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的概念

2021-02-13 氣功科學

     

     「氣功」一詞,是近現代的提法,其概念在醫家及儒釋道各家有不同的含義。醫家稱之為「攝生」、「導引」、「行氣」等;道家稱之為「吐納」、「內丹」、「玄功」、「周天搬運」「修真」等;佛家稱之為「禪定」、「參禪」、「止觀」等;儒家稱之為「修身」、「正心」、「坐忘」等。

一、氣功一詞的由來

      據文獻考證,「氣功」一詞最早見於晉代道士許遜所著的《淨明宗教錄》一書,其中有「氣功闡微」一詞。《靈劍子》一書把通過行氣、運氣的對氣的修煉與修德做善事,在體內引起的變化而達到的程度稱為「道氣功成」。可見,這一詞的初始含義具有道家修煉技術的色彩,在古代和近代一直未被廣泛採用。此後歷經千年,時至清末,氣功這一名詞才始見於一些修煉的書籍當中。形成這種狀況的原由,大概在於古代修煉技術門派繁多,各家功理功法各有千秋,各家各派均使用自己的術語。例如佛家的禪定、儒家的坐忘,醫家的導引,武術的內功等,其內涵都是內在的修煉,但表述各不相同。即使是道家本身也有許多修煉的門派,所使用的術語也不盡不同,如有內丹術、周天功、胎息等稱謂。  

       191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少林秘訣》和192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武術匯宗》中都提到「氣功」一詞,但指的都是武術中一種習練內功的方法。1929年張慶霖編著的《練氣功秘訣》、1934年杭州祥林醫院出版的董浩著《肺癆病特殊療法·氣功療法》和1938年上海出版的公溥氣功治療院的《氣功治驗錄》等書中提到「氣功」一詞,從此「氣功」一詞開始與醫療保健聯繫在一起。

       氣功一詞的廣泛使用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1955年河北省唐山市成立了氣功療養院,氣功療法開始有規模地應用到疾病康復和治療當中。在1955年12月國家衛生部嘉獎了氣功療法以後,「氣功」這個名詞才開始在中醫臨床和養生保健的學術領域中廣泛使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隨著「氣功熱」興起,各家各派的健身養性等修煉技術都以氣功為名在社會上傳播,例如道家氣功、佛家氣功、硬氣功、武術氣功等等。

       而隨著群眾性氣功鍛鍊活動的大規模普及,氣功一詞也因之家喻戶曉。並且,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借改革開放之東風,氣功也開始跨出國門,走向世界。如今氣功已經遍及各大洲的許多國家,氣功一詞已成為一特定的專用名詞,音譯為英語、法語、德語等多種語言,普遍為人們知曉和接受。一些辭書也正式收錄了「氣功」一詞,如《中醫大辭典》(198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康復醫學詞典》(卓大宏主編,199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宗教詞典》(任繼愈主編,1981年,上海辭書出版社)等,並出版有專門的氣功辭典《中國氣功辭典》(呂光榮主編,1988年,人民衛生出版社)、《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氣功學》(林雅谷主編,1988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時至今日,人們已約定成俗地把氣功一詞作為為中國古代生命修煉技術的統稱。

二、氣功概念的內涵

      如上所述,氣功是中國古代生命修煉技術的統稱,它已成為囊括千門百派功法的一專用名詞。由於歷史上各家各派的修煉技術都有自己特定的概念或內涵,迄今為止,氣功這一基本概念的內涵依然眾說紛紜。目前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氣功,採用調身、調心、調息等法以煉養精、氣、神而強身保健的一種自我身心鍛鍊方法。劉天君教授對氣功的這一定義作了進一步的界定,認為氣功是調身、調息、調心融為一體的心身鍛鍊技能[5]。調心是調控心理活動,調息是調控呼吸運動,調身是調控身體的姿勢和動作。通過調心、調息、調身的結合達到身心協調,充分調動機體內部的自我調節功能而發揮祛病強身的作用。

          也有學者認為氣功是建立在整體生命觀理論基礎上,通過主動的內向性運用意識活動的鍛鍊(調心、調身、調息是其外延),改造、完美、提高人體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變為自覺智能的實踐[6]。這個定義指明了氣功的理論基礎是整體生命觀,講清了氣功特殊的鍛鍊方法和鍛鍊內容是特定的內向性運用意識的活動,描繪出了氣功的鍛鍊目的是達到改造、完美、提高自己的生命功能,健美身形、增益智能、高尚情操以及開發潛能,使人脫離本能的束縛,進入自覺智能的自由王國;指明了氣功是運用功法完美自己身心,提高自己生命功能的實踐過程。 

      本文認為氣功修煉的內涵是對人體形氣神的鍛鍊和調控並使之三位一體。這一論點是本文將著重闡釋的。

(文章來源:章文春 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基於形氣神三位一體生命觀的氣功修煉理論研究》)


來源:江西中醫藥大學氣功科學研究所

更多精彩,請關注氣功科學

相關焦點

  • 氣功的定義
    氣功一詞雖然古已有之,但始終未被普遍採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經劉貴珍先生提倡,氣功一詞才開始流行。同「導引」、「吐納」、「養生」相比,氣功一詞似乎更通俗一些,但卻引起了更多的誤會。首先是由「氣」的概念引起的麻煩。現代人不少把「氣」理解為空氣之「氣」,因此,把氣功誤解為深呼吸運動,或者呼吸訓練法。
  • 健身氣功的由來
    ★氣功的緣起 氣功是中華民族一項歷史悠久的健身養生術,所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我國古代道家的吐納、服氣、行氣、內丹、存思,佛家的禪定、打坐、觀想,醫家的導引、按蹺及相關食餌、醫藥、起居等,儒家的修身、養氣、坐忘等眾多養生理論和方法,都屬於氣功範疇。氣功,以其柔和緩慢、老少皆宜、效果明顯等獨特魅力,千百年來一直深受群眾的喜愛。
  • 氣功大師街頭用帶電氣功治病 具體是怎麼回事?氣功真的能治病嗎?
    8月2日據媒體報導,市民陳先生在貴陽街頭拍到這樣一幕,一位「氣功大師」在給病人發功治病。 中國傳統武術的鍛鍊方法,有許多鍛鍊拳術站樁類,靜坐養生修煉類的方法都以功夫冠名,所以就有了用鍛鍊呼吸的方法,被冠名為氣功。
  • 健身氣功——易筋經的陰陽運動原理
    健身氣功易筋經的動作,有動有靜,有上有下,有前有後,有左有右,有剛有柔,有張有弛,有沉有輕,而且剛與柔不斷相互轉化、剛柔相濟、虛實相兼,以及意念上有重如排山、輕如推窗、海水還潮等等,所有這些無不體現著陰陽哲理的文化內涵。本文將健身氣功易筋經的動作技術和要領置於陰陽學說之中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旨在揭示健身氣功易筋經的陰陽運動規律,為健身氣功易筋經的教學和習練提供理論依據。
  • 養生氣功 傳統道家氣功的入門修煉(二)
    在隋唐以後才出現的《中山玉櫃服氣經》記載:「氣功妙篇,氣術之道略同……」,但在內涵上與我們現在所說的氣功不完全一致。現在所通用的氣功,則是在50年代建立了北戴河氣功療養院之後才逐漸得到推廣的。  氣功大致是以調心、調息、調身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鍊方法。調心是調控心理活動,調息是調控呼吸運動,調身是調控身體的姿勢和動作。
  • 繼傳武之後,氣功大師的末日也到了:氣功協會要求嚴打氣功騙子
    近日,中國健身氣功協會也專門發出文件,採取了類似於武協的行動:在這個文件中,氣功協會首先稱:「健身氣功」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很顯然,從「健身氣功」的這一重新定義中,就能知道,管理層已將所謂附著於氣功之上的「功夫高深莫測之神秘化」,開始給祛魅化了。
  • 正確把握健身氣功的意識活動
    在氣功鍛鍊中,雜念就是影響練功入靜的雜亂而不單純的念頭。它不僅包括頭腦中不斷湧現的散亂的思想,還包括「以一念代萬念」的過強之「念」,單純的「一念」同樣也會影響練功入靜的狀態。意識是人體大腦的活動,是人對一切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應,它包括人的感覺、知覺等感性內容,也包括概念、判斷、推理等理性內容。
  • 漢密氣功同藏密氣功修法比較
    實際上藏密氣功的精華部分如脈輪、脈氣、明點、靈熱均在此兩部法中,特別是在無上瑜伽部中。不管是漢地密宗還是藏傳密宗,首先都需要上師為弟子灌頂,以除三門諸垢,皈依三寶。也只有成為金剛弟子,才有資格被傳授秘法。
  • 為什麼悟空一直用龜派氣功而不用其他的氣功波?其實都是龜派氣功
    而就氣功波來說,孫悟空幾乎一直在用龜派氣功,為什麼他不使用其他的氣功呢?其實悟空一直也有使用其他的氣功,只是龜派氣功是他使用次數最多的罷了。首先我們來說明一下龍珠中這種氣的設定。在孫悟飯與比迪麗兩個人修煉武功術的時候,悟飯給比迪麗詳細的介紹過氣的運用,氣是龍珠中每個人都擁有的東西,只是有的人不能夠使用罷了。
  • 說說用氣功治病(七)
    如果題目中存在氣功二字,甚至都不能通過審核,或者,即使通過審核,它也會把你往後推,放在許多帖子之後,或者,選一個夜深人靜,少有人瀏覽的時間,再發出來。至於氣功治病,更是如此。練氣功給自己治病,凡是承認氣功的人,都是承認氣功的自療功能的。實際上,氣功在現代社會的地位也主要就是氣功的治病功能贏得的。正是因為氣功有這一功能,氣功才能在嚴厲的打擊下,而沒有斷絕「香火」,進而「死灰復燃」。
  • 體育總局氣功中心公告健身氣功推廣功法目錄
    為進一步加強健身氣功管理,確保健身氣功健康發展,保障參與健身氣功鍛鍊群眾的身心健康,現將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推廣的健身氣功功法目錄公告如下:一、健身氣功·易筋經二、健身氣功·五禽戲三、健身氣功·六字訣
  • 太極拳與氣功
    太極拳與氣功同屬傳統民族體育的範疇,但氣功的起源遠早於太極拳,故氣功中的許多「因素」,如調身、調息、調心(合稱「三調」)的理論與方法,「三調」合一的要求與操作等,被各派太極拳創始者及其傳人所借鑑,在以養生保健為主要作用的「靜練」中,氣功「元素」也就格外突出。
  • 氣功又回來了!國家體育總局正式發文推廣健身氣功
    事實上,早在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便提出「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導引等中醫傳統運動」,就是肯定了健身氣功在治未病等方面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此次健身氣功再次寫入中央文件,更是對健身氣功的肯定,也為健身氣功的發展再添動力。自國家體育總局編創推廣健身氣功以來,健身氣功事業的發展雖然談不上篳路藍縷,但也經過了很多辛勤探索。
  • 高級中國氣功講,不在於靜坐靜站靜躺
    高級中國氣功講,不在於表面的靜坐、靜站、靜躺氣功高層次上講,也就是中國高級氣功講,不在於表面的靜坐、靜站、靜躺,也更不在於表面的比比劃劃的動作。一般的靜坐靜躺,如果只是什麼都不想,那隻相當於休息;一般的比比劃劃的訓練,如果忽視了前面的概念上的含義上的氣功的訓練,特別是忽視了平常的修養,忽視了調心,那也只相當於體育鍛鍊、舞蹈、武術鍛鍊等方面的調理身體、增進健康的一般的效果。如果講真正的中國氣功,一定是按前面的含義來心身並練的,始終以練心修心為整個氣功功法的主要內容,主要強調平常修養。
  • 體育總局氣功中心關於健身氣功推廣功法目錄的公告
    體育總局氣功中心關於健身氣功推廣功法目錄的公告 發布時間:2020-07-24 來源:健身氣功管理中心 字體:
  • 氣功養生綜合
    自步入功壇以來,筆者經歷了艱難曲折的磨鍊,由于堅持走氣功與健身養生綜合發展之路,終於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同時也深深地感到氣功這一古老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內涵十分豐富,其修煉過程不只局限於調心、調身和調息,還必須同修德、健身、養生等各方面相互作用,並貫穿於氣功修煉的全過程,方能相得益彰,鞏固和提高修煉的效果。現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一些做法和粗淺體會,供同道參考。
  • 巨贊大師談氣功,佛教有沒有氣功?入靜的區別?
    他不僅對佛學造詣極深,而且精通中醫理論,對醫學氣功事業的發展極為關心。我們有幸與巨贊法師長談,聆聽了法師對氣功的見解與教誨。其中,有兩個學術問題有必要寫出來,供大家思考。其一,佛家是否有氣功?當我們提到這個問題時,巨贊大師侃侃而談。他認為佛教裡是沒有氣功的,也沒有氣功這個詞,但是佛學裡講修持,如坐禪、臥禪等。
  • 國家體育總局氣功中心明確11種健身氣功推廣功法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 日前,國家體育總局氣功中心發出《關於健身氣功推廣功法目錄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明確了包括易筋經、八段錦等11種健身氣功功法。為進一步加強健身氣功管理,確保健身氣功健康發展,保障參與健身氣功鍛鍊群眾的身心健康,現將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推廣的健身氣功功法目錄公告如下:一、健身氣功·易筋經二、健身氣功·五禽戲三、健身氣功·六字訣四、健身氣功·八段錦
  • 起底"氣功大師"劉尚林:氣功被取締後轉頭搞旅遊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氣功熱」流行,擔任林業局供應科機關書記的劉尚林搖身變為「氣功大師」,開始傳授氣功,並在當地蓋起一座頗為氣派的「氣功樓」。隨著「氣功熱」的降溫,劉尚林的氣功班也被取締,他再度轉型旅遊開發。多年來,劉尚林依託日月峽森林公園,教授森林瑜伽,主打養生養老。事發後,鐵力市多部門進駐康養中心調查。
  • 龍珠:龜派氣功和其他衝擊波究竟有何不同?至少這點排第一!
    龍珠中很有創意的戰鬥方式就是加入了「衝擊波」的概念,能夠將自己的能量化成衝擊波進行攻擊。而龜派氣功是最早出現的,它和其他類型的衝擊波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最早的龜派氣功由龜仙人使用,在發射衝擊波之前,還要進行一系列的準備——首先將身體肌肉全部最大化(不再是老頭樣子的龜仙人),之後雙手放在腰間聚氣,最後發射。之後被悟空等人改進,至少角色外觀上不再需要爆肌肉了。因為「聚氣」這一動作的存在,龜派氣功可以使出超越自身能量的威力,拉蒂茲通過偵測器發現三四百能量的悟空居然用出一千左右能量的龜派氣功,吃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