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在家就能做的科學小實驗,簡單又好玩,輕鬆培養孩子創造力

2020-12-17 小青育兒世界

你有沒有發現,你家孩子總是會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好奇心也要比其他孩子更重,有時還會有將很多不尋常的想法聯繫在一起?

這個時候無需大驚小怪,很有可能是孩子的「創造力」正在開發。

很多教育學家針對這一問題給出了合理的建議:處於3-7歲的孩子,動手能力和思維活躍度都很高,家長不要去制止孩子的一些行為舉動,儘量給孩子創造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培養他們的興趣和堅持性,多幫助孩子去探索問題的答案,側重孩子的發散思維培養。

萍萍媽媽推薦以下六個小實驗,培養孩子的探索性和發散思維,增強他們的創造力。

1、熔巖燈

材料:油、水,透明瓶、色素、泡騰片

實驗步驟:把油和水(比例約為1:4)倒入杯子中,等它分層。滴入幾滴色素,加入泡騰片。

原理:放入水中的泡騰片迅速瓦解,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泡夾著色素和水衝到水面,看起來好像巖漿噴射一樣,十分神奇又有趣。

發散思維:把油換成其他可以不溶於水的液體,看看是否同樣可行。

2、大米跳舞

材料:小蘇打,色素,白醋,米粒,水

參考步驟:裝半杯水,加點色素,加入小蘇打並攪拌均勻,杯中加少量米(可以看見米會沉底),再加入白醋。

實驗現象:杯裡冒出好多氣泡,米粒也浮浮沉沉,像跳舞一樣。

原理:小蘇打和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泡。隨著氣泡附著在大米表面,米粒隨之上升;一旦它到達水面,氣體釋放後,大米又下沉。

發散思維:把米改成其他材料(例如小米、豆子)試試;嘗試不同比例的醋或小蘇打。

3、氣球火箭

材料:氣球,吸管,膠帶,繩子

實驗步驟:取一根長繩子穿過一截吸管,系在相隔較遠的兩個凳子上。把氣球吹大,打個活結後,將氣球粘在吸管上。現在釋放氣球,可以看見氣球飛速向前衝。

原理:氣球用了空氣作為動力,像火箭一樣發射了出去。

發散思維:可以用什麼物件代替氣球也可以完成試驗。

4、調皮的胡椒粉

材料:胡椒粉,水,棉籤,肥皂水(洗滌劑)

實驗步驟:在一碗水裡撒上胡椒粉。將棉籤蘸上洗滌劑或肥皂水後,點在水中央,可以看見胡椒粉發散開去。

原理:胡椒粉浮在水面上受到表面張力作用,洗滌劑則減小了水的表面張力,從而改變了胡椒粉的受力平衡狀態,胡椒粉遠離逃散開去。

5、雞蛋吸進瓶子裡

材料:瓶子,熟雞蛋,火柴

實驗步驟:取一個瓶口小於雞蛋的瓶子,點燃一根火柴丟入瓶內,然後將剝殼的熟雞蛋丟入瓶中。可以看見雞蛋自動被吸入了瓶內。

原理:隨著燃燒殆盡,瓶中空氣冷卻,氣壓下降。瓶子內外的氣壓差將雞蛋擠入瓶中。

發散思維:想想怎麼把瓶中的雞蛋又重新「撈」出來呢?

6、畫個小人,倒上水,小人竟然「復活」了

材料:白板筆,自來水

實驗步驟:普通的自來水,熱的涼的無所謂。在陶瓷盤子中用白板筆畫個小人,倒入水後,小人會漂浮起來。

原理:白板筆的墨水配方中含有剝離劑,當墨水被書寫到表面上之後,隨著溶劑揮發,剝離劑可以在有色的筆跡和書寫表面之間起到隔離的作用,阻止筆跡與表面緊密結合。所以白板筆寫的字在被水衝或是被擦拭時,字跡就很容易脫落。

發散思維:可以用其他記號筆做對比實驗,創作一套有故事情節的作品。

雖然實驗是以玩為主,但家長可在其中穿插的給孩子植入一些道理,這方面自由發揮就好。

利用科學實驗培養孩子創造力,其實是讓孩子學會「玩兒」。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就是不停的提問,然後不停的探究」。這是家長最容易觸發孩子好奇心的方法。

相關焦點

  • 腦科學家洪蘭:3個方法激活孩子大腦,在家就能完成,簡單有效
    對於孩子來說,大腦天生不會有很大的差距,最重要的是後天的培養,正確的後天開發可以讓孩子的大腦思維更加靈活,洪蘭教授指出,有3種方法,在家就可以完成孩子大腦的訓練。簡單又有效。腦科學家洪蘭:3個方法激活孩子大腦,在家就能完成,簡單有效1.運動人在運動的時候,大腦會產生三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
  • 幾個簡單的兒童科學實驗,帶孩子玩出創造力
    對於一些神奇的自然現象,小孩幾乎沒有任何抗拒力,尤其是一些小實驗,最能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帶孩子多玩一些科學小實驗,可以挖掘孩子的求知慾,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發散思維,還能培養親子之間的感情。給家長們推薦幾個,一起來接受孩子的崇拜吧。1、鹽變糖取一勺鹽放在碗裡,讓孩子嘗一嘗,是不是鹹鹹的?
  • 好玩有趣的科學盒子,如何「輕鬆上手」成為「陪娃神器」
    大家好,又做了一期開箱視頻,之前沒有拍過,所以最近一直在學習研究如何拍視頻,接下來估計會慢慢好起來的。前段時間我就收到了果殼給我寄的產品,就是這個科學盒子,這是果殼結合科學知識推出的一款STEAM教育產品。
  • 在家就能做的科學啟蒙小遊戲,孩子開心到尖叫!
    有一句話說: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這是因為孩子天然對這個世界充滿著極強的好奇心,他們渴望探索和了解這個世界,所以家長一定要認識到科學啟蒙的重要性。那麼,孩子的科學啟蒙從什麼時候開始比較好?專家建議,從孩子3歲左右就可以接觸大量的科學知識了。
  • 3個兒童科學實驗,父母快陪孩子做,科學啟蒙就是這樣簡單
    說到科學啊,不只是高深莫測的專業知識,它不分領域、不分年齡,只要耐心觀察,生活的一切皆是科學。對於孩子來說,科學啟蒙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成長環節,而實驗往往更容易受到孩子的青睞。光說不練假把式,3個兒童科學實驗,快陪孩子做起來,科學啟蒙玩兒出來!
  • 4個兒童科學小實驗,簡單又有趣,讓孩子在遊戲中探索科學大世界
    通過NASA的回應和我們與孩子的親身嘗試。我們和孩子們了解到:原來因為地球萬有引力,其實掃把在一定條件下,每天都可以立起來!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科學小實驗、小挑戰,充滿了樂趣。不僅能夠引導孩子們探索科學事物,還能讓孩子們了解到不少知識。幼兒在上幼兒園期間,很多幼兒家長開始苦口婆心地勸孩子學習了。
  • 200多個帶視頻科學實驗課,讓咱們翻轉吧,科學!
    小學1年級開始就會有各種科學小實驗的課,材料取自生活中的各種生活用品,很便宜,但老師設計的一個個小科學實驗卻讓孩子動手和探索興趣濃厚。例如檸檬發電、小火山爆發製作等,學校還定期搞各種科學製作項目比賽。最近我驚喜發現,國內已經有這類書啦,中文版,每個實驗都還帶視頻!毫不猶豫啊!
  • 魔力科學小實驗,如何讓氣球不扎口也能不漏氣?簡單一招妥妥的
    每天1個科學小視頻,培養孩子科學素養!文|魔力科學小實驗,本文為原創,歡迎關注及轉載分享。吹氣球時,為了防止漏氣,我們都會在吹氣口打個結,不過這樣的話,氣球就不能重複玩耍了。那有什麼辦法能讓不系口的氣球也不漏氣呢?
  • 好玩的科學小實驗,一起來做吧!
    每個孩子的心裡都有一本「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下雪的時候人們要在冰上撒鹽?」「為什麼白雲會變成烏雲,還會下雨?」「為什麼火山會噴發?」……孩子的問題層出不窮,爸爸媽媽有時候都被問懵了!別著急,我們今天做的小實驗,把這些問題通通解決!
  • 快遞裡的氣泡膜教娃畫樹林,就能培養娃的創造力?聰明家長這樣做
    這樣的氣泡膜來教家裡的孩子做一幅畫,畫出來的成品可以說是相當漂亮的,哪怕是不會畫畫的孩子,也是能夠學會的,既好玩又好看,還能提升寶寶的創造能力。快遞裡的氣泡膜教娃畫樹林,就能培養娃的創造力?家長們快和帶著孩子一起試一試吧,小小的一個氣泡膜就能夠讓孩子玩的高興,既好看又好玩,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創造力。擁有創造力的孩子相應的也具備強大的實踐動手能力。
  • 雪梨最牛最好玩的少兒科學實驗課!讓孩子愛上科學!
    每天都會圍繞1本最暢銷的科學啟蒙書籍,有發現、有知識、有互動、有遊戲、有驚喜,用輕鬆活潑的語言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巧妙地把生活中的發現糅合了物理的知識,再結合科學家的故事,讓孩子們親手做實驗,把原本深奧的知識,轉化成多元化的形式傳遞孩子,同時設置遊戲的結果展示分析,引導孩子在最後展開中去思考和發現更多的同類現象、問題。
  • 如何通過實操培養娃的科學思維?除了實驗之外,還有更簡單的選擇
    但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家長都成為科學家,帶孩子做各種實驗,這樣既繁瑣又心累,還不一定有效果,而各種專家和書籍推薦的東西也都長篇大論,很難實施。因此,如何在早期教育中通過實操培養娃的科學思維?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事實上,除了做實驗之外,的確還有更簡單的選擇。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5個在家就能玩的小遊戲,有效提高專注力
    上補習班、興趣班是大部分培養孩子大腦潛能的方法,在這些訓練當中確實可以對孩子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開發孩子智力的最好方式之一。今天給大家分享五個在室內就可以陪孩子玩的益智遊戲,對提高孩子專注力,開發大腦潛能很有效果。
  • 科學實驗百寶箱來了!189個實驗,平均5毛一個,也太值了吧!
    近幾年,科學實驗盒子儼然成為小朋友假期的「剛需」。 漫長的冬季,每天花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做科學小實驗,讓小朋友逃離手機遊戲的吸引,沉浸在科學的探索中,有趣而且有益,是個相當不錯的活動。
  • 又是「別人家的孩子」!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思維,做到以下幾點
    近日,江蘇無錫梨莊實驗小學四年級的潘俊松同學發明了一款新型書包,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寄來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獲網友紛紛點讚。創造靈感來源於生活小潘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老師都會要求同學們把各科的書本練習冊按文件袋分開裝,然後再放進書包。
  • 闢謠:右腦開發可以激發孩子創造力?家長來聽最新腦科學研究結果
    最近豆媽在讀《最強大腦》科學判官Dr.魏(魏坤琳,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的新書《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發現自己原來存在一個關於左右腦的誤區,就是「開發右腦能夠激發孩子創造力」這個說法到底是不是靠譜。通過學習,我發現自己雖然是教育學專業,又是心理諮詢師,但是對於左右腦之間關係的理解還是不夠透徹!
  • 培養孩子專注力、思維能力,其實也是有「套路」 可循的……
    要想做到高質量陪伴,大家可以陪娃解鎖這類科學小實驗,既有趣又好玩。比如在《彩虹珍珠雨》的實驗裡,不同顏色的水滴進油裡,瓶子裡五顏六色的雨開始滴滴落下。這個實驗很有觀賞性,孩子也非常有興趣,而它的知識點就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密度」。
  • 魔力科學小實驗,做完實驗後6歲閨女的一句總結值得億萬家長深思
    每天1個科學小視頻,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文|魔力科學小實驗,本文為原創,歡迎關注及轉載分享。在做之前那個「雞蛋立人」的實驗時,娃就有過這方面的疑惑。其實這二者之間並不矛盾,不過為了讓她能更直觀地明白其中的原理,我沒有急於解釋,而是打算帶她做另一個關於雞蛋的小實驗。這次我準備了兩枚雞蛋,剪出兩個同樣長度的捲紙筒以便固定在桌上。
  • 跟著精彩電影,學做科學實驗——讓宅在家的小朋友有事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註:實驗照片來自我本人,所有道具和實驗過程都經過我親自操作過,請務必在家長陪同下進行。孩子坐不住,但門又出不了?咋辦?敗家子跟你分享分享自家的套路:看電影+做實驗。
  • 美國11歲小姐妹自製飛行器,看美國如何培養孩子創造力?
    可是有人在小姐妹的一個視頻的彈幕中說,如果我小時候拆電視機沒有被暴打一頓的話,說不定我現在也成為科學家了!多麼令人感概的事!是什麼扼殺了中國孩子對科研的興趣?美國教育又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的呢?一、藝術薰陶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在中國的課堂上,往往會有標準答案。以標準答案來定乾坤,符合的就對,不符合的就錯。即使小孩子有很多想像,也會被批評規整劃一了,談何創造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