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碎玻璃之夜,到納粹反猶「大屠殺」,德國排猶情緒高漲的導火索

2020-12-14 歷史的小諸葛

導語:極端民族主義在德意志的畸形發展

1929年大蕭條後,納粹將流淌在德意志民族血液中的民族主義思想充分發掘,在畸形發展中生長出了法西斯主義。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開始大肆壓迫反對納粹的政黨和各界人士,在扳倒了魏瑪共和國政權後,他又將民族矛盾指向全歐洲最具財富的智慧的民族——猶太人。1938年11月9日夜,納粹終於開始從言語污衊轉變為對猶太人的燒殺搶掠,無數猶太人教堂、店鋪、私人住宅被納粹洗劫搶掠,後來的史學家們將這一事件稱之為——"碎玻璃之夜"。

一、德國的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這個詞最早起源於中世紀法蘭西,英法百年戰爭中,法國在抵禦盎格魯-撒克遜人的侵略中逐漸發展出一種忠於民族的家國情懷,最終憑藉著這種精神贏得戰爭,並完成了國家的統一。

到了近代,民族主義思潮在歐洲不斷發展,拿破崙戰爭時期隨法國大軍向中歐和東歐傳播。1814年拿破崙輸掉了萊比錫民族大會戰,可法國人的思想卻永遠留在了德意志的土地上。

一戰後,德國人普遍為戰敗感到羞恥,在原德軍總參謀長古德裡安和納粹的鼓動下,德國民眾心中的那種民族自豪感開始畸形發展,極端民族主義和排猶主義思潮開始在20世紀20年代末的德國大地上瘋狂生長。費舍曾這樣說道"在納粹德國的學校裡,教唆學生去憎恨猶太人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

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一書中曾這樣寫道:雅利安人在世上最大的敵人就是猶太人。不單單是希特勒本人將猶太人視為低劣種族,戈培爾、海德裡希等高級將領也對猶太人充滿仇恨。

1933年後,在民意支持下上臺的納粹黨接連頒布多項反猶政策。1935年9月,德國國會通過了《德意志公民權法》和《德意志血統及榮譽保護法》,這兩部分法律成為德國反猶的法律基礎,使德國的反猶活動合法化。

身處德國的猶太人雖然感受到了整個國家的壓力,但他們卻沒有預先撤離德國,而是坐以待斃。筆者查閱大量史料,總結出以下兩方面原因:一來德國猶太人仍然對納粹抱有幻想,他們認為這種種族主義的狂熱狀態很快機會過去;另一方面則是德國猶太人領袖的誤導,這些猶太人領袖已經長期定居德國,他們將自己視為德國的一部分,他們號召自己的同胞以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忠心,消除納粹和其他德國人對猶太人的歧視。

二、碎玻璃之夜

到了1938年,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開始變本加厲。這一年的20月28日,近兩萬名猶太人在並未收到任何通知的情況下被德國政府驅逐到波蘭。波蘭政府自然拒絕他們入境,於是這批猶太人只好在兩國邊境定居。

在被驅逐的人中,有一位叫做貝爾塔的猶太女孩兒,她將自己被驅逐期間的經歷寫下來寄給了遠在巴黎的哥哥格林斯潘。格林斯潘在得知了妹妹的遭遇後,立刻找到德國駐巴黎大使求助,在遭到拒絕後,衝動的格林斯潘居然向這位大使的腹部連開三槍,導致其不治而死。

這一事件傳回德國後,迅速發酵,成為德國排猶情緒高漲的導火索。1938年11月9日,希特勒和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在準備出席啤酒罐政變15周年的慶祝儀式時得到巴黎傳回的死訊,立即決定擴大對猶太人的迫害。

當晚,在希特勒的授意和慫恿下,德國各地的希特勒青年團、蓋世太保、和黨衛軍裝扮成平民走上街頭,開始對猶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進行瘋狂地破壞。納粹黨衛軍保安處頭子海德裡希也指示手下:不得對示威進行任何阻攔,只需保證德國人的財產不受損害即可。猶太人的商店可以搗毀、猶太人如果反抗可以立即逮捕。

11月9日到11月10日凌晨,僅僅一個夜晚,全德國各地就有超過七千間猶太商店被砸毀,近三百間猶太教堂被毀,三十餘家猶太百貨公司遭到縱火,就連奧地利的猶太教堂都受到波及。

許多猶太人建築的玻璃被打破,這些碎玻璃在月光的照耀下散發著水晶般的光芒,因此被後來的德國人諷刺地稱為"水晶之夜",也稱"碎玻璃之夜"。

事件中遇害的猶太人更是不計其數,僅僅一個夜晚就有上百人死亡,被捕人數超過三萬。這些被逮捕的人大多被送往集中營,雖然有一部分人能夠在集中營裡活著離開,但也都被要求強制離開德國。

三、後續影響

這一事件很快傳到了世界各地,許多國家政府選擇與德國斷交來表示抗議。但對於德國納粹政府來說,"碎玻璃之夜"只是他們迫害猶太人的第一步。在20世紀30年代,德國已經在國際輿論中佔得上風,因此即便美國召回駐柏林外交官,也不會使希特勒和納粹德國的行為有任何改變。

"碎玻璃之夜"標誌著納粹對猶太人迫害的開始。在希特勒的計劃中,不僅僅是猶太人,吉普賽人、波蘭人以及活躍在歐洲的布爾什維克主義者都是其迫害的對象。因此,希特勒一方面制定侵略波蘭的作戰計劃,一方面構想日後建立大德意志帝國的"美好圖景"。

1939年9月,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拉開帷幕。德軍僅用了一個月便拿下波蘭,隨後便對波蘭境內的猶太人展開大屠殺。1942年元旦後,納粹秘密警察海德裡希在柏林萬湖旁的一座別墅中召集納粹14個部門的高級官員舉行會議,制定了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的徹底方案。

對於納粹集中營的描述,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有很精確的刻畫,當時的德國社會也不乏辛德勒這樣尚存良知的人存在。但在整個國家的普遍意志下,少數人的聲音註定遭到埋沒。

據不完全統計,從"碎玻璃之夜"起直到二戰結束,全世界受到迫害的猶太人有近千萬之眾,被納粹以各種殘忍手段屠殺的猶太人也超過六百萬人。

結語:

誠然,我們認為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不隨任何個人意志而改變的,但當個人的決策能夠影響到歷史事件時、歷史發展中的偶然性因素便會起到重要作用。如果那位巴黎猶太人沒有殺死德國大使,那麼"碎玻璃之夜"還會發生嗎?

歷史發展從來都是偶然性與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結果,歷史不能從來不能假設,從"碎玻璃之夜"事件的來龍去脈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德國大使遇刺的消息傳回國後,僅僅幾個小時,全國各地就十分默契地發生了大規模排猶事件,顯然這是納粹早已準備好的行動。因此可以斷定,即便沒有這位巴黎猶太人的一時衝動,納粹也會想方設法將矛盾和怒火發洩到猶太人的頭上。

這是民族仇恨和極端民族主義在德國發酵的結果,並非任何事件或個人可以扭轉的,在歷史的車輪前,任何人都只能默默順從。寫到這裡,筆者忽然想起了凱撒大帝在發動內戰前說出的那句名言:"骰子已被擲下,只能繼續前進。"

參考資料:

[1] (澳)奧爾佳·霍拉克著. 從奧斯威辛集中營到澳大利亞 一位納粹大屠殺倖存者的記憶[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0.01.

[2] (以)丹·巴旺(D.Bar-On)著;張嚶嚶譯. 恐懼與希望 納粹大屠殺倖存者及其後代子孫[M]. 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3] 單世聯,郎靜.作為文化的反猶主義與納粹大屠殺--單世聯教授訪談錄[J].中國圖書評論,2016,(3):4-12.

[4] 倪梁康.胡塞爾與猶太人問題[J].晉陽學刊,2016,(3):70-76.

[5] 胡博文,王慶陽,許浩.從"水晶之夜"看歷史發展的必然與偶然[J].中外企業家,2015,(5):250-253.

相關焦點

  • 楊夢︱從奧斯維辛到南京:中國的納粹屠猶教育
    根據美國大屠殺紀念館的定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及其幫兇共殺害了大約六百萬名猶太人,這種有組織的、官僚的、國家支持的迫害和謀殺活動被稱為納粹屠猶。研究納粹屠猶的國際權威專家鮑爾教授特別指出,「無論你生活在中非、中國、南太平洋,還是瑞士,你必須意識到種族滅絕屠殺的危險。納粹屠猶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要使人類儘可能遠離極端形式的大規模屠殺行動」。
  • 二戰時期,為什麼納粹德國一定要針對猶太人?
    二、歐洲反猶思想由來已久。數千年來,歐洲排猶浪潮此起彼伏,排猶思想很深。比如,大家都知道猶太人善於經商,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歐洲各國歧視,限制猶太人的各種活動,禁止猶太人擁有土地,田產,從事政治活動,甚至參軍打仗(一戰時期的德國,奧匈帝國除外)。所以只剩下商業領域,結果人家經商有道,成了富裕階層,又進一步遭到了普通民眾的仇視。
  • 是什麼讓納粹德國完成了對600萬猶太人的大屠殺?說出來你可能一點...
    1933年,希特勒一上臺,就開始大肆宣揚反猶的種族主義,但最開始納粹的反猶措施只是對猶太人進行各種限制,如限制猶太人工作、限制猶太人出現在公共場合,不允許德國人去猶太人的商店裡購買東西。 之後反猶行動升級,1935年通過《紐倫堡法案》,剝奪猶太人的公民權利,驅逐出境,但也沒有到屠殺那一步。
  • 三分鐘了解納粹為何反猶,原來也是一言難盡……
    而到中世紀之後,歐洲的反猶實踐得到延續。在當時的許多歐洲城市中,猶太人被限制只能居住於專門的「猶太社區」(ghettos)中,有一些地區甚至要求猶太人在衣服上佩戴專門的黃色徽章,或者專門的猶太帽子(Judenhut)以示其有別於基督教徒,所以後來納粹讓猶太人戴臂章的做法也是把歷史上歐洲曾經出現過的作法重新撿了起來。
  • 李公明|一周書記:納粹反猶宣傳中的圖像與……圖史互證
    聚焦在納粹的反猶宣傳這個專題上,作者在「序言」中說:「相當出人意料的是,在大量這方面的文獻資料中,《德意志公敵》竟然是第一部深度探討世界大戰中納粹狂熱反猶描述的論著」。首先是他認為過去未被充分利用的奧貝爾海特曼檔案和在德國科布倫茨的主要國家檔案館完整保存的《每周要聞》在他的研究中起到關鍵作用,其次是關於納粹海報的宣傳作用,他認為過去「較少被經常研究」,列舉了Franz-Josef Heyen有關牆報的基本事實的概述著述和Jurgen Bernatzky的著作中研究了納粹海報的反猶主題。
  • 美國大使一條推特,點燃了波蘭人的反猶情緒
    到目前為止,這條推特已經受到了超過1500條評論,其中大部分都是來自波蘭人的「回擊」: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模仿了莫斯巴赫的句式,先是紀念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復活節正是因他被釘十字架之後又復活的傳說而設立),然後祝賀基督徒們「復活節快樂,哈利路亞」,最後附上了一張復活節彩蛋籃的照片。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納粹德國迫害的猶太人到底有多慘?
    有些人覺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猶太人通過操控經濟,利用資本運作來盤剝戰敗的德國,導致了德國極端反猶。這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是有一定依據的。問題在於這些人看問題過於簡單化,「猶太人」是個很大的民族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資本利用金融手段收割德國的巨量財富,這是事實,這其中猶太財團得到了大量利益也是事實,但是後來納粹反猶對於這種可以參與收割一個國家財富的猶太財團,有什麼關係?更不會傷害到這些財團高管和巨頭們的分毫!
  • 我讀︱納粹反猶宣傳與今日阿拉伯世界的極端思潮
    二戰後,激進的反猶主義和法西斯思想在歐洲政治領域中銷聲匿跡,但在阿拉伯世界卻隨著以色列建國與歷次中東戰爭的爆發,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當代恐怖主義威脅下,納粹德國煽動阿拉伯人仇視猶太人的暴力宣傳引起廣泛關注。
  • 南京大屠殺,為何連德國納粹都感到驚駭?原來日軍幹了這事兒!
    今天,我通過一位當年親眼目睹南京大屠殺的德國納粹,對這場大屠殺的認知來揭露日軍的暴行。 這位當時住在南京的德國納粹是這樣評價南京大屠殺道:「南京大屠殺的殘暴景象實在觸目驚心,讓我感到驚駭不已,南京大屠殺簡直是「野獸機器」的暴行。」
  • 水晶之夜
    納粹德國管它叫——水晶之夜。 3 當時的德國政府堅持說,這是一場因為拉特被殺事件導致的愛國民眾自發暴動。 然而就在戈培爾發布演講後的幾個小時裡,聚集在一起的地區納粹黨領導人已經向地方機構發出了指令。 ——勒龐《烏合之眾》 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烈焰中的伯爾尼廣場(Boerneplatz)猶太會堂。4 歷史學家們說,水晶之夜是德國納粹黨對猶太人有組織屠殺的開始。 不過納粹對猶太人的仇視態度,當然不是在這一夜突然發生的。
  • 第一解讀丨德國納粹為何選擇集中營式大屠殺
    奧斯威辛集中營是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在歐洲修建的最大的集中營,1940年至1945年期間,共有110萬人在這裡被德國法西斯所害,其中包括大約96萬猶太人
  • 猶太人的噩夢:「水晶之夜」那一晚,到底發生了什麼?
    猶太人可能沒有想到,看似損失不太高的「水晶之夜」,卻是由德國納粹黨員和黨衛軍在德國全境範圍內發動的,也成為了納粹對猶太人有組織清洗的開始。那麼,一場簡單的砸玻璃,為何演變成席捲歐洲的大屠殺呢?要討論這個問題,就要從猶太人和歐洲各國的矛盾說起。從中世紀起,歐洲和猶太人之間因為信仰和文化,就存在著諸多矛盾,反猶主義的高漲也促使猶太人歷史上多次遭到屠殺。
  • 「刀刺在背」傳說,為何德國社會認為一戰戰敗是猶太人搞的鬼?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暴行可謂震驚世界,為何納粹排猶?具體原因非常複雜,「排猶主義」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相當複雜的背景,歐洲各國在歷史上幾乎都有過排猶行為,甚至一直到現在,歐洲各國或多或少也有排猶情緒,其中保守的東歐國家相對更嚴重。
  • 大屠殺的目光倫理 ——西方電影的大屠殺話語及其困境
    南京大屠殺受害者達30萬,但在西方歷史語境中,南京大屠殺通常被認定為massacre(西方中心論在話語執行中對歷史的篩選)。顯然,大屠殺之「大」不是數學意義的「大」。同樣是屠殺,Holocaust有著強烈的話語規定性:當「屠殺事件」(massacre)指涉發生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集體滅絕行為時,才被判定是「大屠殺」。
  • 反猶太的不止是希特勒--歐洲反猶往事
    此案撕裂了法國社會,青年人紛紛變成了反猶先鋒,太特麼黑暗了,他們從反猶,轉向了反體制。法國必須重新改造,作家莫拉斯成了運動的領袖。莫拉斯的主要觀點:一,亨利上校是被猶太人暗殺的,他是法蘭西英雄。1879年,記者馬爾成立了「反猶同盟」,正式主張以立法手段限制猶太人。那麼,民間已經有了廣泛的反猶情緒,德國的學術界呢?跟法國公知不同的是,德國學術界也把猶太人視為災難。
  • 德國反思納粹上臺教訓
    本報記者 管克江攝 德國總理默克爾1月30日在柏林為一個反思納粹上台歷史的展覽揭幕,標誌著柏林2013主題年活動正式啟動。從1月30日到11月9日,柏林各大博物館和文化場所將舉辦500場活動,回顧1933年納粹上臺到1938年反猶騷亂那段歷史,反省歷史罪行,防止極端主義和新納粹主義抬頭。
  • 納粹德國的逃亡者
    、李強自1933年希特勒上臺到1945年二戰結束,共有50萬人逃離德國,其中大部分為猶太人。其中,愛因斯坦、卡西勒和弗洛伊德是少數在大屠殺開始前就得以逃離德國的猶太知識分子。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個卓越的物理學家,但他對政治的敏感程度也是極高的。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正式就任德國總理,德國進入納粹時代。就在同一天,愛因斯坦攜妻子愛爾莎一道,成功逃離德國,踏上了去美國訪問的旅途。
  • 德國納粹萬字標誌是希特勒設計?這個符號究竟包含了什麼意義?
    戰是人類的浩劫,也是德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希特勒。  希特勒發動的戰爭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也給德國人民帶來巨大傷痛,差點讓德意志民族走向滅亡。  所以希特勒在德國民眾心中不是救世主,而是魔鬼;跟希特勒一樣被深惡痛絕的,還有納粹禮、納粹軍服和那個臭名昭著的萬字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