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第8講 | 界詮法師

2021-02-28 三寶平臺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舍利弗、大目揵連、摩訶迦旃延、阿㝹樓馱、劫賓那、憍梵波提、離婆多、畢陵伽婆蹉、薄拘羅、摩訶拘絺羅、難陀、孫陀羅難陀、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阿難、羅睺羅。如是眾所知識大阿羅漢等。復有學、無學二千人。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眷屬六千人俱。羅睺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亦與眷屬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皆得陀羅尼;樂說辯才,轉不退轉法輪;供養無量百千諸佛,於諸佛所殖眾德本,常為諸佛之所稱歎;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於彼岸;名稱普聞無量世界,能度無數百千眾生。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寶掌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寶月菩薩、月光菩薩、滿月菩薩、大力菩薩、無量力菩薩、越三界菩薩、跋陀婆羅菩薩、彌勒菩薩、寶積菩薩、導師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

爾時釋提桓因,與其眷屬二萬天子俱。復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寶光天子、四大天王,與其眷屬萬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與其眷屬三萬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屍棄大梵、光明大梵等,與其眷屬萬二千天子俱。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脩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優缽羅龍王等,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緊那羅王——法緊那羅王、妙法緊那羅王、大法緊那羅王、持法緊那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乾闥婆王——樂乾闥婆王、樂音乾闥婆王、美乾闥婆王、美音乾闥婆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阿修羅王——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羅睺阿修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迦樓羅王——大威德迦樓羅王、大身迦樓羅王、大滿迦樓羅王、如意迦樓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韋提希子阿闍世王,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各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四眾圍遶,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佛說此經已,結加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於此世界,盡見彼土六趣眾生,又見彼土現在諸佛,及聞諸佛所說經法。並見彼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修行得道者。復見諸菩薩摩訶薩,種種因緣、種種信解、種種相貌,行菩薩道。復見諸佛般涅槃者。復見諸佛般涅槃後,以佛舍利起七寶塔。

爾時彌勒菩薩作是念:「今者世尊現神變相,以何因緣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於三昧,是不可思議、現希有事。當以問誰?誰能答者?」復作此念:「是文殊師利,法王之子,已曾親近供養過去無量諸佛,必應見此希有之相。我今當問。」

爾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鹹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當問誰?」

爾時彌勒菩薩,欲自決疑,又觀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眾會之心,而問文殊師利言:「以何因緣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於東方萬八千土,悉見彼佛國界莊嚴?」於是彌勒菩薩欲重宣此義,以偈問曰:

「文殊師利!導師何故,眉間白毫,大光普照。

雨曼陀羅、曼殊沙華,栴檀香風,悅可眾心?

以是因緣,地皆嚴淨,而此世界,六種震動。

時四部眾,鹹皆歡喜,身意快然,得未曾有。

眉間光明,照於東方,萬八千土,皆如金色,

從阿鼻獄,上至有頂。諸世界中,六道眾生,

生死所趣,善惡業緣,受報好醜,於此悉見。

又覩諸佛、聖主師子、演說經典,微妙第一。

其聲清淨,出柔軟音,教諸菩薩,無數億萬,

梵音深妙,令人樂聞。各於世界,講說正法,

種種因緣。以無量喻,照明佛法,開悟眾生。

若人遭苦,厭老病死,為說涅槃,盡諸苦際。

若人有福,曾供養佛,志求勝法,為說緣覺。

若有佛子、修種種行,求無上慧,為說淨道。

文殊師利!我住於此,見聞若斯,及千億事,

如是眾多,今當略說。我見彼土,恆沙菩薩,

種種因緣,而求佛道。或有行施,金銀珊瑚、

真珠摩尼、車𤦲馬腦、金剛諸珍,奴婢車乘、

寶飾輦輿,歡喜布施。迴向佛道,願得是乘,

三界第一,諸佛所歎。或有菩薩,駟馬寶車、

欄楯華蓋、軒飾布施。復見菩薩,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求無上道。又見菩薩,頭目身體,

欣樂施與,求佛智慧。文殊師利!我見諸王,

往詣佛所,問無上道,便捨樂土、宮殿臣妾,

剃除鬚髮,而被法服。或見菩薩,而作比丘,

獨處閑靜,樂誦經典。又見菩薩,勇猛精進,

入於深山,思惟佛道。又見離欲,常處空閑,

深修禪定,得五神通。又見菩薩,安禪合掌,

以千萬偈、讚諸法王。復見菩薩,智深志固,

能問諸佛,聞悉受持。又見佛子,定慧具足,

以無量喻,為眾講法。欣樂說法,化諸菩薩,

破魔兵眾,而擊法鼓。又見菩薩,寂然宴默,

天龍恭敬,不以為喜。又見菩薩,處林放光,

濟地獄苦,令入佛道。又見佛子,未甞睡眠,

經行林中,懃求佛道。又見具戒,威儀無缺,

淨如寶珠,以求佛道。又見佛子,住忍辱力,

增上慢人,惡罵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

又見菩薩,離諸戲笑,及痴眷屬,親近智者,

一心除亂,攝念山林,億千萬歲,以求佛道。

或見菩薩,餚饍飲食、百種湯藥,施佛及僧。

名衣上服,價直千萬,或無價衣,施佛及僧。

千萬億種,栴檀寶舍、眾妙臥具,施佛及僧。

清淨園林,華菓茂盛,流泉浴池,施佛及僧。

如是等施,種種微妙,歡喜無厭,求無上道。

或有菩薩,說寂滅法,種種教詔,無數眾生。

或見菩薩,觀諸法性,無有二相,猶如虛空。

又見佛子,心無所著,以此妙慧、求無上道。

文殊師利!又有菩薩,佛滅度後,供養舍利。

又見佛子,造諸塔廟,無數恆沙,嚴飾國界,

寶塔高妙,五千由旬,縱廣正等,二千由旬。

一一塔廟,各千幢幡,珠交露幔,寶鈴和鳴。

諸天龍神、人及非人,香華伎樂,常以供養。

文殊師利!諸佛子等,為供舍利,嚴飾塔廟,

國界自然,殊特妙好,如天樹王,其華開敷。

佛放一光,我及眾會,見此國界,種種殊妙。

諸佛神力、智慧希有,放一淨光,照無量國。

我等見此,得未曾有。佛子文殊!願決眾疑。

四眾欣仰,瞻仁及我。世尊何故,放斯光明?

佛子時答,決疑令喜。何所饒益,演斯光明?

佛坐道場,所得妙法,為欲說此?為當授記?

示諸佛土,眾寶嚴淨,及見諸佛,此非小緣。

文殊當知,四眾龍神,瞻察仁者,為說何等。」

爾時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摩訶薩及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諸善男子!我於過去諸佛,曾見此瑞,放斯光已,即說大法。是故當知,今佛現光,亦復如是,欲令眾生,鹹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現斯瑞。

「諸善男子!如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闢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

「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又同一姓,姓頗羅墮。彌勒當知,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說法,初中後善。其最後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無量意,四名寶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嚮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是諸王子,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悉捨王位亦隨出家,發大乘意,常修梵行,皆為法師,已於千萬佛所、殖諸善本。

「是時日月燈明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即於大眾中結加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等,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見是諸佛土。彌勒當知,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為因緣。時有菩薩,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六十小劫不起於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

「日月燈明佛於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眾中,而宣此言:『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時有菩薩,名曰德藏,日月燈明佛即授其記。告諸比丘:『是德藏菩薩,次當作佛,號曰淨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佛授記已,便於中夜、入無餘涅槃。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燃燈。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著利養,雖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爾時文殊師利於大眾中,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無量無數劫,有佛人中尊,號日月燈明。

世尊演說法,度無量眾生,無數億菩薩,令入佛智慧。

佛未出家時,所生八王子,見大聖出家,亦隨修梵行。

時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於諸大眾中,而為廣分別。

佛說此經已,即於法座上,加趺坐三昧,名無量義處。

天雨曼陀華,天鼓自然鳴,諸天龍鬼神,供養人中尊。

一切諸佛土,即時大震動,佛放眉間光,現諸希有事。

此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示一切眾生,生死業報處。

有見諸佛土,以眾寶莊嚴,琉璃頗梨色,斯由佛光照。

及見諸天人、龍神夜叉眾、乾闥緊那羅,各供養其佛。

又見諸如來,自然成佛道,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

如淨琉璃中,內現真金像,世尊在大眾,敷演深法義。

一一諸佛土,聲聞眾無數,因佛光所照,悉見彼大眾。

或有諸比丘,在於山林中,精進持淨戒,猶如護明珠。

又見諸菩薩,行施忍辱等,其數如恆沙,斯由佛光照。

又見諸菩薩,深入諸禪定,身心寂不動,以求無上道。

又見諸菩薩,知法寂滅相,各於其國土,說法求佛道。

爾時四部眾,見日月燈佛,現大神通力,其心皆歡喜,

各各自相問:是事何因緣?天人所奉尊,適從三昧起,

讚妙光菩薩:汝為世間眼,一切所歸信,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說法,唯汝能證知。世尊既讚歎,令妙光歡喜,

說是法華經,滿六十小劫,不起於此座。所說上妙法,

是妙光法師,悉皆能受持。佛說是法華,令眾歡喜已,

尋即於是日,告於天人眾:諸法實相義,已為汝等說,

我今於中夜,當入於涅槃。汝一心精進,當離於放逸,

諸佛甚難值,億劫時一遇。世尊諸子等,聞佛入涅槃,

各各懷悲惱,佛滅一何速。聖主法之王,安慰無量眾:

我若滅度時,汝等勿憂怖,是德藏菩薩,於無漏實相,

心已得通達。其次當作佛,號曰為淨身,亦度無量眾。

佛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分布諸舍利,而起無量塔。

比丘比丘尼,其數如恆沙,倍復加精進,以求無上道。

是妙光法師,奉持佛法藏,八十小劫中,廣宣法華經。

是諸八王子,妙光所開化,堅固無上道,當見無數佛。

供養諸佛已,隨順行大道,相繼得成佛,轉次而授記。

最後天中天,號曰燃燈佛,諸仙之導師,度脫無量眾。

是妙光法師,時有一弟子,心常懷懈怠,貪著於名利,

求名利無厭,多遊族姓家,棄捨所習誦,廢忘不通利。

以是因緣故,號之為求名。亦行眾善業,得見無數佛,

供養於諸佛,隨順行大道,具六波羅蜜,今見釋師子。

其後當作佛,號名曰彌勒,廣度諸眾生,其數無有量。

彼佛滅度後,懈怠者汝是;妙光法師者,今則我身是。

我見燈明佛,本光瑞如此,以是知今佛,欲說法華經。

今相如本瑞,是諸佛方便,今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

諸人今當知,合掌一心待,佛當雨法雨,充足求道者。

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當為除斷,令盡無有餘。」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

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闢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隨宜所說意趣難解。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所以者何?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力、無所畏、禪定、解脫三昧,深入無際,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舍利弗!取要言之,無量無邊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止,舍利弗!不須復說。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相關焦點

  • 《妙法蓮華經》第3講 | 界詮法師
    妙法蓮華經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御製大乘妙法蓮華經序昔如來於耆闍崛山中,與大阿羅漢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無量等眾,演說大乘真經,名無量義。是時天雨寶華布濩充滿,慧光現瑞洞燭幽顯,普佛世界六種震動,一切人天得未曾有,鹹皆歡喜讚歎,以為是經乃諸佛如來秘密之藏,神妙叵測,廣大難名,所以拔滯溺之沈流,拯昏迷之失性,功德弘遠莫可涯涘。
  • 《妙法蓮華經》第28講 | 界詮法師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爾時彼佛,受沙彌請,過二萬劫已,乃於四眾之中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十六沙彌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諷誦通利。說是經時,十六菩薩沙彌皆悉信受;聲聞眾中,亦有信解;其餘眾生千萬億種,皆生疑惑。佛說是經,於八千劫未曾休廢。說此經已,即入靜室,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
  • 《妙法蓮華經》第11講 | 界詮法師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闢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隨宜所說意趣難解。舍利弗!
  • 《妙法蓮華經》第27講 | 界詮法師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爾時上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皆悉自覩所止宮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斯光明?』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屍棄,為諸梵眾而說偈言:今以何因緣,我等諸宮殿,威德光明曜,嚴飾未曾有。如是之妙相,昔所未聞見,為大德天生?
  • 《妙法蓮華經》第25講 | 界詮法師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藥草喻品第五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及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葉善說如來真實功德。誠如所言,如來復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汝等若於無量億劫說不能盡。迦葉!當知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虛也。於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說之,其所說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
  • 《妙法蓮華經》第33講 | 界詮法師
    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法華經,為大眾說。如是,如是!釋迦牟尼世尊!如所說者,皆是真實。」爾時四眾,見大寶塔住在空中,又聞塔中所出音聲,皆得法喜,怪未曾有,從座而起,恭敬合掌,卻住一面。爾時有菩薩摩訶薩,名大樂說,知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有此寶塔從地踴出,又於其中發是音聲?」
  • 《妙法蓮華經》第20講 | 界詮法師
  • 紀念大詮法師圓寂十週年暨大詮法師生平簡介
    經常到_上海的超岸寺親近守培老法師,聽講大乘起信論,並到金山寺聽仁山老法師講金剛經等。[一九四四年]  二十一歲前往上海圓明講堂,並得以親近圓瑛老法師。進入上海圓明楞嚴專宗學院就讀,研習「楞嚴經」等。圓瑛老法師見師積極重視功課、修持、威儀、梵唄等,遂任師為圓明講堂維那師。期間每晚至沉香閣聽應慈老法師宣講華嚴經。應慈老法師應邀至圓明講堂宣講「華嚴要解」一個月,師每於講座之後舉腔唱誦「華嚴字母」,而法喜無盡,從此與梵唄結下殊緣。
  • 何劍平:俄藏Φ365V《妙法蓮華經講經文(四)》諸疑再議兼及其撰寫年代
    正面所據經文出後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之《藥王菩薩本事品》,背面所據經文則出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1984年,俄國孟列夫教授《蓮花經變文》一書的出版,首次全文公佈俄藏Φ365號 《妙法蓮華經講經文》此一罕見孤本寫卷影印本之後,為《妙法蓮華經講經文》之研究提供珍貴而難得的資料,深受學界重視。一批優秀的學者,相繼點校、撰文研究。
  • 講經法師的秘密修行 | 往生故事
    點擊上方聆聽↑ 隋唐善胄法師,俗姓淮,老家在今天的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
  • 法華經講甚麼 What does Lotus Sutra talk about | 性仁法師二〇二一法華法會開示(三)
    內容諸位法師慈悲,諸位護法居士,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是二〇二一年,新年的第一天。我們大家在這裡提心吊膽舉辦這麼一個法華大法會。我們剛才讀《法華經》。大家在讀誦的過程當中,有沒有感受到這個世間的痛苦?這個世間,真的就像《法華經》裡面所講的,『三界火宅』。
  •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第86集|悟道法師主講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不符合古聖先王禮法所定的言論不敢講,就是講話要根據古聖先王禮法(法度、禮節),如果不符合古聖先王禮法的言語、言論就不敢講。「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不是先王的法言不敢講,就是不符合詩書經典上的這些言論,「不敢道」,就不敢講。『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也就是說,不是古聖先王所定的道德行為不敢行,不敢違背,這些行為都要遵循古聖先王的德行。『是故非法不言』,所以不合禮法的言論就不講。
  •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第90集|悟道法師主講
    下面就給我們講出來了,怎麼樣才是孝敬父母,怎麼樣來行父母之遺體,才是孝敬。第一個是『居處不莊,非孝也』,「居處」就是我們平常居住的處所,不莊重。自己本身起居作息不正常,居住的環境不整齊、不乾淨,很亂,這是「居處不莊」。自己生活不正常,住的環境不整齊,這是不莊重。「居處不莊,非孝也」,這個就不是孝敬,沒有盡到孝。這是第一條。
  • 佛陀教育 無上妙法——劉素雲老師二十年學佛的認識和體會
    我和上淨下空老法師是師生緣,多生多劫,老法師就是我的老師,我是老法師的學生,今生今世緣成熟了,師生又遇到了,這一回,老師可要帶我回家了。老法師在講經過程中經常提到我,說我得念佛三昧了,說我開悟了,對於這個,我可以坦誠地實實在在地告訴大家,我沒有老法師說的那麼好,老法師這麼說,是對我的愛護和鼓勵,對我來說,是一種鞭策,是一種前進的動力。對於老法師說我老實,聽話,真幹,我一直努力在做,但做得不盡完美,仍需繼續努力。說到智慧,人人都喜歡智慧,人人都需要智慧,那麼究竟什麼是智慧呢?
  • 定弘法師主講視頻\潮語複講音頻《無量壽經報恩談》第一一九集
    紹曇法師授其為天臺正宗靈峰四世。二十八歲就做祖師。大師三十四歲時前往阿育王塔瞻禮佛陀舍利。大師在塔前先後五次燃指供佛,一心想往生西方淨土,發四十八大願,感得佛陀舍利大放瑞光。大師作詩講:"迦文滅度二千年,舍利於今尚燦然。自慶宿生何善利,得瞻光相塔門前。一顆如珠綴小鐘,青黃赤白現何窮。自心還見自心相,不是如來色不同。殿含寶塔塔含空,塵塵剎剎本自融。八萬非多一非少,毫端應現寶王宮。
  • 添品妙法蓮華經卷第五丨分別功德品第十六
    添品妙法蓮華經卷第五丨分別功德品第十六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共笈多譯《添品妙法蓮華經》
  • 淨空法師 親臨澳洲雪梨淨宗學會開示
    v=hU3InvA_yTsPublished on Nov 10, 2014~啟講日期:2014.9.14(共一集)講於地點:雪梨淨宗學會~檔名:32-069-0001,容量:66.1 MB-全1集華藏凈宗弘化網:http://www.hwadzan.com/淨空法師專集網:https://www.facebook.com/amtbtw
  • 觀世音菩薩聖誕|悟道法師開示
    第一部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一品經出自於《妙法蓮華經》。第二部就是《華嚴經.觀自在章》,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到第二十七參是參觀音菩薩。五十三,二十七剛好是中心,這是《華嚴經.觀自在章》。第三部是《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這三部經典都是出自於不同的經,一部《法華經》,一部《華嚴經》,一部《楞嚴經》,稱為觀音三經。其他密教的經典就更多了。
  •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第66集|悟道法師主講 2020.11.22
    『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第三種過失是沒有觀察君子的神色就說話,「顏色」是指表情、神色,我們一般講察言觀色。「瞽」是指眼睛看不見的人,瞎子,這個地方是形容一個人沒有見識,沒有觀察力的人。不懂得觀察、不懂得察言觀色他話就自己滔滔不絕的講,講話也不知道對方聽得他的反應怎麼樣,反正他自己就一直講,講到對方已經很不高興了,他還在講,這個就是「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 《無量壽經》複講第二回-第23集||劉素雲老師
    我們講了三節課(二十~二十二集),總結概括以下幾個要點,供同修們參考。第一個要點:第三品經文是全經序分中的發起序,單表發起本經的因緣。序分像人的頭部,具有眉、眼、耳、鼻、口能表現這個人的智慧和善惡。本經的第一、二兩品是通序,也叫證信序。它是各經通有的,其中包括「信、聞、時、主、處、眾」六種,來證明經文確是佛說。這六種,教中叫做「六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