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實驗小學鄭東分校學生課間跳騎馬舞
只要肯動腦,招數有很多
核心提示
學生體質下滑的不爭事實,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反思,在這一背景下,教育部擬對各省學生體質排名並予以公示,意圖柔性「倒逼」地方政府、相關部門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努力提高孩子們的身體素質。
在種種條件的制約下,學校體育應如何發揮作用?
憂
「因噎廢食」,多所高校取消長跑
在今年11月10日~11日的華中科技大學校運會上,取消了以前一直開展的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兩個長跑項目。該校一名負責人承認此舉考慮到了學生的安全因素:「這兩項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都達不到要求,上場有一定危險性。」
此外,據西安媒體報導,西安也有30多所高校運動會取消長跑,原因是校方害怕發生猝死現象。而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經貿大學等3000米以上長跑也已取消,替代品則是「400米障礙賽」、「龍捲風」、「編長辮」等趣味項目。
「學校就是培養人的地方,取消了項目的設置,就等於取消了努力的可能性和鍛鍊的機會。」提到冬季長跑,王楠立刻表態:「一定要跑!學校都有校信通,我們也可以隨時和家長聯繫,如果有遺傳病史,可以提前告訴老師。」
「外省的情況我們是不贊成的,不能因為長跑是我們的弱項,就因噎廢食。」郭蔚蔚說,河南高校不能取消長跑,反而應該孩子缺什麼就補什麼。郭蔚蔚舉例,美國童子軍訓練營每年都會有個出事比例,不超過一定範圍,就屬於安全範疇。「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安全的,關鍵是我們如何看待,提前防範。」郭蔚蔚說,我省學校每年都會對學生進行一次常規體檢,篩查身體情況,還有不少高校在長跑比賽前了解長跑運動員的身體情況,證明身體健康者方可參加比賽。
喜
國家重視,中小學生體質指標停止下滑
稍微讓人心安的是:2010年,我國中小學生多項身體素質指標在下滑了20年之後,終於開始剎車。
與2005年相比,中小學生在反映下肢爆發力的立定跳遠成績,考驗柔韌素質的坐位體前屈成績,檢測耐力素質的跑步測試中,成績都開始有所提高。
力量素質方面,我國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鄉村男生、鄉村女生的握力繼續穩步上升。同時,反映人體生理機能水平的重要指標肺活量,在連降20年之後,終於出現上升。
這一結果能夠與《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結果互為印證。《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與2005年相比較,2010年3~6歲幼兒的身高、體重、坐高、胸圍、10米往返跑、立定跳遠、走平衡木、雙腳連續跳等指標有所提高。這一切,與全國上下一貫積極倡導的體育運動密不可分:
從2007年開始,國家就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力爭用3年時間,使85%以上的學生能做到每天鍛鍊一小時。
2007年,中央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要求各地做好中小學生體育鍛鍊工作;2010年,發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也明確規定,要「保證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而溫家寶總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明確提出了「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足以看到國家對中小學體育鍛鍊的重視。
2011年7月8日,教育部印發了《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於中小學一小時體育鍛鍊的實施細則做出明確規定:在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必須在下午課後組織學生進行一小時集體體育鍛鍊;每天上午安排25至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這些內容要納入教學計劃,列入學校課程表。
「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下滑得到初步遏制,這也說明我們廣泛開展的陽光體育活動,初見成效。」郭蔚蔚說,比如鄭州市中小學校,紛紛通過陽光大課間、各級體育運動會、冬季長跑等多種方式,積極開展中小學生體育運動,並取得了可喜成效。
析
落實體育鍛鍊難在哪兒
「現在,許多孩子就喜歡在家『宅』著,有時間也不鍛鍊。」一位教師向記者抱怨,很多學生就希望早點回家,上網聊天、打遊戲、聽音樂、學唱歌、看電視,而對相對比較枯燥的體育運動則敬而遠之。
這位老師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是那根無形的高考指揮棒。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很多學校大量壓縮學生的體育鍛鍊時間強化知識性學習,有的學校甚至連常規體育課都取消了。即便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將體育考試納入中、高招考核,但擋不住學校和學生的「應試鍛鍊」,有的只鍛鍊考試科目,有的只在考前幾個月突擊鍛鍊,等到考試結束,馬上回歸到整日不運動的狀態。
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也不同程度導致學校、學生不願鍛鍊。
「體育鍛鍊難免會磕磕碰碰,但是有些家長只要看到孩子擦破點皮或者哪裡青了、腫了,就認為學校沒有盡到監管責任,到學校大吵大鬧。時間長了,我們開展體育活動也會有很多顧慮。」該教師介紹。
另外,缺乏運動場地,也成為諸多學校難以開展體育運動的一大障礙。
變
騎馬舞、足球操、古詩韻律操……
讓孩子由被動變主動
雖然落實體育鍛鍊困難重重,老師們還是開動腦筋,紛紛出招。
「課間操是最讓我們老師頭疼的,大隊委檢查,班主任催促,做得不好扣分」,河南省實驗學校鄭東小學體育組負責人黃博說,「儘管採取了種種手段,但是學生們寧願在班裡值日打掃衛生,也不願意做操」。
黃博的話得到學生們的證實,六年級十二班的楊洋和蘇晨說:「廣播體操沒意思,沒音樂,動作還單調。」
12月4日上午10點,河南省實驗學校鄭東小學2500多名小學生「很驚喜」,伴隨著韓國神曲《江南Style》,他們或興奮地做著騎馬、揮鞭、拍手、蹦跳的動作,或踏著音樂節奏熱情運動身體。
該校校長徐豔霞說,沒想到這個嘗試竟然受到了孩子們空前的喜愛。從11月12日起,他們的課間操正式啟用「騎馬舞」,以前班主任催著都不願來做課間操的學生,現在變成了積極分子。
農科路小學的韻律操與此有異曲同工之處。「課間操我們老師自編了韻律操,包括足球操、古詩韻律操等,吸引孩子們主動參與進來。」農科路小學德育主任王瑩華說,除此之外,學校還組織了小繩擂臺賽,評選周冠軍、月冠軍,以點帶面,吸引他們自願參加體育運動。另外,學校聘請專業足球教練,在體育課上增加了足球課程。
聚源路小學校長李永強說,在東區文教體局支持下,軟式壘球開始在校園生根開花,這個項目備受孩子喜愛,練壘球的高年級孩子都成了一二年級孩子心中的偶像。學校再布置課間長跑等活動,孩子們都很積極。
轉
關鍵是學生觀念上的轉化
「學生體質下降的核心因素是鍛鍊時間嚴重不足,其實只要每天堅持鍛鍊或者每周做上三四次鍛鍊,3個月時間,身體機能就會發生改變。」郭蔚蔚說,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身體素質是進入社會後,生活、生命質量的基礎。運動場地可以因地制宜,時間也可以化整為零,關鍵是學生觀念上的轉化。
郭蔚蔚舉例,像金水區,上午下午各一個課間,每天校園一小時體育活動就能落實。但大學生的習慣和管理模式不同,不可能像小學生一樣集體出操。
「高校學生如何動起來,也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郭蔚蔚說,首先,各高校要保證體育課上好,同時在學校層面建立學校和院系的體育競賽制度,吸引學生參與。「還有社團、俱樂部,也要發揮能動作用。」
「初中有制度、高中也有考試,能夠引領甚至強迫一些學生參加運動,大學的標準越來越弱化。我們考慮今後還要強化強制性評價作用,比如有的孩子體育課沒有達標,就不能畢業,讓他們意識到運動、健康的作用。」
(執行 記者 王燦 吳戰朝 任磊 實習生 劉豔豔 葉玢 楊慧娟 文 記者 平偉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