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中心在基於機器學習的太陽耀斑預報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23 中國科學院

  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的核心。近年來隨著理論和算法的飛速發展,機器學習可以更快速地處理複雜、多維度的數據,去除噪聲、自動識別關鍵信息;也可以通過篩選特徵和融合模型進一步提高預測能力。其中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深度學習,能夠從海量的數據中對數據的內在規律進行自動的分析、挖掘和學習,很大地推進了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因為機器學習的功能強大,它在圖像識別、數據分類、計算機視覺(包括圖像和視頻等)等多個領域的應用也趨向繁榮。

  機器學習的優勢可以跟空間天氣預報研究相結合,促進預報先兆因子的提取和預報模型的建立,進一步提升空間天氣的預報能力。

  太陽耀斑及其伴隨或引發的太陽質子事件、日冕物質拋射事件,可能引發劇烈的空間環境擾動,嚴重威脅到太空飛行器和衛星的安全。研究太陽耀斑爆發的先兆因子、建立起滿足空間天氣業務預報需求的太陽耀斑預報模型,是空間天氣預報的重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環境態勢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王晶晶、研究員劉四清等人利用機器學習方法,開展了太陽耀斑爆發的先兆因子提取以及太陽耀斑預報建模的研究。

  王晶晶等(2019)利用活動區中性線梯度圖像將十二個傳統的耀斑先兆因子(磁通量、螺度平均值等)進行改造,將活動區中性線梯度作為權重代入了先兆因子的計算中,提取了一組新的耀斑先兆因子;經測試,這組新的先兆因子在用於預報強耀斑(M級及以上級別耀斑)時,明顯優於傳統的先兆因子,其中統計量F評分(Fisher score)超出了後者兩倍,以此建立的隨機森林預報模型的技巧評分也平均提升了約30%。結果表明,新穎的、可以反映太陽耀斑爆發物理機制、與耀斑爆發具有很強相關性的先兆因子,對進一步提升耀斑預報的能力至關重要。

  以上研究結果發表於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活動區中性線梯度圖像不僅包含了活動區中性線附近的磁場梯度數值,也包含了中性線長度、形態和位置信息;在傳統的預報先兆因子(如Schrijver (2007)的R值——中性線附近區域的通量之和)的計算過程中,活動區的中性線位置和形態等一系列至關重要的磁場演化特徵被忽略了。王晶晶等(2020)利用核函數從活動區中性線梯度圖像中成功提取了兩個新的耀斑先兆因子,分別表徵當前活動區中性線梯度的特徵、在過去48小時內活動區中性線梯度的演化特徵,再與兩個相似的傳統先兆因子——R值(中性線附近區域的通量之和)和R值差分值進行對比後發現,新的先兆因子在用於預報強耀斑(M級及以上級別耀斑)時,明顯優於傳統先兆因子,其中統計量F評分超出了後者八倍,並成功地將預報時間提前量提升至72小時。結果表明,機器學習方法可以更完善地描述活動區中性線梯度圖像特徵,提取出新的耀斑先兆因子,有利於提升耀斑預報能力以及預報提前量。

  以上研究結果發表於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被收錄在HMI Science Nugget 作為亮點研究推薦

  論文信息:

  [1] Jingjing Wang, Siqing Liu, Xianzhi Ao, Yuhang Zhang, Tieyan Wang, Yang Liu,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the SDO/HMI Vector Magnetic Field Data: Potential to Improve Machine-learning-based Solar Flare Prediction Models, 2019, ApJ, 884, 175, DOI: 10.3847/1538-4357/ab441b.

  [2] Jingjing Wang, Yuhang Zhang, Hess Webber Shea A., Siqing Liu, Xuejie Meng, Tieyan Wang, Solar Flare Predictive Features Derived from Polarity Inversion Line Masks in Active Regions Using an Un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2020, ApJ, 892, 140, DOI: 10.3847/1538-4357/ab7b6c.

  圖1:活動區光球徑向磁圖(左上)、正/負級活躍磁場區域圖(右上)、中性線梯度圖像(左下)、中性線梯度圖像48小時差分圖(右下)

  圖2:利用中性線梯度圖像提取的特徵(Feature 1)預報強耀斑的F評分(Fisher score)隨預報時間提前量的變化趨勢(上圖)、以及利用中性線梯度差分圖像提取的特徵(Feature 2)預報強耀斑的F評分隨差分時間的變化趨勢(下圖)

相關焦點

  • 太陽耀斑極紫外輻射成因找到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合肥7月6日電(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日地空間物理研究團隊在關於太陽耀斑極紫外輻射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
  • 太陽耀斑全新技術出爐,能夠更準確預測太陽耀斑,讓人類減少損失
    現在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經讓我們能夠看到大部分的隕石對地球的威脅,這樣就能夠避免地球遭遇突然性的襲擊,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當然這些技術現在還有很多的局限性,所以需要科學家繼續進行全力的研究,另外太陽看起來給我們帶來溫暖,但是也會給人類帶來危機,今天我們說的就是一項最新的科學研究,像研究就會減少太陽耀斑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 太空時代的「天氣預報」——空間天氣要怎麼報?
    太陽耀斑是太陽大氣最大的能量釋放現象,爆發時太陽大氣局部突然變亮,並伴隨粒子發射。耀斑爆發後,日冕在短時間內被加熱到幾千萬攝氏度,太陽軟X射線大大增強,高能電子的迴旋同步輻射和韌致輻射也將分別激發射電暴和硬X射線暴,對人類的太空飛行器和空間活動造成影響。因此,耀斑預報和耀斑發生時產生的各類輻射是空間天氣關注的一個方面。
  • 新出現的太陽黑子家族,爆發了M級耀斑,到底向我們暗示了什麼
    新的太陽黑子的出現預示著太陽活動的增加在2020年,一系列太陽黑子點綴在太陽表面,出現在了複雜的磁場區域內,這個磁場區域爆發過自2017年10月以來最大的太陽耀斑。雖然太陽黑子還不可見(它們很快就會旋轉到太陽的左半部分),但是美國宇航局飛船發現了它們上方的耀斑。
  • 太陽黑子出現多年來最大的太陽耀斑,太陽是否開始覺醒?
    這種光是從太陽能材料發出的,描繪出了磁場線,這些磁場線懸停在一組將在太陽左側上方旋轉的黑子上。圖片來源:NASA /太陽動力學觀測站2020年5月29日,一個太陽黑子家族——太陽表面的黑點,代表複雜的磁場區域——發生了自2017年10月以來最大的太陽耀斑。雖然太陽黑子在地球上還看不見,但航空航天局的宇宙飛船在它們上方還是發現了太陽耀斑。
  • 環形耀斑與日冕變暗有關?太陽爆發活動都是「團夥作案」
    天文望遠鏡誕生後,科學家們才可以逐漸開始研究太陽發出的光,研究太陽表面黑子,並在日食期間觀察日冕。 直到1859年,英國天文愛好者理察·卡林頓在觀察太陽時,跟蹤一個巨大的太陽黑子,他觀測到一個前所未見的現象:一個「白光耀斑」,強烈明亮,在整個黑子中移動了大約5分鐘,然後完全消失。 這是人類第一次觀測到太陽耀斑。
  • 太陽爆發最強耀斑 2017衛星概念股有哪些?
    目前,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昨天(6日)晚上19點53分,太陽爆發最強耀斑,引發太陽質子事件和日冕物質拋射,將影響衛星等飛行器安全。這是自2005年以來,太陽最強的一次爆發活動。那麼,2017衛星概念股有哪些呢?
  • 發現一次大太陽耀斑,在幾分鐘內就釋放出太陽能量的0.02%!
    在太陽耀斑的標準圖像中,這種是由大規模的運動驅動,但是能量在哪裡釋放,如何釋放,以及粒子是如何加速的,仍然還不確定,因為還沒有在太陽以足夠小的尺寸: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天文學家沈成才(音譯)、凱薩琳·裡夫斯和合作者,新研究報告了對太陽磁場和耀斑噴射電子活動區域的空間分辨觀測。研究小組利用歐文斯山谷太陽能陣列(EOVSA)的13個天線陣列及其微波成像技術,觀測到了巨大的太陽耀斑。隨著太陽耀斑事件的進行,他們看到了一個快速上升氣球形狀的黑暗空洞。
  • 清華團隊在國土空間生態網絡規劃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清華大學供圖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記者從清華大學獲悉,近日,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建築學院景觀學系系主任楊銳教授團隊在國土空間生態網絡規劃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提出了一種荒野地網絡規劃的新方法,能夠在物種數據缺乏、需要快速評估的背景下高效地構建生態網絡,有助於景觀破碎化區域中的自然保護。
  • 太陽耀斑與宇宙輻射間有何種聯繫?歐航局也將發射太陽探測器
    當然,太陽系中的主恆星太陽也會產生耀斑事件。那麼太陽耀斑與宇宙輻射之間到底有何種聯繫呢?人類也發射了幾個太陽探測器探測太陽,而目前為止,仍在運行的是現在最先進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通過帕克探測器所得的數據,人類揭開了太陽耀斑(恆星耀斑)與宇宙輻射之間的關係。
  • 我們的太陽再次爆發了耀斑:自2017年以來最強
    最近太陽很平靜。在過去的幾年中,它的耀斑活動相對較弱且不頻繁,但它可能即將再次爆發。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29日,太陽卻被拍攝到噴發出自2017年10月以來最大的耀斑。耀斑爆發實拍/圖片來源於網絡太陽周期是基於太陽的磁場,它每11年翻轉一次,南北磁極互換位置。目前科學家還不知道是什麼驅動了這些周期,但是當太陽磁場處於最弱的時候,也就是太陽最小值的時候,兩極會發生變化。
  • Science:預測耀斑的新物理模型
    Science:預測耀斑的新物理模型耀斑是太陽上最壯觀的爆發活動現象,可以導致劇烈的空間天氣擾動,對太空人和天基地基的技術系統帶來巨大危害。太陽耀斑會產生劇增的電磁輻射和高能粒子,而電磁輻射約8分鐘就可以到達地球,如此短的時間使得我們來不及做相應的防禦措施。因此更早的預測耀斑發生特別是大耀斑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
  • 除了耀斑之外,太陽還會爆發納米耀斑,能量超過1000顆原子彈
    如果哪一天太陽發生了劇烈的活動情況,那麼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很可能會被波及。金星、水星和火星受到波及對於我們來說貌似影響並不大,但如果太陽活動波及地球的話,那麼地球上的生命也會受到威脅。根據外媒報導,前段時間西班牙科學家發布消息,他們首次證實了太陽納米耀斑的存在。不僅如此,該科學團隊還公布了一些關於日冕層的研究數據。
  • 磁性的太陽,到底還有多少謎尚未揭曉?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太陽發電機理論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發電機理論研究的最終目標之一是要準確預測未來的太陽黑子周強度及其峰年和谷年時間。目前,我們離這一目標還有不小差距,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太陽內部一些關鍵過程的了解還非常不足。未來,我們需要開展對太陽的多點立體探測,來提高利用日震學方法探測太陽內部參數的可靠性,從而為發電機模型提供準確的輸入。
  • 空間天氣 離我們並不遙遠
    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學觀測站觀測到不同波長下的太陽耀斑圖像。   記者:空間天氣的發生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是由空間天氣引發的?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近年也推出了信鴿飛行指數預報,針對太陽活動對地球造成的影響——地磁活動情況的預報及轉化,作出影響信鴿飛行的環境預報指數。
  • 太陽納米耀斑首次被證實,持續不到10秒鐘,威力卻令人生畏
    太陽是太陽系內的中心天體,它不僅是體積和質量最大的天體,同時也是蘊含能量最多的一顆星球。太陽系內所有星球的安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太陽,當太陽朝著紅巨星的方向發展時,其周圍的星球避免不了被吞噬或者被摧毀。即使太陽沒有變成紅巨星,它日常的活動也會對周圍星球造成影響,例如太陽耀斑。
  • 太陽耀斑會導致數萬億美元的災難,人類的主要防禦手段是什麼?
    但是井上太陽望遠鏡提供的不僅僅是我們母星的美麗圖像;它是眾多太陽天文學項目中的一個,所有這些項目都在共同努力,保護我們的星球免受數萬億美元的災難:災難性的太陽耀斑。它可能會在今年的任何時候出現,也可能會持續幾個世紀,但研究太陽是唯一的準備方法。
  • NASA公布太陽耀斑爆發圖像—新聞—科學網
    這張照片拍攝於131埃波段,這一波段可以揭示太陽耀斑事件中非常高溫的物質狀態。北京時間5月9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宇航局近日公布了一系列近日發生的一次太陽耀斑爆發事件的壯觀圖像。這些照片拍攝於5月3日,圖像上還可以看到一次日珥事件,一團巨大的等離子體懸浮於日面上方。這一日珥發生的時機也非常巧合,恰好是在一次太陽耀斑正逐漸消退的過程中發生的。 專家表示,這似乎是另外一項線索,證明太陽正逐漸迎來其11年的活動高峰期。
  • 在活躍周期來臨前太陽噴射出人類觀測以來最大太陽耀斑
    如果耀斑是面向地球的,它很可能是一個X級事件,這意味著它可能會導致大範圍的無線電停電,電網癱瘓,通信網絡中斷。 過去十年的太陽活動一直在下降,儘管最新的耀斑活動可能表明一個新的繁忙周期即將開始。
  • 最接近太陽的照片曝光 微小的太陽耀斑點綴太陽表面
    今天上午,歐洲航天局和美國航天局公布了太空飛行器拍攝的最接近太陽的圖像。 它們新近發射的太陽軌道器太空飛行器拍攝了高解析度照片。這些照片已經揭示了太陽上奇怪的現象,我們從未見過如此詳細的現象。多虧了這些圖像,科學家們發現了看似相對 "微小 "的太陽耀斑,遍布在太陽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