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評選活動是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指導,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主辦,環球網承辦,旨在評選和集中展示在重大政策、重大主題、重大活動、重大事件、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中發揮網上正能量引導作用的年度優秀人物和作品,倡導廣大網民自覺傳播和弘揚正能量,營造更加晴朗的網絡空間。
該項評選活動包括「百名網絡正能量榜樣」、「百篇網絡正能量文字作品」、「百幅網絡正能量圖片」、「百部網絡正能量動漫音視頻作品」、「百項網絡正能量專題活動」五個評選項目,自2015年啟動以來,今年是第五屆。
我市奉新縣委組織部推薦上報的《【聚焦】奉新88歲老兵陳光長的初心:軍魂永存 心跟黨走》榮獲第五屆「百篇網絡正能量文字作品」!
奉新88歲老兵陳光長的初心:軍魂永存 心跟黨走
從軍20年,他是一名英勇的老兵;轉業20年,他是一名優秀的工人;退休20年,他是一名熱心的義工。從弱冠到耄耋,從戰場到工廠,從軍裝到工裝。一個甲子,三段歲月,他只做一件事:心跟黨走,不負戎裝,不負工裝。他,就是奉新縣88歲高齡抗美援朝老兵陳光長。
無悔青春從軍路
陳光長,1931年生於宜春市奉新縣赤岸鎮上港村上港組,1950年8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了68軍202師605團3營9連2排4班的一名戰士。
此時,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陳光長積極報名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1951年2月14日,陳光長背上60多斤行李跟隨部隊跨過鴨綠江進入了朝鮮。1952年1月15日,在攻打612高地時,他所在的連負責衝鋒打頭陣,看著戰士們在敵軍重機槍封鎖下一個一個倒下,作為突擊隊員的他心急如焚,咬牙發誓,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拿下612高地。於是他靈活地利用地形,匍匐前進,很快就到達了高地附近,用盡全力把炸藥包投擲到敵人的碉堡裡。只聽「轟」的一聲,敵人的碉堡炸開了花。陳光長也被激烈的爆炸聲震暈,等他醒來時,發現自己已躺在擔架上,簡單的治療後,他立即歸隊又投入了新的戰鬥。據陳光長的戰友吳賢良回憶:陳光長為人低調,回到部隊後,從來都不跟別人提起炸碉堡的事。
當時條件非常艱苦,大部分志願軍將士就用「一把炒麵一把雪」充飢,陳光長就發揮自己會挖野菜的本領,帶領戰士挖野菜,以此充飢。有些戰士想家,偷偷的流淚,陳光長就積極開導戰友打完勝仗就能回家。戰場有苦也有樂。1952年11月14日,陳光長在抗美援朝防空洞裡宣誓入黨,那天他興奮得一晚上沒睡著。
「大大小小的戰鬥,記不清打了多少次了。」陳光長回憶,印象最深的是金城戰役,也叫夏季反擊戰,整整打了16天。那時,炮彈把天空照射得通紅,根本分不清白天還是黑晚。1953年6月22日,作為排長的陳光長帶領戰士們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轟炸,穿過一道道路防線、越過一片片雷區,向敵人發起猛烈的攻擊,即使左腿被炮彈炸傷,他依然衝鋒在最前線。經過幾天幾夜地激戰,終於奪取了828高地,獲得了勝利,陳光長因此被授予個人三等功1次。抗美援朝期間,陳光長共榮立三等戰功3次,被嘉獎2次,被評為模範軍人1次。在接受某記者採訪時,陳光長說,「能成為一名軍人是我這輩子最自豪、最驕傲的事情,能參與抗美援朝戰爭是一生的榮耀,為國家灑熱血,為國家獻青春,我無怨無悔。」
平凡崗位立新功
金戈鐵馬遠去,歲月長河奔流。1970年4月,陳光長準備轉業到地方工作,上級領導找他談話,問他有什麼要求,陳光長說:我的戰友大部分都犧牲了,我能活著就已經很幸運了,自己沒有任何要求,一切聽從組織安排。1970年4月18日,陳光長告別了20年的軍旅,脫下軍裝,換上工裝,轉業到南昌針織廠工作,擔任黨支部書記,這一幹就是23年。
對陳光長來說,以前從未接觸過針織行業,是個門外漢,於是,為了儘快掌握技術,陳光長每天除開會外,都會沉到一線,進車間、進班組,與職工們一道站工位,虛心地向工人師傅們學習技術,了解生產情況。漸漸地他成了「拼命三郎」,每天最早到車間的是他,最晚離開車間的也是他,一年下來,陳光長學會了打板、用料、開眼等技術,成了名副其實的技術工人。由於他愛學習、愛鑽研,吃得苦,受得累,工作作風紮實,很快他就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
作為針織廠的主要決策者,陳光長意識到他不但要懂技術、懂生產而且要會管理、會經營,要把企業經營好,首先要引進先進技術,改進工藝,不斷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其次,要採取有效辦法來調動全體職工積極性,只有大家一起努力,同甘共苦,才能提高生產質量,完成銷售任務,創造可觀利潤。因此,他從勞動組合、材料供應、工作節奏等方面向職工徵求意見,注重改善食堂夥食和提高工人待遇,制定目標管理辦法和獎勵措施,大大提高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1991年8月,選派技術人員赴德國學習先進針織技術,並從德國進口16臺大園機,加快了產品的更新換代,滿足了市場需求,提高了生產效率,給國家創造了更多外匯。當年南昌針織廠銷售額達5000多萬元,上交利潤380多萬元,成績喜人。職工們對陳光長的評價是:一名技術專業的工人,一名敢闖敢幹的書記。
陳光長退役永不退志,轉業後在針織行業兢兢業業地工作了23年,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著軍人敢闖敢拼、吃苦耐勞的一貫作風,為南昌針織廠的繁榮發展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發揮餘熱感黨恩
離休不離黨,退休不褪色。1993年6月,陳光長從單位退休,在家呆了一周,他就覺得非常不習慣。他是個閒不住的人,第二周就回到單位,到車間當義工,給職工指導針織業務。下班後,同事們都開玩笑說陳光長就是個工作狂,陳光長笑著回答:「黨和國家培養了我,我身體還這麼好,拿著國家的退休工資天天等吃等喝是不行的,我還想要做點事!」
對陳光長來說,退休是他人生的又一個新起點。每天早上8點,他都會準時出現在單位上,不熟悉他的人都不知道他已經退休了。1994年至2006年,在長達12年的時間,他先後在省外貿廳針織品進出口公司、省服裝進出口公司、洪都針織廠、前萬村康利針織廠、蔡淑平工廠等多家企業擔任技術顧問,除了教工人如何管理工廠、組織生產、減少成本外,還教業務人員如何計算針織服裝產品價格、識別針織布紗支數、計算工費、稅收、利潤等具體業務。雖然年事已高,但陳光長仍然不辭辛苦,為針織工作操勞奔波。他在筆記本上寫道:從軍時期我的特長是炸碉堡,轉業後我的特長是繡針織,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輩子都不會累。」陳光長始終對黨懷著最真摯、最深厚、最樸素的感情,離休後依然發揮自己的專長和優勢,繼續為黨和人民的事發揮餘熱20餘年,為全省針織行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陳光長在教導子女時常說,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自己是在黨的教育培養下成長起來的,對黨有著無限感激和熱愛之情,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老老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實際行動來感黨恩、跟黨走!
88歲的陳光長在黨已經67年,直到現在他仍然堅持每天讀書看報,關心黨和國家大事。作為高齡黨員,陳光長堅持參加黨內組織生活,認真履行黨員承諾,按時足額交納黨費,退休以來參加黨支部活動200餘次。除此之外,他還是社區政策法規的「宣講員」,在社區小巷用群眾性的語言,將黨的路線和方針深植群眾心中;他是社區公益活動的「服務員」,在每年端午節、中秋節社區搞活動中,從策劃、組織到後勤保障和現場調度,陳光長都能全程參與,做好了相關服務工作,獲得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他是鄰裡關係的「調解員」,街坊鄰居一有糾紛事,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是融洽鄰裡關係的「潤滑劑」,為營造和諧、幸福的社區環境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陳光長熱愛社區,全身心地投入社區志願者工作,發揮了示範帶頭作用, 2019年被評為南昌市青雲譜區徐家坊街道「中支橋社區好人」。陳光長几十年如一日地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黨員的初心與使命,為我們樹立了一心向黨、永遠跟黨走的時代標杆。
來源:五星黨建
原標題:我市一名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獲全國「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