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
摘要:它是身披金屬外衣的別樣雪橇,
它的結構可與人體骨骼完美相較,
因著所有的未知與危險,它曾幾度在冬奧賽場匿跡聲銷,
鋼架雪車,它所有的魅力與矛盾,在此揭曉。
「鋼架雪車」(SKELETON)
鋼架雪車也被稱為俯式冰橇。運動員需要俯身平貼在雪橇上,以俯臥姿態滑行,最高速度可達 130 千米 / 小時。
雪橇滑行的動力來自運動員的推力和重力,運動員依靠身體移動來控制方向。
發展歷史
北美印第安人冬天搬運貨物的長雪橇是鋼架雪車的雛形。1892 年英國人蔡爾德使用了一架以金屬材料為主製成的雪橇,這種雪橇被正式命名為鋼架雪車。1923年國際雪橇和雪車聯合會正式成立後,建議把鋼架雪車和雪車一併列入第1 屆冬奧會競賽項目,但由於危險的原因,最終只有雪車項目被採納列入。第 2屆冬奧會上,鋼架雪車被正式列入比賽,之後被取消。在1948 年第 5 屆冬季奧運會中,男子鋼架雪車項目再次被列入比賽,但在隨後的冬奧會上又一次銷聲匿跡,直至 2002 年的鹽湖城冬奧會,該項目才再次出現,並同時增加了女子比賽項目。
比賽裝備
鋼架雪車裝備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包括對人身安全進行保護的護肩、護肘、頭盔和手套。手套表面布有防滑功能的釘子。
滑雪服
比賽服的材料一般使用富有彈性、可以緊貼身體且不透氣的橡膠材料,這樣可以降低空氣阻力,最大限度地幫助運動員發揮滑行技能。
頭盔
頭盔需要起到保暖、保護運動員頭部不受傷的作用。頭盔裝有一個圓形的面盔,面盔裝有固定的透明面罩,保護運動員面部且不影響其視野。能最大限度的減小運動員滑行時的空間阻力。
手套
鋼架雪車選手所戴的手套需要貼合手掌,掌心和指腹均有防滑耐磨的設計,方便選手在推車出發過程中穩定車上的鞍部。
車體
鋼架雪車的底部是由橇架和 2 根固定的滑鐵構成。最初橇架和滑鐵都是以鐵為原材料,而現在大部分都是合金材質的。冰橇與冰面接觸的部分不能有任何塗裝,冰橇尺寸變化幅度較大,長度為 0 . 8 ~ 1 . 2 米,高度 為 0 . 0 8 ~ 0 . 2 米。鋼架雪車對冰橇和運動員的質量有著嚴格的要求,男子用冰橇質量規定在 43 千克以內,冰橇和選手的總質量不能超過 115 千克。女子用冰橇的質量不超過 35 千克,選手和冰橇的總質量在 92 千克以內。
比賽場地
鋼架雪車的比賽滑道長 1200 ~ 1650 米,起點至終點的高度差是 100 ~ 150 米,平均傾斜度為 8% ~ 15%,彎道曲線半徑至少 20 米。滑道設有曲線、直線、馬蹄形等多種彎道,彎道數量多達 14 ~ 22 個。運動員滑行通過這些彎道是該項賽事的比賽重點與觀賽看點。運動員在滑行轉彎時,除了速度快,還要承受接近於自身重力 4 倍的壓力。所以,要用肩膀和膝蓋控制好滑行方向,拐彎處不能只在滑道中間滑行,要交替擦邊滑行。目前,全世界只有 15 條可供比賽的滑道,張家口正在建設第 16 條,北京冬奧會的雪車、鋼架雪車、雪橇 3 個項目都將在這裡舉行。
比賽規則
鋼架雪車的出發動作主要由起跑、登車和角逐 3 個部分構成。比賽分為 2 輪且必須在同一天完成,包括男子個人賽和女子個人賽 2 個項目。由於比賽速度太快,比賽用時需要精確到0.01秒。
出發前運動員在起點有序排隊等候,當裁判出示出發信號燈後,運動員迅速推著鋼架雪車向前奔跑,有50米的距離來推動雪車做加速運動。從起跑到登上雪車的出發過程必須在30秒內完成。在整個比賽中,所有的運動員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完成比賽,不得藉助外物、外力。鋼架雪車規定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只能以俯臥式進行,動力來自運動員的重力和運動員對雪車的推力,方向的控制是依靠運動員移動身體來實現。鋼架雪車沒有制動系統,比賽時最高速度超過150千米/小時,運動員在滑行中途跌落雪車不屬於犯規動作,但通過終點時,運動員必須在雪車上才算有效成績。
男子個人賽
比賽中運動員面朝下,身體俯臥在鋼架雪車上,頭朝前,腳朝後,沿場地向下滑行,用時越短成績越高。比賽共進行4輪,前3輪成績相加後,排名前20名的選手可晉級決賽。晉級賽中成績排名最末的選手,在決賽輪中最先出發。
女子個人賽
女子個人賽與男子個人賽大同小異,都要經過4輪比賽,前3輪為晉級賽。兩者的區別在於女子個人賽中只有排名前12名的選手才可以進入第4輪比賽。以選手4輪滑行時間來相加計算最終成績,用時最短的選手為獲勝者。
北京冬奧會賽項內容
北京 2022 年冬奧會鋼架雪車比賽將一共產生 2 枚金牌。競賽項目包括男子、女子各 1 個項目。比賽將在延慶賽區進行。
歷屆冬奧會獎牌榜
作者:北京林業大學王瑾,劉心培,薛雨
本研究為:「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2022北京冬奧會視覺導向系統研究》的研究成果」 項目編號:16YJA76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