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記者 甘韻儀通訊員 龐華幸
3月28日,中華遺囑庫正式向社會發布《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首次採用網絡直播方式對遺囑大數據進行解讀,並首次公布60周歲以下人群訂立遺囑的相關數據。
據悉,中華遺囑庫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於2013年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七年來,已在北京、天津、廣東、江蘇等9個地區建立了遺囑登記中心。
截至2019年底,中華遺囑庫已向社會提供遺囑諮詢19.5萬人次,登記保管了16.5萬份遺囑,目前已生效遺囑共計781份。
40歲人群為中青年立遺囑人群「主力軍」
白皮書從立遺囑人數、男女比例、區域分布、遺囑登記財產類型,以及遺囑人年齡段分布、婚姻、學歷、職業以及財產分配意願等方面進行了數據分析,勾勒出了中青年立遺囑人群像。
截至2019年12月底,中華遺囑庫共協助2333位60歲以下中青年人訂立登記遺囑,其中男女比例約為4:6,女性多於男性。
從區域分布上來看,中青年立遺囑人主要分布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
白皮書顯示,從2017年至2019年間,中青年立遺囑人總體數量增速平穩,其中,40周歲至49周歲年齡段立遺囑人數量增長迅速,佔比從2017年的27.96%上升到2019年的34.38%,平均佔比為33.99%,成為中青年立遺囑人群的「主力軍」。
其次為50周歲至59周歲年齡段人群,2017—2019年平均佔比29.1%。此類群體中,學歷集中分布在「高中」及「大學」兩個階段。
中青年人財產分配考慮更複雜
相比20多歲的年輕人,30周歲以上人群立遺囑理由更多元化。隨著年齡的增長,「防範自身婚姻風險」「防範子女婚姻風險」始終是多數立遺囑人考慮的核心問題。
與 「立遺囑理由」這一數據相呼應的是「立遺囑人財產分配意願」。中青年立遺囑人選擇的第一順序繼承意願,除了父母繼承、配偶繼承、子女繼承以及孫子女繼承這幾項常見的繼承人外,選擇其他選項的比例特別引人注目。
這一數據在40周歲以上人群尤為突出。中華遺囑庫管理服務部主任湯婷婷分析:「40周歲以上人群,家庭結構、人際關係和情感衝突的複雜程度遠遠大於其他年齡段,這個階段的人在訂立遺囑時需要考慮的地方也會特別多。在我們實際登記過程中,他們會因為種種原因將自己財產的一部分給到閨蜜、好友。」
湯婷婷分享了一個案例,一位40歲左右的女士,離異,獨自撫養一個10歲左右的女兒。
「她是一位企業高管,年薪百萬。平時工作很忙,女兒一直都是由她的父母帶。考慮到自己工作壓力大,經常出差,怕出意外後自己的財產旁落,讓父母和孩子的生活陷於困境中。」
於是,在考慮財產分配時就提出要將自己的一部分財產給閨蜜,如果發生意外,拜託閨蜜照顧她的父母和孩子。
中青年立遺囑者財產種類豐富
本次發布,最引人注目的是對中青年立遺囑人群的遺囑登記財產類型進行詳細分析。
記者發現,相比於60周歲以上人群,中青年立遺囑人群的遺囑登記財產種類更為豐富,且分布更為均衡。
其中,公司股權、保險單的比例遠遠高於60周歲以上人群。以2019年的數據為例,60周歲以上人群僅有1.28%遺囑涉及公司股權,而此項在60周歲以下人群中則達10.92%,高出10倍。
白皮書統計的其他財產還包括虛擬財產、合同權益、債權、收藏品、個人物品、保管箱等。
對比這個數據,2019年在60周歲以上人群僅為0.28%,但中青年人的比例為12.8%。不過其他財產的比例,無論是中青年人群還是老年人群都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
在不動產登記的件數上,中青年人的遺囑中比較多的是2處到3處不動產,這個比例佔到了70%。有4%的立遺囑人沒有不動產或沒有在遺囑中安排不動產。
中青年人遺囑中對財產的分配上,財產中銀行存款的比例高,也是與60周歲以上人群顯著的不同。2019年,中青年遺囑中銀行存款比例為34.57%,而這一比例在60周歲以上僅為19.8%。
老年人立遺囑對存款處理比例低,可能原因是老年人主要考慮存款用於養老,不打算進行分配,也可能考慮財不外露,不願意在遺囑中處理存款。
「90後」將社交等帳號作為財產
2019年下半年,有關「90後」立遺囑的話題在社會上引起了一波熱潮。
據統計,2017年,有55位「90後」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了遺囑;2018年有178位;截至2019年底,人數合計為344人。
數據顯示,2017年立遺囑的人群中,就有1999年出生的立遺囑人,剛好18歲,也是目前我國允許訂立遺囑的最低年齡。
雖然目前僅有近3年數據,但從「90後」人群立遺囑增長的趨勢來看,越來越多的「90後」接受並願意訂立遺囑。
從「90後」分配財產的內容中可以看到,80%立遺囑的「90後」已經有自己的房產。
湯婷婷表示,在實際工作中,她發現這部分「90後」,父母買房掛名在子女名下的現象很普遍,還有的父母甚至會將自己的部分股權掛在子女名下。
幾乎所有「90後」在寫遺囑時都會將自己的銀行存款納入遺囑分配中。
與其它年齡段的立遺囑人不同的是,「90後」的遺囑,支付寶、微信、QQ、遊戲帳號等虛擬財產是「90後」遺囑中常見的財產類型。
單身人群與再婚家庭立遺需求漸增
從中青年立遺囑人的婚姻狀況來看,以「已婚」人群為主,2019年佔比為68.85%。同時未婚、再婚和離異比例相對於60周歲以上人群高出許多。
未婚比例三年間始終徘徊在11%至15%之間,而60周歲以上人群此項數據比例不到1%;再婚比例三年間呈現出小幅上升趨勢,從8.24%至9.78%,而60周歲以上人群此項比例不到3%;離異比例三年間徘徊在8%,而60周歲以上人群此項比例不到4%。
中青年立遺囑人夫妻同立遺囑的比例和單方訂立的比例相對比較持平,雙方同立的比例要遠遠低於老年群體的同一數據。這一數據也與立遺囑人的婚姻狀況數據相呼應。
據介紹,單方訂立的通常為單身人群或者再婚家庭,「再婚家庭一般情況比較複雜,有一方先來諮詢然後再去說服另一方,但很多都是背著另一方前來諮詢訂立的。」 崔文姬說。
2017-2019年廣東遺囑庫數據
1、多少人在廣東遺囑庫訂立遺囑?
諮詢37176人次,登記保管35234份遺囑。
2、人群有哪些特點?
訂立人數佔全國總數比例21%;港澳人士、僑胞諮詢最多,達8.3%;財產涉及宅基地最多,平均每15人,1人是宅基地。立遺囑人總體以60-70歲為主,且比例逐年上漲。
配偶和子女是主要繼承人。32.7%選擇配偶互相繼承後由子女繼承;31.77%選擇子女直接繼承;19.92%選擇先子女繼承後孫輩繼承;11.47%選擇孫輩直接繼承。
從數據可以看出,立遺囑人選擇「配偶先繼承,子女後繼承」的分配方案有上升趨勢, 選擇「子女直接繼承」的分配方案有所下降,選擇「其他分配方案」的人群比例逐年上升,表明分配方案的選擇上更加合理化、多樣化。
3、遺囑處置的財產類型有哪些?
99%為不動產;19%為現金、存款;3%為各類股權;1.5%為證券基金。
廣東立遺囑人處理的股權比例比其他地區較高,包括有原本持有本村的合作社、經濟社股權以及下海經商持有的股權。股權本身價值以及分紅比例高,成為了巨額財產。
同時,宅基地自建房比例高於其他地區。另外拆遷房也是一個亮點。(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吳瑕
審籤 | 吳瑕
實習生 | 林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