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女排精神,才能真正理解中國

2020-12-22 慢時光的魚

猶曾記得四年前裡約熱內盧奧運會女排決賽的現場,隨著中國女排隊員惠若琪一記攔網暴扣得分,中國女排3:1擊敗塞爾維亞隊,時隔12年再次奪得奧運會金牌,重回巔峰。那一刻,萬眾矚目,舉國沸騰。

這一刻,女排精神回歸,中國女排經歷了12年的低谷期,期間經歷了太多的質疑,我們看到重回奧運之巔的她們的歡呼,卻不知道從谷底到巔峰她們所經歷了什麼樣的困境,付出了怎樣的努力。但是看完電影《奪冠》,女排精神的內涵和期間所經歷的奮鬥歷程會給我們一個明確的解答。

影片一開始以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女排和美國女排的比賽開景,選取了這個預示著中國女排谷底之戰的一場比賽。

而後鏡頭轉回到上世紀80年代,演員吳剛飾演的時任中國女排主教練袁偉民在近乎不近人情的訓練當時的女排姑娘們。當聽說美國隊都開始運用計算機來分析運動員的技術特點、習慣線路和戰術變化時,而袁教練沉默著把網升高了十五釐米,這樣對手就無法吃透我們了。因為我們國家當時沒有計算機,別說沒有計算機,甚至於當袁教練第一次出國時,看到外國的冰箱、彩電洗衣機時,一夜未眠,因為國內沒有這些東西,那是他第一次看見那些東西。但我想那時的袁教練心裡一定憋著一口氣。我們中國人物質上不如你們,但我們比賽一定能取得勝利。

袁教練為了讓女排隊員們適應歐美對手的力量,選擇讓女排和男排交手。男排隊員們從骨子裡是輕視女排的,在開打前還在想自己要不要用全力去打。但女排隊員們用行動贏得了男排隊員的尊重。這時候袁教練叫住陪練教練說:「中國女排是什麼,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看到這裡,我深有感觸,中國人的成功從來不只是靠哪個人的單打獨鬥,而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團結協作,精誠一心的奮鬥,才有了今天新中國的輝煌成就。

跟男排比賽完後,袁教練總結了一下得失,並且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還在努力的加練。女排隊員們滿心委屈,但是在訓練完後才發現袁教練偷偷地把隊員們的親人接了過來一起過年。這時候袁教練吐露了他的心扉:66年,中國男排拿了世界第九。我們中國人是可以在世界性的大賽上獲得好的名次的,女排也行。我們比不上別人的訓練條件,只有靠比別人拼命才能贏,我們國家太需要這個獎牌了,我們要證明為他們所有人看,中國人,行的。

中國人,行的!這個共鳴忽然點燃了我的心。自1840年-1949年近百年時光裡,中國割裂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我們中國人經歷了太多屈辱,甚至於差點到了亡國滅種的境地。但天佑華夏,偉大領袖毛主席帶領著我們建立了新中國,走上了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但在西方固有的觀念裡,中國還是那個積貧積弱的國家。但是我們在抗美援朝的鬥爭中告訴世界,中國人,行的。錢學森先生回國後說過並且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飛彈,我們中國人,行的。後來的十年兩彈成,在脫離了蘇聯的幫助後,我們中國人用了全世界最短的兩彈研製時間告訴世界,中國人,行的。

回到電影,我想袁教練的這句中國人,行的,也同樣點燃了女排隊員們的心。她們在一瞬間理解了袁教練的良苦用心,而後更自發地玩命加練,以至於在睡夢中還在喊著「拼啊,再不拼沒機會了」。

時間來到1981年,女排姑娘們奔赴日本參加第三屆世界盃比賽,在決賽跟號稱打不死的東洋魔女日本隊的第五場比賽前,中國隊接應帶著傷病申請留在場上。吳教練賽前說:我們是在什麼地方打球?我們是中國人,你們代表中華民族,這場球如果拿不下來的話,你們後悔一輩子。」在這裡我不想提民族舊怨,但是顯而易見,侵華戰爭的傷痛深深地刻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裡。吾輩唯有發憤圖強,才能更好地告慰英烈先輩。吳教練的話激勵了女排,女排戰勝了日本女排,而後成為了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連冠隊伍。這是中國女排的巔峰時刻。此後中國女排又先後在2003年世界盃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

但是把時間回放到2008年,郎平帶隊的美國隊擊敗了中國隊,中國隊在北京奧運會只拿到銅牌。而此後5年中國女排因為青黃不接等問題又無緣各大賽事獎項,中國女排陷入了至暗時刻。這時候郎指導毅然不顧60歲的心臟,80歲的骨頭,拖著從脖子往下沒有一塊是好的身體接過了中國女排的教鞭。正如女排黃渤飾演的陳指導在電影中說的那樣,我覺得你是最適合這支女排教練的人選,因為你是一個死也會死在球場上的人。

影片中的郎指導發現這支女排訓練落後,隨後大刀闊斧的對女排進行了改革。但若說最大的變革,便是帶現在的這支女排去了以前她們訓練的地方,帶領她們找回丟失的女排精神。在這支女排姑娘不知道為什麼打球的時候,郎指導讓她們睡在場地。而後陳指導指著以前郎指導那支女排打球時牆壁上留下來的坑坑窪窪告訴女排姑娘們,這些都是以前訓練留下來的,那個年代真的什麼都沒有,但我們心裡邊有這個。

這個是什麼?這個就是我們熟知的女排精神。女排姑娘們被喚醒了這種精神,這是一代又一代女排人的傳承。而成功找回女排精神的她們也在一度被淘汰的邊緣順利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戰勝不可一世的巴西隊,儘管過去幾年我們和巴西隊的交手戰績是勝負比是可怕的18:1,我們是一。而後在半決賽3:1拿下荷蘭,決賽3:1戰勝塞爾維亞,重回世界之巔。

看完整場電影,在結尾女排奪冠,國歌響起的瞬間真的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近現代以來,我們的民族經歷了太多太多的苦難,但我們從苦難中熬了過來,我們現在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真的太需要這種女排精神來振奮我們民族的決心。正如電影開頭所總結的那樣: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

最後我想說,我們中國人,行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終將會實現的!

相關焦點

  •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看完《奪冠》,終於理解了什麼是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看完《奪冠》,終於理解了什麼是「女排精神」!影片非常逼真地還原了每一場比賽,觀眾實在有點分不清這是在看電影,還是在觀看真實的女排比賽。這也正是電影《奪冠》最棒的地方。這三次比賽,對於中國女排的成長至關重要。這三次比賽不僅是中國女排成長史的重要轉折點,而且,這三次比賽本身也是中國女排賽史中轉折最多的比賽。
  • 《奪冠》首日,獲得一片讚譽,動情又動心,真正理解了女排精神
    延期N次的體育大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終於在25日上映了,上映首日收穫票房超過7000萬元,而且還獲得了一片讚譽聲。很多觀眾表示,看完電影,才真正理解了,什麼叫女排精神。影片展現了中國女排三個輝煌年代的光影事跡以及三十多年頑強拼搏的奮鬥歷程,中國人對每個時代的集體記憶和情緒都被很巧妙的貫穿其中。
  • 《奪冠》觀後感4篇,聽聽大學生心中對女排精神的理解!
    唯有堅守初心,秉承改革開放的胸懷,主動吸收新思想,大膽運用新技術,才能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無論輸贏,定要全力以赴」的女排精神不僅值得我們致敬,更值得每個同學去學習與傳承。觀影感想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拼搏、為國爭光、團隊合作、刻苦鑽研精神的總概括。女排精神不僅成為了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為整個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中國女排精神的光芒,離不開頑強拼搏。
  • 朱婷再添新身份,亮相直播節目,再次闡述對女排精神的理解
    在節目中,朱婷對中國女排精神再一次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女排精神是永不言棄的奮鬥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直播節目連線現場,朱婷再一次闡述了自己對於中國女排精神的理解,朱婷表示:「女排精神首先是一種愛國主義精神,是在賽場上為了實現『升國旗、奏國歌』而去拼搏的精神。
  • 從影片《奪冠》看看我們理解的女排精神是不是相同
    雅典奪冠 04年雅典,16年前的那場決賽現在依然記憶深刻,前兩局後,大部分球迷都已不抱任何希望了,真正的緊張是從第四局開始,這僅是中國女排帶給我們的一個感動點,相信在中國喜歡排球的人不多 ,但喜歡中國女排的人太多了,中國女排之於中國人來說是一種精神支柱。
  • 觀陳可辛《奪冠》有感:讀懂女排精神才能了解80年代
    觀陳可辛《奪冠》有感:讀懂女排精神才能了解80年代這是一部國人期待已久的電影。前面就因為片名以及涉及某教練形象問題,爭論不少。正式放映,評論也差異大。說好的有,被感動哭了;說不好的也有,說看了一部紀錄片。都屬正常,每個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中國女排。有道是期待越高,往往失望越大。
  • 《中國女排》闡釋女排精神
    本網訊(記者王坤寧)9月29日,正值中國女排勇奪女排世界盃冠軍加冕十冠王一周年紀念日之際,由北京日報出版社策劃組織的《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新書發布及籤售會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行。本書作者、京報集團體育新聞部高級記者孔寧,以及中國女排隊員曾春蕾、劉曉彤等在現場分享了她們對女排的熱愛以及對「女排精神」的理解。
  • 什麼是女排精神
    我沒經歷過老女排時期,對於女排第一次低谷的印象也十分模糊。第一次真正關注女排就是雅典奧運會的時候。所以,我並不清楚老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也不知道老女排給國人帶來過什麼樣的感受,我只是根據我這些年關注女排的經歷談一談我對女排精神的理解。女排精神是什麼,我覺得每個人的理解都會有所不同。不放棄是女排精神?不服輸是女排精神?
  • 幕後臺前—評電影《奪冠》演繹中國女排精神
    從80年代五連冠的輝煌戰績、讓人唏噓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折戟、令人熱血沸騰的2016年里約爆冷奪冠等重要節點,以中國女排一代代的拼搏歷史,排演著對"中國女排精神"的共性理解。五星紅旗一次次的升起,感動的是國人對中國女排精神的深刻理解。
  • 中國女排讓我結識了排球,也感受到女排精神
    那幾日我心心念念中國女排,為何一個球可以上升到女排精神。於是查找了中國女排的相關信息,正值改革開放時期,1981年由袁偉民指導率領的郎平等人的中國女排在日本以7站7捷全勝戰績獲得世界盃冠軍,至此開創五連冠輝煌。
  • 從《中國女排》到《奪冠》,陳忠和失去靈魂,女排精神猶在!
    影片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中日女排對決講起,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美女排大戰為轉折點,落腳在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和巴西女排的奇蹟之戰。三場比賽,讓觀眾感受到了真切的緊張感與競技風採,同時也看到了郎平初入國家隊打比賽,到執教美國女排變為我們的對手,再到回歸祖國改革中國女排。從中,既可以看到女排三代人發展的不容易和時代變化,也可以看到國際賽場上各個國家隊的此起彼落,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感受到中國女排精神的變化。
  • 《奪冠》:什麼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中國女排,不一定能贏,但絕不會認輸!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中國女排,「五連冠」的宏圖霸業,雅典的驚天逆襲,裡約的絕地反擊。史詩般的畫卷,鋪展中國女排的至暗低谷與高光時刻。就此開啟了中國女排「五連冠」的徵程。20世紀80年的中國,剛剛打開國門,我們需「贏」向全世界證明自己的存在,需要在艱苦條件下戰勝世界強敵的精神,需要「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訓練、自強不息」的女排精神激發起全民參與社會建設的熱情。
  • 中國女排精神過時了嗎?
    對中國體壇而言,她是一種精神的代名詞。 那個精神,叫女排精神。因此,場面火藥味有多濃重,可想而知。一旦情緒投入了,就會發現,我們從前對女排精神的理解還不夠深。它不僅僅是一種集體精神、愛國精神、拼搏精神的高度濃縮。那麼《奪冠》想表達的女排精神究竟是什麼? 01.
  • 郎平通過鞏俐的《奪冠》,向世界講述了中國女排的精神
    而其他女排成員雖然我們並沒有記住她們的名字,但我們都通過此部電影明白了什麼叫女排精神,什麼叫做國魂。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意義,郎平為女排所付出的努力,她值得電影以她的女排人生展開,但也沒有忽略其他人。特別是看見女排成員在面對教練用勁砸球不躲避時,這是要與身體本能做抗衡,當看見她們訓練的強度,面對強勁的對手時,那些放大的情緒似乎都能得到理解。
  • 為什麼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中國女排精神?
    是一代又一代的女排,維持著過往的輝煌,背負著巨大的壓力,跌倒,站起來,再跌倒,再站起來的堅持和勇氣。其實早在小學,和爸媽一起看完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大戰俄羅斯,從兩局落後到連贏三局逆轉比分時候,我就寫過「女排精神」的作文。
  • 什麼是真正的女排精神?《奪冠》給你答案
    而女排教練郎平說過的一席話也讓人振奮,她說:「只要穿上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徵,為祖國爭光就是我們的義務和使命,每一次比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中國女排做到了!她們送了祖國一份燃爆了的生日厚禮!而自那以後,「女排精神」這個詞語,又開始頻繁被人們提起。
  • 35年的女排記憶,女排精神是如何成為全社會的寶貴精神財富的?
    小時候,自然而然的熟識了中國女排,熟識一個叫「鐵榔頭」的郎平。並從心裡知道中國女排很厲害,周圍的人會因為女排的勝負議論、糾結很久,但它卻常常佔用我動畫片的時間。當然,整個讀書期間關於女排也有所關注,尤其是世錦賽、奧運會時,似乎女排就應該理所當然地奪冠,就像桌球一樣,中國就應該最強。
  • 令人熱血沸騰的電影《奪冠》,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其實遠不止如此
    其實完全可以理解,因為不論是誰想要詮釋那個火力全開的郎平,都是困難重重的。除了在專業上不能掉鏈子之外,關鍵是表演時傳達的神韻也要高度相似才行。鞏俐分享的感受裡,最重點的是中國女排在這三十餘年的歡笑與淚水,以及身為中國人大概都不會忘記的各種奪冠榮耀時刻。
  • 看懂中國女排,你才能真正看懂中國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說女排精神,可是什麼是女排精神,我想電影《奪冠》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最好的答案。在那個年代,只要是中國女排比賽就一定是萬人空巷地觀看比賽,因為女排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塊敲門磚,女排精神就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堅韌和血性。02自從那次之後,中國女排獲得了「五連冠」,但「五連冠」之後,因為各種歷史原因,陷入了低谷。
  • 四十年來,沒有電影能詮釋中國女排精神,直到《奪冠》橫空出世
    但四十年來,從來沒有一部影視作品,全景式的展現中國女排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更沒有一部電影,能完整詮釋真正的女排精神。而新一代中國人則可以走進影院,親身體驗那個時候的女排,並真正理解什麼才是「女排精神」。