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7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腰椎間盤突出症作為一種常見的疾病,一直以來困擾著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腰背酸痛,坐骨神經痛...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件痛苦的事,甚至有很多上班族患者這樣自我調侃:「工作不突出,業績不突出,腰椎間盤卻突出。」
本期《健康時間》節目邀請了閔行區中醫醫院骨傷科主任尹紹猛給大家聊聊腰椎間盤突出症。
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回事嗎?
不是!
椎間盤突出,是指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側後方,或至椎管內。這其實只是一種病理改變,或影像學表現。這並不是一種疾病。
腰椎間盤突出症,則是指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狀的臨床綜合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有明確的診斷標準嗎?
有!
①腿痛大於腰痛
②神經根對應皮膚區感覺異常;
③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角度小於正常的50%,或健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④具備肌肉萎縮、無力、感覺減退以及腱反射減弱等4項中的2項;
⑤與臨床表現相符的影像學特徵,即症狀、體徵、影像學三統一。
腰椎間盤突出症檢查首選CT嗎?
錯!
核磁共振在診斷的精確度和假陽性率都要優於 CT 檢查,且具有無創性、多維度、無輻射的特點。
因此,對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並存在相對應病史和體檢陽性結果的患者,首選 M核磁共振作為影像學檢測的首選方法,而 CT、脊髓造影、或 CT 脊髓造影作為備選方案。
腰椎間盤突出症首選保守治療嗎?
對!
腰間盤突出症在一定程度上有自限性的特點,對於症狀輕微的患者,手術或保守治療可以獲得較好的功能改善,保守治療可避免患者手術風險。
對於神經根性疼痛,並有神經根受壓的陽性體徵或神經功能障礙,經影像學證實突出的椎間盤與臨床症狀相符合,症狀持續時間超過 6 周者,手術比非手術療效更好。
保守治療必須臥床嗎?
錯!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臥床休息與保持活動相比,幾乎沒有差異。所以臥床並不是必須的,如果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礙並沒有嚴重到寸步難行的程度,大可不必人為限制其活動,嚴格要求臥床休息。
手術治療越早越好嗎?
錯!
腰椎間盤突出症症狀持續的時間越長,最終的治療結果就越差,無論手術治療還是非手術治療都是如此,但與治療前的病程長短無關。
對症狀嚴重需要通過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神經根病的患者,推薦在 6 個月內進行手術。現有證據表明早期手術介入(6 月 -1 年)患者術後康復更快,長期神經功能預後更好。
因此,患者還是骨科醫生都應該認識到,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應該儘早介入,無論手術還是非手術都是如此。
點擊下方收聽完整音頻:
本文為閔行融媒體中心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尹紹猛
編輯:汪婷婷 方佳璐
↑保存圖片-打開抖音
和我們一起抖吧↑
猜你喜歡
△
△
△
△
原標題:《腰椎間盤突出,保守治療?還是手術?》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