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由於貿易環境逐漸改善,今年美國大豆受到中國買家的青睞,美豆的價格也出現持續性上漲,一度漲至4年最高點。有德國媒體預測,受此影響,今年中國進口的大豆數量將突破1億噸,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那麼,為何突然大量採購美豆?究竟國內哪些買家正在出手?
德媒:今年中國買進美豆預計達3000萬噸!誰在買入?
過去幾個月,美國大豆正在加速回歸中國市場,促使對華出口量屢屢出現暴增。據聯合早報11月底報導,僅今年10月,中國買家向美國發出340萬噸的大豆訂單,同比去年的114.7萬噸增長2倍。
我國官方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中國進口商正在大力進口美豆。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達到959萬噸大豆,比去年同期的進口量828萬噸提高15.8%。隨著美豆對華出口迎來佳境,11月底美豆的出口庫存已降至7年最低。
與此同時,美豆的價格也出現大漲。據消息稱,截至11月初,美國大豆價格已經持續上漲3個月,從8月份的8.70美元/蒲漲至10.50美元/蒲,尤其美豆期貨價格還創下12美元/蒲的四年高位。
在中國積極進口大豆的背景下,位於德國的媒體《油世界》最新預測,今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將達到1.01至1.02億噸,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其中來自美國大豆約有3000萬噸。
2019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數量為1694萬噸,如今德媒預測的數值要高出不少。那麼,除履行協議的原因外,中國為何突然大量採購美豆呢?國內又有哪些企業在出手呢?
受相關規定,進口大豆在我國只能用於榨油,榨油所剩的豆粕主要給養殖業用作飼料。今年中國突然大量購進美豆主要原因是中國生豬生產強勁恢復,導致市場上的豆粕飼料需求大增。
至於採購主體是誰,資料顯示,中國採購進口大豆的主要是國有企業,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初,中糧和中儲糧的大豆進口額分別高達127.19億元和52.64億元。
對華出口接近歷史最高水平,美豆價格卻出現異常信號
雖然美豆對華出口數量可能達到3000萬噸,但這與2017年中國進口美豆的數量差不多。在外界普遍看好貿易協議將積極屢行的形勢下,按理說,美豆的出口前景還會更好。然而,當地時間本周二,美豆價格卻出現異常情況。
具體來說,美國1號黃大豆現貨平均報價12.1325美元/蒲,比上個交易日下跌14.75美分/蒲;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大豆期貨也下跌,當天收盤,2021年1月大豆期約報1158.5美分/蒲,下降4.5美分/蒲。
那麼,價格一路走高的美豆為何「畫風突變」呢?雖然中國大量進口美豆,抬高了價格,但過快上漲的大豆價格也起了反作用,擠壓了中國壓榨廠商的利潤,部分廠商甚至轉虧,目前一些油廠已經暫停生產。
據中華糧網報導,中國買家已經出現了取消美國大豆交易的跡象,據美國的銷售報告顯示,截至11月26日的一周,美國大豆淨銷售量為40.7萬噸,創下年內最低,對主要市場的銷售量減少了近54萬噸。
另外,美豆價格下跌也與巴西大豆的種植環境改善有關。此前,巴西大豆播種面臨近年來少有的乾燥和惡劣天氣條件,這提高了美豆價格的上漲預期,不過日前巴西主要大豆種植區迎來降雨,令市場上大豆供應的預期變得樂觀。
文 | 鍾志生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