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父母喜歡把孩子的失敗,推拖到孩子自己身上。而大部分的孩子,全都責怪自己的失敗是因為家長的教育。
那麼孩子的失敗到底應該怪誰呢?
至少有90%的部分要怪家長。
孩子從小時候,1-36個月時什麼都不懂,而偏偏這個時期是家長對孩子影響最大,最潛移默化的時候。而之後孩子的行為習慣,也都是經過了家長的耳濡目染。大部分的原因其實都在父母。
有家長說:「難道孩子自己決定交什麼朋友,在社會上遭受到什麼事情,也都要怪父母嗎?」
沒錯,大部分都是因為父母。孩子交朋友的選擇,在社會上遇到事情的處理方式,都在與父母。很多事情,只要家長教了,孩子都可以做到。
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
如果家長天天在孩子面前,說孩子的爺爺奶奶不好,而孩子又沒有太多的接觸到爺爺奶奶,孩子就會從潛意識裡認為爺爺奶奶不好。有時候,孩子的感恩,也要家長開始帶起。父母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當然我們並不能把所有的錯誤都怪到家長頭上,畢竟家長也有家長,這樣怪來怪去並沒有什麼意思。
家長要知道的是,孩子的成才與否,全在父母的教育方式。這裡的教育方式包括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也包括廣義上的教育方式。實際上,教育孩子就是家長的一場修行,一場為期20年的修行。
期間,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最後的修行結果。這不是把所有的壓力都扛在父母的肩上,而是要求著父母自己。
不亂發脾氣,做事講究目的,享受過程,看淡結果。這都是需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也是需要家長自己去嚴格遵守的。
你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士,不是在孩子畢業之後要求孩子怎麼樣,什麼都要聽家長的等等。家長要清楚明了的知道,自己什麼樣的行動,會讓孩子養成什麼樣的習慣,擁有什麼樣的性格。
注重過程,思考結果
想要有結果,就要注重過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也不是一瞬間就長大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或許一個節點的失誤,一塊磚的質量就會影響到最終的結果。也或許整個城的磚質量都不是太好,最後整體效果卻很好。
教育不是賭博,但未來發生的事情我們確實不可預知。其實我們知道每一步會造成的後果;堆積起來的結果,細細運算也能發現。
許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會成功,是他們把所有的不可預知變為準確的機率;而大多數人,把成功當作機率事件,能不能成功只是彩票的結果。
教育也要求我們把不可預知變為,一定發生的事件。我們不能去猜想孩子會不會成功,而是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提高几率。
教育是父母的一場修行,孩子的成功與否都在父母,也許不是全部,但肯定是絕大多數。#教育#
(圖片轉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