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金峰社區居民李阿婆近日因頭暈到金峰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診,站點醫師檢查發現李阿婆血壓控制不住,立即通過高新區遠程會診系統聯繫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珠海醫院,與該院內科副主任醫師鄧祝庭對李阿婆的病情會診後,通過網際網路醫院調整了李阿婆的降壓藥並開出網際網路處方。李阿婆在家附近的藥店通過網際網路處方順利拿到了降壓藥,她感嘆道:「現在在高新區看病太方便了!我在家門口就可以讓高新區人民醫院的醫生看病,省去了去醫院的麻煩。」
在高新區,像李阿婆這樣的慢性病患者,看病就醫不再是難事,而且還可以享受到在家門口讓省、市、區級專家看病的便利。因為高新區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了省、市、區專業技術對轄區內居民慢性病進行醫、防、治、管的全流程健康服務。據高新區社會保障和公共事業局局長羅福智介紹,自2016年以來,高新區緊緊圍繞「健康中國」戰略部署,把建設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作為推進「健康高新」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通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多部門協作聯動機制,積極培育慢病防控新模式,創新慢病管理人才制度,不斷在「網際網路+慢性病」等領域探索,建立防治結合、分工協作、優勢互補、上下聯動的慢性病綜合防治體系,於2017年11月通過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評審。
經過兩年的持續推進、提質增效,不斷完善政策、優化環境、整合體系、加強健康教育及慢病全程管理與監測。2019年10月,通過現場查閱資料、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考核評估,成功獲評2019年度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打造「網際網路+」智慧醫院防治體系
自2015年起,高新區積極開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攜手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搭建高新區三級醫療網絡平臺,實現視頻問診、遠程醫療,形成了「雲+端」「線上+線下」醫療服務體系。憑藉「網際網路+」收集患者醫療信息,簡化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提高數據化決策水平,實現雙向轉診、預約診療和家庭醫生線上服務功能。打通了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到高新區人民醫院,再到基層醫療機構及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療網絡路徑。
依託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網絡醫院資源,高新區人民醫院成立了網際網路醫院,這是實體醫院醫療服務的延伸,患者看病就診不用去醫院,在家中或社區醫院就能實現與醫生「面對面」問診。網絡醫院的專家可以為基層醫生提供影像診斷、病理診斷等遠程診斷意見,居民不出社區就可以通過遠程醫療、手機APP、自助健康管理等載體,輕鬆掌握健康信息,便捷享受到區級、省級專家的優質診療服務,實現了醫患之間的精準對接和高效服務,讓看病變得高效簡單,開啟了「智慧醫療」新時代。
2019年5月,高新區人民醫院首次與遠在100公裡外的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超聲科通過5G信號聯繫,實現5G時代的遠程超聲會診和遠程超聲示範教學,這是廣東省首家開展5G+醫療健康應用的二級甲等醫院,標誌著高新區醫療衛生建設正式邁入5G時代。5G+遠程超聲實現了省級專家「面對面」會診,「手把手」教學。5G技術的運用為「網際網路+」添加新動力,為患者便捷就醫帶來更多可能。
探索創新高新醫養結合新模式
為滿足轄區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需求,高新區在不斷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基礎上,創新探索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託、以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醫養結合模式,踐行「先試點、全覆蓋、創品牌」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條高新醫養結合之路。
在居家養老方面,高新區以開設家庭病床為主要依託,由家庭醫生團隊成員上門為生活有困難的老人提供日常醫療服務,如問診、中醫理療等。截至2019年12月底,高新區累計建立家庭病床416床次。高新區專門設立了「三師」團隊,為不便出行的慢性病患者提供體檢、社區護理、健康管理以及日常照料等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並為轄區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
在社區養老方面,高新區分別在官塘、會同、唐樂等多個社區試點建設了集社區衛生服務站、殘疾人康復中心、老年人健身中心、文化中心為一體的「醫養結合」場地,讓社區老人在享受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活動的同時,得到醫療護理和慢性病管理、康復理療等服務。在雞山、那洲、官塘、唐家(唐樂)、北沙、淇澳等社區建成多個長者飯堂並使用,打造專屬於老年人的「朋友圈」,深獲好評。
建立專業健康管理服務隊伍
「我今天血壓190,要不要多吃一片降壓藥?」「頭暈跟血糖有關係嗎?」「我這兩天老是胃反酸,要吃什麼藥?」……日常生活中,慢性病患者經常會有各種有關疾病的小問題,既害怕小病不治成大病,又不想沒啥事兒白跑醫院。
在高新區,居民有健康管理師和醫師組成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可以依靠,打電話、發微信,隨時可以得到專業的指導。
計生指導員率先轉型健康管理師和搭建家庭醫生服務平臺,是高新區建設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的特色和亮點,創新經驗已通過省衛健委、《廣東衛生健康》報、搜狐網等在廣東省推廣。
據介紹,近兩年來,高新區多次開展心理諮詢師培訓和急救技能培訓,切實提高健康管理師專業水平。目前,高新區已有77名計生指導員通過國家健康管理師考試,成功轉型為健康管理師並融入家庭醫生團隊。高新區每萬名人口擁有6.9名健康管理師,數量為全市各區之最。「高新區家庭醫生籤約服務集成平臺」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能力、籤約率和群眾滿意度。該項目獲得2017年全國基層衛生信息創新大賽一等獎。
高新區打出「團隊整合」「技術支撐」「政策引領」「考核機制」組合拳,做實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實現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群眾醫療衛生服務獲得感「雙提升」,有力推動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普通人群家庭醫生籤約率達到50.06%,重點人群達83.36%。籤約居民通過平臺可以得到家庭醫生團隊長期、隨時的健康指導和專業意見。因此,社區醫療服務更貼近居民健康需求,實現了預防、治療、康復和健康服務為一體的慢性病醫療服務。
惠民政策減輕轄區居民負擔
高新區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基本醫療服務保障水平,解決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一直積極探索更加實惠、更加便捷的醫療模式。自2016年3月起,高新區實施以「小病基本免費,大病救助兜底」為主要內容的「健康高新」六大惠民行動,不僅讓轄區居民真正享受到實惠,有效緩解了「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現象,切實減輕了轄區慢性病患者的醫療負擔,而且還形成了推進分級診療的「經濟槓桿」,能引導居民優先到社區就診,有效推動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團隊服務等工作,形成了「小病在基層,大病進醫院,康復在社區」的就醫格局。
截至2019年12月底,高新區惠民政策累計支出978.48萬元,惠及居民25.84萬人次。其中,小病基本免費15.08萬人次、健康服務包發放581個、重大疾病及高額費用疾病醫療救助38人次、精神病醫療救助6人次,開展社區巡迴義診257場次,義診服務群眾10.66萬人次。
來源:《珠江晚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