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鼓舞,鼓舞世界,2020吉首鼓文化節開幕

2021-01-16 瀟湘晨報

「噢喔噢哦,苗家聖族,苗族鼓神,苗家子孫向你祭拜來了」 。隨著《開節祭鼓》神秘的苗疆遠古音樂響起,11月14日上午,2020吉首第八屆鼓文化節,在矮寨大橋橋頭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鼓隊、遊客、觀眾齊聚,共同見證鼓的盛會。

本屆吉首鼓文化節採用「2+3」即序+3個主題篇章+尾聲的結構模式。以鼓舞、鼓歌、鼓樂、場內表演加場外互動、時空連線等形式組成,力求成為一場展示「神秘湘西、吉祥首府、天下鼓鄉」和中國鼓文化的視聽盛宴。

《開節祭鼓》表演中,兩位老巴代揮舞著手中的司刀、綹巾、竹柝等法器,吹響牛角號,向苗族鼓神祭拜祈福;《土家擺手鑼鼓》舞臺上,十多名土家兒女敲響身前的12面大紅苗鼓,舞臺最前方的4名土家阿妹隨著鼓點敲響手中的鑼,形成「鼕鼕鼓雜喃喃語」「一片纏綿擺手歌」的熱鬧喜慶場面;湖北土家薅草鑼鼓隊,身著土家族傳統服飾,表演起了薅草鑼鼓《么姑篩茶來》。薅草鑼鼓,是土家人在薅草季節,聚集數十乃至數百人進行集體勞動時,請兩名歌手一個擊鼓,一個敲鑼,為眾人加油鼓勁的土家族名歌。濃厚的民族特色,深深吸引了在場的觀眾。薅草鑼鼓告訴大家的就是,勞動是歡樂的,只有辛勤的付出,才有幸福的收穫;遠在祖國邊陲雲南,佤族也有著自己的特色鼓文化。佤族木鼓歌《阿佤人民唱新歌》,雲南佤族的木鼓最具特色,而「村村寨寨,打起鼓,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歌聲唱出了如今生活的幸福……

2020吉首鼓文化節在總結過去7屆的基礎上,一是在注重鼓文化的特有表現形式基礎上,更加突出「神秘湘西」、「文旅融合」、「景區推介」的內容,並充分拓展鼓文化的外延與內涵,在鼓的藝術表現手法上更加豐富多彩;二是在文化展示上將打破常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現場與線上的時空交替,本地文化與世界文化的時空對話,比歷屆視野更加廣闊、信息量更加豐富;三是本屆鼓文化節文化活動堅持「厲行節約、節儉辦會,綠色環保、開放共享」的理念,隆重熱烈且簡明大氣。

據悉,本屆鼓文化節分五項主體活動,除了開幕式表演外,組委會還將舉辦鼓文化節高峰論壇、「跨越奇蹟,悅跑湘西」馬拉松賽、鼓隊景區巡演、景區網紅IP推介秀等一系列主題活動,進一步提升湘西州府形象,擴大吉首影響力和美譽度,推進吉首文化、旅遊、宣傳「三位一體」深度融合發展。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13吉首國際鼓文化節開幕 非洲鼓王、臺灣十鼓隊登臺
    見習記者 李毅 攝  華聲在線11月8日訊(見習記者 李毅)一群銀飾少女翩翩起舞,一架兩米巨鼓「咚咚」震響,響聲漫過塞滿廣場的觀鼓人,迴蕩在湘西矮寨山谷。今天上午,2013吉首國際鼓文化節在湘西州吉首矮寨大橋下拉開帷幕,非洲Djembe、臺灣十鼓隊等來自各國家地區、各民族的十餘只鼓隊登臺擊鼓,奏響國際文化交流的強音。
  • 鼓文化節的迷人「奧秘」
    11月14日,「世界鼓舞 鼓舞世界」2020吉首鼓文化節在萬眾期待下拉開帷幕。
  • [非遺]​鼓舞(宜川胸鼓)
    中華鼓舞多以鼓譜豐富、情緒熱烈、底蘊深厚見長,流布全國各地,影響及於全世界。《易·繫辭》中有「鼓之舞之以盡神」之語,既形象地反映出中華鼓舞歷史的悠久,又提綱挈領地道出了其主要功能。從原始的「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到後世的流風遍及大江南北,華夏鼓舞始終一脈相承,綿延不絕。
  • 非遺藝術「乘風破浪」,阿朵傳承苗族鼓舞武術鼓獲關注
    作為苗族鼓舞武術鼓的非遺傳承人,她的音樂和舞蹈都讓人耳目一新,在年輕受眾中引起了巨大反響,讓人讚嘆非遺藝術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承活力。  阿朵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初衷是推廣非遺藝術,湘西苗族鼓舞武術鼓非遺傳承人的身份也讓她顯得與眾不同。湘西苗族鼓舞流傳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吉首市和鳳凰、瀘溪、保靖、花垣、古丈等縣。據記載,該舞源於漢代以前,產生在苗族祭祀活動中。
  • 世界各地鼓隊黃河畔「以鼓會友」
    中新社蘭州8月18日電 題:世界各地鼓隊黃河畔「以鼓會友」中新社記者 南如卓瑪連日來,在甘肅蘭州,鼓聲齊鳴,世界鼓手們相約黃河之濱。代表不同國家的花車駛過百年中山鐵橋,不同膚色的鼓樂隊載歌載舞巡遊。大小不一、形態各一的非洲鼓、美洲鼓、亞洲鼓、歐洲鼓一一展演,圍觀民眾摩肩接踵,城市宛如過新年般熱鬧。蘭州是「天下第一鼓」太平鼓的故鄉,連續多年舉辦「鼓文化藝術周」以鼓會友。今年,來自西班牙、俄羅斯、韓國、斯裡蘭卡、巴基斯坦等10個國家的鼓樂隊,以及安徽花鼓燈、傣族象腳鼓、佤族木鼓等10支中國不同城市的鼓樂隊齊聚蘭州。夜晚,國際鼓樂隊「鼓舞黃河」。
  • 第二屆世界茉莉花大會、2020年中國(橫縣)茉莉花文化節開幕
    11月29日,第二屆世界茉莉花大會、2020年中國(橫縣)茉莉花文化節開幕大會在廣西南寧隆重舉行。第二屆世界茉莉花大會、2020年中國(橫縣)茉莉花文化節開幕來自各級的有關領導、嘉賓、外國領館官員、茉莉花產業專家以及企業代表匯聚一堂,共享無限商機,共商發展大計,共創世界茉莉花產業的美好未來。
  • 世界鋼琴教父喬瓦尼·馬拉蒂創作公益曲目鼓舞中國及世界人民
    近日,世界鋼琴教父喬瓦尼·馬拉蒂在個音樂平臺上發布了一首名叫《one world》的曲子。據悉,這首曲子是喬瓦尼老師為抗擊疫情所創作的,為了鼓舞所有正在與病毒戰鬥的人們。起初,這首曲子的創作靈感是在二月,喬瓦尼老師看到了中國疫情嚴重,想要鼓舞與病毒戰鬥的中國人民,於是,便開始創作。聽過這首曲子的朋友表示旋律中有中國古典音樂的元素,被問及是否有意加入中國元素時,喬瓦尼老師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 非物質文化遺產----巴郎鼓舞
    巴郎鼓舞,是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藏語稱「莎姆舞」、「莎目舞」、「沙目舞」,藏語意為在廣場上表演的一種祈禱平安的舞蹈,是流行於甘肅省卓尼縣藏巴哇鎮和洮硯鎮境內的一種古典鍋莊舞
  • 非遺廣東|「迴旋應節」——瑤族長鼓舞
    瑤族長鼓舞傳說瑤族長鼓舞歷史悠久,據排瑤民間的傳說,長鼓舞是1000多年前的隋唐時期,他們的祖先從湖南洞庭遷徙到連南時帶來的,而且起源於一個動人的愛情幻想故事:古時勤勞英俊的排瑤青年唐冬比,與化名房沙十三妹的仙女相遇相愛,卻被玉皇強行拆散。
  • 甘南卓尼,藏王故裡的巴朗鼓舞
    當鄉親們虔誠地跪伏在山神拉卜載前苦苦祈禱時,山中隱隱傳出一陣鼓樂相伴的歌聲,優美動聽。他們默默地記下了曲調和鼓點,回去後,便製作了一種鼓面直徑約一尺、帶長把、能搖動發響的雙面羊皮鼓,兩邊各垂吊有打結的繩索。然後,人們在寨子中心的場地上點燃篝火,即興跳唱起來,將祈求神靈的心願用歌聲表達出來。
  • 2020年11月15日,酒鬼酒·吉首矮寨大橋馬拉松賽開跑
    酒鬼酒·吉首矮寨大橋馬拉松賽新聞發布會在吉首市凱萊大飯店召開。2018年首屆冰雪馬拉松、2019年風雨馬拉松、2020年抗擊疫情馬拉松,「吉馬」一路披荊斬棘乘風破浪。今年隨著5A創建帶來的驚人變化,將會讓世界各地跑者嘆為觀止,享受「吉馬」帶來具有湘西特色的賽事樂趣。「吉馬」將不斷提高賽事質量、提升跑者體驗,為打造矮寨奇觀旅遊區特色馬拉松賽繼續奮鬥!
  • 重慶:社區裡的「鼓舞少年」樂隊
    演奏非洲鼓的,是一支名為「鼓舞少年」樂隊。孩子們都是居住在和睦路社區的小居民。這已經是他們連續第三年在社區學習非洲鼓的演奏。社區文化幹部韓雨婷是「鼓舞少年」樂隊的創始人。 韓雨婷為孩子們演示非洲鼓擊打技巧。
  • 【非遺】攝影家塗興明的「巴象鼓舞」登上中華遺產雜誌
    由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塗興明拍攝的巴象鼓舞圖片榮登中華遺產雜誌11月期刊。巴象鼓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俗舞蹈。擁有千年的發展歷史,位於靈山秀水的四川古城閬中。具有有凝聚民心、維繫團結,怡情樂性的教化作用。
  • 黎芳才:猴鼓舞跳得「猴精」的非遺傳承人
    在這個陣容中,有一位身手矯健的中年漢子,一手拿著一根鼓棒,邊敲邊跳邊舞。他敲的猴鼓是指揮鼓,四周的數十面、甚至上百面銅鼓都聽從猴鼓發出的聲音。他模仿猴子閃轉騰挪的動作,常常引來觀眾的喝彩聲和雷鳴般的掌聲。這個受大家歡迎的人,名叫黎芳才,家住南丹縣裡湖瑤族鄉懷裡村,是一名白褲瑤,只有高中文化。他跳的猴鼓舞,瑤語稱為「勤澤格拉」。
  • 支教美女老師的彷徨,截肢美女舞蹈老師的「鼓舞」
    之後世界小姐組委會相關人員到醫院看望她的時候 ,跟她一起商量了一套用鼓作為道具的舞蹈 ,就是讓她直接跪在鼓上跳舞。名曰——《鼓舞》,在鼓上跳舞,也鼓舞人心!鼓舞很成功,截肢後的女孩忍耐住不斷的疼痛,克服多次從鼓上摔下的危險,最終在各界人士的幫助下,這場演出獲得了圓滿成功,成功地鼓舞了人心,帶來了希望。當我們面臨糾結 ,困境的時候,不妨看看這部電影——《深情約定》,不妨了解下這個人——廖智。
  • 「龍泉」「世界青瓷·鼓舞東方」大型演出在上垟鎮舉行
    12月11日晚,「世界青瓷·鼓舞東方」大型演出在上垟鎮舉行,來自上海鼓舞東方表演團隊給嘉賓、市民朋友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文化盛宴。龍泉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葉石玄仙、龍泉市榮譽市民陳久棣等領導、嘉賓與當地群眾一起觀看了這場演出。
  • 天天非遺丨「跳鼓舞」是對英雄的禮讚
    跳鼓舞由十二位男子組成,是十二位民族英雄的象徵。頭鼓與二鼓分別扮演三國時期的大將黃蓋和張飛。跳鼓舞伴隨著人們對龍王廟的各種祭神、祭祖活動成長發展起來,具有鮮明的祭祀性。人們認為跳鼓所用之鼓是龍王之物,是神鼓。跳鼓可以使人們得到龍王的庇護,使得風調雨順、農事平順、人畜興旺。白銀市靖遠縣,被稱為秦關之樞機、金城之鎖鑰,在我國宋、元、明時期是中央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必爭之地。
  • 「非遺」什麼是哈尼族奕車鼓舞?
    奕車鼓舞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哈尼語為「蘇獨獨瑟瑟」,意為跳鼓,是哈尼族奕車支系男女老少皆跳的一種自娛性舞蹈,主要在喜慶節日和社交場合表演。鼓舞中的鼓聲預祝來年人丁繁盛,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村寨安康。奕車鼓舞的特點是表演性強,見景生情、自娛自樂、即興發揮,但基本規律不變。
  • 圖文:打著跳鼓舞起三節龍
    跳鼓舞的小夥子們一邊吆喝,一邊原地跳躍、擊鼓,跳得高、打得響、吼得歡,是跳鼓舞的要求。  老藝人陳子喬回憶,過去三節龍跳鼓舞的擊鼓人數是99人,鼓99面據傳說天上有99朵祥雲而定的。後來發展成一家有幾個兒子,便有幾面跳鼓,以顯示本姓本族人丁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