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志勇 王金剛 通訊員 趙帥
12月4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進禹城市政務服務大廳,便捷化的服務讓人眼前一亮:展板公開服務單位電話、審批自助區功能齊全、「一網通辦」全面升級……審批流程優化了,辦事程序簡化了,時間成本減少了,新規一條條出臺,問題一項項解決,實事一樁樁辦好。
近年來,禹城市高度重視、統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一連串優化營商環境的「組合拳」,激發了市場內生動力、創新活力。如今,產業連接成園、人才紛至沓來,市場主體和群眾的滿意度、便利度大幅提升,營商環境的影響力、吸引力不斷增大。
優化流程
政務服務再提速
三一城建住工(禹城)有限公司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擁有華北地區最大的構件堆場,生產能力位居同行業前列。「禹城市優質的營商環境是企業落戶的重要因素,從建廠到投產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期間禹城市委市政府了解企業需求,全力解決企業難題,讓我們真正見識到了『禹城速度』。」三一城建住工(禹城)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擁軍回憶道。
而這樣的「禹城速度和服務」,已經成為了常態。
作為一家業務範圍廣、涵蓋行業豐富的企業,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發票使用至關重要,而工作人員疫情期間不便出門,發票領用成了一大難題。了解到這一需求後,禹城市稅務局迅速聯繫該公司財務負責人,通過電話全程指導其在電子稅務局上完成了發票申領流程,當天下午發票便送到了企業手中。
這是禹城市稅務局依託「山東省電子稅務局」,開啟「線上申請+郵寄送達」發票申領模式,讓納稅人「一次不用跑,在家就能辦」,納稅人的獲得感明顯提升。2020年至今,禹城市已有2135戶納稅人享受到這一便利。
在禹城,目前企業開辦、社會事務、納稅服務、社會保障、不動產登記、投資建設等領域實現「無差別一窗受理」,類政務服務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應進必進」、標準化運行,積極推廣政務服務事項 「一網通辦」,「6+1」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實現指尖上的審批提速。
推進事權下放,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禹城市充分發揮「一枚印章管審批」優勢,統籌推行「一件事·一鏈辦理」「一業一證」綜合改革,推出「我要開超市」「我要開飯店」「我要開便利店」等20多個「行業服務菜單」,實現「群眾點單、政府上菜」,審批環節精簡65%、審批時限壓縮50%以上。
同時,積極探索「拿地即開工」改革,聚焦項目落地全過程,強力解難點、除痛點、破堵點,促進審批效能大提升、項目建設大提速。工作中,對自願申請納入「拿地即開工」推進的項目,確定項目用地選址後,形式上視同取得土地批文,提前開展後續工作,實現土地批文與項目審批並行辦理、高效推進,全市工業投資項目備案、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分別不超過1個工作日和2個工作日。
德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禹城市委書記滕海強公開表示:「禹城市領導班子到重點項目工地現場辦公已成為常態,在項目建設現場,能夠詳細了解各重點項目建設進度以及在規劃建設、施工中遇到的困難和瓶頸,就各重點項目在建設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現場協調、解決,力促項目加快推進、企業健康發展。」
創新舉措
叫響「禹快辦」服務品牌
近年來,在提升政務服務效率、創新營商環境舉措上,禹城市增速的腳步從未停止,以「減環節、減時限、減材料、優流程」為重要抓手,不斷推動審批服務提質增效,全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以實際行動擦亮「禹快辦」政務服務品牌。
近日,在德州禹城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的服務窗口前,一張張營業執照不斷被印製出來,交到元亨泰企業管理(山東)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的手中,該公司註冊地在禹城市,經營地卻在廣東省廣州市。
上述例子是禹城市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創新舉措:全省縣級首創企業「集群註冊」登記模式。為破解電子商務公司無址註冊瓶頸,今年,禹城市借鑑先進地區經驗,研究制定了《禹城市集群註冊登記管理實施辦法(試行)》,探索實現了企業「集群註冊」登記管理模式。一方面,通過集群註冊公司的託管服務,託管企業可以為進駐的集群企業提供住所(經營場所)使用,代理收發公函文書、信函、郵件等住所(經營場所)聯絡活動以及代為登記註冊、年報公示、記帳報稅等服務,真正實現了企業開辦「零門檻」。
相似的故事在禹城並不少見。
禹城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邱樹廣介紹,電商是創新創業創造的生力軍,集群註冊進一步解決了創業成本高等問題。今年以來,禹城在德州市範圍內先行探索集群註冊,以元亨泰企業管理(山東)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莒鎮電子商務產業園等在內的一批園區成為企業的創業搖籃。自8月份以來,僅在元亨泰企業管理(山東)有限公司通過集群註冊的企業已有30餘家。
禹城市委、市政府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下大氣力補短板,優服務,推進流程再造,叫響「禹快辦」品牌。設立「企業開辦專區」,企業開辦「半天辦成」;建設項目同階段業務只提報「一套」資料、實行「一窗」受理、開展「一網」審批。高頻行政許可事項減少申請資料132份,精簡審批環節32個,壓縮審批時限109天,壓縮比例分別達到22%、30%和70%。
創新「項目經理制」,49個重點項目明確「項目經理」,圖表督戰、滾動排名、動態管理,全力提升服務水平。開展「百名科長大家評」,倒逼服務升級;探索「拿地即開工」,土地批文與項目審批並行辦理,工業投資項目備案、政府投資項目各不超過1個和2個工作日。選派579名「企業首席服務專員」精準對接服務企業發展。累計減免企業稅費4.3億元,投放企業貸款61.74億元,爭取各類政策性資金18.99億元。近期,現代產業學院培訓了近500名機關幹部,在全體機關幹部中營造了服務企業的濃厚氛圍。今年前9個月,禹城市新增工業企業190家。
產業連成園
持續壯大現代產業
企業和人才是長腿的,如果沒有一個良性發展環境,是留不住的,以優質的服務實現「彎道超車」,行動背後則是禹城發展的渴求。
當日,記者來到禹城柒零新材料產業園,施工景象一派繁忙。 「這個園區是禹城市對標德清,進一步創新招商方式,採取『基金+園區』模式取得的成果,已經有軍鈦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星眾空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焓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科技型企業確定入駐。」園區相關負責人指著已經入駐的企業介紹道。
而這,僅是禹城市壯大現代產業的一個縮影。
今年,禹城市以「近學濟南、遠學德清」為突破口,進一步拉高現代產業新標杆,共在高新區規劃建設了7處專業產業園,主動承接與濟南總部經濟、研發中心相配套的高端製造業。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工業企業190家,規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2.2%、增加值同比增長7.1%、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1%;實現進出口總額21.73億元,同比增長5.4%,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
禹城樹牢高端製造業新城定位,實施產業鏈長制,將3大主導產業拆解為24個鏈條,市領導任鏈長,沿鏈聚合、打造集群。督促傳統企業開展技術改造,著力引進醫藥、化妝品等高端化工企業,實現集約集聚、循環高效、安全環保、綠色發展。通裕與東方電機合作,建設年產1000臺永磁直驅風電電機及整機製造項目,打造北方最大風電整機生產基地。借鑑德清培育新興產業「無中生有」的做法,禹城市以產業基金為引導,成功引進軍鈦金屬材料、紅石極威複合材料、寶元硬質合金等高科技企業。
或許數據更有說服力。
據統計,截至目前,2020年禹城共招商引資過10億元項目11個,落地項目27個,總投資30.2億元;建成柒零新材料等專業園區17處,德州高新區畝均稅收提升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營業收入、利潤均列德州各縣市區第1位,工業用電量增長達8.4%。1—10月,GDP增長2.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5.28%,稅收收入增長7.18%,進出口總額增長5.4%,實現換道超車、逆勢上揚。
植綠不止,青山可望。如今的禹城,一批批人才紛至沓來,一個個項目相繼落地,當地政府正以一張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一茬的堅持,踐行著新時代發展理念。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