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與灰犀牛交織下的樓市,未來房價答案或只有1個,6個字說清

2020-12-16 xi說樓市

最新的11月LPR報價利率,無論是一年期還是五年期,依舊紋絲未動,連續第7個月了。

從眼下來看,這似乎已經算不上什麼新聞,習以為常了。但如果追溯到上半年,當時專家普遍預測今年會有4-6次的利率下調。即便是到了7月份,依然有不少專家看好年內LPR再下調1-2次。然而,這LPR像吃了秤砣一樣鐵了心的就是按兵不動。眼下已是11月份,今年LPR再調整的可能只剩12月這一次機會了。

而12月的LPR又是一年裡最敏感的一次,因為對於重定價日選擇1月1日的存量房貸而言,下一年房貸利率是降低、持平還是升高,就看12月這個月的LPR了。所以,12月LPR下調的可能性有多大?

還未發生的事暫且不予推測,來分析眼前的重點。

為什麼LPR僅在上半年下調過兩次,下半年一直不隨業內所猜測的那樣,繼續下調呢?

降低利率,降低貸款成本,釋放更多資金到流動市場,不是挺符合內循環、產業興邦這一宏觀方向的嗎?

原因很簡單,利率下調實體行業確實會得到受益,但也會進一步助長房地產金融化泡沫的勢頭。

幾個現象揭示房地產目前的現狀。

1、 上半年,由於黑天鵝的原因,高層採取較為積極的貨幣政策給予企業紓困。較低的貸款成本、較寬鬆的環境,直接助長了房企們拿地的熱情。於是在土地成交端,上百輪競拍、高價地、地王等火爆現象再次發生,全國土地成交金額在缺少2月份的情況下再創新高,並傳導到住房市場,帶動房價上漲。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在4、5月份之後,百城房價上漲數量明顯增加的原因。當然,高層的反應速度也極快,從7月開始,從宏觀調控政策到地方樓市新政,一連串的密集出臺。

2、西南財大18年進行的一項買房人置業動機的市場調研報告裡提出,買房以投資為目的的佔到58%,首次購房目的佔到15%,改善購房佔到26%。而到了2020年,投資買房這個比例應該是超過60%的。這組數據足以體現,國人是多麼的愛買房子、投資房子。而投資房產,就需要用到金融槓桿,就會涉及到負債,會涉及到金融系統安全。

3、央行的數據顯示,居民部門貸款餘額,07年到18年這十年間上漲了48萬億,年增長24%,從而導致居民部門家庭槓桿率大幅上升。目前居民家庭槓桿率已經超過60%,並且其中大部分為中長期貸款,也就是房貸。知道什麼是居民家庭槓桿率的讀者應該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4、還是央行的數據。11月初的一場吹風會上,央行副行長披露,前三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新增3414億,總不良貸款高達3.7萬億。與此同時,商業銀行淨利潤率下降8.3%。

5、如果買房是基於居住需求,那麼這種需求是被大力支持的。今年杭州、東莞、南京等樓市新政中,也明確提出了無房人買房優先的規定。但事實情況是,超過60%的買房帶有投資目的,城鎮住房擁有率已經達到96%,戶均1.5套房,其中2套房家庭佔比已經達到31%,三套及以上的家庭有10.5%。

6、最近關於蛋殼的傳聞滿天飛,具體原因作為局外人不予分析。但有人深究過為何長租公寓今年以來頻頻出現利空呢?要知道,長租公寓這種商業模式,別光看二房東、租金貸、攤子鋪太大這些表面的東西,它本質上模式是成立的,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企業爭相進入、分食蛋糕。那為何不斷暴雷呢?歸根結底原因只有一個,租客市場需求跟不上擴張速度,流入和流出的現金流不匹配,從而導致資金鍊問題。認知到這個根本原因,再思考下租賃市場需求尚且出現下滑,那買房市場呢?若持續高房價發展,還能hold住多久呢?

所以,當下的情況是,即便依然有超過2億租房人口可能需要買房,即便未來可能還有1-2億人需要進城買房,即便還有一些城鎮常住人口依然無房,但這些需求並不是迫切性需求,保障房、公租房也會起到相應的安居作用,況且當下樓市成交主力也的確不是這些無房人。

所以,當有房人不斷使用槓桿繼續買房,無房人比例持續降低的情況下,防範金融風險,才是針對樓市當下的核心要務。

銀保監會主席日前在央行公眾號上發文明確指出「利率下行有可能助長槓桿交易和投機行為,催生新一輪資產泡沫。一些地方的房價開始反彈,金融資源有可能再次向高風險領域集中」。

這段話用了多個「可能」。可能的意思是,事情尚未發生不能蓋棺定論。但如若不防範,則必然發生。所以說,接下來防範金融風險是必然的。

但是,防範金融風險跟房地產有什麼關係呢?郭樹清主席直接用了這麼一句話「房產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

分析到此,問題就很簡單了,即便房地產重要性依然,但房地產和金融安全,哪個更重要呢?

小學生也會做這道判斷題。但問題又來了,怎麼做,才能徹底防範房地產泡沫可能帶來的金融安全威脅呢?

答案只有一個,6個字:擠出炒房水分。

所以,我們看到了嚴防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看到了地方樓市新規一系列針對多套房買房的限制,看到了針對房企融資監管的「三道紅線」,看到了LPR連續7個月按兵不動,看到了「引導房地產和金融向實體經濟協同發展」,看到了「脫虛向實」的5年發展目標。

尤其是把「房住不炒」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這一點,這意味著房住不炒作為長效調控機制下,高層希望用5年的時間把房地產與過度金融化剝離,把房地產與投資、炒房剝離,把有錢沒錢都買房這種習慣給顛覆。讓房價回到基於居住的市場化合理機制下,並根據城市自身的發展而發展。

這需要一點時間,但時間也會證明這一點。

相關焦點

  • 紙老虎、黑天鵝、灰犀牛,經濟危機都有啥
    所以一枚比特幣是10萬美金還是1美金,對國民經濟根本不重要。我們來想下,什麼資產與實體經濟、金融系統有密切聯繫。房子和股票。如果買房的人,都用全款買,不借銀行的錢,與金融系統沒啥聯繫,那影響倒也不大。但我們都知道,現在買房都是只給首付,然後找銀行貸款。
  • 銀保監會主席說房地產是最大「灰犀牛」,這是什麼信號?
    銀保監會主席說房地產是最大「灰犀牛」,這是什麼信號?郭樹清在文章中所用的「灰犀牛」一詞,源自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渥克撰寫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灰犀牛」和「黑天鵝」是相互補足的概念,「黑天鵝」比喻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則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中央第二次強調房地產泡沫是「灰犀牛」的說法,也正好說明了房地產泡沫的嚴重性和潛在的危害性。
  • 樓市「虛火」被媒體點名批評,房價真不能跌?曹德旺9字說破真相
    拿上海來說,數據顯示,3月上海二手房共計成交約1.52萬套,較2月份直線攀升235%。很多不懂行的人看到這個數據,會被驚嚇到,更會認同「樓市火爆」之說。其實不然,環比數據意義不大,因為2月份全國各地市場都極度低迷,更有近20個大中城市新二手房成交量接近為零,因此即便3月份有點成交,其實都可以在數據上說成是「樓市火爆」。
  • 比黑天鵝更可怕的「灰犀牛」到底是啥?
    7月17日,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的首個工作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文中提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 瀋陽最新房價:13個區域中只有1個房價下降,瀋北新區漲幅最高
    種種跡象表明,購房者對於瀋陽樓市的信心大增。樓市政策方面,5月6日瀋陽發布了《關於全面取消人才落戶限制進一步放開落戶政策補充意見的實施細則》通知。這也意味著瀋陽再次加入了「搶人才」這場沒有硝煙的大戰中,而且政策降低了落戶要求,即將全面取消人才落戶限制。
  • 實現碳中和,要謹防「灰犀牛」「黑天鵝」
    在能源電力轉型中,防止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灰犀牛」事件及小概率高風險的「黑天鵝」事件,也是實現「30-60目標」的應有之義。『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   而對「黑天鵝」事件,各方面的認識遠遠不夠,國家體制性、戰略性的對應也幾乎是空白。對未來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到底多大,不同專家的看法分歧很大,一些專家認為是接近百分百,而有些專家認為化石能源發電仍佔較大比例,造成這種分歧的原因很大程度反映出對新的能源安全風險認知的不同。
  • 2021年房價「全面上漲」?央媒10個字表態,1類人早打算
    看漲樓市的人還有很多,例如經濟學家張五常則認為,在不考慮房地產分配均衡性情況下,房價上漲得越高,則表明百姓財富越高,所以不應該限制房價上漲,限制房價上漲就等於限制了百姓財富增加。然而,一個人所共知的實施情況是:房地產本來就不均衡,有人手握100套房子,有人30年還沒有1套房子。
  • 房地產長效機制呼之欲出 過去房價為何能堅挺向上?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月24日訊  念茲在茲的房地產長效機制,呼之欲出。  這一表述的不同尋常之處,在於「穩妥」、「實施」和「方案」這三個關鍵詞所透露出的信息,即長效機制不再是「只聞樓梯響」,而是有了目標和行動。另一方面,長效機制不能以影響破壞穩定增長為代價。對照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的表述,這其中的變化,一目了然。
  • 2020年僅剩3個多月!西寧樓市房價走勢分析!
    轉眼已經到了九月底,距離2020年結束僅有三個多月的時間,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對於購房者來說,2020年可以用來買房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據西寧房地產市場整體反饋,雖然經歷了一段低迷期,但西寧樓市「後來居上」,不僅掀起了土拍市場的熱浪,更是在眾多純新盤的頻頻亮相下,樓市熱度一浪高過一浪!如今,庫存也僅剩3個多月,西寧各房企都在進行衝刺之中,而西寧樓市房價走勢會如何呢?
  • 面對黑天鵝灰犀牛,我想到了「十要十不要」
    這一年,我們遇到了新冠病毒這隻黑天鵝。所謂黑天鵝,就是不可預測的重大的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但改變著一切。人類總是過度相信經驗,但一隻黑天鵝的出現其實就足以顛覆一切。9·11事件是黑天鵝,2020年新冠病毒是黑天鵝。和黑天鵝相比,灰犀牛是指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
  • 雙語:為什麼新冠疫情是"灰犀牛",而不是"黑天鵝"?
    但有語言學家指出,這是一種誤用,對這場危機的恰當比喻應為「灰犀牛」(grey rhino)。黑天鵝和灰犀牛分別指什麼,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早在公元2世紀,古羅馬詩人朱文諾(Juvenal)就曾用黑天鵝比喻罕見的鳥兒:"a rare bird in the lands and very much like a black swan"在發現澳大利亞的黑天鵝之前,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
  • 房地產是最大「灰犀牛」!權威定調,釋放了什麼信號?
    可以說,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02 這一次,房地產被定位為「灰犀牛」,釋放了什麼信號? 「灰犀牛」一詞,來自美國經濟學者米歇爾·渥克。與我們熟悉的黑天鵝事件不同,灰犀牛事件,指的是常見卻又容易忽略的潛在危機;而黑天鵝事件,指的是罕見卻影響重大的風險。
  • 未來十年,黃奇帆對樓市的六大預判能成真嗎?已有答案可尋
    文/諸葛找房如果樓市還像原來那樣野蠻生長,人們心中起碼對房價有個很明確的答案認知,但現在,整個市場存在太多有爭議的聲音,讓人們不能準確判斷出以後的房價行情,對普通人來說,未知才是最可怕的,就像假如你現在相信以後房價和蔥一樣的預判
  • 明年起,樓市或迎來「3個變化」,有購房打算的家庭,需要了解
    近兩年,樓市一直充斥著「房價要下跌」的言論,其中不乏一些商業大佬,比如馬雲曾說過「未來房價如蔥」的觀點;實業家曹德旺也曾勸說自己的家人儘快優化自身持有的房產,否則,以後想賣都賣不掉,等等,當然,也有一些業內專家持有相同的看法,比如經濟學家馬光遠,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等等,均認為房價會迎來轉折期,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更是直呼:做好「泡沫破滅」前的準備,狂歡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 一個大佬說房地產是最大的灰犀牛,一個大佬說房價要納入通脹
    可以說,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郭樹清在文中表示,回顧中外金融監管史,以下幾方面的教訓值得認真汲取:一是貨幣經濟絕不能背離實體經濟。商品經濟由兩個方面組成,一是產業代表的實體經濟,二是以金融代表的貨幣經濟。實體經濟是貨幣經濟的根基,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
  • 「黑天鵝」又來了,新樓盤的房價沒下跌,生鮮超市卻掀起一波溢價
    2020年的經濟可以說都是在「黑天鵝」的事件影響下進行的,國內的經濟環境在不同的地區都有著不同的影響,在樓市當中也表現出不同的變化。在多數城市的城市當中,新樓盤的溢價程度還是比較大的,引起房價上漲的因素和土地市場的熱度、樓市環境、房產銷售機構也有很大的關係。
  • 疫情會導致房價下跌?「黑天鵝」飛走後,年輕人有希望買房了?
    受肺炎疫情影響,今年1月下旬以來,我國多地已緊急關閉售樓處,不少房企和中介機構被迫開啟了「VR看房、線上售房」的全新模式。然而這一模式的效果似乎並不太好,克而瑞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我國百強房企銷售額僅為5097.05億元,同比降低12%。有業內人士指出,肺炎疫情是房企銷售額下降的罪魁禍首。疫情下沒人願意買房了?
  • 深圳樓市房價擊敗北京房價,碾壓上海房價,房價為何居高不下?
    樓市新聞每天不斷,而房價一天一個變化也是一個「變臉婆」。最近聽網友說,深圳房價比北京市房價高出20%,而比上海房價還高16%。是這樣嗎?一路高歌猛進的深圳樓市我們看下三地房價具體是多少呢?對比後,深圳確實是三者中的佼佼者,比北京房價差價高1.16萬元/m,比上海房價差價高1.6萬元/m。深圳房價高出北京18.6%,深圳房價高出上海27.6%。看完之後確實一聲感嘆,深圳房價實在是高。
  • 樓市「遮羞布」被撕掉了,6次神命中房價的中科院再對2020年預測
    中國經濟網1月8日報導,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對2020年經濟、投資、房地產等發布年度預測值,摘出房價預測部分:預計202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約為9753元/平方米,同比上漲約6.1%,增幅較2019年下降約0.6個百分點。
  • 一隻黑天鵝,飛過武漢樓市
    還能保持健康之軀至今後 不得不承認一點事實,2020年留給各位的時間,只剩9個月了 聚焦到樓市,一年九個月和一年十二個月 預計會產生什麼影響和結果,今天來聊 01 在隨時可能被無限充值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