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老師不會告訴你,朱元璋差點把日本給滅了,最後為何收手了?

2021-01-09 騰訊網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個脾氣相當不好的人,對待敵人和對手,可謂冷血至極,歷史上不少有名的酷刑,都出自他手,朱元璋手段之狠辣,令人膽寒。然而就這樣一個暴脾氣的主,還真有人敢來惹,那便是日本。

當年明朝剛剛建立,一切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日本的懷良親王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倭寇趁機侵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剛開始朱元璋還算理智,派了使者前去談判,結果對方竟然殺了使者,打破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慣例,然後繼續騷擾明朝百姓。

別說暴脾氣的朱元璋忍不了,隨便換個皇帝那都忍不了,差點就要派兵東徵,踏平這個蕞爾小國,然而眼看著箭在弦上,朱元璋卻突然改變了心意,甚至在《皇明祖訓》中,把日本列入「永不攻打的十五國」之一,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時間回到公元1335年,此時的朱元璋不過7歲,正過著艱苦的農民生活,而整個國家,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與此同時,日本也分裂成了「南北兩朝」,北部以室町幕府為主,南部以吉野朝廷為主,雙方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打得不可開交,其混亂程度絲毫不亞於我國的戰國時代。

當日本人得知中國也處於混亂時期後,便把歪心思動到了我們頭上——他們組織武士、浪人等,跑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搶劫,還進行走私貿易,搞得民不聊生,由於他們的行為和強盜沒有區別,故而被我們稱為倭寇。由於此時的我國也同樣混亂,所以根本顧不上倭寇的騷擾,就這樣,來到了明朝。

公元1368年,朱元璋於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完成統一全國的大業。既然國家統一了,那麼自然要和日本人算算舊帳,但此時的北元勢力還在虎視眈眈,國家也處於百廢俱興的時刻,貿然出戰恐怕不妙,經過深思熟慮後,朱元璋決定先暫且緩一緩。

於是他一邊加強沿海地區的防守,一邊派人和日方聯繫,希望通過書信警告他們收斂一點,結果靠著倭寇發財的日本人,根本不給朱元璋面子,繼續讓倭寇搶劫,朱元璋還是強忍怒火,派出楊載和吳文華二人作為使者,前去日本談判。

結果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日本南朝掌權者懷良親王也是個暴脾氣,他甚至直接殺掉了使者團中的5個人,破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慣例,接著還讓活著的2位試著回去帶話給朱元璋,表示「你儘管出兵,我們奉陪到底」,如此囂張的行為,實屬罕見。

看到懷良親王的回信,朱元璋頓時怒不可遏,身為「明朝開國六國公」之一的李文忠更主動請纓,表示自己要帶兵踏平這個囂張的蕞爾小國!看著同樣憤怒的大臣們,朱元璋卻突然冷靜下來了,懷良親王作為統治者,絕對不是傻子,他敢說出這樣的話,也絕對不是說大話,於是朱元璋忍了,並且想出了新的對策。

他又派人去和日本北朝的室町幕府聯繫,希望他們管管倭寇,室町幕府倒是挺客氣,不但答應了明朝的請求,還表示願意出兵和明軍一起打海盜,這下子,南邊的懷良親王急了,第二年就表示願意稱臣上貢,與中華交好。

其實朱元璋這樣的舉動,是非常明智的,因為當年日本南方勢力本來就不如北方,懷良親王被打敗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朱元璋根本不需要在他身上耗費過多的精力。

於是乎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明朝把主要力量都放在國內,一邊北伐,一邊清掃元朝殘餘勢力,還要休養生息,發展國家,最重要的是,他不斷增強我國海防實力,在遼東至廣東的漫長海岸線上,設置了58個衛,部署30萬大軍與大量艦船,倭寇再也不敢侵犯。

朱元璋的部署,為日後明朝空前強大的海上力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才有了「鄭和下西洋」的保障,與此同時,日本北朝勢力也打敗了南朝勢力,朱棣見狀,立馬對日本恩威並施,讓日本幕府主動「捕倭」,就此,結束了倭患。

參考資料:《倭寇戰爭全史》《重談洪武時期的倭患》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多次北伐為何只有朱元璋成功了
    歷史上多次北伐為何只有朱元璋成功了 從聞雞起舞的祖狄開始到桓溫、劉裕,再到後來的嶽飛等人這些人隨便一個都是百戰名將,然而這些人北伐因為各種原因結果都是一地雞毛不了了之。那麼為什麼北伐就這麼難呢?
  • 李善長功成身退年逾古稀,為何還會被朱元璋誅滅九族?
    朱元璋打下滁州的時候,李善長特地迎接拜見朱元璋。朱元璋知道他在一代聲望很高,所以特地留下他做官。隨後李善長一直都在輔佐朱元璋,即使朱元璋被完全剝奪了兵權,李善長也對他不離不棄。李善長對朱元璋可以說忠心耿耿。朱元璋的義父郭子興想要把李善長弄過來輔佐自己,李善長堅決不肯。後來李善長又設下計謀打敗了元軍,朱元璋就更加倚重他了。李善長在建立大明的過程中是有汗馬功勞的。
  • 不會唱歌的人,為何被稱為「五音不全」?歷史告訴你答案!
    不會唱歌的人,為何被稱為「五音不全」?歷史告訴你答案!文|吹響歷史的未來在我們的生活中,由於科技比較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都逐漸上升,所以在很多人聚會的時候就會去唱歌。而這對於那些不會唱歌的人來說,就是一件比較尷尬的事,所以很多人都會默默說一句,我五音不全,不會唱歌。那麼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不會唱歌的人,為何被稱為「五音不全」?歷史告訴你答案!中國文化中的很多東西都有著特別悠久的歷史,音樂也是其中之一。
  • 朱元璋要攻打日本,為何劉伯溫以死相逼也要保護日本?原因有三點
    日本跟唐朝的關係非常密切,日本19次派遣唐使來學中國文化,唐朝也派鑑真和尚6次東渡日本,那時兩國的友誼達到了空前的好,可是到了明朝時期,朱元璋為何到了要攻打日本的地步,劉伯溫又為何要以死相逼保護日本呢
  • 朱元璋曾被封為吳王,為何國號是明朝而非吳朝?
    而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同學為了混口飯吃,只好參加了郭子興起義軍。1355年,劉福通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帝,稱小明王。各地起義軍便尊小明王為主。由於朱元璋同學足智多謀,是個打仗天才,郭子興病故後朱元璋就統率郭部,被認命為小明王左副元帥。1363年,通過鄱陽湖水戰,擊敗陳友諒,朱同學很快就佔領了中國南部,從此天下大勢盡歸朱元璋。次年,小明王封朱元璋為吳國公,之後進爵吳王。
  • 開國功臣藍玉,被朱元璋處以剝皮之刑,四處展示,最後人皮去哪了
    眾所周知,藍玉乃明朝開國大將,朱元璋麾下一猛將,立下無數戰功,朱元璋為何最後如此對他?後來朱元璋又是如何處理藍玉的人皮的? 朱元璋接到消息以後,大喜,當即宣布給藍玉增加500石俸祿,讚美他是「明朝的衛青」,甚至將藍玉的女兒冊封為蜀王朱椿妃,朱元璋和藍玉成了親家,關係自然愈發親密,那麼這樣一位戰功顯赫,且和朱元璋互為親家的大將,為何會落得「剝皮揎草」的下場?
  • 朱元璋建明,執行女真和日本不能徵服的政策,276年後大明沒了
    他是朱元璋,這一天大明帝國成立。朱元璋幻想者他的子孫後代能永享江山。276年後,大明帝國的最後一位繼任者崇禎,滿臉落寞的走向煤山,在樹上繫上一根白綾。最後的漢人政權走向了終點。就算有違反的,其結局大概率也不會好。明末忠臣孫傳庭,死於友軍不援,朝廷強令執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有34人,30人被殺,最後是哪4人活了下來?
    ——《金雞報曉 》朱元璋引言朱元璋是歷史被低估的一個皇帝,從一個差點被餓死的普通農民到最後開創明朝,使得漢人能夠重見天日,他在位的時候勵精圖治,中原地區經過近百年的大亂之後終於民有所安。但同時朱元璋也被稱為一代暴君,與他一起建功立業的34個好兄弟,善終的只有4個。
  • 劉伯溫巧施最後一計,死後使朱元璋每天擔驚受怕,最後抑鬱而終
    劉伯溫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軍師,他的才能堪比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民間有句話叫做「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意思是說劉伯溫的功勞不在諸葛亮之下。歷史告訴我們功臣往往會遭到皇上的猜忌,一方面是功臣功高蓋主,第二方面就是皇上疑心重。朱元璋恰恰屬於疑心重的皇上。
  • 朱元璋曾對一個餵豬女子傻笑,馬皇后把她接進宮,為何朱元璋不要
    朱元璋就當了一回皇帝,但是,歷史上留下的有關他的傳說,絕對比歷史上任何一個帝王都要多,甚至比所有帝王加起來都要多。不知道為何,只要是有關微服私訪的故事,基本上都是能套用在朱元璋身上的,都是和朱元璋有一點關係的。當然了這可能和朱元璋的作為有關係。
  • 朱元璋的軍事能力為何那麼強悍?
    文:如果歷史會說話【歡迎關注如果歷史會說話,帶你領略趣味歷史】縱觀大一統王朝的歷史,幾乎都是立足北方,佔領土地,然後再南下統一全國,朱元璋可能沒有讀過《史記》,對明朝以前的封建王朝的開國史了解不多,然而,有了劉伯溫、
  • 歷史上最大的最繁榮的陳氏家族,幾乎被朱元璋滅族!
    如今現在中國的最大的人口是李姓,而在古代的時候最大的姓氏你知道是那個嗎?您猜的沒錯是陳姓,義門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人口最多、文化最強、合居最長的家族,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團結的家族,唐朝時就已極為強盛,到了宋朝,陳姓那才真正的是盛極一時啊,為此宋真宗還特地允許義門陳一族鑄造家幣,足以可見義門陳當時在社會上的地位。
  • 日本公開3封649年前的遺書,眾人才恍然大悟,難怪朱元璋沒打日本
    然而在我國明朝時期,明太祖朱元璋曾經派使者去日本,欲解決當年兩國的問題,日本非但不聽,還斬殺了明太祖派去的使者,這可是一件大事,朱元璋聞言大怒,決定起兵攻打日本,結果到最後又不打了
  • 全滅之刃,團滅之海,日本作者為何如此熱衷於全滅?
    鱷魚老師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自己在創作《鬼滅之刃》時候受到過《JOJO的奇妙冒險》《火影忍者》《死神》的影響。我們可以從《鬼滅之刃》的劇情和人物細節中看到JOJO的影子,而這次全滅和《JOJO石之海篇》也很像,可以說鱷魚是荒木老師「真真正正的粉絲」了!
  • 史上最「坑」翻譯官,只因一次失誤,差點讓日本整個滅國
    在這場戰爭中充滿罪惡的國家就是日本,在該國士兵的手下,躺著無數其他國家子民的亡魂,並且在二戰中該國更是非常善用化學武器 ,有些人在化武的攻擊下雖然沒有死亡,但是至今仍拖著殘疾的身軀苟活於世,這是日本在這次戰爭中最深的罪孽。最後這場戰爭終於在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之後宣告了結束,日本答應無條件投降的原因就是美國對該國的廣島和長崎發射了兩顆原子彈。
  • 朱元璋為何能成為史上最傳奇的帝王?只因他創造了兩個歷史奇蹟
    一、朱元璋——史上最傳奇的帝王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就時勢?這個問題其實就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屬於兩頭堵的話題,怎麼說怎麼對,怎麼說怎麼都欠缺。因為英雄和時勢顯然也是「雞和雞蛋」的問題。比如朱元璋,咱換種說法描述:開局他只捧著一個討飯碗,但最後卻「討」來了天下,成為開國雄主!若不說這是朱元璋,估計許多人都會認為「這是啥遊戲」?
  • 為何說清朝達到了歷史上的商業之冠?對比後才發現,誰才是真的牛
    ·為何說清朝是我國歷史上的商業冠軍 決定商業的是什麼?一個是人口,一個是政策。 按說,明朝的國土面積遠遠大於宋朝,為何明朝的人口那麼稀少呢?這首先要歸功於明太祖朱元璋的理想主義。
  • 德國差點滅了強大的蘇聯,為什麼日本卻徵服不了落後的中國?
    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恆。 德國和日本是二戰時期軸心國集團的兩個重要成員,是軸心國集團中的老大和老二。兩個國家在二戰中表現的都非常搶眼,一個在歐洲勢不可擋,一個在亞洲所向披靡,所以人們經常把德國和日本放到一起,認為德國和日本基本屬於一個檔次。
  • 劉伯溫在朱元璋必經之路上寫了首詩,朱元璋頓時斷了滅他的念想
    然而在西漢和明朝,誅殺開國功臣就如同分封授爵一般容易,劉邦和朱元璋都是歷史上著名的平民皇帝,他們稱帝的道路非常艱辛,也比歷代出身高貴的皇帝更加能明白民間百姓的疾苦,但是他們卻在登基後,劉邦一次次忍讓,可他卻一次比一次過分,想要聚兵造反起義,最後被呂后和蕭何設計所殺。在這七位功臣中,彭越的死是最冤的,他毫無二心卻落了個滅三族的下場。當時部下勸說彭越謀反,不過彭越一直猶豫,最後還是沒答應,不過這事被劉邦給知道了,擔心他總有一天會造反,便先下手為強,抓到彭越後立馬處死了。
  • 小明王是什麼人,朱元璋為何要幹掉他才敢登基?他為何不主動禪位
    很多人搞不清朱元璋和「小明王」韓林兒的關係,更不清楚,歷史上還有個「韓宋王朝」。韓林兒就是「韓宋王朝」的皇帝,人家整整坐了12年的龍椅。朱元璋當初就是韓林兒的「臣子」,只不過他們的關係有點小複雜。我們就從韓林兒之死談起。韓宋龍鳳十二年十二月,身在滁州的韓林兒,準備起駕前往應天(南京)。十二月的天氣寒冷,江風嗖嗖,可韓林兒的心是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