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6從最初的圖16國產版到如今的轟6K以及轟6N,經歷的過程堪比空軍發展史
轟6這款轟炸機作為我國目前最重要的也是唯一一款遠距轟炸機,一直讓很多軍迷「愛恨交加」。對它的愛是因為這款轟炸機陪伴了中國許久,而戰鬥能力也隨著技術的提升變得十分優秀。但是對它的「恨」則是因為這款轟炸機的機型的確太老,無論如何改進,軍迷還是希望能有一款新型轟炸機能夠替代其目前的地位,為我國空軍帶來新的血液。然而這款以戰神為名的轟炸機,一路的發展歷程,可謂是十分堅信,從中我們還可以管中窺豹的了解到中國的空軍發展歷史。
轟6最早是仿製自蘇聯的圖-16轟炸機
最早,轟6是由蘇聯的圖-16仿製而來,作為我國在當時試製的最大的飛機,其過程也是十分艱難,早在1958年就已經引進的圖-16直到1963年才正式啟動仿製項目。而在1968年的試飛成功,讓中國的空中作戰力量得到了極大地提升。而後,中國也開始根據轟6的平臺為基礎,發展了各種各樣,用途不一的改進型號。而首先對轟6進行的修改便是甲乙丙丁4個型號。
而轟6在後來還經歷了甲乙丙三型的技術改進與摸索
首先的轟6甲型,其實就是在轟6國產原型機試飛成功後的量產型,其主要功能便是進行常規轟炸作戰任務,並且在後續還執行了中國第一次的氫彈投擲任務。而轟6乙和轟6丙則是延伸的特種機型,其中乙型加裝了大型偵查照相機,並且安裝了自動駕駛等設備,完全成為了一款偵察機型,而丙型則是針對電子戰的專項改進型,不但可以成為電子幹擾機,甚至還可以變成電子偵察型。
具備發射反艦飛彈能力的轟-6D則拉開了中國將轟6作為飛彈發射平臺的序幕
而轟6丁則最為特殊,在國內也被成為轟6D型,從此開始轟6似乎找到了新的作戰手段:也就是通過轟炸機為平臺,遠距離發射飛彈打擊敵人。但是當時的轟6D還是一款針對海上目標的反艦轟炸機,通過使用鷹擊系列反艦飛彈對海上目標進行遠距離打擊任務。而這款轟炸機甚至還出口到其他國家,並經歷了實戰的檢驗,但是對於中國來說,這款轟6最大的成果莫過於對於轟-6系列作為飛彈發射平臺的探索與使用經驗。
轟6K便是轟6作為巡航飛彈母機的最好例子
隨後的發展性中,不但有轟油6這種對於加油機的研製,並且還有轟6H這種遠程精確打擊能力提升的專精轟炸機。除此之外,在後期還有轟6M與G型兩款不同的調整改進型,分別加強了電子戰能力與對海能力。在經過上述長期且多樣化的改進試探後,轟6K應運而生。轟6K的重點不但在於發動機的性能提升,還在於可搭載6枚的巡航飛彈,極大地提升了轟6的遠程打擊能力,讓轟6直接具備防區外打擊性能。
轟6N更是為後面的新型轟炸機奠定了研製基礎
而轟6N則是最新研製的轟6戰略轟炸機款,除了可以在空中受油,加強作戰半徑外,還對航電系統進行了進一步的提升。可以說轟6款轟炸機除了本身的實用性能外,還讓中國在戰略轟炸機研製領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讓中國有能力研製新型戰略轟炸機。
作者:瞎說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