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要做大人眼中聽話的孩子,還是勇敢去追夢呢?

2021-01-19 滷蛋密語

後來我們長大,才發現長大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可是大人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們,長大原來是那麼苦澀的過程。

你是在那個瞬間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呢?

是正式踏出社會,找工作的過程中無數次碰壁的瞬間?

是明明不喜歡被安排,轉身看到家長期待的眼神,不得不把真實情緒掩蓋住,回答好的瞬間?

還是看著曾經「無所不能」的爸爸媽媽,白絲趕上黑髮,原本開口拒絕的話只能吞回肚子的那一刻?

其實每個人突然長大的那一瞬間都不同,不過那些可能在別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是你心中最大的轉折。

朋友M最近很煩躁,她覺得自己很壓抑,每天過得都很喪,因為雖然她是學會計專業的,但是她並不想從事會計工作,但是家人不允許,強制給她介紹了目前的這份會計工作,她說每天上班都很壓抑,覺得生活沒有任何值得期待的事情。我聽了也很難過,大多時候,我們往往沒有機會真正地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為那些我們看似很想靠近的東西,在家長眼中是不靠譜的。

她說也試圖跟家裡人談,告訴她們自己的真實想法,可是依舊被回絕了,因為大人們總是會用一句話回絕你: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你看,就是這樣一句看似很簡單的話,卻帶著強大的殺傷力,一刀刺進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可是這個世界上,如果所有的為你好,是要讓身邊的人獨自承受一些你看不到的心酸,我也不知道這樣的為你好,是真的為你好,還是只是為你好。

有的時候,家長的出發點總是好的,因為他們有著那麼豐富的人生閱歷,以為自己曾經碰過壁,怎麼能讓自己的小孩,再次去經歷呢?

可是那些他們看似穩定的工作,其實在我們心裡,就像是一個牢籠,一不小心變成隔絕我們溝通的鐵籠。漸漸變成了就算我認真地想去打破這個局面,你也只是用冷冷的話語來答覆。有的時候我們們都只是想為對方好。我們是要做大人眼中聽話的孩子?

還是勇敢去追夢呢?因此我依舊希望,所有的為你好的出發點,是真正的進行溝通之後的彼此體諒和支持。因為每一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力,但是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去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或許說得重了一些,但是真心的希望父母的出發點真的是為你好,而無關緊要的人,就沒必要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了,哪怕到最後他沒有混得沒有你想像得那麼好,那也「與你無瓜」。

其實,長大雖然很苦澀,但是別忘了去爭取,爭取你自己想要的,也要學會拒絕,拒絕那些看似為你好,但你內心無比抗拒的事或者人。

【聲明:圖文原創,謝謝閱讀,願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我反正是沒有打過然寶
    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這是很多父母遇到的問題。其實呢,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父母就已經忍不住要打孩子了。只是在對孩子不聽話,該打,找一個合適的理由,或者說找一個適當的合理的說法,用以平復自己內心的恐懼吧。
  • 面目猙獰的「壞叔叔」,恐嚇式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乖乖聽話嗎?
    然而這種通過嚇唬孩子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真的好嗎?嚇唬孩子的教育方式歷來就有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被大人嚇唬過:「再不好好吃飯JC就會來抓你了」「不早點睡覺小心壞人把你抓走」「你去外邊玩吧,外面有怪物把你吃了」
  • 孩子不聽話?家長應理性對待,善於溝通發現問題所在
    家長總覺得聽話就是壞孩子,但其實不聽話和壞孩子之間還是有差別的,希望家長可以理性並且謹慎的看待孩子的行為。生活中,每個孩子的性格和做事方式都是不同的,不要總覺得文靜聽話的才是好孩子。從長遠的發展去考慮,反而是不怎麼聽話的孩子更有出息。
  • 治癒系慢綜奇妙小森林,從孩子身上教會我們大人什麼?
    在韓版《小森林》中,有一集樸娜萊阿姨教小朋友們做冰激凌,嘉溫是孩子們裡較大的姐姐,她聽話又講規則地排隊等候吃冰激凌,可其他小朋友因為沒有規則意識,所謂「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一直在幾個大人面前嚷嚷,爭先恐後撒嬌。當然,被孩子們吵鬧得頭大的大人們,根本無暇顧及原本定好的規則,自然是安撫為先。
  • 孩子淘氣不聽話怎麼辦
    孩子在家庭的希望,每個孩子本身都是可愛的,善良的,活潑的,孩子愛動,愛鬧,愛淘氣,是天性,孩子很聰明,可就是淘氣不聽話,經常頂撞自己,不聽話淘氣的孩子家長該怎麼教育呢?不要用大人的思維來處理問題,認為是對孩子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才孩子的頭上。
  • 去做勇敢地去嘗試
    從呱呱墜地時嘗試著哇哇大叫,到幼齡時與大人的抗衡;從學堂上嘗試與師較武,到懵懂時與初戀的密約;從年少時嘗試著追逐夢想,到成年後的追求生活;從工作時嘗試著為了理想,到無奈的妥協生活……我們無時不刻的都在經歷著嘗試,但是也經歷了嘗試給我們帶來的苦與樂。
  • 趁著時光還在,勇敢地去做這兩件事情,不會後悔
    有人說:「這短短的一生,我們最終都會失去。你不妨大膽一些,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人生看似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其實如同白駒過隙,一閃而過。趁著時光還在,趁著精力還在,就勇敢的去做這兩件事情吧,相信你不會後悔。01 好好愛一個人愛一個人,為他哭,為他笑,甚至到最後為他痛苦。於是有些人害怕了,退縮了,不敢愛了。
  • 大人眼裡的「好孩子」,大都有這幾個特徵,跟聽不聽話沒多大關係
    孩子們天真可愛,固然備受大人的喜愛,但這之中,總會有些孩子在他們同齡人顯得更與眾不同,也更受大人們的青睞,經常會受到別人的誇獎和稱讚。因此,有些不被看好的孩子為了受到大人們的表揚,就表現出一副很聽話的樣子,認為做一個大人眼裡的乖寶寶,就能是他們口中的「好孩子」了。
  • 遇到大人讓孩子幫忙,教會孩子勇敢拒絕,不給壞人可乘之機
    小豪仰著頭告訴老師:因為正常的大人哪裡會找小孩子幫忙啊,我媽媽告訴我大人都做不了的事情是不會麻煩小孩子的,可是那個壞人不僅找了我還找了我同學,肯定是壞人。老師認同了小豪的話,連忙打電話報了警,警察很快趕到正好把那女人和她的隊友一起抓到,還有已經被迷暈的小豪同學。
  • 聽話的孩子真的就是好孩子嗎?背後的苦又有誰知道
    我們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家長都很頭疼。但是我們只看到了孩子叛逆的行為,卻沒有分析過孩子為什麼會叛逆?孩子叛逆就是不聽話嗎?其實叛逆也是一種自我意識,是自我渴望;叛逆是對「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上哪種生活」的嚮往;叛逆也是孩子對從小父母就希望自己成為乖寶寶的反抗。所以孩子的「不聽話」其實是一種好事,這說明孩子長大了。
  • 文墨軒練字: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①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現在很多孩子不聽話,你說一句,他頂你10句,而且振振有詞。不聽話總是讓家長煩惱的,家長說:「孩子實在是讓我生氣,真是恨不得打他幾下,可打了以後又是自己心疼。」「我一直努力地跟孩子講道理,說得我的臉都綠了,但是他還是不聽我的,只有我衝他喊時,他才會聽我說兩句。」
  • 大夫,是我家孩子得了精神病,你為什麼要給我們大人做治療?
    他們所患的精神疾病類型很多,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大人影響都非常大。要想治療這些患者,不僅僅是依靠藥物,同時還需要進行心理治療。對於心理治療家屬往往都能夠接受,但許多家屬不能理解為什麼作為家屬也要進行心理治療呢?想要全面直觀的回答這個問題,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案例,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得到答案。樂樂是一名在校的中學生,一個看起來很可愛的女孩子。
  • 為什麼我們要鼓勵孩子勇敢做自己
    很多時候,生活的磨難給於我們的永遠是需要實踐的,沒有對的,只有不辜負此生。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要學著努力去做自己,做自己想要勵志做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只有心中有夢,才可以繼續前行。當我們不知前面的道路是好是壞的時候,站在原地不動還不如努力往前走,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和過不去的坎。
  • 「爸爸我現在是大人了」不,你現在還是個孩子,就該像孩子一樣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穩重懂事,成為別人眼中的"小大人",但如果以犧牲孩子的童心童趣為代價是得不償失的。在日常生活中,以前人們常會較多地關注表現出"問題"的孩子,如多動症、自閉症等等。而現在我們身邊出現越來越多的過早成人化的"小大人"們,也逐漸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
  • 小時候聽話、乖巧的孩子,長大多半過得很辛苦,家長還傻傻不知
    文|文兒如果可以,我希望全天下的孩子都不要當一個家長眼中的乖孩子。前段時間回老家,給4歲的小侄女帶了一些橙子。見到她就給她剝了一個,她沒一會就吃完了,還說很甜。這就是所謂的懂事、聽話吧,可我絲毫都不覺得這很好。如果為了當乖孩子,就隱藏起真實的自己,那我寧願她是一個壞孩子,只為自己而活。小時候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會過得很苦我就是一個很聽話、懂事的孩子。我媽媽常說,小時候別的孩子都出去玩,她也出去了。
  • 約束孩子有必要!不然後果嚴重,大人要持之以恆
    孩子生來就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不懂自己的行為是好是壞,他們只是因為好玩。那麼要想讓孩子知道事情做得對不對,就要靠大人的指揮與引導,千萬不能放任孩子。如果孩子哪一天真的做了違背道德的事情,就亡羊補牢為時已晚了。今天南瓜就和大家聊聊約束力這個詞語。
  • 為什麼大人們都喜歡看《蠟筆小新》,卻想讓自家孩子活成風間同學
    披著可愛的皮囊,做出各種調皮搗蛋的事情,在孩子的眼中,小新的一切行為只是單純的「好玩」,可是在大人眼裡卻充滿「老成」和「叛逆」。小新的同學風間這個角色,仿佛匯聚了所有理想孩子的「優點」,長得帥氣,乖巧聽話,成熟懂事,每天為了讓父母歡喜,拼命上補習班,思考如何提高成績。在大人的眼中幾乎沒有任何事情讓他們操心的風間同學,無疑是他們心中「最理想」的兒童形態。可是我們都忽略了現實世界往往沒有如此理想,很多人家的孩子往往傾向於小新的調皮,而這正是風間同學的「對立面」。
  • 孩子不聽話時,大腦裡正在發生什麼?一個實驗讓你看清楚,很意外
    「明明我已經跟他講道理了呀,他為什麼還是不聽呢?」見很難改變閨蜜的想法,我便對她說,「我最近正好看了一個實驗,可以通過儀器看到孩子不聽話時,大腦裡的運作情況,你想看看嗎?」閨蜜一聽,立馬就答應了。你猜她看完這個實驗後,還會堅持是孩子的錯嗎?
  • 大人經常嚇孩子,易致其性格內向懦弱,聰明的父母不會這樣
    也不知道哪兒傳出來的說法,小孩子就應該多嚇唬一下,這樣性子能勇敢活潑起來,但如果玩笑過當就很容易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傷害。孩子畢竟是在上小學的階段,這時候腦部發育不算全面,所以大人說什麼都會相信,很容易被嚇壞,因此這種「嚇唬教育法」還是不提倡。
  • 孩子害怕打針,家長要關心孩子,要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打完針就帶孩子玩,買玩具,買零食。家長們往往會用這些方法哄孩子去醫院。可是孩子一到醫院看到護士給打針的時候,就開始嗷嗷大哭,抓著你衣服不鬆手。大家是否還記得自己孩子第一次打針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之前在醫院看到一個小女孩一臉呆萌的看著醫生拿著針頭,一針紮下去眼淚就出來了。孩子哭得很傷心,一直說很疼。 在看到醫生就開始躲在媽媽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