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蔞仁、大黃、紅花3味藥在治療小兒肺炎喘咳中,運用得當,能獲良效。
瓜蔞子系甘寒之品,入肺、胃、大腸三經。有潤肺下氣,滌痰止咳,潤腸通便之功。《宣明論方》獨取瓜蔞仁一味,治療小兒痰喘。《濟生方》則以瓜蔞子與半夏相伍,療肺熱痰咳,足見瓜蔞仁之妙。
瓜蔞仁性寒可清熱,質重可下氣,能潤能行,能清能下。潤則潤肺滑利,行則利氣逐邪,清則清瀉肺熱,下則下氣止咳,走腸通腑,能促使肺經的溼濁痰涎外排,使溼濁走於大腸。
大黃苦寒走大腸,性本降瀉,善於下達,有瀉火涼血、逐瘀通經、滌腸透腑的作用。雖非肺經之藥,但肺與大腸相表裡,腑氣閉實,則肺鬱不開;腑氣通順,則肺有宣肅。
而小兒肺炎喘咳,又多見燥糞內結,腑實不通,或通而不暢,下而不利,或大便不調,便下穢濁,大黃可攻堅導滯,通便瀉濁,瀉火解毒,通腑開肺。正所謂「熱淫所勝,以苦瀉之」,「病在上,取之下」;其量以大便調順,不致妄瀉為度。
紅花,辛甘微溫而氣香。辛香散行,甘溫和暢,入心肝二經而走血分,可行一身之血脈,散留滯之穢邪瘀濁;又能隨不同的主輔佐使專注於不同的臟腑經絡,而有不同的功效。
若佐於清肺化痰之劑,則可散肺經瘀滯,化溼濁痰飲;若佐於破積導滯之劑,則可行下焦之積滯穢結。在肺炎喘咳的治療中配以適量紅花,則有利於肺氣的宣發肅降、溼濁痰涎的疏化消散,以免肺氣鬱閉、心陽虛衰之害。
瓜蔞仁、大黃、紅花,一味入肺,潤肺滌痰,下氣止咳;一味走大腸,通便瀉濁,通腑開肺;一味歸心,活血通經,促穢濁之疏化。三者相伍,清上以走下,通下以啟上,使邪熱痰涎,洩有出路;腑通氣調又可護肺,邪祛而正不傷,為治療小兒肺炎喘咳之要藥。
故凡臨證所見小兒肺炎喘咳,痰盛氣壅,胸高鼻煽,囉音布肺,咳甚喘憋,口唇發紺,腹脹納少,大便不調,指紋紫,苔膩等風熱痰邪閉肺之實證,皆可加用瓜萎仁、大黃,紅花,以促使痰涎的疏化,肺氣的宣暢,從而減少和避免心衰的發生,使病癒更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