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唐卡:蓮花生大士

2021-03-01 寧瑪大圓滿傳承

  蓮花生大士,印度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藏傳佛教的主要奠基者。公元八世紀,應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入藏弘法,成功創立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他教導藏族弟子學習譯經,從印度迎請無垢友等大德入藏,將重要顯密經論譯成藏文,創建顯密經院及密宗道場,開創了在家出家的兩種聖者應供軌範,如是等等,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礎,被尊為藏傳佛教始祖。

  蓮華生大士本身是化身,以阿彌陀佛為法身,觀世音菩薩為報身,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身口意的三密應化身。阿彌陀佛心間放光入西印度達那郭夏湖中一蓮花上,於是化生,現八歲童子相。由當地國王因渣菩提偶遇帶回王宮,立為王子。後感金剛薩埵現身告曰:「汝乃教主,實非政王」,就遜位修行。先師事阿難尊者,受修釋迦牟尼佛預囑傳付之法,盡得顯密經軌,究竟法義。後虛心修行,歷事諸師,所得法悉皆成就。

  蓮華生大士的出世,釋迦牟尼佛早有授記。比如藏文的《涅槃經》中說:「我已滅度後,汝等莫憂傷,無垢彩湖中,較我勝士夫。」《諸佛未來授記經》中也說:「我已滅度後,一百十二年,較我甚殊勝,名為蓮花生。」都說蓮花生大士是比佛陀還要殊勝的善知識。

  大士為調伏剛強難化眾生,現威猛相,一切天魔外道,聞名攝服。在印度和尼泊爾等地傳法利生,歷九百餘年,智悲雙運,威德普聞,沐蓮師法雨證道者無數。其「八大化身」歷史可詳見其他傳記。

  蓮師在各地以各種形式引眾生入解脫道的大行,以凡夫世智難以盡言。在清涼山中修法,於是他如蓮華生大士在屍陀林中修習,安住於甚深的大圓滿禪觀當中,生起了微密的大悲境界,在剎那之間與諸佛悲心的總集——觀世音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相應。

  這時,偉大的大悲怙主觀世音菩薩了知蓮華生大士與中土(中國)的因緣,於是決定策勵蓮華生大士前往漢地中國,隨從文殊菩薩同大力士伸屈手臂一般迅速,忽然示現在蓮華生大士的面前。

  蓮華生大士親睹了觀世音菩薩的聖顏,十分歡喜地向聖者頂禮。大悲怙主教誨蓮華生大士道:「吾子蓮華生!從無量劫來,我發起廣大菩提心,要救度一切眾生,而為了永斷一切眾生的輪迴(六道輪迴,天人、阿修羅、人、地獄、惡鬼、旁生,佛陀的教法可以脫離輪迴),曾經施予無窮的救度。但經過長遠的時劫,我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之後,我以為如此一來眾生界即將減損,不再有眾生繼續輪迴,都應當圓滿解脫了。但是沒有想到,當我重登普陀山上觀察之後,卻發現眾生界不增不減,而為煩惱(貪、嗔恨、愚痴)所迷惑的輪迴眾生還是如此眾多。此時我不禁十分的悲傷,淚流成河,所以立即生起不退轉的廣大悲心,願意捨棄此身心,為眾生做究竟圓滿的祈請。

  為什麼輪迴都是苦?

  輪迴中生、老、病、死誰也逃不掉,愛別離、怨憎會(不想遇到偏遇到)、求不得(想要得不到)、五陰盛(「陰」字,是「遮蓋」的意思。有五種事情,就是色、受、想、行、識五種,遮蓋了人的本性,可以使得人的心裡頭迷迷惑惑,造出各種的業來。因為有了這種五陰,那貪、瞋、痴的心就著在這個五陰上頭,像火碰著了乾柴一樣,馬上燒起來,所以叫做「五陰熾盛」。)

  世人看上去是美好的事情,其實也不離痛苦的本質。比如:現在美美的吃上一頓大餐,由於損害了其他眾生的生命,後世又用生命來償還。

  佛陀看到了事物的本質,揭示了輪迴都是痛苦的原因。「現在,吾子!你是我的清淨幻化。在無數的大悲幻化當中,你也應當去救度這些輪迴眾生。現在這些世間的眾生,由於愚痴(不是沒有科學知識,而是對六道輪迴、三世因果迷迷糊糊,不能相信)的緣故,需要具足伏藏星相卜筮之學加以調伏(投其所好教化),來改變他們短暫時間中的生命因緣條件。

  雖然依佛法究竟(全面的不能再全面,清楚的不能再清楚)的意義而言,所有的因果實相是如實不變的,但是在這世間的愚痴眾生,如果能夠賜予他們短暫的福分(給塊糖,給個果果),或許能夠使他們發心,隨從於吾等真實地修行。這就是「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的道理(佛菩薩用「欲鉤」利益我們,那些損害我們的人也會利用我們的欲望矇騙我們)。現在整個天下眾生是如此的不安,你應當幻變成為大梵天王,具足緣起之相,前去隨學於文殊菩薩,並發掘文殊菩薩所埋藏的伏藏(埋藏的寶藏),以便救度一切眾生。

  觀世音菩薩宣說完畢之後,就以廣大的神變威力彈指一聲,整個文殊菩薩的清涼金色世界就宛然現前了。蓮華生大士見到在中國漢地的五臺山上,宛若海印明鏡一般明顯現前。智慧圓滿成就的文殊師利菩薩,就正如同《華嚴經》所授記一般,在被稱為清涼山的聖地金剛窟中率領著一萬名偉大的菩薩眾,精進地修行。

  在這座外現為五臺山,而內密卻實為清淨聖地的處所,一切智慧怙主文殊師利菩薩宛轉在此山中示現教化。文殊師利菩薩,全身金光萬丈,從無生(沒有生滅,無有生死,脫離輪迴,處於不生不滅的寂靜境界中)的法界當中,依諸佛智慧圓滿示現。在清淨的蓮花藏世界海當中自在遊戲,教化一切眾生,並以五臺山作為隨緣教化的根本要地。他具足一切清淨,不染一切世俗的汙穢。他右手舉起智慧的寶劍,左手捧著代表一切智慧的經典,而梳卷出具足智慧清淨的烏巴拉花;他的頂髻隱隱現出青靛色的光芒,如虹光般閃爍;整個身體在五彩虹光當中,自在地隱沒。

  智慧怙主文殊師利菩薩在觀察漢地的因緣之後,了悟到必須以世俗諦的星相、卜筮來作為緣起教化此地眾生的方便(利益眾生的手段方法,比如佛教就是佛菩薩利益眾生的方便)。所以在此,他就將一切的天文、易數乃至種種算術、數學,圓滿地從他的清淨心當中流出了。

  事實上,蓮華生大士更觀察到一切南瞻部洲(我們這個世界)的有情(眾生,動物),也都是從文殊師利菩薩的清淨教誨中,隨聞了俗諦(世俗的道理,相對於勝諦——究竟的真理)的天文易數,以及人間風水卜相等各種學問。而在廣大的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由於文殊菩薩現觀到:如果最殊勝的佛典沒有弘揚,而只有世諦(俗諦,世俗諦)的教學,卻得到大眾的歡喜,如此一來,會使究竟的佛法逐漸地淹沒。所以文殊菩薩經由仔細思維的結果,就將所有天文星相、佔卜易數中最深密的經典,全部藏含在銅質的寶盒裡,並埋藏於五臺山的東北角之中。

  蓮華生大士觀察至此,不禁為偉大的文殊菩薩的智慧讚嘆不已。此時觀世音菩薩又再叮嚀道:「吾子!在久遠恆長的教化當中,此時三界的眾生又逐漸地示現出壽命短促,疾病增多,而人的數量逐漸減少的惡劫之中了。所有農人的莊稼已經不能夠豐收,而牧民的牲畜也日漸稀少,戰爭盛起,飢餓、百病興起,使人間充滿了愁苦。你應當向文殊菩薩祈請具足世間的力量來救度眾生」。

  觀世音菩薩在如實的教誨之後,就剎那之間返回了普陀山光明中。

  《轉載聲明》:本平臺贊成並遵循微信公眾平臺關於保護原創的各項舉措。平臺部分推送文章可能因無法查證真實原作者而未能事先與原作者聯繫取得授權,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留言聯繫我們。經核實後,我們會及時刪除或者註明原作者及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蓮花生大士》唐卡及紀錄片展映會
    2018年3月,國家地理探險家龍安志先生帶領紀錄片探險隊從中國出發,開始追尋蓮花生大士的歷史足跡。在極端條件下,探險隊經過六個月緊湊的拍攝,追隨著蓮花生大士的足跡,走過了兩萬多公裡,去了四個國家,最終拍攝完成了《尋找蓮花生大士》這部紀錄片。《尋找蓮花生大士》拍攝途中,探險隊不僅採訪了佛教大德與歷史學家,也採訪了科研科創家,使得這部紀錄片與其它拍攝喜馬拉雅地區的紀錄片截然不同。
  • 精品唐卡賞析|蓮花生大士唐卡
    從一片深藍色湖水中生出一碩大蓮莖,蓮莖上託有蓮臺,三色身光和雜色蓮花為其莊嚴,寓意蓮花生大士是在鄔金達那夠夏大海蓮花的蓮蕊中誕生。大菩薩寂護大師、咕嚕蓮花生大士和國王三人大約在公元779年,合作興建了桑耶寺(Samyey Monastery),成為西藏修習佛法的中心、譯經道場,也是西藏佛教文化的發源地。西藏歷史上的把赤松德贊、蓮花生、靜命大師(寂護)三人尊稱為「師君三尊」。
  • 蓮花生大士的由來
    在人間的密法傳承方面,有兩尊佛陀與我們索訶世界緣份深重,亦較為人知的,他們就是蓮花生大士及多羅觀自在菩薩。多羅觀自在菩薩,俗稱"南海觀世音"及"綠度母"。綠度母由法體中再化出二十一尊分身,各有不同功德,以應不同有情之需求。為何我們有時尊稱綠度母為菩薩,蓮花生為大士,但有時又尊稱他們為佛陀**大士,即是有大道心上求菩提,下化眾生之聖者,亦是菩薩之別稱。
  • 唐卡中的蓮花生大士
    蓮花生大士,印度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藏傳佛教的主要奠基者。公元八世紀,蓮花生應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入藏弘法,他以密宗法術一一收服藏地兇神邪崇,使之立誓擁佛法,並與堪布菩提薩埵建立桑耶寺。蓮花生大士被認為是初興之時藏傳佛教的大阿闍黎,開創了藏傳佛教。
  • 【梵語持咒】蓮花生大士心咒
    蓮花生大士心咒是西藏最有名的兩種咒之一,稱為金剛上師咒。像大多數咒語一樣,此咒使用印度古老神聖的語言。蓮花生大士咒是梵文寫的。修行者念誦蓮花生大士心咒,就是在淨化環境、淨化自己和其他一切眾生。念誦此神咒有助於修行和覺悟。念誦蓮花生大士心咒,如取得圓滿證悟境界的話,就能利益自己和一切眾生。
  • 密宗法門與蓮花生大士
    早期佛教歷史上,有兩大奇人,一個是達摩祖師,一個是蓮花生大士,傳聞蓮花生大士是蓮華化生,達摩祖師神秘莫測。密宗的大手印法和大圓滿法,與大乘佛教的禪宗如來清淨禪,同趨一軌,又稱無修瑜伽。密宗諸部瑜伽修煉,都以靜坐為主。但是無上瑜伽部,也有動功一類。
  • 蓮花生大士心咒
    唵凈化一切認知,阿凈化一切聲音,吽凈化心及其思想、情緒。  就內在意義而言,嗡凈化脈,阿凈化氣,吽凈化明點。  在較深的層次裡,嗡阿吽代表蓮花部諸佛的三身,唵是法身,阿彌陀佛;阿是報身,大悲觀世音菩薩;吽是化身,蓮花生大士。這個咒象徵三身體現於蓮花生大士。
  • 蓮花生大士心咒和蓮花生大士7句祈禱文(附祈請文功德)
  • 紀錄片《尋找蓮花生大士》入圍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
    國際在線消息:2018年3月,紀錄片探險隊從中國出發,追尋蓮花生大士的歷史足跡。蓮花生大士在梵文中稱為貝瑪桑巴瓦,在西藏稱之為咕嚕仁波切,被視為金剛乘或藏傳佛教的祖師。這位歷史人物於公元八世紀居住並遊走於喜馬拉雅山區,在西藏與中國西部地區傳播佛教。
  • 西藏唐卡 | 藏王的傳說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有一組唐卡,以一百多幅畫面描繪薩迦法王八思巴降生、赴京州、應召進京、返藏、二次入京、皇帝冊封、圓寂等整個生平。古格王朝遺址白廟中繪有吐蕃王朝世系圖,概括了王朝的發展過程。還有就是以宏偉、複雜的布局構圖,將藏王的事跡融於「一副」當中。
  • 南無鄔金佛陀大阿闍梨蓮花生大士心咒及功德利益略述
    於此五濁惡世,眾生空虛、焦灼的心靈,急切於尋找一片清涼之地。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們對藏傳佛教產生了興趣,藏傳密法在世界上空前地弘揚開來。在藏地廣弘佛法的初祖,則為鄔金蓮花生大士!據公元一六一○年多羅那他(公元一五七五—一六三三年)所著「蓮華生傳」記載:蓮花生大士,是東印度婆波羅王時,烏萇國人降生於蓮花海之上,所以又稱「海生金剛」。
  • 徠卡與唐卡
    唐卡,豐富的藏族文化之一,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唐卡名稱:白度母  |  唐卡作者:哇麼當周(他義)唐卡規格:20*16cm唐卡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藝術體系,更是西藏民間美術的代表,用天然色彩描繪出神明的世界,經歷千年色彩如初。此外,布達拉宮收藏的天體運行圖,這類唐卡不僅是西藏古代的繪畫藝術,更是研究古代天文歷算的重要文物。
  • 蓮花生大士心咒功德及咒語解釋
    「悉地」可以消除嫉妒所造的一切罪障「吽」可以消除煩惱所造的一切罪障 頂禮上師本尊空行    女子依喜措嘉,以外、內、密曼達之供養,請示蓮花生大士:「大阿闍黎蓮花生大士,您對我們西藏的眾生,就今生與來世而言
  • 西藏唐卡藝術欣賞,絢麗多彩!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蓮花生大士(藏密祖師,左手託嘎巴拉碗,左臂抱三叉戟,右手持金剛杵):獅面空行母(面為白獅子相,蓮花生大士之護法,具大威神力):
  • 唐卡的禁忌
    12、蓮花生大師是西藏密法的主要奠基者,大師親口允諾供其像,念其心咒,對其祈禱的每個信徒,都能得到身口意三密加特,令信徒修法順利,離障離難。13、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淨土的主尊,在家供奉它,念其心咒,對其祈禱,可以令信徒此生離苦得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14、金剛薩垛是除罪本尊,在家供奉它,念其心咒,對其祈禱,可以令信徒消除罪障,清淨身心。
  • 蓮花生大士傳(上下集)
    通稱貝瑪迥乃(蓮花生)。據多羅那他於1610年所著《蓮花生傳》所載,約於摩揭陀國天護王時出生於鄔金國王族。聖誕日:藏曆六月初十。蓮花生大士(梵文 Padmasambhava)或蓮花生,印度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
  • 上海中華藝術宮——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娘本唐卡藝術展
    旨在讓更多的人了解娘本的唐卡藝術,感受藏地唐卡藝術雄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精神氣質,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人們懸掛唐卡,接受佛光沐浴,以仁愛之心歷經百態,對唐卡畫師而言,繪制唐卡無疑是壹場修行,每當盤腿作畫,那精細的畫筆便勾勒出畫師對佛法的理解、特色鮮明的精神信仰及對藝術的真誠。        唐卡在藏地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上溯至1000多年以前。唐卡的發展與藏傳佛教的弘揚密不可分,它不單單是宗教的反映,也是藏地政治、經濟、文學藝術以及科技綜合發展的結果。
  • 蓮花生大士心咒全文-公眾號
    蓮花生大士心咒          蓮花生大士心咒  嗡 阿 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om ah hum vajra guru padma siddhi hum  嗡阿吽是身口意最殊勝的精華  嗡 阿 吽 班渣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
  • 蓮花生大士西藏之行
    於是寂護對法王說:「你必須迎請蓮花生大士。他是世上最威猛的大成就者。請他來藏將不會有困難,因為我們前世曾共同發過願。」之後他暫時離開西藏去了尼泊爾。法王派遣了七名使者,由那南·多傑杜炯帶隊去迎請蓮花生大士。蓮師以神通預知到使者們要來,並來到芒域貢塘見他們。他接受了他們的邀請,但讓他們自己先返回,他自己隨後就來。
  • 2697首屆唐卡藝術展成功開幕
    唐卡的起源歷史悠久,從公元7世紀有文字記載唐卡至今已有1300年多的歷史,唐卡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盛衰,融合,傳承後,從地域上形成了四大主流畫派。由於自然、歷史的原因,唐卡的起源無從考證。據傳,吐魯番贊普(觀音佛的化身)松贊幹布在一次神示後,用自己的鼻血繪製了白拉姆畫像,這就是第一幅唐卡。相傳,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白拉姆神像腹內。作為科學考證,這些傳說恐還不足為憑。但就繪畫藝術而言,最早(可查)可溯及卡若新石器時代,到吐蕃王朝時,繪畫藝術已臻完善。唐卡作為壁畫的延展,最遲也在七世紀中葉以前就已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