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實質是一場父母的修行,最後成才與否與父母息息相關

2020-12-22 小淼談教育

總有父母喜歡把孩子的失敗,推拖到孩子自己身上。而大部分的孩子,全都責怪自己的失敗是因為家長的教育。

那麼孩子的失敗到底應該怪誰呢?

至少有90%的部分要怪家長。

孩子從小時候,1-36個月時什麼都不懂,而偏偏這個時期是家長對孩子影響最大,最潛移默化的時候。而之後孩子的行為習慣,也都是經過了家長的耳濡目染。大部分的原因其實都在父母。

有家長說:「難道孩子自己決定交什麼朋友,在社會上遭受到什麼事情,也都要怪父母嗎?」

沒錯,大部分都是因為父母。孩子交朋友的選擇,在社會上遇到事情的處理方式,都在與父母。很多事情,只要家長教了,孩子都可以做到。

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

如果家長天天在孩子面前,說孩子的爺爺奶奶不好,而孩子又沒有太多的接觸到爺爺奶奶,孩子就會從潛意識裡認為爺爺奶奶不好。有時候,孩子的感恩,也要家長開始帶起。父母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當然我們並不能把所有的錯誤都怪到家長頭上,畢竟家長也有家長,這樣怪來怪去並沒有什麼意思。

家長要知道的是,孩子的成才與否,全在父母的教育方式。這裡的教育方式包括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也包括廣義上的教育方式。實際上,教育孩子就是家長的一場修行,一場為期20年的修行。

期間,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最後的修行結果。這不是把所有的壓力都扛在父母的肩上,而是要求著父母自己。

不亂發脾氣,做事講究目的,享受過程,看淡結果。這都是需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也是需要家長自己去嚴格遵守的。

你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士,不是在孩子畢業之後要求孩子怎麼樣,什麼都要聽家長的等等。家長要清楚明了的知道,自己什麼樣的行動,會讓孩子養成什麼樣的習慣,擁有什麼樣的性格。

注重過程,思考結果

想要有結果,就要注重過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也不是一瞬間就長大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或許一個節點的失誤,一塊磚的質量就會影響到最終的結果。也或許整個城的磚質量都不是太好,最後整體效果卻很好。

教育不是賭博,但未來發生的事情我們確實不可預知。其實我們知道每一步會造成的後果;堆積起來的結果,細細運算也能發現。

許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會成功,是他們把所有的不可預知變為準確的機率;而大多數人,把成功當作機率事件,能不能成功只是彩票的結果。

教育也要求我們把不可預知變為,一定發生的事件。我們不能去猜想孩子會不會成功,而是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提高几率。

教育是父母的一場修行,孩子的成功與否都在父母,也許不是全部,但肯定是絕大多數。#教育#

(圖片轉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視頻很短,只有短短的一分鐘時間,但視頻中折射出來的教育理念,卻值得自己用一生去實踐。看完視頻後,我的心情許久才得以平復,並不斷地反問自己,如果換成是自己的女兒,自己會願意讓她做這種看似極其危險的挑戰嗎?
  • 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教養不是套路,而是父母的修行
    今天,我就自己的家庭教育實踐與指導經驗,淺談《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教養不是套路,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01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中間怎麼說,最後要如何收尾。事實上,我並不覺得孩子有什麼問題是需要被解決的,孩子的問題只是父母潛意識的一面鏡子。我反覆在講的是,父母要透過孩子這面鏡子去照見自己更深層次的真相,也就是大人通過孩子叛逆來自我修行。
  • 有遠見的父母,會從小培養孩子這3種能力,長大更容易成才
    美國教育學家泰曼·詹森曾認為家教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孩子未來的成功與否。每個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的夢想。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中又湧現出來了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和觀念,而家長對於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教育方式也是無從選擇。
  • 教養兒女,是父母的一場艱難修行
    在一檔訪談節目中,沙拉曾坦承自己培養孩子的目標就是培養富豪,她「想做富豪的母親」。現代教育理念常常提醒父母,不要將自己的夢醒加在兒女的身上,要讓兒女去發現自己的理想,父母要放下自己的期待,鼓勵孩子去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沙拉毫不諱言,她培養孩子的目標是她「想做富豪的母親」。結果是,她雙倍實現了這個目標,兩個兒子都成了世界級富豪。
  • 教育到了最後,真的是在「拼父母」嗎?很遺憾,是的
    教育拼的是什麼?有的人說拼的是錢,畢竟只要你的錢到位,那麼你就可以上更好的補習班,上最好的學校,享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有的人確實拼的是孩子自己,畢竟給孩子上了再好的學校,上再好的補習班,他自己不好好學也沒啥用。但我自己認為,教育到了最後,真正拼的是父母。
  • 父母總懷疑孩子說謊,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有多無助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在這場修行中難免會遇到這種各樣的難題,近日,一位媽媽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差點「害」了孩子。相信很多父母都是如此,認為孩子有時候很多舉動都是為了逃避問題,嬰兒車就選喜孩子輕便推車希望父母們清楚,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會讓孩子內心留下難以修復的傷痛,甚至還會造成和孩子之間的隔閡,影響親子關係。
  • 父母3類教育理念誤區,養成的可能不是學霸,而是孩子的叛逆心
    齊明月的媽媽怎麼也沒有想到,她一心想把孩子培養成學霸,卻不小心養出一個叛逆的孩子。在我們身邊,有無數的齊明月媽媽,他們養育出無數叛逆的齊明月。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生活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會陷入以下這3類教育誤區。
  • 清華教授坦言:想讓孩子成才,父母要牢記「3寬2嚴」,放平心態
    剛出生的孩子猶如一張白紙,他們的未來藍圖需要父母的勾勒,在孩子成長的初期,其行為和思想大部分由模仿得來,因此父母的態度和一言一行,將影響他們未來的人生走向。對於大部分父母而言,他們都很愛孩子,但愛是以哪種方式表達出來,才是解決教育問題的關鍵,曾經有一位清華大學教授坦言:想讓孩子成才,父母要牢記「3寬2嚴」,你只有把自己的心態放平,孩子才能有勇氣向前走。
  • 為人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
    人類天生就有自我發展和探索的內驅力,這本身就是一種生物的本能,後天的教育只佔兒童先天稟賦基礎上的30%左右。 所以,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要建立在客觀、理性的基礎上,才能談成人和成才的事。 我們的教育理念就是讓花有花的芳香,讓樹有樹的偉岸,讓草有草的柔美。這一切都需要通過孩子自身的努力達成。
  • 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就像小鳥總要離開巢穴才會越飛越高,父母過度的封閉庇護,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一種傷害。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在談及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些家長往往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不作為,而在不該管的時候卻常常施加幹預。」
  • 豆瓣7.9《起跑線》: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以身作則」
    3、 致力於情感溝通教育的父母這類父母,並不是閒著沒事幹的父母,他們也有自己的事業和工作。但是他們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到無限價值的教育事業。2、 講究尊重父母如果對別人失禮,特別是讓孩子看到了的話,那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當父母的應該學會在孩子面前克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在孩子面前如何與別人相處,包括自己的朋友同事,父母,還有兄弟姐妹。
  • 父母中國籍,孩子外國籍,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為了圖什麼?
    此前,因為疫情的影響,被爆出來有1.5萬的中國小學留學生滯留在了英國,他們的父母急切的尋求幫助,希望能夠讓他們的孩子趕緊回到中國。但是,很多人卻在質問,他們又為什麼將孩子這麼小就送出了國外,接受所謂的國外優勢教育,還是說這是在未加入國外的國籍做準備,還是說有些人已經加入了國外的國籍,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外國人。
  • 父母情緒失控,是孩子一生陰影;父母情緒平和,讓孩子一生幸運
    不難看出,孩子的心理素質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強,而且表達能力也很好。 女孩陽光開朗的性格、以及異於常人的心理素質,都與媽媽平時良好的情緒、心態有關。 情緒穩定平和的父母,看待事情的態度是積極的,其心態必然也很好,同時孩子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而變得積極樂觀。
  • 《教育的本質》:教育,是父母一生的事業
    文|沫沫為人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為了孩子,可以省吃儉用;為了孩子,可以辛苦打拼;為了孩子,不敢病不能死。人們辛辛苦苦,就想孩子吃飽穿暖,能享受好的教育資源,有個好前程。看了他的《教育本質》,我明白了幾個道理。一 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父母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我是為了你好」。然而,孩子的幸福感是與成人不同的。成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總以為自己的幸福標準就是施加孩子以愛。
  • 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永不放棄自我成長!孩子成才的最大秘訣
    很多孩子最後放棄,是因為覺得沒有希望了,結局已經註定了,其實,很多事情沒有到最後關頭,還是可以改變的,但如何把這一信息傳遞給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孩子的英語成績還算可以,學校正好組織一次英語口語比賽,當然,孩子奪冠的可能性比較小,但這仍然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如果孩子想放棄,家長可以這樣對孩子說:「為什麼不去嘗試一下呢?
  • 吳京「硬漢」人設崩塌: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
    他們夫妻兩個不僅感情好,在育兒上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 謝楠在採訪中說: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愛的感覺不是說在孩子面前,相敬如賓,客客氣氣的。 愛是一種情感的流動,孩子就能在流動中得到一種安全感。」
  •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容易讓孩子自卑,父母要警覺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養育出來的孩子陽光、自信。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通過對上百個家庭的孩子進行調研,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而那些長大後消極自卑的孩子,往往是由於不合理的家庭教養方式造成的。
  • 做父母的看過來,飯桌上教養跟孩子的未來息息相關!
    飯桌上的禮儀,父母應該從小就給孩子培養。父母的教育,決定了孩子的教養,而孩子的教養恰好又決定了他未來的發展。和朋友一起吃飯,有對夫婦帶了小男孩,席間孩子一直沒消停,從其他客人身邊擠進餐桌,扒著自己喜歡的菜吃,最後碗裡放了一堆菜沒吃完。
  • 孩子成長需要的是什麼?面對託管教育,父母應該權衡利弊
    隨著現代生活和學習節奏的加快,大多數學生家長忙於管理工作,無暇顧及自己孩子的教育。各類早教機構、月嫂層出不窮。父母也可以分擔照顧孩子的壓力,因為監護更方便。把子女安置在託管部門,由專門的教育組織教育自己的子女,或為子女購買各種智力教育儀器。這種教育,我們稱之為「託管教育」。
  •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陰影
    孩子是比成年人更加脆弱而敏感的。童年時光,孩子得到了充足的愛,那麼他走入社會的時候,這份愛會給他信心,讓他更有勇氣度過難關。-02-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但別讓無辜的孩子成為你的負能量宣洩筒。或許你當時發洩了脾氣自己舒服了,卻不知道在孩子心裡已經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而這陰影將會伴隨著她的一生,永遠無法治癒。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孩子的自我評價是不是積極、正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對他的評價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