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預測耀斑的新物理模型

2021-01-10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Science:預測耀斑的新物理模型

耀斑是太陽上最壯觀的爆發活動現象,可以導致劇烈的空間天氣擾動,對太空人和天基地基的技術系統帶來巨大危害。太陽耀斑會產生劇增的電磁輻射和高能粒子,而電磁輻射約8分鐘就可以到達地球,如此短的時間使得我們來不及做相應的防禦措施。因此更早的預測耀斑發生特別是大耀斑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受日冕磁場無法直接測量的限制,對於可靠預測耀斑發生所必需的物理條件仍處在爭論中。現在的耀斑預測多是基於光球磁場參數的經驗模型,如活動區總磁通量、強磁場梯度等,然而經驗模型的預測準確度還很差。Kusano et al. (2020) 引入一種預測太陽耀斑的新物理模型,即通過觸發磁重聯的磁流體動力學(MHD)不穩定性的臨界條件預測大耀斑的發生,並對第24太陽活動周發生的幾個大耀斑測試成功。

太陽耀斑中能量釋放的一種合理機制是MHD不穩定性和磁重聯之間的正反饋,它們之間相互加強,導致能量從磁場中失控地釋放。因此,MHD不穩定性可能是太陽耀斑爆發的必要條件。前人研究提出了太陽耀斑爆發時電流驅動的不穩定性——環面模式(torus)和扭結(kink)模式,但這兩種不穩定性與耀斑初始觸發的關係依舊不清楚,所以還沒有基於MHD不穩定性的耀斑預測模型。Ishiguro and Kusano (2017)提出雙拱不穩定性(double-arc instability ,DAI)可能是導致耀斑初始觸發的原因。DAI由施加在日冕載流磁環的洛倫茲力驅動的,與環面不穩定性類似,但與其不同的是DAI明確地解釋了磁重聯的觸發效應。如圖1所示,雙拱不穩定性始於兩個剪切磁環之間的小尺度磁重聯,這一過程將形成攜帶磁自由能的雙拱磁環,稱為「觸發重聯」。隨著不穩定性的發展,雙拱磁環將向上運動,導致進一步的磁重聯,形成不穩定性的正反饋,釋放雙拱磁環的自由能。當雙拱的極向磁通量與覆蓋其上的穩定磁場的磁通量的比值

超過一個臨界值

(~0.1)之後,就會觸發雙拱不穩定性,這一條件是觸發雙拱不穩定性的充分必要條件。基於這一判據,Kusano等提出了一個新的耀斑預測模型,稱之為。

圖1 太陽耀斑磁能釋放過程示意圖(Veronig, 2020)

在使用該模型預測耀斑時,需要根據光球磁圖外推出活動區上方的日冕磁場,並根據得出的磁場計算沿磁中性線(PIL)不同位置處不穩定性發生的最小臨界尺度rc和通過不穩定性可以釋放的磁能Er。其中rc為滿足判據

的臨界半徑,其值越小意味著PIL附近磁場剪切越嚴重,磁場越不穩定,DAI越容易發生,耀斑越容易爆發。

作者首先用該模型對活動區(AR)12673進行了分析。分析發現,在該活動區9月6日兩個大耀斑發生前都滿足rc< 1Mm且Er> 1032erg(圖2)的條件,這說明當滿足該條件時大耀斑將會發生。耀斑發生後,rc重新上升到1 Mm以上,說明耀斑爆發後該區域磁場又逐漸變得穩定。

圖2 軟X射線光變曲線和AR 12673的分析結果。(A)軟X射線光變曲線(B)觸發重聯的最小臨界尺度rc的時間演化(A,B)中兩條豎線分別標示兩個X級耀斑的觸發時刻Sep 6 08:57 UT(X2.2)和Sep 6 11:53 AUT(X9.3) (C,D) 高自由能區域磁中性線上所有點的rc和Er (Kusano et al., 2020)

圖3 2006年至2019年間觀測到的活動區統計結果。(A)沒有爆發X2級以上耀斑的活動區(B)爆發過X2級以上大耀斑的活動區(Kusano et al., 2020)

2014年10月AR12192活動區的兩個X2級以上大耀斑在爆發前都沒有出現滿足X級耀斑觸發條件的情況(見圖3B),說明耀斑預測方法對該活動區大耀斑不適用。該活動區產生了多個大耀斑,其中有6個X級耀斑,這些大耀斑有一個共同點是都沒有伴隨日冕物質拋射。Kusano et al. (2020) 對該活動區大耀斑預測的失敗,說明對不伴隨日冕物質拋射的約束耀斑(confined flares)的預測還有特殊的困難。這可能是由於約束耀斑重聯發生在相對高的日冕或者上面有強磁場束縛爆發。

預測太陽耀斑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這個物理過程非常複雜,涵蓋了大範圍的空間尺度,而目前卻缺乏日冕磁場這樣的關鍵參數。並且,耀斑具體內稟的隨機特性也是不能被排除的。儘管如此,研究者還是提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各種方法。於2019年12月初光觀測的4米口徑井上太陽望遠鏡(DKIST)將提供高解析度的太陽磁場測量以及對耀斑研究至關重要的日冕磁場的測量。這些關鍵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太陽耀斑的物理過程,更準確地確定太陽耀斑的觸發條件,為太陽耀斑預測提供重要的觀測支持。

【致謝:感謝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李婷研究員和比利時魯汶大學阮文治博士的寶貴修改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Kusano K, Iju T, Bamba Y, et al. Aphysics-based method that can predict imminent large solar flares[J]. Science,2020, 369(6503): 587-591.

Ishiguro N, Kusano K. Double arc instability in the solar corona[J].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7, 843(2): 101.

Veronig A M. Can we predict solar flares?[J]. Science, 2020,369(6503): 504-505.

(撰稿:閆麗梅/地星室)

相關焦點

  • 太陽耀斑全新技術出爐,能夠更準確預測太陽耀斑,讓人類減少損失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人類對於太陽的了解開始逐漸增多,特別是太陽耀斑的預測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以往太陽耀斑預測來看,科學的論證之後,一般來說準確率能夠達到50%。這個數字實際上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最新的科學研究讓這個準確率大大提高,從而能夠更準確地分析太陽耀斑,讓人類避免太陽耀斑的災難。
  • 發現一次大太陽耀斑,在幾分鐘內就釋放出太陽能量的0.02%!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天文學家沈成才(音譯)、凱薩琳·裡夫斯和合作者,新研究報告了對太陽磁場和耀斑噴射電子活動區域的空間分辨觀測。研究小組利用歐文斯山谷太陽能陣列(EOVSA)的13個天線陣列及其微波成像技術,觀測到了巨大的太陽耀斑。隨著太陽耀斑事件的進行,他們看到了一個快速上升氣球形狀的黑暗空洞。
  • 空間中心在基於機器學習的太陽耀斑預報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年來隨著理論和算法的飛速發展,機器學習可以更快速地處理複雜、多維度的數據,去除噪聲、自動識別關鍵信息;也可以通過篩選特徵和融合模型進一步提高預測能力。其中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深度學習,能夠從海量的數據中對數據的內在規律進行自動的分析、挖掘和學習,很大地推進了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因為機器學習的功能強大,它在圖像識別、數據分類、計算機視覺(包括圖像和視頻等)等多個領域的應用也趨向繁榮。
  • 太陽耀斑極紫外輻射成因找到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合肥7月6日電(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日地空間物理研究團隊在關於太陽耀斑極紫外輻射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
  • 耀斑有助發現生命—新聞—科學網
    巨型太陽耀斑  圖片來源:Peter Jurik / stock.adobe.com 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儘管行星主星發出的恆星耀斑猛烈且不可預測,但並不一定會阻止生命的形成,而且可能有助於發現它。
  • Science綜述詳解!利用計算分子物理學模擬蛋白行為,有助於遏制新冠...
    就在本周,DeepMind公司以其準確的、人工智慧(AI)驅動的蛋白結構預測震驚了蛋白結構界。不過,美國石溪大學物理與定量生物學中心主任Ken Dill說,三維結構往往不足以真正了解一種蛋白的情況,「這就像有人問汽車是如何工作的,機械師打開汽車的引擎蓋說,『看,這就是發動機,這就是它的工作原理』。」
  • 太陽爆發2017年以來最大耀斑,可能正進入新的11年活躍周期
    據美國宇航局(NASA)6月1日發布的公告,該機構「太陽動態天文臺」(SDO)於5月29日觀測到太陽爆發了2017年10月以來最大的耀斑,太陽表面也出現了新的「黑子」。NASA表示,這些現象可能意味著太陽正進入一個新的活躍期。
  • 除了耀斑之外,太陽還會爆發納米耀斑,能量超過1000顆原子彈
    根據外媒報導,前段時間西班牙科學家發布消息,他們首次證實了太陽納米耀斑的存在。不僅如此,該科學團隊還公布了一些關於日冕層的研究數據。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太陽耀斑,但應該沒有多少人聽過太陽納米耀斑,畢竟這個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最早發現太陽納米耀斑現象是在2014年,當時有一群科學家在對太陽大氣層觀測時發現了一些特殊現象。
  • 北京大學王亞沙:新冠肺炎傳播預測模型
    北京大學王亞沙帶來報告《新冠肺炎傳播預測模型》。王亞沙,博士、北京大學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普適計算專委會常委、國家大數據標準委員會技術專題組組長。報告內容:首先介紹建立新冠病毒疫情分析預測的意義、數據來源和數據預處理方法,然後介紹報告人及團隊建立的多種疫情數據分析方法和疫情預測模型,接下來分湖北、湖北域外地區對模型預測結果進行了對比和討論,最後探討了相關方法和模型的可擴展性及其在其它領域的應用潛力。
  • 卷積神經網絡預測模型:提前24個月預測ENSO
    但目前業務部門一般的ENSO 預測時效只有6~9個月,最長為1年左右,這樣的預報時效無法滿足現實需求。較長時間的ENSO預測也是國際上的難點,如何延長ENSO的預測時效,成為眾多科學家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羅京佳及其研究團隊目前正在攻克這個難題。2016年3月,羅京佳被一個新聞熱點所吸引——「人工智慧擊敗世界圍棋冠軍」。
  • Google發布神經天氣模型 幾秒鐘預測整個美國降水量
    原標題:Google發布神經天氣模型 幾秒鐘預測整個美國的降水量 來源:雷鋒網準確預測未來幾分鐘到幾周的天氣是一項基本的科學挑戰,它可以對社會的許多方面產生廣泛影響。很多氣象機構目前採用的預報是基於大氣的物理模型。儘管在過去幾十年有很大的改進,但這些模型本身受到計算要求的限制。並且,它們對物理定律的近似值非常敏感。
  • 我們的太陽再次爆發了耀斑:自2017年以來最強
    在過去的幾年中,它的耀斑活動相對較弱且不頻繁,但它可能即將再次爆發。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29日,太陽卻被拍攝到噴發出自2017年10月以來最大的耀斑。這可能是一個表明太陽已經進入了新的太陽活動周期的跡象,並將在幾年內上升到一個更高的活動水平,正如同科學家們一直預測的那樣。
  • 2020年9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在這項研究的第一部分中,他們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模型模擬。這些模型模擬結 果顯示,關閉疫情熱點地區的商店和學校可以減緩這種病毒的傳播。但是若忽視它,則不會實現這種延緩。6.Science:利用經過基因改造的人ACE受體作為誘餌引誘新冠病毒,阻斷感染doi:10.1126/science.abc0870; doi:10.1126/science.abe0010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指出利用誘餌受體(decoy receptor)---一種經過改造的自由漂浮的受體蛋白---引誘
  • 谷歌發布又快又準的神經天氣模型,可精準預測未來8小時降雨
    Google基於之前以機器學習即時預測降雨的研究,進一步發展用於降雨預報的神經天氣模型MetNet,這是一個深度神經網絡(DNN),能用來預報未來8小時內的降雨情況,以每2分鐘為一個區間,解析度可達1公裡,且比起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目前最先進物理模擬模型表現還要好,計算時間只需要幾秒鐘
  • 三年來最大耀斑爆發!地球小冰期板上釘釘,太陽磁極翻轉可能已經完成
    自2017年以來,太陽一直處於半休眠狀態,低迷的太陽活動導致不少專家認為地球可能迎來新一輪的30年「小冰河期」。然而,據NASA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的數據顯示,2020年5月29日太陽表面爆發了自2017年10月以來的最大耀斑。
  • 太陽爆發「M耀斑」,是3年以來最強的,對生命是否有影響?
    10月以來最強的耀斑,也就是刷新了3年最強的耀斑活動,這說明太陽風也出現了活動。而每當太陽耀斑爆發的時候,太陽的表面就會出現來自太陽黑子的輻射爆發,會產生極強的磁場,這樣就會影響我們地球衛星出現變化,而如今的爆發級別是屬於中間強度,科學家將強耀斑分為三類:C,M和X,每一類的威力比其下一級的強10倍,M耀斑比C耀斑強10倍,但比X類事件弱10倍,所以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弱的。
  • 新出現的太陽黑子家族,爆發了M級耀斑,到底向我們暗示了什麼
    新的太陽黑子的出現預示著太陽活動的增加在2020年,一系列太陽黑子點綴在太陽表面,出現在了複雜的磁場區域內,這個磁場區域爆發過自2017年10月以來最大的太陽耀斑。雖然太陽黑子還不可見(它們很快就會旋轉到太陽的左半部分),但是美國宇航局飛船發現了它們上方的耀斑。
  • 太陽爆發自2017年以來最強耀斑
    近日, 太陽爆發了自2017年10月以來最強的耀斑 ,這是美國宇航局(NASA)在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觀測到的一次噴發。太陽耀斑來自太陽黑子的輻射爆發,太陽表面暫時的黑暗和相對涼爽的斑塊具有非常強大的磁場。科學家將強耀斑分為三類:C,M和X。每一類的威力比其下一級的強10倍。
  • 太陽突然爆發出巨大耀斑!對地球有影響嗎?
    剛剛,科學家觀測到了太陽爆發出了近年來最大猛烈耀斑!科學家表示這是太陽自2017年10月以來最強的耀斑,是美國宇航局太陽觀測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發現的一次噴發。在這張2020年5月29日的照片的左上方,來自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學觀測站,可以看到一個光點在左地平線上方盤旋。
  • 太陽爆發自2017年以來最強耀斑:是要覺醒了嗎?
    5月29日,太陽爆發了自2017年10月以來最強的耀斑,這是美國宇航局(NASA)在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觀測到的一次噴發。太陽耀斑來自太陽黑子的輻射爆發,太陽表面暫時的黑暗和相對涼爽的斑塊具有非常強大的磁場。科學家將強耀斑分為三類:C,M和X。每一類的威力比其下一級的強10倍。M耀斑比C耀斑強10倍,但比X類事件弱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