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脫位分為哪幾種類型?應該如何診治?

2020-12-23 骨科王健醫生

髖關節由股骨頭與髖臼組成,支持著人體的直立和行走,其周圍有著大量堅韌的韌帶以及健壯的肌肉瓣,因此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只有當人體遭受到大型暴力衝擊或進行激烈且不合理的運動時,才有可能患上該病。髖關節脫位一般分為三種類型:

1.髖關節後脫位:指人體在遭受強暴力衝擊後,股骨頭從韌帶之間的薄弱區脫位,並造成後關節囊及圓韌帶撕裂。此時會出現髖關節屈曲、內收、患肢畸形變長,且患處有明顯的疼痛感等症狀。

2.髖關節前脫位:由扭轉、槓桿或傳導暴力等引起,股骨頭從髂股韌帶與恥股韌帶之間的薄弱區穿破關節脫出。病症主要表現為髖關節處疼痛,患肢外展、輕度屈曲等典型畸變。

3.中心脫位:即股骨頭向骨盆脫出。病情較輕時,身體只有局部的疼痛和輕度活動障礙。但隨著病情加重,患肢會短縮、內旋,且有明顯的疼痛感和活動受限。但該類型脫位較為少見。

髖關節脫位並非是一種罕見性疾病,患上後也可通過傷處疼痛、身體活動受限、患肢縮短髖關節畸形以及常規的CT或X線檢查來診斷。臨床上醫治的辦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採用單純性脫位治療,針對不同類型的髖關節脫位,進行不同手法的牽引,使其復位。這是臨床上一般採用的辦法,其治療效果也較好。

2.當遇到手法復位不成功、髖關節遭遇陳舊性脫位或晚期發生嚴重的創傷性關節炎時,則要考慮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或關節融合術。

髖關節脫位是一種嚴重性損傷,一般病發時都是進行急性救治,並在之後慢慢療理,患者在經過正確的診斷和及時治療後,通常都能取得痊癒。但也不排除會發生因治療失誤或救治延誤而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坐骨神經損傷等嚴重的病發症。因此,發病後及早治療、選對醫院與療法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關焦點

  • 小兒髖關節脫位
    治療要趁早
    □見習記者 喜月霞  18個月內採用非手術治療或輔助手術方法即可治癒;超過18個月,治療相當複雜,效果也隨診治時間的早晚而不同。  孩子走「鴨步」當心髖關節脫位  還記得曾經風靡一時的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嗎?  每次走路時,唐老鴨的屁股翹得高高的,胸和肚子卻努力往前傾,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的,看起來憨態可掬,非常可愛。
  • 成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怎麼治?
    成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什麼時候治最好?1.什麼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既然是先天的,為什麼有的患者成年了才查出來?所謂「先天性」,就是說這個病是從出生的時候就有的。我們知道髖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組成,正常情況下股骨頭應該處在髖臼內,匹配成一個關節,可以完成各個角度的運動,均勻地承受力量。
  • 上海新華醫院陳珽: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診斷與治療
    對各種兒童先天性及後天性畸形的診治均有良好的效果。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童骨科副主任醫師陳珽仁心仁術醫兒童骨科疾病,讓生命之花重新綻放光彩。矯正畸形、復位骨折,精細的操作,一絲不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多少個不眠之夜忙碌在病床前,多少個燦爛晨曦穿行在病區裡。
  • 失業分為哪幾種類型,什麼人可以領取失業金?
    那麼失業分為哪幾種類型,什麼人可以領取失業金?網友諮詢:失業分為哪幾種類型,什麼人可以領取失業金?四川穗誠律師事務所漆歡律師解答:失業有以下類型:一、自願性失業;二、非自願性失業: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周期性失業;三、隱蔽性失業。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如何及早發現?幾個明顯徵兆能判斷
    診斷為:左側髖關節先天性脫位。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出現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也與乳母的內分泌和臀位產傷有關,分娩前母體會分泌大量的雌性激素,使胎兒的髖關節韌帶處於極度鬆弛狀態,一旦受外力(如臀位產傷)就可能發生脫位。由於起初的誤診,小患兒的病情耽誤了半年多,病症也愈加嚴重。
  • 三十年髖關節脫位疼痛不適,髖關節置換一朝解憂愁!
    劉主任詳細檢查,患者左髖關節疼痛,左下肢縮短5cm,跛行步態。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確診蔡女士患陳舊性股骨頭後脫位,並發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建議全髖關節置換。據劉萬軍主任介紹,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對於人的站立、行走、蹲坐等日常活動都非常重要。髖關節置換術被譽為現代關節外科最成功的手術之一,為廣大晚期髖關節疾病患者提供了最佳的治療方法。
  • 關節脫位會怎樣?| 下巴掉了、胳膊抬不起來了、腿不能動了
    而且不同部位的關節發生脫位,症狀也不盡相同,那麼有哪幾處關節是最容易發生脫位,且症狀是什麼樣子的呢?關節脫位分幾種類別?01 肩關節肩關節運動涉及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及肩胛骨——胸壁聯接,其中以盂肱關節的活動最重要,故臨床上習慣將盂肱關節脫位稱為肩關節脫位。
  • 髖關節半脫位嚴重嗎?若錯過了最佳治療期,或許只能手術
    髖關節半脫位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在日常中,我們可能會經常聽到有些寶寶走路慢,走的不穩等,有大部份人會認為是因為缺鈣而引起的。其不然,孩子生長發育緩慢多數和健康有很大關係,不單單只是因為缺鈣,很可能是由於髖關節發育不良或者脫位而引起的。
  • 堂姐妹走路似「鴨步」 一查竟是髖關節脫位
    直到淇淇上周發燒到縣城醫院,有位醫生覺得她走路不對勁,建議他們拍片檢查,結果發現是患了髖關節脫位。蓉蓉一查,也是同樣的問題。家長慌了神,幾番打聽帶著孩子來到廣州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東省骨科醫院)兒童骨科就診。「發育性髖脫位的患者,年齡越小,治療越簡單、效果越好,但姐妹倆都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而且脫位時間較長,只能經過手術治療」。
  • 住宅分為幾種類型 住宅類型購買注意什麼
    近段時間來,很多人雖說在工資方面沒有太大變動,但是因為房產交易情況越來越著急,很多人也是不得不去操作,其實在於房產上,越是著急,可能就越會讓事情處於一種危險情況下,往往只有是對事情有了充足準備,才能讓自己辦理事情更保險,那麼住宅分為幾種類型?住宅類型購買注意什麼?
  • 兒童類風溼性關節炎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兒童類風溼性關節炎可分為幾種類型。第一種是全身性類風溼關節炎。20%的患者表現出這種症狀。患者會有明顯的關節炎和關節炎。全身包括皮疹、發熱、淋巴結病、腹膜炎,偶爾瀰漫性出血。第二種是類風溼炎症,常見於關節炎。20%到30%的患者在發病幾個月後,容易累及全身。
  • 腰椎間盤突出症如何診斷,又分為哪幾種類型?
    生活中,很多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都要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同樣是椎間盤突出,怎麼還有膨出、突出、脫出這些區別,這些又是如何判斷的呢,下面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椎間盤的解剖結構。如上圖所示,根據椎間盤內髓核突出的程度不同,由輕到重,可以依次分為:膨出型、突出型、脫出型、游離型。一般來講,只有脫出遊離型,才有必要做手術,膨出和突出絕大多數是可以用保守治療的方法緩解症狀的。
  • 汽車玻璃膜有哪幾種類型?
    汽車的玻璃膜種類繁多不同的玻璃膜具有不同的材質和功能汽車玻璃膜有哪幾種類型?給車輛貼玻璃膜應該注意什麼?Q1、汽車玻璃膜有哪幾種類型?按照材質可以分為:1.染色膜。染色膜本身的視覺效果很好,這種膜採用水染的加工工藝,通過控制染色劑的投放量即可達到好看的效果。
  • 寶寶長短腿、臀紋不對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嗎?
    髖關節發育不良可分為兩種:症候群型和經典型。 症候群型脫位常與神經肌肉性疾病有關,如脊髓發育不良和關節彎曲,或其他形態發育異常的症候群如Larsen症候群。這些畸形可能發生於孕12周或孕18周。 經典型髖關節脫位發生於圍產期正常的嬰兒。
  • 肩關節脫位應該怎麼辦?
    肩關節脫位是一種骨科比較常見的疾病,很多人在受到外力衝擊,甚至是扭轉手臂的時候,就有可能造成肩關節脫位,一旦發生,會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肩關節脫位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處理?
  • 寶寶髖關節脫位該怎麼治療?醫生:早發現早治療可避免致殘
    寶寶是媽媽的心頭肉,如果出現髖關節脫位,那麼父母是很著急的。髖關節又被叫做杵臼關節,其周圍有強大的肌肉瓣和韌帶保護,所以十分堅固穩定。只有在強大的間接外力下才會發生髖關節的脫位。發生髖關節脫位的人群大部位是青壯年,他們在勞動或車禍時被強大的暴力衝擊時就會發生髖關節脫位。而發生在寶寶身上大部分都是先天性的髖關節脫節,其又稱為發育性髖關節脫節,是發生在寶寶身上很常見的一種先天性疾病,也是兒童中很常見的一種髖關節的疾病。先天性髖關節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大概是百分之一,而女嬰兒的發病率是男嬰兒的六倍左右。
  • 綠豆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綠豆11、依生長習性,綠豆可分為直立、蔓生、半蔓生三種類型。直立型莖稈直立,節間短,植株65釐米左右,分枝與莖之間夾角較小,分枝少且短,成熟較早,抗倒伏。綠豆22、依據綠豆種皮顏色,分為明綠豆、毛綠豆、黃綠豆、黑綠豆四種。明綠豆種皮綠色或深綠色,有光澤的綠豆佔95%以上。毛綠豆種皮為綠色,無光澤。
  • 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DDH)常見問題
    『名醫訪談』系列節目,聚國內醫學界的優秀醫師,探討常見疾病與健康問題的成因和診治,分享前沿醫療成果,助力大眾的健康生活。且看名醫風採,盡在仁心精術。本期名醫訪談,我們有幸邀請到上海十院鄭龍坡教授一起探討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DDH)常見問題。1、什麼是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DDH)
  • 提升學歷分為幾種?
    提升學歷分為幾種?學歷提升的出現給了一些人通往羅馬更便利的路徑。可是還是有很多人不明白學歷提升分為哪幾個,大多數人只以為學歷提升是一個類型。其實不然,學歷提升是一個概括總稱,它分為五種類型,這五種類型都是可以在學信網查詢的。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 成人先天髖脫位治療效果好,兩腿相差8釐米終於等長!
    7 月 24 日,在關節外科走廊上,28 歲的鄒先生因右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做了關節置換手術,正在做康復鍛鍊。鄒先生的父親介紹,鄒先生出生四十天出現右髖關節化膿,當時做了切開排膿手術,之後沒再去醫院看過,以為沒什麼問題,出現異常是在 22 歲。" 當時應該定期帶他去醫院檢查一下的,非常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