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不忘回報社會!嘉魚村民危良金捐獻器官,將為3人帶來新生……

2020-12-12 騰訊網

4月23日:多雲 氣溫 12~16℃

新聞報料電話:0715—8128787

新鮮事、稀奇事、開心事、麻煩事,歡迎撥打熱線電話,我們願意和您分享,幫您跑腿...

4月20日12時,一場特殊的手術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舉行。

專家組實施器官捐獻供體器官切取術,成功獲取了一位器官捐獻者的一個肝臟、兩個腎臟。

這些可為3名患者帶來重生的寶貴器官,來自53歲的嘉魚縣村民危良金的捐獻。

這也是他留下的最後遺產。

危良金是陸溪鎮邱家灣村一組村民,曾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自幼失去父親、家境貧寒的危良金,3歲時被雷管炸瞎了右眼、炸殘了右手。後經人介紹,與患小兒麻痺症落下病根的黃想安相識,不久後兩人相戀並結婚。依靠勤勞,他們養大了一雙兒女。

6年前,一場意外的車禍,讓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2014年春節前,危良金在騎摩託車去置辦年貨時,連人帶車翻到山溝裡,當場昏迷,因傷勢嚴重,在嘉魚縣人民醫院搶救後,又轉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全身多處挫傷,脾臟破裂,體內大出血,昏迷數天的危良金,在醫院裡接受了脾臟切除手術後,進了重症監護室。經過醫護們的全力救治和細心照料,危良金終於逐步脫離了生命危險。

2015年,危良金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幫助危良金脫貧,村裡先後幫助申請了教育資助,代繳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解決了兒子危強的讀書和他們兩夫妻的醫保問題。

2017年,在村幹的爭取下,危良金進入金盛蘭公司當保潔員,每月能拿到三千多元錢。

對於工作格外珍惜的危良金,眼勤、腿勤,看到有活兒就主動去做。因為勤勞踏實,連續幾年,他都被評為公司的優秀員工

就在這一年,兒子危強考上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對老危家情況了如指掌的村幹部,又積極幫助爭取落實了大專教育資助和雨露計劃資助數千元,解決了危強的入學難題。

在鎮村幹部和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危良金一家於這年年底順利脫貧,日子越過越紅火。

「命是醫生救回來的;醫藥費是親戚朋友湊起來的;兒子的學費,是政府資助的;家裡的生活,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救助與照顧。」

生活的磨難,沒有磨滅危良金的善良。他還將這種淳樸、善良和感恩,傳給了家人影響著家人。

他總說,「我們一家得到國家、社會太多的幫助,做人要懂得感恩,有機會一定要回饋社會。

危良金生前,是村民眼中出了名的熱心腸:修房子、照顧老人、鋤田施肥……只要鄉親有需要,能做到的他絕不推脫。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能力有限,其他的做不了,但出力的活兒還能做一些。」

4月16日晚,危良金在洗澡時突然嘔吐、暈倒在地,後經診斷為腦出血並形成腦疝,已無手術機會。17日凌晨5時,危良金自主呼吸停止,大腦反射消失。醫生判斷救治無望,僅靠設備維持生命體徵。

危強在看到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後,想起父親生病前總跟他說的話,「做人要懂得感恩!有機會一定要回饋社會。」深受父親薰陶的危強決定,以器官捐獻的方式,挽救他人生命,也讓父親的生命得到延續

在聯繫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後,危強又說服了媽媽和姐姐。18日,他們一家在《人體器官捐獻確認登記表》上簽了字。20日,危良金成功捐獻了肝臟、腎臟。

危良金走了,但他以器官捐獻的方式,為社會留下了一筆珍貴的遺產

我們希望他的生命能以特殊方式,再次得到重生與延續!」危強說:「父親生前就是感恩的人,相信他同意這個決定!」

全媒體記者:劉文景 譚昌強 通訊員:王雄偉

編輯:王馨茁

監製:向東寧

出品:新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愛的延續:河南一名器官捐獻者將為5人帶來「新生」
    8日,河南省安陽市居民小邊(化名)在籤署已故媽媽的器官捐獻材料時說,能讓媽媽以另一種方式「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也是她的「生前所願」。  12月8日,來自河南省安陽市的陳女士,因突發意外腦死亡,家屬忍痛決定進行器官捐獻,將為5名患者帶來「新生」。  「感謝你們為人體器官捐獻事業做出的貢獻!」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 2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生命傳遞,移路相隨」器官捐獻一千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感恩會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講述他們替逝者捐獻器官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據悉,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
  • 內蒙古女孩張舒 捐獻器官讓3人新生
    看著妹妹搏動的心跳,看著病房外快要崩潰的父母,想著自己還沒有好好地去愛她,「捐獻器官」的想法突然跳進張雯的腦海。「這樣她就能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活著,給我們留下念想了。」張雯小心翼翼地跟父母說,幾近絕望的兩位老人竟然同意了。得到這個消息後,包鋼醫院的醫生和包頭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高奇立即趕往臨河。為了維持器官的正常狀態,在治療用藥的同時還需要輸入調整器官指標的藥物。
  • 老人去世自願捐獻遺體:人走了也要回報社會
    在咱們中國,很多人心目中最好的歸宿就是"入土為安",所以一旦提到遺體捐贈,就有很多人都表示很不理解。不過最近,湖南長沙就有一位84歲的老人張子興因病去世,他就決定將自己的角膜和遺體捐獻出來。並且,他的老伴吳金華同樣也做出了捐獻遺體的決定。
  • 尋找林芳雯青春足跡 人體器官捐獻宣傳走進彝鄉
    12月11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雲南省紅十字會聯合在楚雄州永仁縣城及維的鄉舉辦以「尋找林芳雯青春足跡·器官捐獻宣傳進彝鄉」為主題的人體器官捐獻系列宣傳活動,來自省、州、縣、鄉、村的1000餘名幹部職工、學生、村民參加活動。
  • 安陽退休女工身後捐獻器官 為五人送去重生希望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掙扎,悲痛之餘,夢涵跟小姨、舅舅一起做了一個讓人敬佩的決定,將陳阿姨的器官捐獻出來,來延續她的生命。  因為首診醫院所在的區域屬於鄭州人民醫院器官捐獻的分管服務範圍,所以家屬通過電話聯繫到了該院器官移植中心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喬良偉,協調員隨即趕往安陽。
  • 欽州11歲「最美女孩」捐獻器官,3歲男孩重獲新生……
    3歲男孩重獲新生,一「悲」一「喜」,讓人淚目!醫生告訴李豔父母,根據醫學觀察,孩子醒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可是夫妻倆始終不願放棄,仍寄希望於奇蹟發生。2月14日,李豔轉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重症監護室進行救治。經過兩天搶救,2月16日,噩耗還是傳來了——按照我國兒童腦死亡判定規範,李豔已經腦死亡。
  • 家人自願捐獻器官多人重獲新生
    【本報訊】(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曉芳)年僅28歲的平涼青年張建建因腦出血,在蘭大一院連續搶救多日無效,臨床診斷腦死亡,其捐獻的心、肝、腎、角膜至少將讓4位患者獲得新生。經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匹配,12月24日,肝移植手術在蘭大一院完成,心臟、腎臟也找到適合受體,同步送往外省相關醫院完成移植手術。他捐獻的角膜也收入眼庫,很快將幫助適合的患者重見光明。張建建是甘肅平涼的一位農民,12月13日上午突發頭暈,隨即意識不清,陷入昏迷。在平涼市人民醫院搶救多日,仍無自主呼吸。12月18日,平涼市人民醫院臨床診斷腦死亡。
  • 一次多器官捐獻為三人帶來新生 特殊生日會上,他們和醫護人員共唱...
    醫護人員為三位患者集體「慶生」□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李晗「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昨日上午,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疾病研究院,三名患者手捧玫瑰鮮花蛋糕,醫護人員簇擁著他們,為他們齊聲高唱生日歌
  • 罹患癌症仍「以歌報之」,他說:捐獻器官給有需要的人
    近日,家住綿陽安州區河清鎮金光村的張修泉,做出了一個決定,希望將自己身上有用的器官都捐獻出來,儘自己一份力量,去挽救更多的生命,讓愛延續下去。坐在床上的就是張修泉,臉色紅潤、精神飽滿,難以想到他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
  • ...多起器官捐獻,用愛堅守生命「重生」,走進器官捐獻協調員的世界
    見有人來,一位瘦瘦高高的小夥子站起來,「我叫米梓鑫,是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他貼心地解釋,「器官捐獻成功完成,經常要爭分奪秒,所以我們將器官捐獻辦公室設在急診搶救區,為的就是能第一時間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器官捐獻協調員,又被稱為生命的「接力人」。他們奔走在生死與悲歡離合間,為一些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
  • 推動130多起器官捐獻,用愛堅守生命「重生」,走進器官捐獻協調員的...
    見有人來,一位瘦瘦高高的小夥子站起來,「我叫米梓鑫,是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他貼心地解釋,「器官捐獻成功完成,經常要爭分奪秒,所以我們將器官捐獻辦公室設在急診搶救區,為的就是能第一時間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器官捐獻協調員,又被稱為生命的「接力人」。他們奔走在生死與悲歡離合間,為一些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
  • 溫州已有111人捐獻人體器官 每個數字背後都是生命的接力
    2010年11月,我市作為浙江省首批三個試點城市之一,正式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截至2019年12月18日,我市器官(遺體、角膜)捐獻志願登記數量達6026人,實現人體器官捐獻111例,遺體捐獻51例,角膜捐獻543例,其中今年新增器官捐獻登記數量為4137人,較2010年至2018年登記總數翻番。
  • 葉沙和他的籃球隊打動了很多人 湖南省器官捐獻志願報名登記數"破萬"
    「在這之前,我連『器官捐獻』是什麼都不知道,也沒有聽說過。」因為自己長期患病,他深知疾病帶來的痛苦,想著「器官捐獻」能夠救人一命,他便籤署了同意書。這個決定像一顆被埋下的「愛」的種子,命運讓它開了花,發了芽。  就在劉福拖著棺材從醫院回到家的第二天,作為捐獻者的家屬,他接到了本地紅十字會的回訪電話。在對話中,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知道了他的身體情況,提出了「器官移植」的建議。
  • 女子突發腦幹出血被診斷為「腦死亡」她走了為5人帶來了新生
    12月8日清晨,陳女士的遺體被送進鄭州人民醫院手術室,她捐獻出了自己的肝腎和眼角膜。這些器官,將根據中國人體器官分配系統,為五位患者帶去新生。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掙扎後,小邊和親屬一起做了一個讓人敬佩的決定:將陳女士的器官捐獻出來,來「延續」她的生命。經過詳細溝通後,陳女士於11月27日被轉入鄭州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進行器官捐獻前的準備工作。經過醫院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專家的兩輪檢查判定,陳女士被確認腦死亡,符合器官捐獻的條件。
  • 中國器官捐獻日:徐州市共有9567位志願者 92位志願者捐獻272個器官
    昨天是第四個"中國器官捐獻日",一場以"捐獻器官,生命永續"為主題的公益活動,在徐醫附院溫暖起航。   市民 竇女士:在你病逝的時候走了也就走了,能捐獻一點也是自己的一個心願,還能幫助別人,也是讓我的器官延長下去,我覺得也是挺好的一件事。   記者:那是不是還要和家裡人商量一下,再做這個決定。   竇女士:這個不需要,這個是我自己的心願。
  • 廣西8歲男童發生車禍腦死亡,父母含淚捐獻器官讓5人重獲新生!
    8歲小男孩腦死亡父母決定捐獻孩子器官8月28日,年僅8歲的小男孩小宇發生車禍致重型顱腦損傷,被判定為腦死亡,悲痛欲絕的父母在柳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見證下,把悲痛化為大愛,決定將孩子的器官捐獻給需要者,幫助更多的人。
  • 90後小夥車禍離世,家屬捐獻器官救5人,讓生命「接力」
    直系親屬媽媽及姐姐提出器官捐獻的意願,她們說:「他作為退伍軍人,生為報效祖國,獻身社會,現在人要不在了,希望能讓他的生命延續在這個世界上,能為社會做出最後的貢獻!」  2020年12月29日下午,親屬籤下人體器官捐獻同意書,同意他逝世後捐獻所有有用的器官給需要的病人。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人
    工作六年來,他已成功協調310餘例器官捐獻,自己也已籤署了器官捐獻志願書。今年是我國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十周年。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達251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人。但據統計,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缺口依然很大。這讓劉源對這份工作的信念更加堅定。
  • 她走了,捐出腎、肝、眼角膜為5人帶來新生
    12月8日上午,被診斷為「腦死亡」的63歲女士陳相果在鄭州人民醫院進行手術,捐獻出的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兩個眼角膜為五位患者送去新生。記者在手術室外看到,陳相果的女兒夢涵面色悲痛,一提起媽媽便不由自主地落下了淚,「我也是學醫的,知道腦死亡代表媽媽已經救不回來了,不如換一種方式,讓媽媽幫助其他人延續生命,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