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淺釋》第41-42講

2021-03-04 道宏弘道

丙、解正文

        

     

有四阿修羅王。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羅侯阿修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阿修羅王又名無端正,也稱為無酒,因為彼有天福而無天權,男的面貌奇醜,女的卻很漂亮。他們愛鬥爭作戰,一如世上好戰份子及兇狠之猛獸。

  1、婆稚阿修羅王:『婆稚』是被綁之意,被誰綁?被天兵天將所綁也。或譯為最勝,能勝一切情慾境故。

  2、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此謂廣肩髀(大肩膀),以能荷法故。

  3、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是海水波音之義,或譯為淨心。他是玉帝之嶽父。

  4、羅侯阿修羅王:此雲障持,其身長廣,手持日月,障覆光明,換言之,他時時為煩惱所障礙,以致終日發脾氣。

  這四種修羅之眷屬皆來聽聞佛法。


有四迦樓羅王。大威德迦樓羅王。大身迦樓羅王。大滿迦樓羅王。如意迦樓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迦樓羅王是大鵬金翅鳥,羽毛金色。

  1、大威德迦樓羅王:其威德最大,勝諸同類,能遮天蓋地。

  2、大身迦樓羅王:他居住在金剛山大樹之上,兩翅展開長達三百三十六由旬。

  3、大滿迦樓羅王:此鳥只要往海中一蹲,海水盡瀉,並能以翅煽開海水,及入海啖食而大滿其意。

  4、如意迦樓羅王:此鳥頸上有如意珠。只要他想到吃龍,龍皆自動入其口,非常如意。就因為金翅鳥有吃龍之本領,以致龍幾乎斷種,為了保護其生存,龍王乃求救於佛。佛遂將其舊袈裟給龍王,龍王將之分為一條條線,每一隻龍予一縷線。果然金翅鳥不得食其肉。於是金翅鳥也向佛抱怨,佛於是趁機勸他勿再吃龍肉,並答應以後在僧伽用飯時,分一些給他吃。此四大鵬金翅鳥遂皈依佛陀。現在帶著他們的眷屬到法會聽法。


韋提希子阿闍世王。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各禮佛足。退坐一面。


  阿闍世王即韋提希子,是頻毗娑婆王之子,亦是眾王中最兇惡者。因彼曾犯五逆重罪:弒父、弒母、弒阿羅漢、出佛身血及破和合僧眾。他之所以這麼大逆不道,皆因提婆達多(佛陀之堂弟)從中挑撥離間。因為提婆達多早已想謀奪佛位,所以唆使阿闍世弒父、弒母以奪王位,欲仗阿闍世王之勢力來對付佛陀。沒有人性之阿闍世,將其父王囚禁於七重牆門之監獄內,想要活活將之餓死,且不準人見大王。其母韋提希唯有偷偷的將葡萄漿水裝入空心之瓔珞內,然後親自交給其夫作為充飢之用,兩人相對啼哭,痛不欲生,天地間豈有弒父之子?在悲痛之餘,生起求助於佛之心。此念一生,佛馬上得知,並派遣十大弟子之一目犍連,到獄中為彼等說十六觀經,彼等依法修行,果然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韋提希』是思惟之義。

  『阿闍世』,此雲未生怨(未出生前就不吉祥)或為斷指之義。在他出生後,其母極為厭惡之,而將其手指咬斷,故稱折指或斷指。

  阿闍世王本來罪無可恕,應墮無間地獄,所幸他後來能真正起大懺悔心,改惡從善,皈依佛陀,並帶了眷屬到法會聞佛法,向佛頂禮後,退身就一面坐。  

  

丙、解正文

        

     


  這時,所有的天龍八部紛紛向佛頂禮,各安其位。『四眾』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在家男居士)及優婆夷(在家女居士)。四眾另外的一個意思是發起眾、當機眾、影響眾及結緣眾。發起眾——知道眾生機緣成熟而向佛發出問題,有權巧方便之智慧。當機眾——從佛聞法,得道授記,如金剛絰之當機眾為須菩提。阿難及二十五聖是楞嚴經之當機眾。阿彌陀經的當機眾是舍利弗及大阿羅漢、菩薩等。影響眾——大菩薩們早已聽過許多佛所說之法,並已明了,但是為了影響他人對法生起信心及誠心,也特地來擁護道場,使他們注目聚神而洗耳恭聽。結緣眾——餘雖預聞,心未明了,用為遠因,結緣眾也。彼等亦以物品或食品來供養三寶及與法會大眾結緣。

  當時四眾弟子周圍旋繞,繞佛三匝,由右邊繞至左邊(因為當時四眾不知如何繞佛,淨居天人就化成人,帶領他們從右往左邊繞,然後退坐一面)。除了繞佛外,尚要五體投地,恭敬頂禮佛、供養佛、讚嘆佛。我們在唱贊中有一句『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或『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這些都是禮佛作觀的偈語。

  再講一講結緣之重要性。如果沒有『緣』,即使你對他再好,他也還是對你不滿意。從前,有一位能過目不忘、辯才無礙之法師,天人都來聽他演說微妙之法,只是與人無緣,故無人來聽他說法。因其深明因果故,特地購買許多米,然後到深山飼餵小鳥,並不停的念大悲咒、楞嚴咒加持這些米,觀想所有小鳥吃下此米後,得以託身為人,舍離飛禽身。過了二十年,這位法師再出來演說妙法時,竟然有許多人,且都是年輕人來聽法,都是必恭必敬、五體投地。這群年輕人皆是昔日之小鳥,得其法施故方能為人。為報恩德,特來擁護道場。是故要常與人結善緣,不要以嗔心對人,否則與人無緣,人人皆避而遠之。

  『供養』,是要用誠懇及真心來供養。真心即是能舍之心,能舍掉所心愛執著的東西。誠懇心就是沒有雜亂心,做事要實實在在,專心一致。

  從前,有一個乞丐,因見人供養三寶修功德,而引起他也要供養之心,但因錢不多,只足以購買一瓶油來供養三寶。這時廟上之方丈和尚(具有天眼通)卻出來迎接他,並請他吃素。於此之同時,又有一個富人,也送來了一簍油,有三百多斤,作為供養三寶之用,然而,方丈卻不親自出來會客,只叫知客僧招呼他了事。許多僧人皆不明其意——為何方丈如此厚待一個只能以一瓶油來供養三寶之窮人,卻冷落另一個送三百斤油來的富人?當他們在議論紛紛時,方丈就解釋說:『以一個富人,買二、三百斤的油算不了什麼。然而,以一個窮人份上,能將身上僅有的錢,全拿出來供養三寶,雖然只是一小瓶油,但其功德卻遠遠超過那個富人。這叫難捨能舍,他才是以其真心來供養三寶,他是一位大護法!人在極為窮困時,還會想到供養三寶,這個功德才偉大哩!而一個人今生富有,也就因為他前生所修的難捨能舍、難行能行所積下來的福蔭。』聽完這一番話,眾徒方明白,供養三寶需要有真心及誠心,才名為真供養。

  恭敬佛時要身心恭敬,內外合一,尊敬而不輕慢。

  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佛說法時有六種祥瑞:(一)說法瑞、(二)入定瑞、(三)雨華瑞、(四)地動瑞、(五)眾喜瑞、(六)放光瑞。  佛陀這一次的說法跟以往不同,因為此次是先說法而後入定。佛陀為一切菩薩,在大法華會上,講大乘經典,名為無量義。『大乘經』,有七義:(一)法大——即包括所有三藏十二部經亦包含一切小乘法在內。(二)發大菩提心——由凡夫修至成佛,此心永不退轉,名為發大菩提心。(三)解大藏——明白大藏教法的道理,依教奉行。(四)淨大——能見道而淨心大。(五)莊嚴大——即福智大。(六)時大——佛能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是很長的時間,亦可稱為因大。(七)具足大——是六度萬行都圓滿了,以相好自嚴而得此菩薩果,亦可稱為果大。因為有這七種意思,所以叫大藏,摩訶薩有七種大,但跟這個是迥然不同的。

  

相關焦點

  • 我們聞《妙法蓮華經》,若是這種情形,會得到蓮華化生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385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告諸四眾:釋迦牟尼佛又告訴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弟子。
  • 一聽到這部經,病就沒有了,甚至也不老、也不死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507我滅度後,後五百歲中:在我將來滅度之後,以後的五百歲中,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你應該廣大來作宣傳,來流通、散布於南閻浮提,切記不要令這一品〈藥王菩薩本事品〉沒有了,惡魔、魔民、諸天、龍、夜叉、鳩槃荼等,得其便也:你要是把這〈藥王菩薩本事品〉沒有了
  • 妙法蓮華經淺釋125 普通話版
    (彌勒菩薩回答說:功德太多了,具有無量無邊的福德力)(接下文:具足這種福德力的人的福德不如聽了妙法蓮華經講解20個字並隨喜功德的人福德的百千萬億分之一,也就是說聽了妙法蓮華經講解20個字的並隨喜的人的福德超過前面這位施主福德百千萬億倍,妙法蓮華經太不可思議了不是嗎?)
  • 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淺釋(二)
    總而言之,如來一切所有的法,如來一切所有的自在神力,如來一切所有的秘要之藏,如來一切所有的甚深之事,都在妙法蓮華經中宣說出來,指示給你們。顯明的說出,不像以前保留妙法。現在和盤託出,不再保留。為什麼?因為要你們知道大乘實相之法。
  • ...蓮法經》的緣故,我就很快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87 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
  • 十方諸佛就是從這部《妙法蓮華經》得的無上正等正覺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92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上行等這些個菩薩;也可以說佛告訴從地湧出和分身諸佛,所帶來這一些個菩薩大眾。
  • 受持《妙法蓮華經》這個人,他決定將來成佛的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93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佛救世者 住於大神通為悅眾生故 現無量神力舌相至梵天 身放無數光為求佛道者 現此希有事以佛滅度後,能持是經故:在佛滅度之後,因為能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的緣故,諸佛皆歡喜,現無量神力:十方的諸佛皆大歡喜,所以就現出無量這麼多的神力。
  • 這位尊者因為持這個戒,得到五種不死的果報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52薄拘羅:薄拘羅是梵語
  • 這些人都是阿修羅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82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闢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在離衰劫,大成國裡,這一位威音王佛,為天、人、阿修羅來說法。
  •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叫這八恆河沙菩薩,不要發護持《妙法蓮華經》的願呢?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16爾時,佛告諸菩薩摩訶薩眾:止!善男子!不須汝等護持此經。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恆河沙等菩薩摩訶薩,一一菩薩,各有六萬恆河沙眷屬,是諸人等,能於我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不須汝等護持此經:說你們大家不要發這個願,不需要你們來護持我這《妙法蓮華經》!為什麼這樣說呢?釋迦牟尼佛大約也想讓他自己的這些個弟子有多一點的功德,所以不願外邊來的這八恆河沙的菩薩來護持這《法華經》。如果外邊來的菩薩護持這《法華經》,那麼他自己所教化的這一班徒弟就沒有工作了,甚至於就要失業了。所以他趕快就說:「止!」
  • 這個人的功德,也就像虛空十方無有限量的樣子,很快他就達到佛的智慧、佛的果位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52阿逸多!若我滅後,聞是經典,有能受持,若自書,若教人書,則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羅樹,高廣嚴好,百千比丘於其中止。園林浴池,經行禪窟,衣服、飲食、床褥、湯藥,一切樂具,充滿其中。如是僧坊堂閣若干百千萬億,其數無量,以此現前,供養於我及比丘僧。
  • 揭開妙法蓮華經不可思議的秘密之藏
    於淨德王家,結跏趺坐,忽然化生,即為其父而說偈言:大王今當知,我經行彼處,即時得一切,現諸身三昧,勤行大精進,舍所愛之身,供養於世尊,為求無上慧。——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要說這段話,其實有很多層的深意和表法,先從妙法蓮華這個名字來談談個人的看法,僅供分享個人心得。
  • 你能這麼樣子去做,就可以得到一切種智|妙法蓮華經淺釋
    你能這麼樣子去做,就可以得到一切種智11:44來自宣化上人全集▲ 點擊收聽音頻妙法蓮華經淺釋 338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常當勤供養 受持法華者其有欲疾得 一切種智慧當受持是經 並供養持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在這時候,釋迦牟尼佛願意把這個意思再詳細說一說,令眾生更容易明白,所以又用偈頌來再說一遍。
  • 「妙法蓮華經」5個字,有什麼特殊含義?
    淺釋《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妙法蓮華經》經名的第一個「妙」字,意思就是「暢佛本懷」。佛陀將他出現在世間的秘密,完全掀開,一點也不保留地告訴我們,這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為什麼能打開呢?關鍵在「轉」!人心潛能不可思議佛陀在人間看盡生老病死,看到修道的好處,他身體力行,並且告訴人們,這一條路是可以走的,這就是「妙法」。妙法指的就是「眾生心」,也就是眾生的佛性,佛性不僅佛陀具足,我們也具足,佛陀沒有多增加什麼,這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 《妙法蓮華經》白話直譯(第五篇)
    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六十小劫不起於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  日月燈明佛於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眾中,而宣此言: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時有菩薩,名曰德藏,日月燈明佛即授其記。
  • 法華經淺釋31:能聽過妙法蓮華經的人不容易找到,猶如優曇華那麼罕見
    若是你得到佛法的滋味,便會認識佛法在人生命中是佔首要地位。甚至於不吃飯、不睡覺,也一定要學佛法。按照佛教的規矩,若在四十裡地以內,有人講經說法,學佛的居士都應該去聽經。「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眾生因為根性愚鈍,故佛講出的一乘法他是不相信的。「破法不信故」:眾生不僅不相信,還有破法的行為。對於實教這種妙法,一旦生出毀謗心,而造無量無邊的罪過。
  • 2000萬部《妙法蓮華經》共修 .
    《灌洗佛形像經》中載︰「諸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滅後當至心念佛無量功德之力,浴佛形像如佛在時,得福無量,不可稱數。」但願佛子的一念真誠,都能為未來植下無量福慧功德。浴佛可成就之十五種殊盛功德一者、常有慚愧。二者、發淨信心。三者、其心質直。四者、親近善友。五者、入無漏慧。六者、常見諸佛。
  • 經中之王·妙法蓮華!講個成佛的故事給你聽
    歷代祖師都教於大眾必修三大經《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妙法蓮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說教,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 「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妙不可言,不可思議,故說為妙;「蓮華」比喻「妙」在什麼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時,第二是深藏不露,第三是出淤泥而不染。
  • 《妙法蓮華經》全文讀誦|:附修持法和拜經儀軌
    《妙法蓮華經》全文(約10小時48分鐘) 一、持誦法華經儀軌妙法蓮華經。菩薩聲聞眾。受用作佛事(一拜起立嘆雲)。   稽首十方佛圓滿最上乘   本跡開二門法喻談真秘   普使諸權小悉證佛菩提   我今誓歸依願超生死海   (讚嘆已。隨意述誠。雖曰禮經。應須禮佛菩薩。使三寶義足)。   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心頂禮過去多寶佛。
  • 《妙法蓮華經》白話直譯(第十六篇)
    現在,這些愚痴傲慢的人都已退出法會了,所以,我已欣喜無畏,在這些菩薩之中,就應該徑直捨棄權宜的方便法門,而以開門見山的形式,直截了當地講說至高無上的佛道。我相信,在座的菩薩們聽了這部大乘之法後,籠罩在他們心頭的一切疑網將消除無餘,在座的一千二百多名羅漢也將與所有菩薩一樣,全部證成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