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體力,智力,道德品質以及個性特徵的成長與發展有巨大影響,錯誤的教育方式可能導致孩子不能夠健康積極地成長。
很多時候父母都是孩子的模仿學習對象,不論這個學習對象的行為是否值得學習,喜歡「吼」式教育的家庭很有可能下一代也是這樣,就像是家族輪迴,覺得父母冥頑不化的孩子到了自己成為父母,很有可能自己也成為了自己口中「冥頑不化」的父母,執行兒時所受的語言暴力。
覺知過往,走出過往,改變的當下的教育方式,才能終結。
01
前天和其他媽媽聊天,說起她前陣子對女兒發了火,這件事讓她一直耿耿於懷。大女兒性格偏內向,學校裡也沒交到什麼朋友,前陣子媽媽正在大聲訓斥小女兒。一旁的姐姐看到了,鼓起勇氣說道:「媽媽,我就是這樣被你從小吼到大的,難道你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嗎,你這樣發火真的很可怕,讓我變得很膽小。」
後來這位媽媽又看到了大女兒寫的作文《勇敢的種子在心田長大》,文章談到了自己性格內向的原因,但是字裡行間對造成這一原因的媽媽並沒有怨恨,滿滿的都是包容與愛護,不管媽媽再怎麼兇,在女兒的眼裡,媽媽都是值得自己無條件去愛,去偏袒的。
作文裡寫道,小時候住在高樓,一往下看就害怕,爸爸媽媽又忙著工作很少能帶我去玩,一個人在家裡也沒什麼機會和其他小朋友玩。
上了幼兒園,不知道該怎麼交朋友,怕被人欺負,只好自己和自己玩。還有一次參加我要上春晚的活動,第一次上臺詩歌朗誦,本來和媽媽約定好,一起上臺,但工作人員說,還是讓孩子自己上吧!媽媽也應聲,就自顧自的讓孩子一個人上臺。
文中寫出了孩子當時的害怕,她想要依賴媽媽,想要抱緊媽媽。
看完女兒的作文,媽媽的心中無限感慨。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南風效應」。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想要用大風把衣服從行人身上吹下來,但是為了抵禦寒風的侵襲,行人都把衣服裹得緊緊的。
到了南風了,它選擇徐徐吹動,頓時天氣就變溫暖了,身體溫暖,開始流汗的人,開始解開衣扣,脫下了大衣,這場比試是南風的勝利。
「南風效應」在處理親子關係時也同樣適用,教育孩子應該用南風徐徐吹動的「柔」而非北風寒風凜冽的「剛」。
02
父母在「吼孩子」時要怎麼做呢?
01
一小時對話
沒有哪個父母想要吼孩子,每個父母都是知道吼孩子並不是一件優秀的教育方式,也都是希望能夠控制好自己脾氣的,在控制脾氣這件事上,往往父親能夠做的很好,而媽媽,尤其是全職媽媽就比較難以控制自己的脾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全職媽媽由於和孩子相處過多,導致難以長時間保持冷靜和平穩的心態去和孩子交流,所以媽媽們要不但要學會和孩子對話,還要學會和自己對話,每天花個一個小時,給點時間自我調節,對自己溫柔以待,那也就能夠對孩子溫柔以待了。
02
換一種表達方式
在和孩子溝通時,應該用一種雙方平等的態度而非命令式的語氣,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同等地位,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教育。
「再不去寫作業,以後別想玩了!」即便是再怎麼反覆強調,孩子如果沒有理解為什麼不能先玩了再去做作業,這種怒氣在孩子看來只像是亂發脾氣。
把句式改一下,換成「媽媽今天有點累,今天的安排就交給你了,早點把作業做完再去玩吧」這種商量式的語氣,孩子就能夠感受到尊重,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03
道歉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可能實在控制不住脾氣,吼完孩子又馬上後悔了,這是作為父母就應該及時道歉,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可能有父母覺得礙於面子要承認自己的錯誤有點難,不知道怎麼開口,但是道歉也是有很多方式的。
看過國外一位爸爸的育兒視頻,他剛剛吼完孩子,冷靜下來之後,走到臉上還掛著淚珠的兒子旁,輕輕的蹲下:「我剛才是不是很兇?超兇?」還帶點哽咽的兒子不明所以的點點頭,爸爸繼續說道:「那你可不可以讓我看看我剛才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模仿一下」。
小孩子總是來得快去的也快,聽到爸爸這麼說,孩子興致勃勃的表演了爸爸剛才勃然大怒的表情,爸爸溫柔的對兒子說:「這看起來可真是不怎麼樣,我下次不會這樣了。」
孩子破涕為笑,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他們總是無條件的愛著爸爸媽媽,所以父母更應該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
作者 | 湯先生編輯 | 湯先生參考資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讚和建議,我都會看,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