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體育綜合運動會強國的中國,已經從奧運金牌戰略向全民體育戰略轉型。近年來我國相繼出現了全民健身和全民長跑這兩次熱潮,參與運動的人群呈爆發式增長,但是相關體育生態文化還屬於初級階段,與歐美的運動科學化、體系化及數位化尚有很大差距。
訓練水平的低下,可以從劉翔頻繁受傷,兩次退出奧運賽場的實例中,我們可以得到慘痛的教訓和驗證。而據教練員孫海平透露,因為考慮到劉翔本身體質的原因,他的訓練量已經是其他運動員的三分之一,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國的專業訓練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單純的減量並不代表科學訓練。
其實不僅僅是專業運動員,在當前的全民跑馬潮中,長跑愛好者參與運動,由於沒有科學指導,近年來大量的運動損傷事例,正頻繁出現於各大新聞媒體。
其中原因多以無法評估肌肉力量耐力完成超負荷運動,以及採用代償性方式進行非標準動作等體能問題。
近年來國內諸如騎單車橫紋肌溶解,舉槓鈴肌肉損傷、走跑運動關節損傷等運動傷害事件頻發,也正表明和運動緊密相連的體能測試並不完善。體能訓練中的基礎內容,體測理念的普及,也需要運動服務機構及體能訓練體系的傳播和正確引導。然而國內相關訓練體系更多來自於前蘇聯,也是在近十餘年來逐漸接觸世界各國的體系方法。
2019年7月,第二版運動教練國家職業資格教材發布,首次加入了「健康體適能測試與評估」這一類目。而使用時間長達10年的第一版《運動教練》中,多以「人體運動結構」、「運動技術」為教材教學重心,而考核內容也僅涉及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等基礎理論,以及抗阻器械、拉伸方式的實操教學。
體測就如「體育考試」,而體測結束後進行的運動課程,則針對「不及格」的考試項目加以提升。
在HIIT運動風靡下,高強度循環訓練F45曾遭國外用戶指出,只是以線上問卷形式調查用戶的傷病史,不具備運動前所需的「個體篩查」。而Orangtheory Fitness的OTbeat心率帶也被指出存在反饋滯後,導致用戶或教練無法實時追蹤自身運動狀態。 可以看到,運動前體測不可被忽視。
廣泛被應用的「運動表現金字塔模型」將靈活性和穩定性兩大要素置於底層,闡述了關節活動度篩查,是運動前必備項。
運動前體測需要得到重視。而對於國內尚在起步中的運動業態來說,普及諸如FMS動態篩查體系,完善教練考核制度,改善單一靜態體測內容等都顯得尤為重要。
早在1998年由Gray Cook提出的功能動作篩查FMS,通過深蹲、跨欄架步、直線弓箭步等7個測試動作,分別制定0-3分的評定方式,實現讓教練員可以發現受試者不平衡性、不對稱性和動作局限,以降低運動損傷概率。
國內目前較為缺乏具有品牌效應的體能協會相關組織,而體能學者、學科發展也決定了基礎的評估體測理念能否得到傳播。因此,建立體能行業教練員培訓,以及推動具備品牌效應的組織機構甚至實現商業化,也是一大值得討論的全新命題。
運動體測涵蓋了:
Ø 靜息心率,靜息血壓等一般健康評估;
Ø 骨骼肌、體脂肪等身體成分測量;
Ø 最大攝氧量等心血管有氧耐力測試;
Ø 肌肉力量與耐力測試;
Ø 涉及關節靈活度的身體穩定性及靈活性測試等等。
通過多樣化的體測項目也能發現,除了根據「弱項」確定個體化運動目標以外,運動前的體測也能通過篩查心血管或者關節問題避免運動損傷。這也是通過FMS功能動作篩查方式,降低運動中發生損傷風險的基礎理念。
國內目前現有的測量方式存在以下問題:
調查問卷的形式,無法預見用戶在運動過程中心肺功能,力量弱勢所導致的運動損傷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缺乏個體化訓練模式,導致無法進行運動篩查,可能也是CrossFit訓練中髕骨關節症候群,髖/肩關節唇撕裂等關節損傷頻發的原因。
國內以靜態篩查、體成分分析主導的運動體測,難以成為運動前篩查風險、定製個性化訓練的方式,而在這背後更多是由治療師、私人教練、競技體育教練員或體能教練理念普及所決定。
根據身體弱項定製個體化運動計劃,通過篩查預判運動風險,才是完整的體測!
義大利COREHAB公司的FMS(功能性動作篩查)數位化評估及訓練系統,推動體能知識理念傳播,整合運動員選拔篩查、體能評估、訓練、康復等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提出並實現「數位化工業生產線」的運動服務模式,具有該領域領先水平。
數位化 FMS( 功能動作篩查 ) 系統,是 FMS 測試系統的數字版
系統通過五個可穿戴的傳感器進行功能動作篩查及肢體其它運動功能的評估,提供量化的 FMS 指標:
1、嚴格基於 FMS 測試標準的評分;
2、記錄角度變換和對稱性等參數;
3、基於總分的傷害風險指標。
特點:
Ø 全程監控、動態測量
Ø 數位化功能動作篩查,直觀詳細
Ø 自動記錄篩查積分,並可實現前後對比
Ø 自動識別不對稱和動作限制
Ø 傳感器測數據,更加精確
Ø 個性化訓練方案
Ø 多種情景互動反饋訓練模式
Ø 識別並處理危險移動模式
系統可全程記錄運動過程中的動態數值,不僅可以基於五個慣性傳感器,對 FMS 測評全程監測,而且可以測評運動角度及運動速度等運動指標。
而動作訓練系統能夠讓測試者(包括運動員、常人和患者)可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有針對性的運動能力訓練。
系統訓練庫內含有130 個基本動作,350 多個練習項目,通過創新版的生物反饋可進行精準的3D 運動訓練,軟體將每一個單獨的練習轉換成一個視頻情景互動遊戲,患者必須通過正確的動作來完成任務。在每個練習中,佩戴傳感器,通過預設的兩個參數,進行三維動作的視覺反饋訓練。
數位化FMS( 功能動作篩查) 系統內含FMS 功能動作篩查的7 種標準模式:
其他評估功能:
n 上肢關節活動度評估
n 肩關節屈伸,肩關節外展內收;肘關節屈伸
n 下肢關節活動度評估
n 膝關節屈伸測量;髖關節屈伸和外展的測量
n 脊柱活動度評估
n 脊柱前後屈、後伸、側展
n 運動功能分析
n 下蹲、弓箭步、越障、核心穩定性
視頻簡介:
相關產品介紹文章:
數位化FMS(功能動作篩查)與訓練系統
Back in Action 下肢競技功能評估訓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