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中國第一長的河流,從古至今,與長江有關的古詩詞也是非常之多,接下來我們來和大家一起來賞析其中的八首吧!
1、最動人的良辰美景: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所處長江:揚州的長江畔
張若虛(約670年—約730年)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讀起來讓人身臨其境,其實不看釋義也能感受中詩句中描繪出的絕美意境。
2、最深的基友情: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所處長江:武漢黃鶴樓望長江
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友人孟浩然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3、最觸景傷情:唐.杜甫《登高》
所處長江:夔州(重慶奉節縣東)長江瞿塘峽口
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4、最懷古傷今:唐代.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所處長江:黃石市東面的長江
是劉禹錫於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所作。是年,劉禹錫由夔州(治今重慶奉節)刺史調任和州(治今安徽和縣)刺史,在沿江東下赴任的途中,經湖北黃石的西塞山時,觸景生情,撫今追昔,寫下了這首感嘆歷史興亡的詩。
5、最憂樂: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所處長江:嶽陽樓望八百裡洞庭湖銜接長江!
範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至交好友嶽州知州滕宗諒之請為重修嶽陽樓而作。
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6、最相思:宋代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所處長江: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李之儀被貶到太平州(今安徽當塗)。
大概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居住在長江的上遊,另一個人居住在長江的下遊。兩人天天想念卻見不到彼此,共同喝著長江的一江水。長江之水,悠悠向東流,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休止;而相愛兩人的相思離別之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歇。只希望他的心思像她的意念一樣,就一定不會辜負這彼此互相思念的心意!
7、最壯志難酬: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所處長江:嘉泰四年(1204)三月,登臨京口(今鎮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時,壁立臨江,號稱雄險!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上下幾千年,人物五六個,辛棄疾卻如數家珍,信手拈來。而且借古喻今,融古於今,抒情慷慨,恰當地表達了壯志猶存、報國無路而深感悲憤的複雜情緒,具有極為動人的力量。
北固遠眺,第一江山。大江橫枕,石壁嵯峨。攬金焦於左右,扼京口成鎖鑰;分潤楊為南北,置南徐於吳下。遙想寄奴曾住,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又憶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凌雲懷古,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8、最豪情萬丈: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所處長江:嘉靖三年(1524年)被貶雲南路過湖北江陵(荊州市江陵縣)的滾滾長江水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熟悉的詞句,總覺得特別親切這首詞是明代文學家楊慎的代表作,詠嘆青山常在,英雄人物卻無一不是轉瞬即逝。
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渲染蒼涼悲壯的同時,又有一種淡泊寧靜的灑脫。
同時在1994年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亦將此詞作為片頭主題曲,雄渾的歌聲與豪放的詞句令此曲成為了經典,也讓更多人記住了這首詞!
#美麗長江之歌#@中國綠髮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