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關於《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保護規劃》)的批覆在陝西省政府官網公開。
其中,《保護規劃》明確劃定了西安歷史城區的保護範圍為,即環城路外側紅線(立交或環島處以主線外側紅線為邊界)以內的區域,面積約13.5平方公裡。
北院門、三學街、七賢莊3片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範圍也得以劃定,面積分別約224公頃、50.2公頃、19.9公頃,具體保護範圍和面積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中確定。
傳承、發展、超越
一座西安城,半部中國史。
西安有著長達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擁有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等世界文化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其蘊含的歷史內涵、承載的歷史信息、具備的文化影響力舉世公認。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唐朝時期迎來了全面繁榮,技術產品、各色人種、語言宗教沿著陸上絲路大動脈自由流動,賦予那個時代極為充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世界文化遺產「絲綢之路」遺蹟點—大雁塔 悅西安
從藍田猿人一路走來,無論是渭水河畔人類燃起的篝火,還是周原上華夏文明的崛起,或是十三朝古都的榮耀,中華文明前進的腳步在這裡留下深深的印跡。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中華大地原點安然坐落,「北京時間」臨潼發出,西安還承載著中華地理自然標識這一特殊符號。
正如此次獲批的《保護規劃》所言,在疊加了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與歷史文化底蘊之下,只有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切實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及其歷史環境的真實性、完整性,才能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展現城市風貌。
去年十月,《保護規劃》(草案)徵求意見曾披露,在西安市行政轄區共10096平方公裡的規劃範圍基礎之上,首次將鹹陽市大部分地區(包括秦都區、渭城區、涇陽縣、三原縣、興平市、禮泉縣、乾縣、武功縣)、西鹹新區、渭南市(臨渭區、富平縣)、楊凌區全部納入其規劃範圍。
城址變遷示意圖
這也意味著《保護規劃》涵蓋了真正意義「大西安」概念上的空間範圍,總面積達到空前的約1.76萬平方公裡,站在大西安視角統一布局,整體分為法定要求保護內容和市域保護內容兩部分。
法定要求保護內容:歷史城區、歷史地段、歷史村鎮、世界遺產、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
市域保護內容:自然山水格局、歷代都城格局、文化線路、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
精準把脈「歷史城區」
自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來,西安不斷探索實踐。儘管名城保護範圍拓展至如今全域10096平方公裡,但現階段名城保護工作重心仍著眼於城牆及以內區域的13.5平方公裡,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城裡」。
恰好,這與此次《保護規劃》明確劃定的西安歷史城區13.5平方公裡保護範圍相符。
上世紀80年代西安城牆內航拍
城牆之於西安人心中,已是一座城市深深的記憶。城牆圍合住的古城,曾是一片青磚黛瓦掩映在古槐濃蔭中,喧囂時熱鬧非凡,沉寂時靜謐古樸。
城中文物古蹟遍布,見證風雨變遷的鐘鼓樓、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牆、感知千年文脈的碑林……多為中外遊客抵達西安的首要打卡目的地。
回看過往,大批量的城市建設讓老城區不堪重負,建築風貌混亂、基礎設施落後,公共空間缺失,功能劃分不清,城牆內稀缺的旅遊資源與周邊發展水準極度不匹配,伴隨而來還有建築物的粗暴、簡陋、混亂、功能失調。
如何正確處理歷史文化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應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規劃中亦為城區保護指明了方向,將按區域統籌、全域保護、整體保護、應保盡保的原則,加大歷史城區及城址環境、歷史文化街區、革命文化遺址等場所保護力度,對劃定的街區、歷史地段、世界遺產、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村鎮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按照不同對象類型,細化保護措施,確保規劃落實落細落到位。
易俗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效果
此外,規劃還要保護好歷史城區整體空間格局和歷史街巷空間尺度,嚴格控制保護區域內建築高度、體量、色彩和風格;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和綜合防災體系,促進人居環境高質量發展。
只有處理好歷史文化遺存、歷史文脈與空間環境、自然景觀的關係,方能彰顯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著重保護三大歷史文化街區
何為歷史文化遺存?在現階段城市發展的語境中,其就是承載城市功能的物理空間。細看本次批覆內容,悅君觀察到北院門、三學街與七賢莊歷史文化街區被著重提及,事實上,這三大街區已不是首次出現。
早在2008年《國務院關於西安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的批覆》中,北院門、三學街和七賢莊等歷史文化街區就作為重點對象進行保護,其後於今年4月列入陝西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單。
規劃有了,下一步即是實施。這在細則中也有相應表述——要抓緊編制完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進一步明確歷史文化街區空間格局、歷史風貌及其物質遺存的保護要求,全面落實各項保護措施。
1.北院門歷史文化街區
北院門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西大街東段北側,南起西大街、北至西華門大街,為南北向街區,包括北院門、西羊市、化覺巷、大學習巷、大皮院、東羊市、北廣濟街、橋梓口等區域。
儘管得名於清代,但北院門地區的歷史要久遠得多。唐代時期屬於皇城範圍,尚書省位於此地。唐末,韓建將原長安皇城改築為新城,北院門地區成為居民坊。街道兩邊遍布特色小吃攤點、飯店和各色商鋪,古宅大院鑲嵌於鱗次櫛比的店鋪食肆之間。
2.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
三學街(碑林)歷史文化街區 悅西安
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是西安文化遺存最為集中、最具特色的歷史街區之一。漫步街區,除了最負盛名的碑林博物館以外,還有臥龍禪寺、關中書院、文廟、下馬陵等。
街區範圍北至東木頭市、南至城牆腳下順城巷、西至南大街、東至開通巷一線,以「遺址保護區」、「文明傳承區」和「文化發展區」三大區域建設為核心,通過基礎設施改造、保護修繕提升,讓三學街、書院門街、柏樹林街迎來新一輪的有機更新與品質提升。
3.七賢莊歷史文化街區
革命公園明遠樓 悅西安
七賢莊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新城區,北至西七路,南至西安市體育場,西至北新街,東至尚德路, 是以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的紅色資源為依託,結合革命公園的自然景觀、六穀莊片區的文化內涵、文體休閒片區的城市功能,打造愛國主義教育片區。
形成「三軸」(紅色文化精神主軸、南北歷史功能次軸、東西文化景觀次軸)、「一園」(革命公園)、「一辦」(八路軍辦事處)、「一館」(紅色歷史博物館)、「一場」(紅色主題廣場)和「一街」(紅色文創街)的空間格局。
在「古老」與「鮮活」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以及發掘和用好文化資源,使其融入現代生活,進而樹立古都風採。誠然,面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發展,西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法律顧問 / 宋亞鋒 趙文娟
陝西大秦律師事務所
即刻訪問悅西安網
見證西安發展的每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