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江西景德鎮多屆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的目標追求,是全市168萬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期盼,關係著全市人民幸福指數的提升和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景德鎮自啟動創建文明城市以來,多次蟬聯江西省文明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2005年10月、2009年1月)、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1年12月、2015年3月、2017年11月)。2017年10月12日,景德鎮市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工作,吹響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衝鋒號。3年來,全市上下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主線,以創建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為抓手,以「十大工程」為重點,全力實施「三個五」戰略行動,如期實現了「摘金奪牌」的目標,為打造與世界對話的國際瓷都夯實了基礎。
一、堅持統籌謀劃,注重思路途徑,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文明城市創建
發展是景德鎮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前提和基礎。在創建過程中,景德鎮市把綠色、協調、開放、共享、創新等發展理念貫徹始終,通過實現人的素質升級、城鄉環境升級、管理水平升級、城市形象升級,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功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以文明城市創建統籌區域發展全局。在全力實施「三個五」戰略行動,打造與世界對話的國際瓷都過程中,始終堅持把文明城市建設與區域整體發展同步規劃、統籌推進,以文明城市建設引領區域發展。開展「雙創雙修」,將整個區域的協調發展作為追求的目標。在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周期內,市委市政府提出2018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進入全省前三名,國家衛生城市基本達標,城市「雙修」項目全面啟動實施;2019年創衛通過省級測評考核,城市「雙修」工作通過國家驗收;2020年確保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城鄉生態修復良好,「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
(二)以文明城市創建統領城市品牌創建。成立市「雙創雙修」工作指揮部,以文明城市創建為龍頭,整合創建資源、提升創建效能,實現由單項創建的「各自為戰」向綜合創建的「協同並進」的轉變。同時啟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系列品牌創建對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市民文明素質、促進城市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以文明城市創建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的殷殷囑託。圍繞「國家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遊目的地、國際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的國家試驗區「兩地一中心」發展定位,以強烈的文化意識指導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實施文化注入與文明創建,打造一批陶瓷歷史文化街區和陶瓷文化特色景區景點,使城市形態、歷史文態、產業業態有機融合。充分發揮文化對產業轉型升級的積極作用,加快推進景德鎮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二、堅持創建育人、注重潛移默化,以市民的文明養成提升文明城市創建
城市的主體是市民,文明城市創建最核心的任務是市民素質的提高,景德鎮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統領,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持續深化道德實踐,強化市民文明素養養成,塑造文明城市之魂。
(一)立規矩,促進文明行為習慣。運用法治手段和制度力量,促進市民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推動形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社會環境。制定《景德鎮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景德鎮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景德鎮市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條例》《景德鎮市停車場規劃建設和管理辦法》《景德鎮市城市地下管線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推動景德鎮市城市治理工作不斷邁向規範化、法治化和現代化。啟動制定《景德鎮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出臺景德鎮文明十二條、市民公約、居民公約、村規民約等規定。領導帶頭,開展常態化文明交通志願服務活動和城市清潔行動。每天早晚尖峰時段,廣大市民、文明志願者、機關幹部職工自發走上街頭開展文明交通勸導,到分包路段清潔城市,已成常態。定期在各類媒體公開曝光;對不講誠信的單位和個人,定期發布誠信黑榜和「老賴」名單;對環境髒亂差的門店,定期發出消費警示。用規矩引導人們文明向善、誠信做人。
(二)樹典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常態化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定期開展「瓷都好人」和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推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人、省道德模範5人、市道德模範61人,「中國好人榜」上榜好人41人、江西好人50人、瓷都好人144人。在市屬各媒體開闢「身邊的榜樣,精神的力量」專欄,舉辦「社區好榜樣文明社區行」活動,讓社會聚焦身邊好人。在景德鎮文明網開設「瓷都好人」專欄,將好人模範事跡拍攝成微電影廣泛傳播;深入開展「道德模範故事匯」基層巡演活動。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好人模範的先進事跡,引領文明風尚。
(三)辦活動,樹立文明社會風尚。開展「小手拉大手」行動。啟動景德鎮市「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設計大賽。精心設計、編印《景德鎮市民文明手冊》71萬冊,並免費發放到每家每戶,成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養的行動指南。開展「交警進學校」宣傳、非機動車停放秩序整治宣傳、文明禮讓斑馬線社會宣傳工作。發揮各部門各單位領導和黨員幹部的示範引領作用,開展「健步走、美生活、護平安」「民情大走訪、雙創大幫扶」、志願者服務、路長制、共建社區、黨員進社區等各類活動。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進入街道社區、進入機關單位、進入千家萬戶。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以食品行業、窗口行業和公共場所為重點,從群眾反映強烈的誠信缺失、道德失範等突出問題入手,開展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努力推動形成文明道德風尚。
三、堅持創建惠民,注重破解難題,以民生的逐步改善促進文明城市創建
近年來,景德鎮市不僅著力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謀劃和啟動了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建設項目,洗淨了「面子」;更緊盯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與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裡子」,讓「裡子」和「面子」同樣光鮮。
(一)十大行動牽引。重點開展「文明新風行動、便民服務行動、衛生健康行動、名城保護行動、交通暢通行動、綠化靚化行動、管理提升行動、社區優化行動、綜合整治行動和農村治理行動」。比如名城保護行動,以御窯廠為核心,對周邊150多處老窯址、108條老街區、「十大瓷廠」老廠房等文化遺存實施系統性保護修繕,原汁原味地保護老城的風貌風格、文化肌理。比如交通暢通行動,建成暘府大橋、建設大橋兩座跨江大橋,昌南大道、紅塔路、新安路等10多條新改建道路竣工通車,「兩橫三縱五聯」的城市骨架路網基本形成。優化改造了43條主次幹道和40個主要路口,有效緩解了城市東西不暢、南北不通的問題。比如社區優化行動,中心城區完成了24個老舊小區、8000戶城市棚戶區改造,建成了8個城區農貿市場、10個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4個智慧停車場,新建改建160座城鄉公廁,升級改造了一批垃圾中轉站,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城市文明實力硬體、軟體的明顯提升。
(二)專項整治跟進。全市集中開展校園周邊環境、建築工地管理、「五小」行業管理、小區環境、佔道經營、交通秩序、垃圾死角和黑臭水體、打擊「兩違」、 農貿市場及周邊環境、客運市場管理等十項專項整治行動。開展市容秩序、交通秩序3600場次活動。開展消防通道專項治理,劃線2300處。整治流浪犬,收容430條流浪犬。開展菸頭革命,集中收取菸頭43公斤。
(三)補齊短板推動。多年來,景德鎮市注重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通過開展「公安+城管」體制改革、啟動園林綠化市場化改革、開展環衛一體化改革等方式推動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僅2019年,景德鎮市就先後實施了583個城市功能品質提升項目,謀劃打造了古縣衙碼頭等18個古碼頭,建成南門湖、龍山湖溼地公園和西河溼地公園二期,實施了昌南片區景觀提升、老南河改造、三寶水系治理等工程。新建9所學校共投入93076萬元,建成面積27萬平方米,新增班級數370個,新增學位17000多個。全力實施九中東側、新安路南側、竟成小學北側等7個停車場共1476個車位,有力緩解景德鎮市停車難問題。每一項政策、措施和數字的背後,都凝聚著景德鎮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高位推進與高效落實,滲透著市委、市政府為百姓謀福祉的責任與擔當。
四、堅持全民參與,注重宣傳造勢,以濃厚的與論氛圍推動文明城市創建
城市的核心是人,創建文明城市離不開人,眾人拾柴火焰高,有群眾參與的創建活動才具有更強的動力。
一是核心價值觀宣傳滿視野。在全市積極打造了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基地、主題風光帶、主題風景路、主題社區、主題廣場、主題公園、主題校園,以公益廣告宣傳推動公民道德教育入腦入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景觀小品成為了市民眼中的「打卡地」,不少市民選擇在景觀小品前拍照。
二是新聞媒體引導多渠道。市內新聞媒體整體聯動,景德鎮日報、瓷都晚報、市廣播電視臺、景德鎮在線新聞網更是開闢出多個專刊專題專欄,對雙創雙修工作進行了系統宣傳報導,通過紅黑榜、典型樹立等措施對公正進行正面引導。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新華網、鳳凰網、搜狐等大報大網等報導對景德鎮市開展「雙創雙修」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志願服務全天候。啟動了「萬名志願者助推雙創雙修活動」,已歷經3年,累計參加志願服務的市民愈53萬人次。在景德鎮市42個主要交通路口共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志願者開展交通文明勸導活動66000人次。全市註冊志願者17.53萬人,志願服務組織1506個,志願項目18512個,累計志願服務時長618.66萬小時。三年來,參加創建工作的幹部群眾達200餘萬人次,形成了以上率下、上下聯動、人人參與創建的新常態。
四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零距離。廣泛開展「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活動。以「清明祭英烈」「優秀童謠徵集傳唱」「向國旗敬禮」「勞動美」等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深化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家風教育為抓手,組織開展「寫家訓、曬家規、助成長」活動,以好家風帶動形成社會好風氣。開展「養成好習慣」「家庭小崗位」「紅領巾小樓長志願服務」等活動。獲評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
五、堅持強化領導,注重問責問效,以完善的工作機制保障文明城市創建
管理出素質,管理出文明。在市民素質教育中,全市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管理,增強市民的自律能力,堅持他律與自律相結合,突出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一是建立高位統籌的領導機制。成立以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成立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鋒任指揮長的指揮部,8名副廳級領導擔任副指揮長,下設10個專項組。抽調了115人進行集中辦公。2018年至2020年,市指揮部召開指揮長會21次、召開市雙創雙修工作領導小組會及現場巡查6次,聯席會18次、部署工作會19次,下發指揮長令196份、會議紀要29份、景創字218份、景創發8份、景創函11份、督查通報8份,發督辦單5000餘份,編發景德鎮雙創雙修工作手機報298份,發布景德鎮雙創雙修公眾微信號459期。
二是建立領導掛片包幹督導機制。制定《路長制和共建社區參照標準》,對中心城區120條主要道路推行「路長制」,對85個社區共建,市級領導每周不少於2次巡查包片區。
三是建立市縣聯動推進機制。各縣(市、區)參照市本級也成立了縣(市、區)區雙創雙修工作領導小組和縣(市、區)區雙創雙修工作指揮部。形成了市、區、鎮(街)、村(居)雙創雙修工作組織四級領導體制,做到「橫到邊、縱到底」,無遺漏、無盲點、無縫隙。
四是建立督辦交辦推進機制。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督查提升督查效果的工作方案》,充實6個督導組,常態化地開展督查,下發指揮長令和督辦單,針對暗訪巡查中發現的城中村、各類市場、背街小巷、亂停亂放、建築工地、環衛、學校及周邊環境、小區管理、交通秩序、門前三包等十大類問題分階段開展專項督查。
五是建立目標考核落實機制。《景德鎮市「雙創雙修」工作考評與獎懲試行辦法》和《景德鎮市「雙創雙修」工作問責暫行辦法》,從制度層面防止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突擊迎檢、擾民行為。對市雙創雙修工作中工作不力的42家單位和17名個人進行了問責,對31名相關責任人在市紀委進行了約談,發出提醒函7份。對市雙創雙修工作第一、第三季度總評中考評等次為差且排名後15位的30家單位進行了通報批評,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幹部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較好地促進了工作落實。調查顯示,市民對創建工作滿意率達99.76%。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景德鎮這座城市崇德向善的文明基因被越來越好的環境所激發,極好地提振了精氣神、呼喚了真善美,實現了由「塑形」到「鑄魂」的升華。今後,景德鎮市將以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為新的起點,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眾生活質量,努力把景德鎮打造成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國際瓷都。(作者:景德鎮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周清平 市委宣傳部四級調研員倪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