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學訓練中的「筋骨開發」武練法撐筋拔骨部分,初期訓練可以把人體拆分成十二個部分,分別地進行相關訓練,身勁的重點是肘、肩、胯、肋、背和內練。通過一段時間的專項開發,我們的局部「整身勁」越來越強。
此時,我們需要將勁力滲透到梢節,突破困在身上的瓶頸,比如我們的稍節手和手指,所以我們除了需要練習胯、肩、肋、背等大關節以外,同時也需要練習手指、手腕、腳踝、膝蓋等其他容易被忽視的小關節(指腕膝踝等小關節盤練為道韻筋骨傳承體系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也是區別普及體系的衡量標準之一)。
在進行人體十二處專項開發之後再進行「整體組裝」,這時候我們可以說功夫略有所成。能夠使關節「松活」起來,大筋變得更加富有彈性,掌握單關節的發勁,特別是整個髖肩的合勁,打擊的速度更快,勁力更加完整。「武練法」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把一把好鋼變成一把利刃,一把具備很強「穿透勁」的利刃。
道韻國術「四大版塊」包含了文練、武練、橫練與呼吸吐納,簡單來說可以概括成六個字:「易筋」、「易膜」、「易軀」。武練法對應著易筋即撐筋拔骨,武練法「十二大開」十二處練法包括:開肩、開肘、開腕、開指、頭部訓練、開肋(開胸)、開背(開脊)、開腰、開胯、開膝、開足(開踝)、內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