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買車之後最關注的問題就是汽車的維修、保養了。除了常規的大保養、小保養之外,最經常聽到的就是「你這車需要做四輪定位了」。那麼,究竟什麼是四輪定位?我們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做四輪定位呢?
四輪定位是什麼?
為了保證汽車直線行駛的穩定性和操縱的輕便性,減少汽車輪胎和其它機件的磨損,必須考慮許多因素來確定車輪與地面的角度,轉向車輪、轉向節和前軸三者與車架的安裝應保持一定的相對位置,這種具有一定位置的安裝稱為轉向輪定位,也稱前輪定位。以前通常的車輪定位是指前輪定位,現在的車輛除前輪定位外還需要後輪定位,即四輪定位。
通過專用的儀器對車輛進行精確的測量後,根據測量結果及原廠設計標準對照,對車輛進行綜合診斷後、進行調整、維修等作業,意在使汽車恢復原廠標準,達到最佳的操縱和行駛狀態,統稱之為汽車四輪定位。
四輪定位都包括哪些內容?
簡單來說,四輪定位包括前輪定位角度和後輪定位角度。展開來講,前輪定位角度包括:前束角、外傾角、主銷後傾角、主銷內傾角、包容角、退縮角。後輪定位角度包括:前束角、外傾角、退縮角、推力角。而對於車友們來說,大家只需要記住能調整的只有前束和外傾角,其他的只要參考監測就好了。那麼各個角度是如何定義的,又有什麼功能呢?
前束角的定義是指左右車輪旋轉平面分別與推力線夾角稱為兩輪的前束,它的功能是能夠降低輪胎磨損及保持直線行車。
外傾角的定義是指輪胎的上沿偏向車輛內側(朝向引擎)或外側(遠離引擎)的角度。它的功能是能夠調整車輛負載作用於輪胎的中心,消除跑偏,從而減少輪胎磨損。
什麼情況會導致四輪定位變化?
總的來說當車輛遇到外力超負荷的衝擊時會發生承載結構件變形、螺栓緊固系統失效等問題,出廠時設定的四輪定位參數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從而導致車輛出現異常駕駛的情況。日常生活中以下場景會導致四輪定位的變化,各位車友可以對照看看是否有下述經歷。
車輛長期行駛在坑窪不平的道路上。
車輛出現追尾、撞擊等交通事故,導致底盤零部件變形。
車輛在長時間使用後,橡膠襯套發生磨損、彈簧變形等問題。
車輛經常高速過鐵軌、上馬路牙子等,導致底盤零部件變形。
車輛底盤類零件進行更換、維修後未恢復到出廠參數狀態。
四輪定位異常會出現什麼問題?
四輪定位異常一般會出現吃胎、跑偏和方向異常以及轉向沉重、發飄等三方面的故障現象。我們逐一分析每個故障現象的具體表現及形成原因:
1、吃胎現象和形成的原因
輪胎外緣磨損,外傾角太大或懸掛件磨損。
輪胎內緣磨損,外傾角太小或懸掛件磨損。
輪胎外緣羽毛狀磨損,輪胎外緣快速磨損,前束角太大形成內八字。
輪胎內緣羽毛狀磨損,輪胎內緣快速磨損,前束角成負值形成外八字。
輪胎塊狀磨損:車輪靜態不平衡或後輪前束不良。
2、跑偏現象形成的原因
前輪主銷後傾角左右不對稱,偏差超過0.5度。車輛向主銷後傾角較小的一側跑偏。
前輪外傾角左右不對稱,偏差超過0.5度。車輛向前輪外傾角正值較大的一側跑偏。
後輪外傾角左右不對稱,偏差超過0.5度。車輛向後輪外傾角較小的一側跑偏。
由於車輛前後軸距離變化引起的退縮角之差超過0.2度,車輛向軸距小的一側跑偏。
3、方向盤發沉或方向盤漂浮不定產生的原因
主銷後傾角過大。
外傾角不正確,往內側形成內傾。
前束角形成內八字或外八字(方向盤漂浮不定產生的原因)。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四輪定位對於車主來說還是很重要的,那麼,多久或什麼狀況需要四輪定位檢測呢?下面八種需要做四輪定位的情況供各位參考:
1、車輛每駕駛10000公裡或六個月後。
2、直行時車子往左或右邊拉。
3、直行時需要緊握方向盤,有打手的感覺。
4、 感覺車身會飄浮或搖擺不定。
5、 前輪或後輪單輪磨損。
6、 碰撞事故維修後。
7、換裝新的懸掛或轉向有關配件後。
8、新車駕駛3000公裡後,車輛各部件磨合完成,最好通過四輪定位進行校正。
百姓評車
車輛保持在正常的四輪定位值,能夠增加行駛安全性,維持直線行車,提高駕駛操縱感,減少油耗和輪胎磨損,降低懸掛配件損耗。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車四輪定位出毛病,80%是由於我們自身的駕駛不好的習慣導致的,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定期檢查車輛四輪定位很重要。最後,希望大家不要再困惑,做不做定位,什麼情況下才做定位,根據這篇帖子就可以對號入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