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臨河22歲女孩張舒登上微博熱搜,讓億萬網友淚目。網友紛紛留言說:「一路走好,最美的女孩。」
微博閱讀量和討論量仍在不斷攀升
人民日報、人民網、光明網、騰訊網、搜狐網、百度貼吧等多家國內知名媒體、信息平臺、微博大V以及自媒體爭相報導。
張舒,原來你一直在這裡
11月20日,臨河女孩「張舒」這個名字,被永遠鐫刻在了包頭市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園的紀念牌上。
此時,接受了她的腎臟和肝臟的三位患者,正安安穩穩地躺在床上。年輕健康的器官,剛剛植入,新生命的希望之光在他們心中愈燃愈亮。張舒的父母和姐姐也知道,「她」還在這個世上,並沒有真正離去。
如果時間能倒回2019年10月31日晚上9:30之前,張舒的親人肯定會站在那裡緊緊拉住她。那天晚上,張舒從兼職的託管班下班,回家路上遭遇了車禍。幾經救治,原本已經穩定的傷情突然惡化,11月7日晚上被確診腦死亡,靠呼吸機延續生命到18日。
「她的心臟還在跳。」不肯相信這個事實的父母不眠不休地守在ICU病房外,等著小女兒出來。姐姐張雯看著妹妹插滿管子、日益腫脹的樣子,腦子裡無助地幻想:「怎麼才能救她?時間退到哪裡我才能救她?」
張舒去世後,她的閨密曾甜甜幾乎每晚都會夢到她。張舒實習的地方離曾甜甜家很近,下班後經常住在曾甜甜家裡。兩個人都是學會計的,她們曾經一起憧憬大學畢業後繼續努力,以後一起創業、一起開公司。11月4日,兩個人還在微信上聊過天。「她就是這樣,總考慮別人。怕我擔心,沒有告訴我。沒想到再見只能在夢裡了。」曾甜甜說。
22歲的姑娘,剛剛大學畢業,美好的人生還沒有開始,親人不肯讓她就這樣離開。看著妹妹搏動的心跳,看著病房外快要崩潰的父母,想著自己還沒有好好地去愛她,「捐獻器官」的想法突然跳進張雯的腦海。「這樣她就能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活著,給我們留下念想了。」張雯小心翼翼地跟父母說,幾近絕望的兩位老人竟然同意了。
得到這個消息後,包鋼醫院的醫生和包頭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高奇立即趕往臨河。為了維持器官的正常狀態,在治療用藥的同時還需要輸入調整器官指標的藥物。
「最後兩天腫得都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了,我突然想,為什麼還要讓她多遭這個罪,差點就想放棄了。」 「她自己到底願不願意?她如果知道的話會贊成還是會怪我?」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張雯頓時淚如泉湧。
11月18日凌晨,張舒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她的雙腎、肝臟在姐姐和相關人員的見證下完成了捐獻。當天,在北京治療的一名肝病患者接受了移植;19日,包頭兩名腎病患者接受了移植。「她平時就特別愛幫助別人。如果真的有在天之靈,我相信她肯定願意。」曾甜甜說。
張舒就這樣離去了。父母再也擁抱不到他們黏人的小女兒,姐姐受委屈時再也沒有跳出來保護她的妹妹,朋友再也等不到那個一起聊天一起憧憬未來的閨密。然而,他們都知道,張舒還在這裡。就如他們所希望的那樣,以另一種方式好好地活著,並且像燦爛的陽光一樣驅散了三個家庭的陰霾。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記住她,記住她的美麗、善良、樂觀。我希望她的氣息一直留在這個世界上。」張雯把妹妹的照片發給了記者,「小瓜子臉,比我漂亮。」
「三位患者的移植手術都非常成功。」採訪結束時,高奇將這個信息告訴了記者。他還告訴記者,2019年,包頭市成功捐獻角膜1例、捐獻遺體9例、捐獻器官13例。他們都如「張舒」一樣,沒有離去,一直都在這裡。
(文中照片為張舒姐姐提供)
全國網友送別「天使女孩」張舒
網友紛紛表達了對於「器官捐獻」的觀點,認為器官捐獻是非常有意義的行為,是永恆的、不朽的善意,是希望的寄託,張舒為他人送去新生,以另外一種方式活在這個世上。也有很多網友表示有意願作捐獻志願登記。
在中國,公民志願捐獻是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途徑,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已實現網上志願登記,並提供在線諮詢和查詢服務。搜索微信公眾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或官方網站即可作志願登記。也可以聯繫所在省市城鎮的紅十字會「三救三獻」部門作志願登記。人體器官捐獻遵循「雙盲原則」,竭誠保護捐受者的權益。
截止2019年12月2日,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以達到1689121人次,其中實現捐獻登記達26834例,捐獻器官數量達76747個。在中國,每年約有三十萬人需要器官移植,可最終能等到器官的只有約一萬人,很多人是在等待中離去的......但我們相信希望的力量。
願天堂沒有傷痛,張舒沒有離去,她一直在這裡
來源:人道北疆
本期小編:木矛木心
投稿:小北歡迎各位有才華的夥伴投稿,有很豐厚的稿酬呦~關注微信公眾號北疆女聲,回復關鍵詞【投稿】,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