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戰死後,劉邦是如何籠絡項羽部下的,只做了這四件事

2020-12-26 多邊形的歷史

公元前206年,楚漢之爭正式拉開序幕。經過了四年的鬥爭,在公元前202年,爆發了垓下之戰。項羽軍隊打敗,項羽本人雖然逃出包圍,但最後還是自刎而死。自此,楚漢之爭基本上結束了,劉邦確定了對天下的統治。那麼項羽戰死之後劉邦是如何籠絡項羽部下,達到收買人心的呢?

首先就是封賞功臣。垓下之戰的時候,劉邦說取下項羽首級的封萬戶侯。項羽烏江自刎之後,很多人開始爭奪項羽的屍首。這些人為了爭奪項羽的屍首打的是你死我活,打死了很多人。最後有五個人聯合起來,共同拿著項羽的屍首去見劉邦。當時說的封萬戶侯,這五個人一人封兩千戶。當然,這分封的是劉邦自己的人,並不是項羽的人。 不過這件事確實達到了籠絡人心,籠絡了自己人。

第二件事和項羽就有關了,就是招降魯地。項羽是西楚霸王,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不過我們不知道的是項羽曾經被楚懷王封為魯公,封地在魯地。這個地方是項羽的封地,當項羽死後這個地方是一直不願投降,也不願相信項羽已死。劉邦圍了好久都沒有打下來,最後都準備屠城了。這時有個人告訴劉邦應該把項羽的屍首拉過來,讓他們相信項羽已死。這樣他們就會投降了。果然,項羽屍首拉過來之後,這些人立刻投降。而劉邦也沒有再進行屠城,這一招達到了籠絡人心的作用。

第三件事就是哭祭項羽。劉邦不僅沒有處罰項羽的屍首,還親自下令祭拜項羽,自己本人也親自哭祭。而且當時哭的非常厲害,史書上都有明確的記載。這招之後,投誠劉邦的人可以說就更多了。很多人都不戰而降,劉邦也加快了統一天下的進程。

最後一件事就是封賞項伯。劉邦之所以封賞項伯是因為在鴻門宴的時候項伯救了自己,如果不是項伯,劉邦早就命喪鴻門宴了。劉邦勝利後,立刻封賞了項伯。而且項伯和項羽是宗室,封賞他也就意味著自己對項羽宗室不予追究。

總的來說,劉邦通過上面四件事做到了籠絡人心。當然,劉邦這樣做並不是說是氣量大,因為他知道如果不這樣做的話之後會有更多的麻煩。而這樣做了之後,天下就唾手可得了,百利而無一害的。

相關焦點

  • 劉邦對項羽恨之入骨,項羽死後,為什麼劉邦還三次哭祭項羽?
    項羽最後在同劉邦的垓下之戰中戰敗,走投無路,自刎於烏江。劉邦素來就把項羽當作自己最大的敵人,只有打敗了他,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天下。可是,明明是對敵的關係,項羽死後,劉邦還三次哭祭項羽。最為千古流傳的那次哭泣,則是劉邦在魯城項羽的墓前,不顧自己是最高統治者的身份,邊哭還邊說他們倆有兄弟之情,現在兄弟死了,自己很難受。
  • 劉邦死後,8個兒子的下場如何?
    漢高祖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一生中共有8個兒子。為了穩固劉家的政權,劉邦曾將這8個兒子都分封為王,賜予了相應的封地,他認為只要這樣做,漢室的江山就不會有分毫落到他人的手中。但他忽視了身邊人最具威脅性——呂后,在她的暗箱操作下,年僅十年,劉邦的8個兒子基本都被剷除掉了,甚至於大多都死得很慘。庶長子劉肥。他是劉邦在做亭長時的老相好曹氏所生的兒子,出生的時候劉邦正忙於登基稱帝。雖然有句古話叫「母憑子貴」,但是曹氏從來沒向劉邦爭取過什麼名分,所以這直接導致劉肥只能當一個庶長子,無緣皇位。
  • 劉邦為何要臨幸魏王豹的寵妾?這件事帶來怎樣的歷史後果?
    因為魏媼曾帶薄姬找著名的相師許負看相,佔卜算出薄姬將來會生下天子,因此魏豹很高興,特別寵愛薄姬。但是魏豹的天子夢還沒有實現,他的反覆無常,終於讓自己國破身亡。魏豹先投奔劉邦,因劉邦彭城失敗後,又背叛劉邦。
  • 韓信的英年早逝跟他做了四件惡事有關,難道因為幹壞事折壽?
    他早年生活很苦,曾在項羽手下當差,但不受重用;後來,經蕭何的關係,在劉邦手下幹了不久後,終於當上了將軍,打了勝戰的他,讓自己的軍事才能得以嶄露,甚至有幾場戰成為了歷史有名的戰役。但是,就是這麼一位漢初戰神,在三十而立的年紀裡死在了女人——呂后的手裡。但他的死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他功高蓋主,最後被劉邦以懷疑謀反而被殺,還有人說是因為幹了四件惡事,遭到了報應,導致年紀輕輕就送了命。
  • 劉邦建國後做了三件事,誅殺異姓王為其一
    從公元前202年劉邦於定陶汜水之陽稱帝,至公元前195年駕崩,劉邦前後在位八年,此八年可以視為劉邦人生的第第三個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秦朝小吏劉邦,第二階段為漢王劉邦
  • 為何劉邦一定要殺掉韓信?看完韓信做的這7件事,你就明白了
    為什麼劉邦要殺韓信?許多人都覺得是狡兔死走狗烹,認為劉邦打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風氣,讓後世不少的君王都學他,殺了有功之臣。然而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其實劉邦殺的人,大多都有必須要死的理由,而韓信就是那個特別該死的。 韓信到底做了什麼?讓劉邦非殺他不可,看看他當初做過什麼就知道了。
  • 張良做了這幾件事,讓呂雉不敢私下殺了他,還感動了呂雉
    他感到人生苦短,應盡情享樂,遇到如此豪華無比的秦宮,盡情享受才是人生的目的,打天下的辛苦事不幹了。後來正是因為張良和樊噲的盡力勸說,劉邦才重振鬥志,放棄享樂,撤兵霸上,繼續徵戰。劉邦因此而得到秦民的擁戴。呂后是很有政治野心的,她必知此事,知張良能起勸諫劉邦的特殊 作用,自然是不會想要殺張良的。
  • 漢高祖劉邦共有8個兒子,在他死後,這8個兒子命運如何?
    在劉邦看來,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就是因為廢分封,置郡縣。等到天下人造反時,連個幫襯皇帝的諸侯都沒有。所以在他活著,便將宗族子弟分封到各地當王。尤其是他的幾個兒子,更是盡佔富庶之地。但大家也都知道,劉邦的妻子呂后並不是省油的燈。劉邦死後,呂后又是怎麼處置劉邦這幾個兒子的呢?且聽小編慢慢道來。劉肥劉邦的長子為劉肥,傳說是劉邦與寡婦所生。
  • 劉邦分封的七大異姓諸侯王下場如何?又為何長沙王能獨善其身
    但是不久之後,劉邦擔心這幾大諸侯王像東周封國家那樣,擁兵自重,對漢室有危險,再加上這幾個異姓諸侯王都擁有自己武裝,封地行政自主,名為漢臣,實為漢廷不能控制的獨立王國,而且七大諸侯王的封地面積加起來比皇帝管理的土地面積還要大的得。考慮到上太子劉盈軟弱,怕將來自己死後無法鎮住這幫豪傑,於是劉邦開始想盡辦法,清除異姓王。
  • 淺析對劉邦分封四個同姓諸侯王的認識
    前言漢高祖六年,劉邦在分封上,除了分封異姓諸侯王之外,還特意分封了四個同姓諸侯王。從異姓分封到同姓分封,劉邦之所以這樣做有何原因呢?這體現劉邦什麼樣的為政策略呢?這種策略是否影響到了劉邦日後的分封?劉邦封王不僅要考慮之前的功勞,也需要考慮當下和未來,漢朝建立之後,其實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守護住國家,這跟之前的整天作戰是不一樣的,所以劉邦必須控制所有權力,或者將天下異姓換成同姓,這是劉邦治理天下的一個原則。不過劉邦這種想法有利有弊,很難用一句話說清,但是需要明白的是劉邦無論做什麼,都最終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鞏固漢朝統一團結。
  • 英布遠道而來投奔,劉邦卻做了這件事,氣的他差點自絕當場
    所以與劉邦相處,最主要的感受是真和不禮貌。劉邦辦很多事都十分任性,不會顧忌那麼多,或者是他並不覺得這些事是錯的,是不能做的。張良、樊噲、蕭何等人是不在乎劉邦種種不禮貌的做法,並不覺得劉邦這是在侮辱他們,因為他們了解劉邦,是不拘泥於小節的英雄;但有一部分初次正面接觸且受過一定教育的人,會覺得相當恥辱,劉邦因為這種事吃過相當多的虧。
  • 劉邦為何要臨幸魏王豹的寵妾?這件事怎樣影響了歷史?
    文/劉邦為何要臨幸魏王豹的寵妾?這件事怎樣影響了歷史? 劉邦跟曹操一樣,對女人不挑剔,只要姿色說得過去就行。他連女婿的女人都能享用,何況一個戰俘的女人。只是魏王豹的女人不一樣,其中有個被預言會生天子的奇女子,劉邦即興而上,一發子彈命中目標,生了個兒子,此子果然當上了皇帝。
  • 盤點漢朝初期,劉邦分封七大異姓諸侯王的最終結局
    公元前197年,陳豨在代地造反,漢高祖劉邦率軍親自討伐,並向梁王彭越徵兵。彭越自稱染病,只派遣將領出徵,這讓劉邦非常生氣,並派人前去譴責彭越。彭越十分害怕,準備親自向劉邦請罪。部將扈輒勸彭越,去了只會是送死,還不如跟著造反。彭越大怒要殺扈輒,結果他慌忙逃到劉邦那裡,告發彭越準備謀反。劉邦下令逮捕彭越,可是經審訊後,又赦免了他,將他廢為平民,流放蜀地。彭越在流放的路上遇見呂后,並向她哭訴自己的遭遇。
  • 劉邦逆襲項羽的轉折點:若不是這兩次機會,劉邦這輩子無出頭之日
    比如,劉邦被楚懷王封為碭郡郡長、武安侯,由此劉邦也正式從一個市師級大哥跨入了省軍級大哥的行列。從這層意義上說,項梁死後,項梁留下來的遺產,被大家一快分了。對於這種結果,除了項梁嫡系人馬不高興外,其它各系大佬,應該都會感覺非常高興,因為他們的實力都因此上升了一大截!劉邦也因為這一次機會,成功跨入省軍級大哥的行列!
  • 九江王英布為什麼背叛項羽,歸順劉邦死後卻慘遭肢解!
    而英布為什麼背叛項羽,轉而歸順劉邦呢。而可笑的是,在英布歸順劉邦後,雖然立下很多的功勞,但最後九江王英布又一次造反了,這一次是真的慘,死後還被劉邦肢解成了八塊......說起九江王英布,他的一生可謂極度複雜。作為一名將領他無疑是成功的,可作為一名臣子,他則讓人憎恨。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本是項羽手下的大將,可後來叛楚歸漢甚至成了開國功臣。英布為什麼背叛項羽的原因,也讓人不理解。
  • 項羽死後,劉邦做了一件事,看似不痛不癢,卻比滅項羽三族還要狠
    在秦末兩漢交際之時,人們最為熟悉的人物,便是劉邦和項羽了,此二人在亂世之中脫穎而出,並最終爭奪天下。然而,雖然劉邦成功攻入鹹陽,但是卻迫於項羽的軍事威逼,將江山拱手相讓,這對於劉邦而言,自然是一件恥辱之事。因此,當劉邦成功反轉局勢之後,原本就是痞子出身的他,自然不會對項羽手下留情。
  • 人死後,不僅有「意識」,知道自己死亡,還做著5件事?
    其實人死後不僅僅有意識,而且也知道自己正在死亡,同時還做這5件事。 人死後還做著哪5件事? 5、自溶 去世的那一刻,身上的免疫系統失效,再加上身體缺血和缺氧,會有大量厭氧生物沉積和繁衍,然後佔據身體上的每一個組織和細胞,一直讓組織變軟後逐漸消失,這就是所說的自溶。
  • 佛教:經常做這四件事,就註定會黴運纏身!
    如果你在生活中,經常去做這四件事,就註定會黴運纏身。讓我們倒黴或遇到災禍的原因,往往來自於生活中這四件事,這四件事是一切災禍和黴運的惡因,要想遠離災禍,一定不要去做這四件事。##第一件事:殺生。佛教認為,諸罪業中,殺業最重。
  • 劉邦臨死之前,為了保住戚夫人母子性命所做的準備,為何都失敗了
    受到啟發的劉邦思來想去,最終選擇了御史大夫周昌。周昌有什麼過人之處呢?他非常正直,只站在自己認為對的一方。 周昌有兩件事為人所知,這兩件事還偏偏都與戚夫人有關 第一件事,有一次他入宮想要向劉邦奏事,卻發現對方正和戚夫人抱在一起,場面不堪入目,於是周昌轉頭就走
  • 這人是劉邦唯一不敢殺的異姓王,而且封國還傳了五代,原因有三個
    所以,這個人就不是一個老實人,所以,看到苗頭不對,於是主動反了劉邦。最終被劉邦擊敗,死的很慘。 英布死後,劉邦對張敖下手了。張敖是趙王張耳的兒子,漢帝劉邦的女婿,魯元公主的丈夫。公元前202年,漢五年,張耳逝世後,張敖繼承父爵做了趙王。他對自己的皇帝和嶽父,極盡臣子之忠。但劉邦對他卻十分無禮,甚至開口就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