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增肌」有些肌肉喜歡「大重量」,有些肌肉需要「高次數」

2020-12-23 核心怪E

「小編你好,我練某某肌肉,要用什麼動作、多大的重量、每組多少次、一共練多少組、一周練幾天呢?」

很多小編為了避免失誤,就會給你科普一大堆道理,然後說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你看著辦(懵)。

但是我不一樣,我直接給你一個確定的答案。

「多大重量?」「10RM。」

「多少組?」「15組。」

哪個小編更靠譜?其實是上面的那個更靠譜,我其實是出了名的不靠譜(嚇)。

所以今天把一些肌肉的訓練特點說一下,以後就不要問我用多大重量、多少組這個問題了。因為你只要敢問,我就敢答。

有些肌肉喜歡大重量,有些肌肉喜歡高次數(嗯?)。

胸肌——大重量

很多人練胸肌的時候,會用什麼斯萬夾胸、繩索夾胸、啞鈴飛鳥這些動作。

他們的理由是什麼,就是我用臥推練圍度,用飛鳥練線條。

我都不想說你,你那是在浪費時間你知道嗎?

其它肌肉,比如四肢肌肉(腿、手臂)這些部位確實需要練練線條,因為骨頭是長骨,所以肌肉附著的比較少,所以才需要修飾線條。

胸肌這玩意,跟個罩子一樣,把胸骨蓋住了,你修飾什麼線條?天生什麼線條就是什麼線條。

而且胸肌不要以為圍度很容易漲,胸肌圍度最難練。

想練到下垂?那你得練兩輩子。

所以整胸肌的時候,大重量為主,臥推、啞鈴臥推這些動作懟就行了,前提當然是動作標準,這就不用問了。

背部肌肉——孤立性

你一天感覺不到背部肌肉的發力,你一天練背效果就不會變好。

想像一下,你練哪都不知道,精準性不夠好,那健身效果、增肌效果能好嗎?

而在後臺向我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感覺不到背部肌肉發力。

所以練背的話,發力最重要,肌肉的孤立性最重要。

你像硬拉、槓鈴划船這些動作,是用來突破練背力量強度的動作,一般要放在前面,練個兩三組就夠了。

而真正佔據背部肌肉主要內容的,還是孤立動作。

比如悍馬機高位下拉、悍馬機坐姿划船,比如單臂啞鈴划船、T杆划船這些動作。

肩部和手臂——高次數

我們主要說肩膀,手臂的話怎麼練都行,我覺得是這樣。

肩部肌肉叫三角肌,是羽狀肌,什麼意思,它那個東西跟羽毛一樣。

特點就是,小重量對這玩意刺激很小,大重量吧,還容易拉傷,跟你女朋友一樣矯情。

所以我們怎麼整?小重量高次數,讓它疲勞、讓它充血,這樣肩膀頭子就大了。

像站姿推舉、坐姿推舉這些動作還是用來增加強度階段的。

而要想肩膀更大,那你要多練側平舉、前平舉、反向飛鳥。

小重量、中等重量都無所謂,關鍵是每組要練30次,甩也得甩30次。

練完之後紅彤彤的、發脹發酸的話,那就說明練到位了。

腹肌——高頻率

你練腹肌,其實應該同時保持低體脂,不然你的腹肌怎麼練都出不來。

練腹肌的話,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一次性練多了腰疼、一天練多了還就沒感覺了,有時候還就傷了。

所以腹肌也是一塊很難伺候的肌群。容易疲勞、容易代償、容易練透。

那麼如何才能讓腹肌得到更好的訓練效果呢?

那就是天天練,要麼一周練5天,採用高頻率的方式,讓腹肌一個星期增肌五次。

但是天天練的話,一天練個四五組七八組就夠了。

下肢肌肉——不知道

你讓一個小腿和胳膊一樣粗的人教你練腿,人家敢說,你敢信嗎?

所以練腿的話,就請評論區大佬來發表一下自己的經驗,我也順便學習學習。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還是那句話,你只要敢問,我就敢答。

也歡迎大家來提問,不僅僅是幫助你,而且也為我寫文章提供了素材。

#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增肌選擇6~12RM,促進肌肉發展,是合適的重量範圍!
    簡單來說:健身的時候,採取低次數,也就是我們平時的力量舉,以3~5次或者是1~3次力竭的重量,可以很好地提升我們的力量水平,肌肉的爆發力。但是,這個重量不能最好地幫助我們的肌肉的發展。而我們在那些高次數的訓練之中,12~15次或者是15次以上的,能夠極大的提升我們的肌肉耐力,但是,也不能夠很好地發展我們的肌肉。那麼,想要提高肌肉維度,促進肌肉發展,有一個適合我們的數字範圍,那就是「6~12」次,也就是常常說的——最佳的增肌次數範圍。
  • 想長肌肉,並不需要太多花樣
    所以無論是哪塊肌肉,都建議先用大重量給到足夠的刺激,再考慮是否根據肌纖維的特性,補充高次數的訓練組。就像高考先把語數英拿高分了,再考慮其他科一樣。例如三角肌的訓練,通常都是用大重量的推舉刺激到位,再用側平舉遞減組徹底「榨乾」這塊肌肉,原理就是用大重量募集三角肌儘可能多的肌纖維,再根據三角肌紅肌纖維較多的特性,用高次數的側平舉遞減組,將為募集的部分紅肌纖維徹底募集起來,就到位了。 哪怕是腹肌的訓練,要練出那種塊狀明顯凸起來的巧克力腹肌,也是需要做負重卷腹的,徒手卷腹會很快沒有效果。
  • 增肌是不是必須要做8-12次?高次數和低次數到底能不能增肌?
    在我剛開始健身時,我就在網上看到,75-85%1RM的重量做8-12次是「增肌次數」。你在這個範圍內訓練才能增肌,更大的重量是練力量的,更小的重量是練耐力的。然而,隨著對訓練的理解和文獻的閱讀,我發現其實增肌區間比我們認為的要廣。
  • 小重量高次數能增肌嗎?可以!你只需要做到這一點
    如果重量太輕,就不足以刺激肌肉增長,這是一直以來的一個觀點。然而,最近的研究已經質疑了這個觀點。想增肌,並不一定非要大重量。高次數增肌的研究2015年,Brad Schoenfeld和同事們做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使用小重量做25-35次能夠像中等重量做8-12次那樣帶來相似的肌肉增長。這對於許多人和運動員來說都是一個意外,因為他們一直認為增肌需要大重量。
  • 增肌該用大重量還是小重量?「6篇科學研究」「科學解析」
    傳統觀念認為小重量,高次數的訓練會提升肌肉持久力但是肌肥大的效果也就是增肌的效果並不顯著。相反,中等重量或大重量,適中的次數可以獲得最好的肌肥大效果。但是,大重量會比小重量有更好的肌肥大效果嗎?研究證明了,訓練負荷(Load)也就是訓練使用重量和肌肥大的效果沒有直接的關係。這就意味著大重量小重量都會產生同樣的肌肥大效果。因為小重量訓練和大重量利用了不同的肌肉增長機制,所以有可能這就是為什麼當訓練容量相等時,小重量訓練和大重量訓練都會獲得同樣的增肌效果。
  • 「Superman」肌肉與力量訓練容量
    因為這是肌肉與力量訓練金字塔,因此我們會講到「肌肥大」和「力量」。強度這裡說的強度是指使用的相對重量。在提到強度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到專項性(specificity)。比如說力量舉運動員,訓練方法會以大重量低次數為主,因為他們在比賽中是以舉起最大重量(1RM)來判定成績的。力量不僅僅是身體的一個特徵,更是一種技巧。你想要在某個動作下變得更強壯,你就要多訓練這個動作,這要歸功於神經肌肉效率。「力量」相比「肌肥大」更受專項性的影響。那麼我們如何來測量強度?
  • 大重量vs小重量,健身選哪種對增肌效果更好?結果讓你意想不到!
    很多時候,特別是新手,或者健身不是很久的朋友,都會遇到這麼一個問題:應該用多大的重量,才利於肌肉增長呢?如果使用大重量,鍛鍊時難免會借力,導致目標肌肉的感受差;如果使用小重量,又擔心強度不夠增肌效果不佳,咋辦呢?
  • 大重量和小重量的增肌效果是一樣的?
    傳統觀點認為,小重量高次數的鍛鍊可以增強肌耐力,但對肌肉增長的貢獻卻不大,而大重量低次數一直被認為是最好的最大化肌肉增長的方法。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大多數健身愛好者,可能都很相信使用大重量訓練是讓肌肉增長的一個好方法,但要確定這是否是一個有效的觀點,卻需要用科學數據證明!關於大重量和小重量,哪種訓練更利於增肌呢?
  • 小重量高次數的力量訓練,為什麼能夠提高肌肉耐力?
    日常訓練中,我們可以通過使用重量較輕、重複次數較多的訓練來增加肌肉的大小,只要我們的肌肉達到一定的疲勞程度,即每組無法再繼續完成一個有效的肌肉收縮。 但是,即使小重量高次數的訓練方式與大重量8-12次的訓練方式均能夠帶來肌肉的生長,它們兩者給肌肉帶來的適應性變化並不相同。
  • 「藥物健身」疲勞練法,讓你的做C,得到最佳增肌效果
    ——張力所有自然健身玩家都需要知道一個道理,就是重量越大,增肌效果就越好。對於自然健身玩家來說,小重量不可能練出大肌肉,因為肌肉張力太小了,儘管很疲勞,但是沒有那種強度。張力就是用盡廢退,用得到那麼粗的肌肉纖維,那我就變粗,用不到那就算了。所以自然健身玩家,就是要不斷的突破重量。
  • 經常大重量健身的人,可能心臟不好!4個方法幫你保護心臟
    練健身、練肌肉,大家肯定知道4個增肌原則,也就是:1. 大重量。2. 低次數。3. 高密度。4. 長回程。其中大重量是增肌最重要的指標,因為重量越大,那麼肌肉就會越大。其實不光光是大重量訓練會帶來心臟不適,包括高強度訓練都會帶去心臟不適。但是大重量訓練很明顯,會給心臟帶去更多的負擔。一個長期健身的人,如果去體檢的話,會檢查出自己的血壓較高、心率較低的情況。而長期大重量訓練的玩家,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心臟不舒服。
  • 大重量和小重量,哪種訓練更利於增肌?
    傳統觀點認為,小重量高次數的鍛鍊可以增強肌耐力,但對肌肉增長的貢獻卻不大,而大重量低次數一直被認為是最好的最大化肌肉增長的方法。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大多數健身愛好者,可能都很相信使用大重量訓練是讓肌肉增長的一個好方法,但要確定這是否是一個有效的觀點,卻需要用科學數據證明!關於大重量和小重量,哪種訓練更利於增肌呢?
  • 增肌鍛鍊期間,動作的組間休息多長,更有助於肌肉發展?
    所以,我們在健身過程中都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吸取更多他人的健身知識,才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健身效率。正如標題所說,今天筆者帶來一個問題:增肌鍛鍊期間,動作的組間休息多長,更有助於肌肉發展?這個問題對於健身新手而言,可能是無法解答的,有些人說休息1分鐘,有些人說休息5分鐘,還有的人認為,組間休息時間沒有準確說法,因人而異。據筆者了解,在一項研究測試中,鍛鍊者的組間休息時間為1分鐘和3分鐘。
  • 健身半年肌肉不見增長怎麼辦?做好3大增肌要素提高增肌效率
    如今越來越多人都走上了健身這條路,而大部分男生都想要增肌,女生則想要減脂。對於男孩子來說,擁有一副強壯的肌肉身材會變得更有魅力,也會更自信。的確,一個男生擁有腹肌,另個一男生擁有小肚腩,誰都會喜歡擁有腹肌的男生吧?陽光向上是許多身材好的男生所體現出來的,而那些擁有小肚腩,一副油膩的臉蛋的男生,只能用3個字形容「肥宅」。
  • 健身半年肌肉不見增長怎麼辦?做好3大增肌要素,提高增肌效率
    如今越來越多人都走上了健身這條路,而大部分男生都想要增肌,女生則想要減脂。對於男孩子來說,擁有一副強壯的肌肉身材會變得更有魅力,也會更自信。的確,一個男生擁有腹肌,另個一男生擁有小肚腩,誰都會喜歡擁有腹肌的男生吧?陽光向上是許多身材好的男生所體現出來的,而那些擁有小肚腩,一副油膩的臉蛋的男生,只能用2個字形容「肥宅」。
  • 健身增肌離不開蛋白質,國外小夥為了肌肉也是蠻拼的
    不論你現在是不是一個健身的人,幾乎大多數人都知道,想要健身增肌一定離不開蛋白質。因為肌肉的生長是離不開蛋白質的支撐的,所以大多數健身的朋友他們都是必須保證自己每日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尤其是那些健美的選手,他們對於自己蛋白質的攝入更是非常的嚴格。
  • 低重量高次數,真的是練肌肉線條的嗎?這可真夠嗆
    在剛剛接觸健身的時候,經常接觸到一個信息,說是大重量低次數增肌,低重量高次數雕刻肌肉線條,那時候感覺很正確,不過隨著健身時間慢慢變長,就越來越感覺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肌肉線條的顯露和次數重量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這和體脂是成正比的。
  • 想把肌肉練得更大,務必要知道4條增肌原理,這樣健身才是對的
    有些人認為肌肉是肥肉變成的,所以要想增肌的話先得吃成一個胖子,這就是對於健身認識有偏差的原因,對健身原理認識不清。有些人可能知道增肌是靠鍛鍊和飲食兩相配合才能完成,但是對於具體練到什麼程度,以及應該吃哪些東西卻不知道,這也屬於對健身原理的認識不足。
  • 了解肌肥大的三個原則,肌肉才能蹭蹭蹭往上長
    2.增加訓練阻力、張力 要讓肌肉成長,力量訓練一段時間後就必須「升級」,有2個方法可以做到這點,第一是加重量肌肉在運動的過程中,會進行無氧糖解,產生需要代謝的廢物,例如:乳酸、肌酸、自由基、一氧化氮…等,而這些物質就是壓力來源,告訴肌肉細胞「你該成長接受壓力咯!」所以增加代謝壓力,首先要讓身體進入無氧糖解的狀態,你可以透過短時間(1~2分鐘)、中高強度的運動來滿足這個條件。 理解3大訓練原則之後,可以套用以下的鍛鍊方式,讓肌肥大效果更好!
  • 健身到底該選擇大重量還是小重量,重量越大越好?
    重量選擇在健身對訓練效果有很大影響,很多新手朋友都有這樣的疑問,重量用的越大對肌肉刺激更好嗎?這篇文章會給你答案。 首先我們要知道RM這個概念,RM 全稱是Repetition Maximum,是指選擇一個重量做一個動作,可以持續最多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