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法庭:加拿大政策性歧視原住民兒童

2021-01-19 渥太華CFC

據Radio Canada International報導,星期二,加拿大人權法庭做出一項裁決稱,加拿大聯邦政府政策性地歧視原住民兒童。這主要表現在,相比於聯邦政府為其他省份兒童提供的福利,原住民保留地的孩子們得到的福利要低,有些地方甚至低了38%,而原住民兒童與家庭實際上更需要政府幫助。



原住民的抗議。牌子上寫著:我們孩子的未來怎麼辦?(圖片來源: Tom Hanson/Canadian Press)


人權法庭的裁決稱,聯邦政府對原住民保留地兒童與家庭的「資助模式以及管理」導致了保留地缺乏政府服務項目,令許多家庭深受其害。


裁決還稱,政府必須停止歧視保留地兒童,改正現有狀況,預防類似情況再次發生。他們還給出了一些建議,比如重新設計兒童福利模式,並敦促聽取專家的建議,保證原住民兒童與家庭能夠得到適當的服務。


原住民人士對於裁決表示滿意。他們稱,這是來之不易的勝利。早在2007年,原住民代表已經就此向人權法庭提出了抱怨,而一直等了近9年的時間,才等到這一天。


在這期間,前聯邦保守黨政府數次試圖阻撓聽證繼續,並為此花費了5百多萬加幣的訴訟費用。


RCI with CBC

作者:梁彥


相關焦點

  • 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虛偽(全文)
    在美國1450萬貧困兒童中,有37%為拉美裔。26%的非洲裔人口處於貧困之中,12%的非洲裔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與在美國整體人口中所佔比例相比,非洲裔無家可歸者的比例高出3倍。近60%的收容所居住者是少數種族。緊急避難所中5歲以下的非洲裔兒童是白人同類群體的29倍。(三)社會生活中的種族歧視少數種族在教育機構中遭受普遍的歧視與欺凌。
  • 澳媒:澳大利亞對原住民的歧視堪比美國「弗洛伊德事件」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澳大利亞人報》報導截圖 當地時間6月2日,對於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引發的大規模民眾抗議,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和《澳大利亞人報》等多家媒體評論認為,澳大利亞不應該「隔岸觀火」,而需「引以為戒」,澳大利亞司法體系對於原住民的種族主義歧視
  • 大屠殺、種族隔離、歧視,澳大利亞原住民的悲慘境遇
    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的報告《帶他們回家》中有一份原住民混血兒童的一手資料:「他們把我們放到警車裡,說要帶我們去布魯姆。媽媽也在車裡。但是車開了大約16公裡以後,他們停下了車並把我媽媽扔了出去。我們哭著跳出車外,而他們只是把媽媽推開,然後抓住我們。」「他們告訴我,一旦被帶走,父母和我就再也沒有關係了。」這位兒童說道。
  • 中國人權研究會文章:嚴重歧視與殘酷對待移民充分暴露「美式人權...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中國人權研究會9日發表《嚴重歧視與殘酷對待移民充分暴露「美式人權」的偽善》文章。全文如下:嚴重歧視與殘酷對待移民充分暴露「美式人權」的偽善中國人權研究會2020年7月美國是一個主要由外來移民及其後代組成的國家。然而,從歷史到今天,美國針對移民的宗教偏見、文化歧視、種族排斥亦如影隨形,且呈愈演愈烈之勢。
  • 跨世紀的怒火,歷經150餘年,加拿大原住民依然對政府充滿憤怒
    作者:Ammo近段時間,加拿大國內也很是熱鬧,美國的反種族歧視大火燒到了加拿大,眾多民眾遊行示威讓加拿大政府頭疼不已,事實上,即便歷經了150餘年,跨越了1個世紀,加拿大的原住民也一直對政府深感不滿。在麥克唐納執政期間,原住民的起義不僅遭到了鎮壓,他們的領導人同時也遭到了殺害,更重要的是,原住民還遭到了一系列的歧視政策,被徹底隔離在了主流社會之外,這對於原住民來說,是無法忍受的,因此,他們對於這些政策一直都處於反對的狀態,而麥克唐納也被認為了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種族主義分子。
  • 北美觀察丨微笑裡的種族歧視
    自從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白人警察粗暴執法殺害了非裔喬治·弗洛伊德引發全美大規模抗議之後,加拿大各地也暴發了聲援美國非裔,反對歧視非裔和原住民,反對種族主義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從5月底到6月8日,從東部的哈利法克斯到西部的溫哥華,從首都渥太華到最大城市多倫多,從法語區最大城市蒙特婁到草原省中心城市卡爾加裡,加拿大全境所有大城市都爆發過抗議活動,甚至一些中小城市也相繼有相關的抗議
  • 加拿大一省醫務人員玩種族主義「遊戲」被調查:猜原住民患者血液中...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丁潔芸】美國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之死在全球引發反種族歧視浪潮之際,英國廣播公司(BBC)19日消息稱,加拿大卑詩省正在調查有關醫務人員玩種族主義「遊戲」事件:猜原住民患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 加拿大原住民被喊滾回亞洲—謊言說多了就是真理
    近日,加拿大一名原住民女子在溫哥華街頭遛狗時遭遇襲擊,當時發起攻擊的男子一邊揮拳一邊大喊「回到你的亞洲去」。眾所周知,加拿大原住民,指的是印第安人,因紐特人以及梅蒂斯人。早在歐洲殖民者侵入前就一直享受著自己的傳統生活。按理他們才是這塊土地真正的主人,但是現在,所有人想到加拿大美國等,腦海中第一反應就是西方世界,想到他們的主流人群,第一反應或者理所當然的反應就是白人。
  • 一位加拿大的原住民,想要成為李小龍
    原住民的teepee帳篷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那時我們正站在一個teepee帳篷裡,錐形的尖頂帳篷外是零下20度的冰天雪地,帳篷內被爐火烤得溫暖乾燥,燈光照亮四周的鹿皮流蘇外套、河狸毛手套和捕夢網——它們都是加拿大西北地區的原住民提納人
  • 原住民酋長反歧視被反轉?合理執法掛鈎種族歧視?特權還是平等?亞裔華裔配不配?
    現在種族歧視問題甚囂塵上,黑人兄弟和原住民兄弟也曾一度喊話支持彼此。當我們認真審視這些歧視問題的時候,至少情報員認同的一點是,這兩個種族面對的歧視比亞裔在一定程度上更具威脅性。黑人和原住民兄弟,要面對的是歧視致死的情況。北美發展幾百年的歷史,可以說是在對「黑奴」的壓榨和對原住民的屠殺上面建立起來的,尤其是隔壁美國。
  • 陸配子女禁入臺,馬英九怒批蔡英文:民粹碾壓人權,歧視凌駕人道
    對此,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今日批評,「臺灣不是一向以人權、以法治自豪嗎?蔡英文,讓他們回家與家人團聚吧,不要讓民粹碾壓人權,歧視凌駕人道。」馬英九今早在臉書發文表示,2014年11月20日,他以臺灣地區領導人身份宣布《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正式施行。蔡英文曾承諾會落實《兒童權利公約》,保障孩子的尊嚴和權利,如今蔡當局行為是背道而馳。
  • 《嚴重歧視與殘酷對待移民充分暴露「美式人權」的偽善》(全文)
    中國人權研究會9日發表《嚴重歧視與殘酷對待移民充分暴露「美式人權」的偽善》文章。2018年6月2日,聯合國人權與國際團結問題獨立專家依照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5/3號決議提交報告指出,美國政府將兒童與其尋求庇護的父母強行分開,嚴重危及移民的生命權、尊嚴和自由權等多項人權。
  •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調查顯示:民眾對原住民的種族歧視「根深蒂固」
    當地時間6月9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團隊公布了一項令人吃驚的測試結果:通過對11000多名受訪者長達10年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75%的受訪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存在著潛意識裡的歧視行為。這項測試由哈佛、耶魯和雪梨大學聯合發起:把一些包含著白人和原住民形象的歷史圖片發給受訪者,讓他在看到圖片時,不假思索地用「喜悅」等積極詞彙或者「受傷」等負面詞彙,來描述自己的情緒。結果,75%的受訪者在看到原住民圖片時,下意識給出負面詞彙,而且這種內在偏見和消極情緒,甚至受訪者本人都沒有察覺。
  • 針對非洲人後裔的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問題在人權理事會受到普遍關注
    中國日報10月2日電 10月1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5屆會議舉行反種族主義議題一般性辯論。聯合國人權高專巴切萊特和各國代表紛紛譴責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強調國際社會應加緊落實《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切實保障非洲人後裔的權利。
  • 3分鐘看清「人權衛士」美國如何侵犯人權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於17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第43屆人權理事會會議上探討了美國人權的相關問題,也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歷史上第一次就美國人權問題召開緊急會議。在此之前,就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死亡事件,聯合國相關人權機構已經多次發聲譴責美國執法機構的種族主義暴行。
  • 加拿大原住民封路危機:世襲與民選的過去與現在
    本星期加拿大原住民示威者封堵鐵路,造成客運貨運中斷。這次危機因BC省北部的濱海天然氣管道(Coastal GasLink)而起,但是它的源頭卻更久遠,牽涉到加拿大的原住民政策變遷,原住民內部領導權和BC省的原住民土地所有權遺留問題。可以說,這場危機的種子早已種下。
  • 國新辦發布《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批駁美國人權狀況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今日,國新辦發布超兩萬字的《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從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有名無實、經濟和社會權利缺乏基本保障、少數族裔飽受欺凌排斥、婦女面臨嚴重歧視與暴力、弱勢群體處境艱難、移民遭受非人道對待、肆意踐踏他國人權七個方面,揭露了美國一邊自欺欺人標榜自己是所謂的「人權楷模」,一邊肆無忌憚在人權問題上玩弄雙重標準
  • 叫臺灣原住民「高山族」?你那是歧視! 推敲迷
    1683年,大清國將臺灣納入政治版圖以後,將治下的臺灣人分為「民人」和「番人」,所謂「民人」是指的是從大陸來臺的移民,而「番人」就是原本生活在在臺灣的土著——這詞好像有歧視之嫌,改稱原住民吧。本省山地同胞,在日治時代,備受歧視壓迫,並使集居高山,視同化外,寢成「高山族」之名稱。光復之後,對山地同胞,一視同仁。「高山族」名稱,應即禁止使用。以示平等之至意。
  • 港媒:澳人權劣跡斑斑,沒資格批評中國
    香港《南華早報》12月15日文章,原題:澳大利亞在人權方面劣跡斑斑,沒資格批評中國  莫裡森政府、反對黨和澳媒稱,中國是人權賤民、暴徒和惡霸,澳大利亞則是人道主義燈塔和自由民主國家的典範。儘管在與中國發生爭執時,澳常以人權衛士形象示人,但實際情況截然不同。特別是考慮到過去20年裡的表現,澳在維護「自由和民主」方面早已淪為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