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2020年7月15日要聞版《看病不出門 問診盼精準》一文中重點指出現階段,各平臺紛紛拿出適應形勢發展的策略,因數健康主動邀請...
《人民日報》2020年7月15日要聞版《看病不出門 問診盼精準》一文中重點指出「現階段,各平臺紛紛拿出適應形勢發展的策略,因數健康主動邀請業內權威專家入駐平臺,為用戶提供定製化健康科普資訊。」
摘自:《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5日 第 06 版)
記者:申少鐵
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快速發展,百姓看病買藥不用出門,醫生篩查病患有了智能助手,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的同時,為醫患雙方提供了較多便利。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印發《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支持「網際網路+醫療」等新服務模式發展。隨著相關政策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各平臺正持續著力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創新服務模式,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有序發展。自此,網際網路醫療迎來了加速發展期。
然而,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出現了一些藥品質量參差不齊、線上醫生資質魚龍混雜等情況,業內人士表示,各方要在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上協力下更多功夫。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2018年7月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發《網際網路診療管理辦法(試行)》,這些文件相繼出臺,對完善「網際網路+」藥品供應保障服務、健全相關機構準入標準、加強醫療質量監管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網際網路醫療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涉及醫療的核心業務,如在網上看病、開藥等診療服務;另一類是診療以外的非核心業務,如信息諮詢、掛號等服務。尤其對於核心業務,衛健委要在底線、邊界、資質等方面嚴加監管。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賀濱認為,有關部門加強監管的同時,服務平臺自身也要重視醫療質量把控,「泥沙俱下,患者會用口碑和行動來『投票』。」
現階段,各平臺紛紛拿出適應形勢發展的策略。因數健康主動邀請業內權威專家入駐平臺,為用戶提供定製化健康科普資訊;百度健康加強線上巡查,通過刷臉認證等方式定期核驗醫生身份;阿里健康定期舉辦優秀診療案例和經驗分享活動,對醫生服務情況和上架藥品質量定期評價考核,對不達標的醫生和藥品予以相應處罰,等等。
從另一方面看,在遠程診療方面,目前主要停留在診斷指導、遠程監護等方面,而遠程手術等更加深度融合的形式還處於探索階段。武漢大學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調研發現:一些基層醫療機構存在遠程醫療平臺利用率低、醫生使用動力不足等問題。「一方面要建立醫生激勵機制;另一方面要探索將遠程診療費用納入醫保,鼓勵患者參與遠程診療。此外,加強網絡基建,建立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才能更好地保障遠程診療順利開展。」
記者手記:
醫療服務不同於普通商品服務。其服務對象是患者的身體健康。網際網路醫療也不同於傳統實體醫療,網絡的隱蔽性與不確定性對全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醫療服務的質量與安全無法保障,就失去其存在的基礎。
市場競爭要求網際網路平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近年我國湧現出一大批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如果醫療質量和安全問題頻頻出現,則其信譽將大打折扣,最終將被市場淘汰。
未來,我國對網際網路醫療的監管將趨於更嚴,處罰力度也將更大。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不能有僥倖心理,只有精準把控質量安全、不斷優化服務,才可能行穩致遠。
數據來源:國家衛健委、易觀諮詢、比達諮詢
因數健康平臺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大量心腦血管患者面臨不敢到醫院就診的困境,慢病患者通過網際網路醫院對長期健康管理的需求愈加突顯。為了幫助慢病患者能夠在疫情期間及時就醫,醫渡雲集團傾心打造心腦血管慢性疾病管理平臺——因數健康平臺,致力於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有溫度的私人醫生制健康管理服務,截至2020年7月,已匯集千餘位心腦血管疾病領域優質的專家。
因數健康平臺依託於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和醫療人工智慧技術,為廣大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大量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在線諮詢問診、私人醫生專屬疾病管理、足不出戶合作藥店送藥上門、個人專屬健康檔案、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自評等服務,以及醫學專家提供的健康知識、居家科普日常陪伴等患教服務。
未來,因數健康平臺將繼續以安全、高效為準線,繼續依託於人工智慧技術輔助醫生提升慢病管理效率,以期綠色醫療觸手可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