕琢。
樂隊在給你演奏之前,會經過長時間的排練,剛拿到樂譜的時候,樂手們對樂譜的理解不同,演奏出來的效果肯定也不一樣,而且各種樂器的配合會十分混亂。
這時候,就要請出來指揮了。指揮需要憑藉著高超的溝通語法, 讓樂團發出他心目中理想的樂音。
可以說指揮在排練時候的作用和電影導演差不多。看到樂譜,體會作曲家的意圖,然後用盡內心洪荒之力進行二次創作。在排練一部即將演出的作品之前, 指揮自己得先對樂譜了解得滾瓜爛熟。他對樂曲的分句、力度的平衡必須完全瞭若指掌。
演奏出來是什麼情緒,輕重音在什麼地方,都是指揮費勁心思想出來的。
指揮還必須對作品細節與整體結構交待得一清二楚, 引導團員採用最恰當的方式來演出這部作品。在樂手們進行集體排練的時候,指揮就會開始給樂手們「說戲」了,哪裡輕哪裡重,哪裡柔和哪裡激進,哪裡速度快哪裡速度慢,哪種樂器什麼時候進場,都靠指揮定。
樂手們按照指揮的要求演奏出一首樂曲,也就是說,你聽到管弦樂隊演奏的情緒,都是指揮一手打造出來的。樂師們乃至於所有的觀眾目光都集中在他的手勢上。
所以,同一首樂曲在不同的指揮那裡也會有不同的演繹。
所以,想做一個合格的指揮需要極其優秀的專業素養。
指揮大師們對樂團的駕馭有絕對權威。只有等你有了極佳的聽覺、樂感、節奏感,可以演奏包括鋼琴在內的幾種樂器,通曉全面的音樂知識後,才可以「隨意」地揮起木質指揮棒來指揮整個樂隊。
最後
指揮界到底還有哪些神人
小編這就帶你來膜拜!
▼▼▼
大型交響曲動不動十幾個聲部,指揮起來兩隻手臂、一根棒子哪裡夠用?尤其是樂隊聲部間戲劇衝突高度緊湊的高潮部分,真恨不得每根頭髮都揮舞起來!看看穆蒂大師這個飄逸豪邁的「翻炒」,不聽聲音都能感受到一股沸騰有木有?
「老夫聊發少年狂」,拿來形容小澤徵爾再貼切不過了!瞧瞧這翻雨覆雨、撼天動地的翻滾,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武俠小說裡的「鰲拜」在施展絕世神功呢!
並不是每個指揮家都幸運地保有一頭飄逸颯爽的長髮,「指揮界的伏地魔」艾森巴赫大師,光溜溜的腦門似乎都反射著音樂的光澤。眉眼間各種微妙波瀾,確認過眼神,樂隊奏起來~
同樣頭髮稀少的索爾蒂大師簡直是「呆萌」的典範,簡潔的手勢動作像木偶一樣一板一眼地揮動,一雙真摯的眼睛牢牢鎖定著要指揮的樂手。
楊松斯大師被我們廣大的中國樂迷稱作「洋蔥絲」,是指揮界的一位知名「表情帝」。看這萌萌的小表情,似乎鼻孔和嘴巴都在協助指揮。
裡卡爾多·夏伊是當今古典樂界如日中天的大咖級指揮了,有著義大利南國漢子獨特的熱情奔放。感受一下他指揮起馬勒的交響曲這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態勢!
在被選為柏林愛樂樂團下任掌門人前,彼得連科一直是世外高人般的低調存在,看著架勢真是有著一股呼風喚雨的魔性!
內田光子阿姨已經是鋼琴家中公認的「表情帝」了,她經常以自彈自指的方式演繹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雙手一離開鍵盤就施展出「九陰白骨爪」的神功!
論風騷,誰能跟伯恩斯坦比?指揮到酣暢淋漓處就開始扭動,大師就是這麼傲嬌!
英國指揮大師安德魯·戴維斯爵士,指揮風格既有著英式的端莊貴氣,又有著一種令人難以抗拒的熾熱情感!
指揮的藝術
你,感受到了嗎?
疫情過後,咱們劇院見真章!
*素材來源網絡
怕演出錯過精彩活動?
劇院小助手貼心提醒您!
還會事無巨細的和您分享臺前幕後小趣聞哦~
快快加它吧 ↓
(▲劇院小助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