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大筋?如何鍛鍊大筋!「典傳筋骨體系廣州站」

2020-08-23 資天文化

傳統武術最初起源於戰場,將士手握重兵,馳騁拼殺,只爭你死我活,將其他置之度外。由於兵器沉重,需要夾緊兩臂,才能揮動,此時依靠身動帶動器械,人體軀幹得以強化,由此可知,「夾肘合肩」 乃整合一身勁力之關鍵。長時間的徵戰使得肌肉力早已經無法支持,於是肌腱開始慢慢佔據主導,起了莫大作用。而這肌腱位於肌肉兩端,連接於骨骼之上,或者存身於關節之間,使得關節能夠崩彈,謂之「大筋」,這種動作被稱之為「抻筋拔骨」。

抻筋拔骨

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大筋」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介於關節之間,用於固定骨關節,並且保持關節有一定彈力的肌腱韌帶。另一類連接「肌肉」與骨關節之間的,區別於肌肉,但又跟肌肉連為一體的物質,如「跟腱」就是其中一種。有骨節的地方就有「大筋」,所以整個人體被大筋所連接著。

大筋系統

西方-德國的羅伯特-施萊普也寫了一本叫做《筋膜健身》的書,他是德國筋膜研究領域先驅,人類生物學博士,心理學碩士,他在德國烏爾姆大學擔任筋膜研究中心主任。說明了人類已經開始注重筋膜的研究,這對未來的體育運動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並明確提出了未來屬於筋膜這樣的說法。

羅伯特-施萊普

筋膜健身

拳譜中有雲「漲筋騰膜」,這個「筋」就是指大筋,這個「膜」則是指筋膜,大筋與筋膜之間是有區別的,但兩者之間又有著很大的聯繫。《易筋經》中講到「筋膜,骨外物也。筋則聯絡肢骸,膜則包貼骸骨。筋與膜較,膜軟於筋;肉與膜較,膜勁於肉。膜居肉之內,骨之外。包骨之物也。其狀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氣竄於膜間,壯其筋,合為一體,乃曰全。」

筋膜

人們在運動時,一般很難分清到底使用的「大筋還是肌肉」,所以比較含糊。健美運動員,就是通過不斷刺激肌肉,使其變得發達而有線條,而我們練拳又恰恰相反,我們要儘量避免肌肉用力,使肌肉處於放鬆的狀態,藉助各種阻力使大筋拉緊,而後能夠崩彈,產生更快的速度和勁力。一個好的武者,一定是對自己的身體結構非常熟悉的,這樣先區分而後盤練,才可以有質的改變!

肌肉鍛鍊

我們脫開氣不談,因為無從考證,但我們大筋開發好以後,確實能夠用大筋帶動人體骨節崩彈,久而久之,會出現骨架與皮肉間脫離開這樣的狀況,就如同貓的背部皮肉可以一抓一大把,此時我們認為這種狀態為「骨肉分離」。同時也認為氣血可以在其間流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騰膜」之法其實在訓練時,我們只要把大筋的崩彈訓練出來了,大筋有了,筋膜自然也就騰起來了。

「骨肉分離」

《易筋經》又有雲:「且雲易筋者,謂人身之筋由胎稟而受之,有筋馳者、筋攣者、筋弱者、筋縮者、筋壯者、筋舒者、筋勁者、筋和者種種不一,奚由胎稟。如筋馳則病,筋李則瘦,筋糜則萎,筋弱則懈,筋縮則亡,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則康。」充分概括了「大筋」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我們在日常訓練中比較重視肌肉的訓練,因其可見,效果直接。而大筋位於關節之間或者介於肌肉兩端,連接於骨節之上,容易為我們所忽視。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筋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由此可知「大筋」遍布周身,且與骨節相伴而行,大筋通肝,肝通神,經常訓練大筋,可使精神矍鑠,神採奕奕。

相關焦點

  • 太極拳抻筋拔骨,如何鍛鍊大筋!典傳筋骨體系廣州站
    古人云: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形容一個人身體好為「筋骨好」。由此可見,筋骨對於武功和身體都很重要,練武要練筋骨。所以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太極拳中大筋的作用!,通過靜態的撐拔,稍節的繃起,可以更好的鍛鍊我們的肌腱韌帶,使其由緊到松,由松到柔,積柔成韌,為後面的發勁服務的話,那麼無論發不發勁,其「蓄勢」的過程已經完成,如何發勁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 開胯如何科學做?-典傳筋骨體系
    一、典傳筋骨體系之開胯:松胯要想開胯,第一步先找到胯關節在哪?讓胯關節能夠運動起來,通過橫向旋轉運動,慢慢讓胯關節松活下來,也就是松胯。典傳筋骨體系,將開胯中的松胯放在首要位置,動作如下:1、兩手捏住盆骨兩邊2、腳尖朝前、膝蓋朝前、頭朝前,保持重心穩定3、兩手輔助用力,讓胯關節進行橫向水平的旋轉
  • 習武之人你真的知道什麼是大筋嗎?
    諺云: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筋骨撐拔」就是修煉筋骨皮的方法。「筋骨撐拔」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各門派、拳種皆存有的一種修煉「外形體」功夫綜合方法的名稱。在討論「筋骨撐拔」方法之前,首先要知道是什麼大筋。
  • 「筋骨開發答疑解惑」筋骨開發「開胯」的重點是大筋嗎?
    :刀哥老師好,我想問下筋骨開發「開胯」的重點是大筋嗎?筋骨開發發起人刀哥:你好,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筋骨訓練的朋友向我諮詢過,在訓練開胯的時侯,大筋不大筋的並不是特別重要(因為我們道韻筋骨體系「傳承版」在訓練其它關節時,可以同步「強化」訓練到大筋)。
  • 站樁如何練筋骨-典傳筋骨體系
    站樁如何練筋骨-筋骨力傳統武術在功力訓練方面有一個名詞叫筋骨力,近些年來也被捧得很神秘,一提練功必定有抻筋拔骨、挑起大筋之類的說法,什麼筋長力大,骨重筋靈,「筋骨力」最早是中醫裡的概念,《黃帝內經》就曾提到「筋為剛,骨為幹」,中國傳統武術裡筋骨力訓練也是一個核心內容,形成了區別西方肌肉訓練的獨特體系。主要談談我對筋力的認識。
  • 內家拳中的伸筋拔骨練法是什麼?典傳筋骨體系廣州站
    大家好,關於內家拳伸筋拔骨練法想必大家都比較關注,內家拳伸筋拔骨如何練習,什麼叫伸筋拔骨,通過下面,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了解內家拳伸筋拔骨。,古人云: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內家拳的練習中有「伸筋拔骨」的說法也暗合了武術和中醫的筋骨理論,而筋骨理論正是指導內家拳練習的重要環節。內家拳伸筋拔骨的根基是「打開骨關節」,使連結關節的大筋(彈性物質,用以固定關節)能夠拉伸彈射,打出如同彈弓般的崩彈勁力,即快,又透,且輕鬆無比,並且可實現連續不斷的發勁!
  • 內家拳中的伸筋拔骨練法是什麼?典傳筋骨體系廣州站
    大家好,關於內家拳伸筋拔骨練法想必大家都比較關注,內家拳伸筋拔骨如何練習,什麼叫伸筋拔骨,通過下面,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了解內家拳伸筋拔骨。人體筋骨一、伸筋拔骨的好處內家拳中,古人對筋骨早有認識,古人云: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其中的外練筋皮骨就是我們訓練筋骨的方法,伸筋拔骨!
  • 內家拳抻筋拔骨,內家拳如何練抻筋拔骨-典傳筋骨開發
    內家拳抻筋拔骨-骨架和大筋我們在開始練拳的時候,就知道要通過撐筋拔骨來訓練骨架和大筋。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整個身體變得慢慢的松活。同時能夠用大筋的崩彈來帶動整個身體骨架的運動,無論是速度還是勁力,都得到質的提升。
  • 什麼是沉肩墜肘,科學練習方法-典傳筋骨開發
    什麼是沉肩墜肘說得簡單一點就會一種肩膀放鬆的狀態,肩膀緊張的時候,肌肉崩緊,兩肩就會架起來,同時力會上聳,加上肩頸肌肉相連,脖子也會受到牽連,打拳的時候不僅力不容易傳出去,還容易震頭。所以聳肩狀態除了在防禦,保護頭部的時候很少會出現。
  • 八卦掌筋骨齊鳴,如何科學練習-典傳筋骨體系
    八卦筋骨齊鳴,不少練八卦的愛好者都聽說過筋骨齊鳴,但卻不知如何練八卦可以練出八卦筋骨齊鳴。,其實是練八卦時身體筋骨在用力,或者震顫之間產生的大筋運動發出來的聲音。所以八卦愛好者要想練好筋骨齊鳴,也是具備這兩種條件。也就是很多人八卦掌朋友看過,拳譜中常說的:「練拳第一步,抻筋拔骨」。 撐開大筋,拔伸骨節,使得人體大筋能夠得到第一步,初步崩起。至此筋骨已經做好筋骨齊鳴的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也就是使筋骨能夠震顫,使其發出聲音。就是筋骨發力,活著說運動,這在八卦掌發力中可以實現。這就是會出現筋骨齊鳴聲音。
  • 道韻筋骨開發 什麼是傳統武學中的文練法?易膜漲筋騰膜的重要性
    在上一期中,道韻國術教研室跟大家分享了《什麼是傳統武學中的武練法?易筋撐筋拔骨的重要性》,我們明白了武練法撐筋拔骨的重要作用。那麼本期跟大家聊聊《什麼是傳統武學中的文練法?易膜漲筋騰膜的重要性》。傳統武術中文練與武練之間的關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 大成拳發勁技巧,科學解析-典傳筋骨開發
    大成拳發勁大成拳發勁大成拳的發勁修煉是「形、神、意、氣、力」並重的系統訓練,練的是筋、骨、氣、血、肉、精、神諸類人體要素,周遍百骸。筋骨鍛鍊充分集中的體現在「形」的鍛鍊之中。王薌齋先生在《拳論》中曾有論述。
  • 「道韻國術」道韻筋骨三大體系有哪些不同?如何達到易筋易膜易軀
    #筆者最近發現有很多功夫、筋骨訓練愛好者,對道韻筋骨三大體系不是太了解, 有的認為道韻和*傳是一個體系,實際上通過課程體系、視頻展示、學員反饋、團隊教練水平,教學模式等,發現並不是一回事,道韻筋骨體系(功力版),講師承,更注重傳承,更適合於真正的傳統武術愛好者,能夠真正達到 「易筋、易膜、易軀」功效!
  • 太極拳發勁訓練:太極拳需要盤練筋骨嗎-典傳筋骨開發
    太極拳發勁訓練是否需要盤練筋骨,要從什麼是筋了解。1. 太極拳練發勁-大筋「筋」在廣義上包括筋膜、肌腱、韌帶。我們在 太極拳發勁訓練過程中所說的筋,具體物質大部分是指韌帶而言。太極發勁訓練的本質是要把自身的筋骨運動體系進行改變, 太極拳的核心是身體骨架結構、骨骼質量的提高、運動模式的變化。
  • 骨正筋柔,如何養筋
    可以這樣說,如果你不懂得養生的道理,你就不可能真正明白柔則養筋的本義,更不會真正掌握如何養筋的方法。練筋養筋,養練結合。世傳練筋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夠養筋的方法,據我所知,其實並不是太多,而意拳站樁既能養筋,又能練筋,是一種養筋練筋、養練結合、養練合一的練功方法,可以說是行之有效且效果顯著。
  • 太極筋骨齊鳴,太極拳練的筋骨齊鳴如何練習?-典傳筋骨開發
    太極筋骨齊鳴,不少練太極的愛好者都聽說過筋骨齊鳴,但卻不知如何練太極可以練出太極筋骨齊鳴。1、太極筋骨齊鳴:筋骨齊鳴的本質太極筋骨齊鳴的本質,其實是練太極時身體筋骨在用力,或者震顫之間產生的大筋運動發出來的聲音。我們可以想像古時候的弓弦,那時候的弦都是牛筋做的,輕輕撥動,弓弦會發出「嗡嗡嗡」的顫鳴聲。
  • 道韻筋骨開發 什麼是傳統武學中的武練法?易筋撐筋拔骨的重要性
    傳統武學訓練中的「筋骨開發」武練法撐筋拔骨部分,初期訓練可以把人體拆分成十二個部分,分別地進行相關訓練,身勁的重點是肘、肩、胯、肋、背和內練。通過一段時間的專項開發,我們的局部「整身勁」越來越強。此時,我們需要將勁力滲透到梢節,突破困在身上的瓶頸,比如我們的稍節手和手指,所以我們除了需要練習胯、肩、肋、背等大關節以外,同時也需要練習手指、手腕、腳踝、膝蓋等其他容易被忽視的小關節(指腕膝踝等小關節盤練為道韻筋骨傳承體系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也是區別普及體系的衡量標準之一)。
  • 身體基本的筋(勁)路系統——何靜寒
    ,那麼上半身如何呢?」「騎文」主要在談兩腿內側的一條大筋,它不但連貫整條腿三大關節,而且可以透過胯骨經會陰而相互連結成一個拱形結構,我們稱為「襠」,這個拱形的襠除了把兩條腿合而為一併與骨盆連結之外,「十二筋脈」(又稱「十二筋經」)的涵蓋廣泛,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坊間「十二筋經分布圖」,我在此把人身筋路歸納為六條來鍛鍊,在此之前,先要建立身體的中軸管道,這是圍繞著脊椎而形成的一條通路
  • 如何鍛鍊筋骨?筋骨、關節、內臟如何使用
    這恰恰說明很多人沒有筋骨鍛鍊的概念。筋的說法很亂,其實古人講得很明白,「筋者,肉之力也」,筋就是產生力量的肌肉。再具體講,就是能夠發力的肌肉束、關節結構和聯絡機體的緻密結締組織。然後講筋骨要練成什麼。骨架是天然的支撐結構,骨架咬合的好,身體自然能夠支撐更大的力度。
  • 效果很明顯,緩解肩頸酸痛問題-典傳筋骨體系廣州站
    現代人長時間的伏案工作,肩頸痛已經不是什麼罕見的問題了,而大多數人並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或者是沒有找到好的鍛鍊方法。今天我來教您一個不需要器械、場地的一個開肩方法,幫助您緩解頸肩疼痛的問題!長時間伏案工作開肩就是把肩和大臂之間的連接處,經過特定方法的鍛鍊,使其具背既柔韌又有彈性的特徵;鍛鍊肩部、大臂的筋骨張力,促成肩、肘,手三節具備自然順暢的整勁,形成「身備五張弓」中兩肩之弓的科學方法。是典傳體系的基本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