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人眼中的中國地圖是這樣的……
▼
而吃貨眼中的中國地圖卻是這樣
▼
北京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山東的煎餅,蘭州的拉麵,陝西的涼皮和肉夾饃,四川的火鍋.……
oh no,你每天的生活就是這樣的
▼
或者是這樣的
▼
吃貨眼中的中國地圖,
人生除了吃還有吃吃吃吃吃。
先來個西南的~麼有螺絲粉不幸福……
其實我也很喜歡吃肉夾饃的說!
熱乾麵是我的最愛!~
聽說愛吃魚的人特別聰明,像我
簡直不能更美好的地方……去華東玩,短短一個星期胖10斤不是夢。
乳製品真是不能更美好~哈哈哈
不是只有我愛鍋包肉愛到不行吧?
北京: 烤鴨、老北京涮肉、驢打滾、艾窩窩、糖火燒
特色:驢打滾
天津: 狗不理包子、天津大麻花、耳朵眼炸糕、煎餅果子和鍋巴菜、糖炒慄子
特色:狗不理包子
小編覺得,包子已經是天津的吉祥物了。狗不理包子名氣很大,也很好吃,咬一口回味無窮,肥而不膩,味道棒棒噠。奏是價格略高,沒辦法,出名了之後出場費也得提高呀!
河北:柴溝堡燻肉、長城餑欏餅、懷安豆腐皮、回記綠豆糕、蔚縣八大碗
特色:蔚縣八大碗
推薦這道菜是因為看起來太豪爽了,一下子來了八個碗。一般情況下,這八個碗裡裝的是絲子雜燴、炒肉、酌蒸肉、虎皮丸子、塊子雜燴、渾煎雞、清蒸丸子、銀絲肚。我就想知道,什麼叫絲子?
山西: 刀削麵、貓耳朵、平遙牛肉、莜麵窩窩、聞喜煮餅
特色:刀削麵
山西是麵條的故鄉,那裡的麵食的做法都不帶重樣的,喜歡吸溜麵條的人一定要去山西嘗嘗正宗的刀削麵,保證會被廚師的削麵功夫傾倒!刀削麵的澆頭也是多種多樣,任意挑選。又有菜,又有主食,這一碗吃下去,真的很有料哦!
內蒙古: 烤全羊、手扒肉、涮羊肉、油炸諄脖、馬奶酒、奶酪
特色:奶酪
好好吃,好好吃,真的好好吃。奶味很濃,很香甜,但是不喜歡喝牛奶的人就別考慮了。正宗的內蒙奶酪是一點也不會膩的,味道和山寨版完全不一樣喔。上海: 蟹殼黃、小籠饅頭、小紹興雞粥、蔥油麵、排骨年糕
特色:小籠饅頭
說是饅頭,其實就是小包子嘛。皮薄餡多,個頭還小,裝到籠屜裡看起來就像一個個小寶塔,咬一口裡面都是湯。去了天津吃完了豪放派的狗不理之後,不妨來上海吃一次小家碧玉的小籠饅頭!
江蘇: 鴨血粉絲湯、炸臭幹、鹽水鴨、富春名點、千層油糕、松鼠鱖魚
特色:鴨血粉絲湯
記得上高中那會,小萌就總跑到學校旁邊的鴨血粉絲店豪吃一頓。粉絲燙過之後,盛進碗裡,又放進鴨血、鴨腸、鴨肝,按照自己的喜好放調料,每一次吃都有一種翹課出去打遊戲的快感。而且我喜歡先吃一會兒原味的,然後放點醋,然後放點辣椒,這種味道的過渡也是蠻爽口的。
浙江:東坡肉、清蒸鰣魚、魚頭豆腐、醬鴨、龍井蝦仁、西湖醋魚、叫化雞
特色:叫花雞
第一次聽說叫化雞是小時候看《還珠格格》的時候,這道菜還是小燕子專門為皇阿瑪做的大餐呢!傳說是叫化雞是一個乞丐創造的,後來被人給改進了一下,還給雞的身體裡填進了餡料,話縮這不就是中國版的烤火雞嗎……
安徽: 包公魚、臘八豆腐、鳳陽釀豆腐、油煎毛豆腐、葛粉圓子
特色:油煎毛豆腐
古時候有一個買豆腐的店主,他有一天把多餘的豆腐放在稻草上,澆了鹽水,後來時間長忘了,結果發現都長毛了啊!本來想要扔掉的,可是不知道咋想的,就掰下來一塊嘗了嘗,腳著還行。就用油煎了一下,這個味道變得好贊!於是油煎毛豆腐就流傳至今了。
福建: 佛跳牆、熗血蛤、蒜茸蒸竹蟶、肉粽、土筍凍、蚵仔煎特色:佛跳牆
單從原料上看,這道菜就賺足了人們的口水。佛跳牆是用魚翅、海參、鮑魚、乾貝、雞脯、鴨肉、豬蹄筋、羊肘、鴿蛋等十八種主料、十二種輔料用酒罈煨制而成,打開罈子蓋之後,香飄四溢。當年有人評價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這也是這道菜名的來歷。
江西:三杯雞、石魚炒蛋、廬山石雞、米粉蒸肉、清湯泡糕、金線吊葫蘆
特色:三杯雞
當年蠢出境界的小萌天真地以為,三杯雞就是三個杯子裡放點兒雞肉。後來才知道,它叫三杯雞是因為在烹飪的過程中,加入甜米酒、豬油、醬油各一杯,這三杯調料做出來的雞才最好吃。沒文化的我,自己都鄙視自己……
山東: 糖醋鯉魚、奶湯蒲菜、湯爆雙脆、煎餅、油鏇、扒雞、單縣羊湯
特色:煎餅
黑龍江: 風乾香腸與松仁小肚、大列巴和沙一克、冰果、俄羅斯巧克力
特色:大列巴和沙一克
「列巴」和「沙一克」都是俄羅斯風味的麵包,哈爾濱好多人都喜歡吃。列巴是漢語中的大麵包,小的1斤,大的3斤。麵包君吃過一次,真的很拉嗓子。沙一克是橢圓形的白麵包,用酒花發酵的,外焦內軟,吃起來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因為之前嘗過列巴,覺得無法接受,所以沙一克就別嘗了,小萌做不到啊!
吉林: 酸菜、朝鮮冷麵、三珍湯、人參雞、蒸白魚、慶嶺活魚
特色:朝鮮冷麵
說真的,吉林的朝鮮冷麵還算是比較正宗的。如果你想品嘗一下的話,最好去延邊,那裡的居民基本上都是朝鮮族。其實還有辣炒年糕也不錯啦,吃起來和韓國街頭賣的沒啥兩樣。如果你打算去延邊,一定要做好準備,那裡的人都是用朝鮮語交流的,你會有一種置身韓國的錯覺。
遼寧: 白肉血腸、鹹魚餅、海城餡餅、大連蝦醬、燻肉大餅、海鮮燜子特色:海鮮燜子
河南:鯉魚焙面、方城燒麥、炒三不沾、牡丹燕菜、開封小籠包、道口燒雞
特色:牡丹燕菜
牡丹燕菜是洛陽水席的頭道菜,原料是白蘿蔔,但是吃起來有一種燕窩湯的味道,所以當年武則天吃了之後很喜歡,賜名「假燕菜」,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湖北: 熱乾麵、精武鴨脖、紅燒蝦球、酸辣藕帶、燒烤乾子、珍珠肉丸
特色:熱乾麵
武漢的居民每天早上都要吃一碗熱乾麵才去上班,他們對熱乾麵是真愛。
湖南: 臭豆腐、油粑粑、唆螺、口味蝦、醬板鴨、甜酒餈粑、棲楓渡魚粉
特色:臭豆腐
廣東: 酥皮蓮蓉包、馬蹄糕、蜂巢芋角、捶肉丸、蘸仔鴨、蜜汁叉燒
特色:蜜汁叉燒
吃一次蜜汁叉燒,你就會不能自拔了。味道好,也不膩!
廣西: 檸檬鴨、老友粉、八寶飯、柳州狗肉、螺螄粉、桂林米粉、巴馬香豬
特色:螺螄粉
這是柳州最出名的一道小吃,它的湯是用螺絲熬出來的,配上辣椒,味道超讚。
海南: 東山羊、加積鴨、文昌雞、和樂膏蟹、海南酸筍、海南雞飯、熱帶水果
特色:熱帶水果
來到海南當然是要吃水果了!椰子、芒果、山竹、火龍果、榴槤任君挑選,絕對管夠。麵包君到了海南絕對像上了天堂一樣,睡在水果堆裡!
四川: 鍾水餃、酸辣豆花、夫妻肺片、龍抄手、毛血旺、水煮肉片
特色:毛血旺
大街小巷上到處都是川菜館,但是想吃正宗的毛血旺,還是得前往蜀地一遊啊!作為無辣不歡的人,小萌也是蠻拼的,吃的汗流浹背、滿嘴著火也不管,吃完這一輪,歇一會再來!
重慶: 重慶火鍋、泉水雞、烏江魚、麻辣牛肉片、合川桃片、永川香腸
特色:重慶火鍋
超級美味,而且名氣大到不用我多說。只要去了重慶,一定要去吃火鍋。注意先準備好祛火藥,還得買點蘆薈膠。
貴州:遵義羊肉粉、花溪王記牛肉粉、興義雞肉湯圓、豆花面、沓哨餛飩
特色:遵義羊肉粉
雖然木有吃過,也木有去過遵義這個革命聖地,但是我實在是太喜歡吃羊肉了,所以要找機會去吃一次。據說那裡的食客特別喜歡吃羊肉粉,愛到無法自拔。
雲南:過橋米線、紅燒雞樅、青椒松茸、宣威火腿、汽鍋雞、菠蘿紫米飯
特色:過橋米線
記得以前有一次看美食節目,介紹雲南的過橋米線。有各種的味道,而且造型都很好看。米線有一種吃法是蘸料吃,有一種料是苦的,特別難吃,但是卻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西藏:糌粑、酥油茶、青稞酒、風乾牛羊肉、乾酪、炸灌肺、蒸牛舌、奶茶
特色:酥油茶
陝西: 羊肉泡饃、油酥餅、涼皮、鍋盔、賈三灌湯包、酸湯水餃
特色:羊肉泡饃
正宗的羊肉泡饃是需要自己拿著大饃饃掰開往羊肉湯裡放的,一口湯,一口饃,滿口都是羊肉的香味!如果在西安的館子裡,一邊吃著羊肉泡饃,一邊聽著秦腔,說不定啥時候就能碰到張藝謀大導演了。
甘肅: 牛肉麵、拔絲洋芋、炸羊尾、百花全雞、臊子麵
特色:炸羊尾
雖然名字叫羊尾,其實就是一道面點,是用雞蛋清、豆沙、麵粉做成的,顏色金黃,做法也很簡單。不過這個是炸出來的,所以不能吃多,會發胖哦。
青海:夾沙牛肉、釀皮、焜鍋饃饃、髮菜蒸蛋、酥油糌粑、拉條、尕面片
特色:尕面片
這是青海的一道家常菜,面片不是擀出來的,而是揪出來的,捏扁了之後直接投到沸水裡。腦補了一下,居然出現了《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王嶽倫用手甩麵疙瘩的場景,頓時木有食慾了。
寧夏: 手抓肉、蓋碗茶、釀皮子、清蒸羊羔肉、羊肉炒麵片、涼拌麵皮、燴羊雜碎
特色:釀皮子
它和涼皮還不一樣,釀皮子厚厚的,而且是黃色,吃起來比較筋道。加上各種調料之後,味道爽口生津,是回族的特色小吃。
新疆:切糕、烤全羊、烤羊肉串香饢、米腸子和面肺子、庫車湯麵、薄皮包子
特色:烤全羊
烤全羊聽起來特別美味,但是真的很難烤啊,裡面的肉不容易熟,需要在密封的空間裡烤制,有點像北京烤鴨的做法。
香港:鮮蝦雲吞、許留山芒果冰、雙皮奶、酸薑皮蛋、鏞記燒鵝、水餃面、鴨掌煲
特色:燒鵝
每次看TVB的電視劇的時候,都能看到燒鵝的影子。可以去搜了一下燒鵝的做法,你會發現香港菜真的很細緻,每一個步驟都很講究。
澳門:鮮果撈、紅豆餅、魚蛋、牛雜、蟹粥、炒蝦球、魚頭煲、葡式蛋撻
特色:葡式蛋撻
這個絕對是特色,每次想吃的時候,都要屁顛屁顛跑出去買。夢想著有一天去澳門嘗一嘗真正的葡式蛋撻。
臺灣: 鼎邊銼、棺材板、黑橋香腸、擔仔麵、肉圓、鳳梨酥
特色:鳳梨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