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央文明辦公布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我市榜上有名,成功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在本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工作中,2020年8月以來,中央文明辦按照城市自主申報、省級擇優推薦、中央部委審核、媒體集中公示、組織綜合測評、確定入選城市等評選辦法和程序,嚴謹規範組織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工作,嚴格依據參評城市2018、2019、2020年三年測評總成績排名,提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報中央文明委領導同志批准後公布。
全國文明城市是全國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是城市形象、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是最有含金量的城市品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既是城市物體空間環境的更新優化,更是精神文明環境的整體提升;既是關乎老百姓生活的民生工程,更是一個城市市民素質和文明程度的體現。對景德鎮來說,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既是放大景德鎮獨特優勢的重要抓手,也是彰顯景德鎮獨特魅力的有效載體,必將極大推動景德鎮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2005年,我市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殊榮。十五年來,我市矢志不渝堅持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特別是近三年來,我市秉持創建在路上、文明無止境的創建工作理念,以項目為抓手、以活動為載體、以百姓滿意為目標,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充分彰顯,城市環境面貌發生質的飛躍,市民對創建工作的滿意度高達99.76%。今後,我市將以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為新的起點,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眾生活質量,努力把景德鎮打造成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國際瓷都。
全城動員
全域行動
全民參與
(視頻製作:吳志鵬)
堅持「高位推動、上下合力、強化各級主體責任」的原則,我市成立了市「雙創雙修」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書記鍾志生親自掛帥,實行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任組長的4組長制,7位市四套班子成員任副組長,36個部門(單位)一把手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工作指揮部,由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鋒任指揮長,並按照「強抽人、抽強人」的要求,從全市各單位抽調精兵強將近百人,集中辦公,統一協調組織開展全市創建工作。劉鋒表示:「我們要對標對表開展全面的地毯式排查,以問題為導向,及時消除每一個漏洞。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方方面面擰成一股繩、形成一股勁,齊心協力打好『雙創』攻堅戰。」
9月5日,市委書記鍾志生率市四套班子領導,放棄周末休息時間,對標「雙創」國檢標準,隨機抽取點位進行現場暗訪,深入查找不足,部署整改提升。記者劉定遠攝為細化工作職能,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宣傳教育、督查考核、資金保障、城區環境、農村環境、創文一組、創文二組、創衛技術、城市雙修等10個專項組和8個督導組。3年來,我市堅持每季度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每月召開2次指揮長會議,及時總結、研究、部署、督導「雙創」工作。與此同時,我市多形式設立投訴舉報平臺,充分發揮12345政府熱線、數字城管12319熱線實效,打造「景德鎮城市管家」微信公眾號,利用先進的信息手段讓廣大市民隨時隨地上傳城市管理問題,親身參與城市管理。「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是一場為民務實的「趕考」。市委書記鍾志生和市長劉鋒對創文、創衛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他們不僅對各項具體工作出專門批示,更經常帶隊深入基層明查暗訪、指導督查,針對發現的問題堅決補齊「短板」,強力推進創建工作。為構建「全城動員、全民參與、全域行動」的管理模式,我市制定了《景德鎮市「雙創雙修」路長制和共建社區工作方案》,建立市級領導和機關單位掛點的責任制度,覆蓋全市責任路段122條和社區84個。「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更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了整個社會管理,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為建立長效機制、凝聚工作合力,我市對照「國標」,相繼出臺《景德鎮市「雙創雙修」工作方案》、《景德鎮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實施方案》、《景德鎮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並要求各單位對工作任務和指標進行細化分解,落實到部門、科室和個人,建立了齊抓共管的幹事氛圍。為推進愛國衛生工作,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於加強愛國衛生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健全和完善了各級愛國衛生組織機構。2017年,景德鎮市第一部愛國衛生相關地方實體性法規《景德鎮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獲市人大通過並正式頒布實施,進一步完善了愛國衛生工作依法長效管理機制。市愛衛辦每年均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布置下達衛生創建、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農村衛生廁所建設、健康教育和促進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目標任務,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總結,有重點地推進愛國衛生各項工作。全市各級政府也把愛國衛生和創建工作列入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市財政也逐年增長愛國衛生活動經費、專項經費,有效地推動愛國衛生事業的深入發展。這些年來,經過組織相關第三方機構調查,顯示群眾對全市衛生狀況滿意率達95.7%。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過程中,我市不僅迎來了優良的空氣品質、宜人的綠化環境、美麗的水系公園……還迎來了城市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多年來,我市注重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通過開展「公安+城管」體制改革、啟動園林綠化市場化改革、開展環衛一體化改革等方式推動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每一項政策、措施和數字的背後,都凝聚著我市「雙創」工作的高位推進與高效落實,滲透著市委、市政府為百姓謀福祉的責任與擔當。伴隨著環境的改善,我市在「塑形」的基礎上繼續「鑄魂」,城市的文明水平也得到日益彰顯。如今的景德鎮,社會秩序日漸規範有序,公共服務越來越高效便捷,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牌得到顯著提升,尤其是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社區)、文明校園和文明家庭等文明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讓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站在時代前沿、引領風氣之先、充滿生機活力,使瓷都大地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轉變,一個既形象美,又文明美的景德鎮正在與世界對話的道路上款款走來。「景德鎮現在變得我都有點認不出來啦,不僅更乾淨了,景色也很美!」畢業後就去往寧波工作的魏晨曦從下火車到回家途中,一路美景令其目不暇接,家鄉的喜人變化讓她自豪。
道路更寬敞了,綠色更多了,街巷更整潔了……這是遊子回鄉最直觀的感受,而常年在景德鎮生活的本地居民則有著更深的體會。「以前我們小區道路狹窄,車輛停放混亂,居民到處佔地種菜、垃圾遍地。經過改造後,我們小區現在乾淨整潔,車輛停放有序,還新建了一個休閒長廊供大家健身,住著很舒心。」在景德鎮華意三六小區住了40多年的饒維娜對如今的居住環境非常滿意。華意三六小區建於上世紀60年代,是典型的老舊小區,2017年,該小區作為我市老舊小區的樣板開始改造,通過幾年的努力,如今的小區環境和居民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
「雙創」是目標,惠民是目的。我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雙創」的奮鬥目標。全市各級各部門圍繞「提升居民幸福指數」這一主線,聚焦「痛點」,疏通「堵點」,突破「難點」,打造「亮點」。
「以前的西路農貿市場汙水橫流、垃圾遍地,改造後的環境真的是非常好,現在我們老百姓來買菜可舒心多了。」家住新楓園小區的陳先生高興地說。記者看到,經過改造,市場內外環境煥然一新,設施完善、秩序井然,每個攤位上還標有相應的編號,市場管理員可通過查詢編號掌握攤位基本信息。
西路新區農貿市場的「華麗變身」,是我市全力推進「雙創」工作的生動一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建思路,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實實在在的進步。近年來,我市不僅著力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謀劃和啟動了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建設項目,洗淨了「面子」;更緊盯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與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裡子」,讓「裡子」和「面子」同樣光鮮。
僅2019年,我市就先後實施了583個城市功能品質提升項目,謀劃打造了古縣衙碼頭等18個古碼頭,建成南門湖、龍山湖溼地公園和西河溼地公園二期,實施了昌南片區景觀提升、老南河改造、三寶水系治理等工程。城市功能與品質不斷提升,建成了暘府大橋、建設大橋兩座跨江大橋,昌南大道、紅塔路、新安路等10多條新改建道路竣工通車,「兩橫三縱五聯」的城市骨架路網基本形成。優化改造了43條主次幹道和40個主要路口,有效緩解了城市東西不暢、南北不通的問題。另外,中心城區完成了24個老舊小區、8000戶城市棚戶區改造,建成了8個城區農貿市場、10個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4個智慧停車場,新建改建160座城鄉公廁,升級改造了一批垃圾中轉站,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城市文明實力硬體、軟體的明顯提升。
家住東郊的汪女士享受到了路網暢通帶來的便利,她在景德鎮學院上班,之前去老校區每天要花40分鐘左右,在景德鎮學院搬遷至新校址後,僅僅需要15分鐘。「本來以為學校搬去浮梁後,我上班路程會更遠,沒想到從建設大道過去比去老校區還要近很多。」
教育是全社會關注的民生熱點,學校的規劃建設牽動著家長們的心。近年來,針對我市城區學校建設滯後、學位不足等問題,市委、市政府全面啟動建設新區重點高中、市一專新校區、市三中新建、陶陽學校、十七小分校、陶新小學、昌江區實驗學校、珠山區實驗幼兒園、昌江區中心幼兒園等9所學校。2018年開工建設以來,僅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9所學校的建設,2019年秋季開學已陸續交付使用。據統計,新建9所學校共投入93076萬元,建成面積27萬平方米,新增班級數370個,新增學位17000多個。與此同時,2019年新建的下窯學校、白鷺學校、昌南學校等學校也將陸續投入使用。
「這些學校的交付使用,一方面極大地緩解了我市存在的『大班額』『大校額』現象,對我市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優化發揮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隨著新學校功能的完善,我市的教學質量、水平也會逐步提升。」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擦亮千年瓷都這塊「金字招牌」,我市實施了一批「傳承文化、重塑瓷都」的項目。以「申遺」為龍頭,以「三陶一區」為重點,先後實施了御窯大遺址保護、現代工業遺存保護等項目。御窯大遺址保護項目以御窯廠為核心,對周邊150多處老窯址、108條老街區、「十大瓷廠」老廠房等文化遺存實施系統性保護修繕,修舊如舊,原汁原味地保護老城的風貌風格、文化肌理。利用原宇宙瓷廠打造的陶溪川文創街區,不僅實現了對現代工業遺存的保護和利用,還帶來了人流的匯集、新文化的傳播,對城市更新和陶瓷工業遺存的活化起到巨大推動作用,景德鎮正在走上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數據顯示,每年3萬多名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和陶瓷愛好者來景德鎮創新創業創作,其中有5000多名「境外景漂」,再現了景德鎮新時代「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繁榮景象。
城市的魅力,不在於大小,而在於定位、功能和品質。「雙創」打開了景德鎮美麗蝶變的總開關,正在刷新這座城市的外部形象和內在氣質,一座彰顯「美景、厚德、鎮生活」獨特韻味的景德鎮正悄然而至。
「現在是紅燈,請耐心等待。」不管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在我市主要交通路口,總能看見「紅馬甲」的身影,他們手持交通指揮旗,禮貌地勸阻行人和非機動車的不文明交通行為,熱情地幫助老、弱、病、殘人員安全通行,為過往行人指路。在他們的引導下,文明交通、文明出行蔚然成風,整座城市也變得更有溫度。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朝陽實地督導景區、醫院「創建」工作多年來,我市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大力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全市各單位、各行業志願者積極參與到志願服務活動中,爭做文明城市創建的宣傳者、道德規範的實踐者、文明新風的引領者。截至2019年底,全市註冊志願者17.2469萬人,志願服務組織1441個,志願項目15287個,累計志願服務時長390.6552萬小時。
「景德鎮市基本符合國家衛生城市標準,將提請省愛衛會向全國愛衛會申報景德鎮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2018年7月8日,在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考核驗收情況反饋會上,省愛衛辦專家宣布了這一喜訊後,當月27日,我市開展的「創衛迎暗訪、全城大掃除」活動,將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氛圍又一次推向高潮。在全市領導幹部開展全城大掃除的同時,廣大群眾也積極參與進來,幹群共同行動,為瓷都發展貢獻力量。
「您好,請收下這份文明手冊」「您好,這是我們最新版的文明手冊,請查看」……7月20日,新鮮出爐的2020版《景德鎮市民文明手冊》讓不少市民眼前為之一亮,手冊裡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居民易於理解,加上志願者們的細心解釋,不少居民都表示,通過閱讀手冊讓自己加深了對「雙創」工作的理解,感受到了自己身為城市一分子的文明使命。據了解,全市31萬冊《景德鎮市民文明手冊》陸續發放到每家每戶,成為進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養的行動指南。
為更好地引導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創建工作,我市建立健全了政府與基層、幹部與群眾之間良好順暢的聯動互動機制。一是市四套班子成員堅持定期深入掛點單位調研、明察暗訪,幫助基層解決創建中的實際問題;二是開展「健步走 美生活 護平安」路長巡察活動,122條路段的市級責任單位分別負責組建一支「健步走」巡查小分隊,在鍛鍊身體的同時向群眾宣傳、為群眾服務,並發現、處置、上傳影響城市生活環境和社會治安環境的情況;三是發揮各級媒體的作用,加大創建工作的宣傳教育力度。《景德鎮日報》《瓷都晚報》開闢新聞專版,及時報導創建工作,全市各類LED屏、社區宣傳欄、微信、微博等多種媒介均投入宣傳中;四是組織開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創衛生城」「萬名志願者助推雙創」「民情大走訪,雙創大幫扶」等各類系列群眾性創建活動,讓廣大市民在親身參與中體驗城市變化,真正使創建成為全市人民的共同心聲和自覺行動。據統計,三年來,參加創建工作的幹部群眾達200餘萬人次,形成了以上率下、上下聯動、人人參與創建的新常態。
如今,行走於景德鎮修葺一新的大街小巷、公園廣場,總能看到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公益廣告,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看得見、摸得著、離得近;在各個街道社區、農村的文藝活動場所,總能看到一個個地方特色濃鬱、內容積極向上的文藝節目,讓文明新風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餐館裡「適量點餐、杜絕浪費」「文明用餐、節儉惜福」的標語隨處可見;景區裡,亂扔垃圾、亂刻亂畫、折枝搖樹的情況越來越少;「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評選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在我市得到進一步營造,激發起全社會的思想認同,讓好人好事層出不窮,讓善行義舉在景德鎮這塊熱土上蔚然成風……
2020年9月14日傍晚時分,一條微信刷爆了景德鎮市民的朋友圈,中央文明辦公布了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參評的263個提名城市(區),景德鎮市位列其中。一時間,大家紛紛轉發、點讚、評論,為景德鎮創文工作鼓勁加油。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景德鎮這座城市崇德向善的文明基因被越來越好的環境所激發,極好地提振了精氣神、呼喚了真善美,實現了由「塑形」到「鑄魂」的升華。
責任編校:曹璇月 江 超
審 核:餘 珺
監 制:伍冬新
文章來源:景德鎮日報
為文明瓷都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