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a,這座牆這麼長,是幹什麼用的呢?
這個啊,說起來話就長嘍。。。
我第一次去德國東部要在10多年前,當時路過不少城市比如Halle,都是破破爛爛,人跡罕至。隨後幾年由於各種原因又多次去東德,總體印象依然不佳---人口減少的厲害,不少城市空空蕩蕩。但這次再去,就感覺兩德區別已經不大,人民彬彬有禮,臉部的表情也舒展了;城市裡破舊的房屋修繕了不少,當然還是有大量的房屋沒人住。德國東部房子很多都出奇的便宜,100萬人民幣真的能買到大別墅---只要位置不挑。
我在一個叫Wernigerode的東德小鎮轉,看到城中相當多的木架結構房屋,都維護的相當好,這些房屋有些已經沒有主人了,比如其中一名為最窄房屋的,現在遊客可以進去參觀。門口的介紹是此房屋最後的主人在1976年就過世,再也沒有人住進去(估計當時東德的政策,房屋也沒有私有化),房屋當然就越來越破舊,後來還是統一後國家出錢來繼續維護。兩德剛統一時,東德城市裡的老建築要麼毀壞要麼破舊的沒法看,經過這20多年的恢復,總算大體差不多了。當然這個是後話,以後會慢慢談。
其實從我待的地方去兩德過去的邊境---比如黑森和圖林根邊界,就是兩個小時的車程。他們的邊境解封,也就是20多年的事,沒有多遙遠。
我們去哈茨山裡度周末,開車多次經過之前的東西德邊界。顯然,當時的邊境與我們想像的不一致---他們的邊境相當曲折,或者說,兩德統一後,政府刻意把公路在東西德之間來回連接,這樣就導致了,我們明明看到一塊牌子顯示已經越過邊境,可開了沒多久,又出現一塊牌子顯示正在越過邊境,在一條公路上這樣的情況會反覆出現四五次之多。
這樣反覆通過邊境,就讓我們有機會找地方停車,去看當時的東西德邊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注意,德國人在幾乎每一條公路,越過之前邊界的地方,都會立上牌子,上面說明此地的邊界是什麼時候開放的,當然每一個邊界並不是同時開放,有時間的細小差別。
我們都知道柏林圍牆,但其實當時的東西德邊境,東德政府修建了長達1400公裡的隔離帶,這些隔離帶多是用兩道隔離鐵絲網製成,鐵絲網上有照明措施,在兩條鐵絲網中間會有崗哨,很多邊境地區埋有地雷。這條長長的隔離帶幾乎成了鐵幕的標誌,實際上,此隔離帶一直向南延伸到保加利亞與希臘和土耳其的邊界。在如今的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亞等等東歐國家與西方國家的邊境地區,我們依然能找到不少類似的牆,鐵絲網,只不過現在都已經作為紀念物存在了。
當年的東德政府修建的隔離牆是這樣的。
在Eichsfeld,
通過之前的照片可以看出,此地之前曾是一個很大的邊境海關。如今則只是一條一般公路了。
下圖的裝置,是當年東德政府修建的,用以緊急關閉邊境的堵塞機關。
當年的東德海關,在辦公室內,依然保留有進入人員的名單。當年,西德老百姓允許在規定時間內進入東德,我認識的不少德國老人當時都去過東德旅行,但東德老百姓進入西方國家就非常困難。
當年東德邊境地區的辦公樓。
如今的德國政府刻意保留了相當多的邊界建築,它們有的改建成博物館來展示當時東西德的狀況(這樣的邊界博物館在德國有幾十處之多),有的則直接立在那裡,僅僅簡單說明。
近期的幾篇文章,會陸續談談東德的現在,敬請關注。
本人的德國微信小店,春節期間加發了五十張50元春節禮券,可進小店領取(有效期至3月30日),小店可長按下面二維碼進入,本微店由本人負責,商品均為德國直郵,感謝您的惠顧。如有疑問可直接與在職客服或微信mrpengliu聯繫。
由於蘋果與騰訊打官司,蘋果手機用戶的打賞功能被去除。蘋果手機用戶可通過長按下方二維碼並識別,打賞本文,小賞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